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世界湿地日|湿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

今天是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恢复”。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分干扰,一些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功能明显退化。据相关资料显示,自1970年以来,已有超过35%的湿地退化或丧失,扭转这一趋势至关重要。 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恢复”,这提醒我们湿地保护、湿地修复都十分重要。那么,湿地修复有哪些积极作用,又有哪些方式方法? 恢复湿地功能,维持生态平衡 湿地为人类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好处。“它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人们可以从湿地中直接获取湿地产品,比如我们吃的稻谷、喝的水,都是来自湿地。”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部长邓秋香看来,湿地之所以重要还包括它能为人类提供景观旅游、教育与科研等价值。 然而,部分湿地在人类的过度干扰下,呈现退化趋势甚至被破......阅读全文

世界湿地日|湿地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恢复为辅

  今天是世界湿地日,主题是“湿地恢复”。这一主题强调了优先恢复湿地的迫切需要,并呼吁采取措施恢复和复原退化的湿地。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分干扰,一些湿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功能明显退化。据相关资料显示,自1970年以来,已有超过35%的湿地退化或

科研人员进行典型湿地植被人工恢复

   来到东北松嫩平原西部沼泽湿地,碧波浩渺,水肥草美,风光旖旎。然而,曾经的她并不是这样的。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曾因气候变化、人为干扰等原因退化严重。近年来,在科研人员的不懈探索和实践下,这里的生态环境不仅得以修复,而且以苇—蟹为核心的湿地宽幅全链生态产业模式生态产业模式成型,让松嫩平原上的这颗

我国湿地面积大幅减少 恢复湿地就是发展生产力

  从国家林业局获悉,近10年来,我国丧失湿地达200多万公顷,湿地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说,像森林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是不可或缺的、非常珍贵的,如不采取断然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这一弥足珍贵的“自然资本” 还将会进一

综合恢复技术体系让东北湿地重现生机

  作为中国科学院扎根在东北、以湿地科学研究见长的研究机构,东北地理所身上的担子显然更重了。寻找原因,研发技术,建立标准……武海涛及其所在的团队迅速投入沼泽恢复工作,希冀使这块“东北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石”发挥应有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十年攻关,这支研究团队开展了内陆沼泽退化特征和关键恢复

山东济宁五年保护恢复100万亩湿地

  “此次《关于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快绿色生态济宁建设的意见》提出的10项重点工程中,对湿地的保护修复提出了新要求。”济宁市林业局副调研员王增河对记者介绍,五年内新实施湿地保护恢复100万亩,完成“二退三还”(退耕退池、还林还湿还湖)50万亩,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

人工湿地 南水北调水质“净化器”

        植物下埋藏带孔管道,污水通过管道进入湿地,经过光合作用、根部吸收等方式处理,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东线治污,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道生态难题。有专家断言,这是“世界第一难”。   仅在山东省,50多条河流沿岸有4000多家排污企业,每天排出54万吨工业废水、14

山东牵线搭桥招引人工湿地技术

山东省将在重要排污口下游、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口及其他适宜地点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达标中水经湿地进一步净化后再进入干线,实施规模化湖滨带、河滩地生态修复,确保汇入河流、湖泊的水体,都经过湿地工程深度净化,从而有效推进全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单纯通过加严污染源排放标准,倒逼污染源深度挖潜等

专家呼吁:人工湿地治污须科学论证

  近日,在国际人工湿地水污染控制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能源工程与低碳技术实验室主任董仁杰教授指出,国内人工湿地治理污染必须重视科学论证的问题。   据介绍,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湿地处理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容易淤积和远离居住区等缺点。

专家呼吁人工湿地治污须科学论证

近日,在国际人工湿地水污染控制研讨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能源工程与低碳技术实验室主任董仁杰教授指出,国内人工湿地治理污染必须重视科学论证的问题。  据介绍,相对于自然湿地而言,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更为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自然湿地处理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容易淤积和远离居住区等缺点。

洪湖生态湿地恢复至少需要10年时间

  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旱仍在持续,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旱情严重,农业、渔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等都遭遇困难。各地加大投入,全力组织人员抗干旱、保民生。  预计至5月底,长江中下游地区难现明显降水  据中央气象台26日发布,除新疆北部、河北北部、北京、云南等地出现分散性阵雨外,我国大部依旧雨水稀少。  

人工湿地变成“聚宝盆”:净化生产和生活污水

  为了治理面源污染,我国农村的一些地方开始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产和生活污水。污水本身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物,可谓“营养丰富”,能否把治理污染与发展农业有机结合,做到一举两得?  初夏,记者来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庄史村,只见上百亩的“水田”里长着茭白、黑麦草等翠绿挺

东北地理所在人工湿地净化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人工湿地因其净化效率高、建设和运营成本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污染水体,特别是氮、磷、COD等污染水体的治理。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微生物是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效率最主要的因素之一。C/N比可反映系统内相对碳源量,因此不仅影响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还影响人工湿地对COD的

中国开建首个大型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基地

  位于滇池东岸的昆明滇池数字生态湿地示范园2日正式开工建设。占地约126公顷的湿地将通过数字化的在线监控技术,实时了解湿地的水质、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方面的信息。该项目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数字化监测管理为基础的大面积数字人工生态湿地研究和示范基地。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

“引渤入新”首倡者称恢复西北湿地需100年

 “引渤入新”示意图   疯子的幻想?智者的良策?   11月5日,乌鲁木齐。一场由一家新疆省级智囊机构、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一所新疆高校主办,两个地区发改委参与承办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上百位水利工程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论证了一项名叫“海水西调、引渤入新”的科学设想。   得出的结论

湖滨湿地物种数量增加约25%,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恢复

  每到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坝总是人流不断,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乐于把欣赏滇池风光、与漫天飞舞的海鸥嬉戏作为旅途一大美事。  这一动人景象的持续演绎,得益于昆明市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程中不断加大环湖生态建设力度,使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不断加速。  截至目前,滇池湖滨湿地物种数量与2006年

研发人工光感受器助力视觉恢复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嘉漪课题组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郑耿锋课题组合作,将光敏纳米线阵列植入盲小鼠眼底,使其恢复视觉。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视网膜中对光敏感的感受细胞(光感受器)受光照射产生电信号启动视觉过程。由于光感受器不能自行修复,一旦损伤或退变(如常见的黄斑变性

研发人工光感受器助力视觉恢复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嘉漪课题组和先进材料实验室教授郑耿锋课题组合作,将光敏纳米线阵列植入盲小鼠眼底,使其恢复视觉。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视网膜中对光敏感的感受细胞(光感受器)受光照射产生电信号启动视觉过程。由于光感受器不能自行修复,一旦损伤或退变(如常见的黄斑变性

研究揭示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

科学家通过一项大鼠研究阐明了使人工耳蜗恢复听力的神经机制。这项研究提供了途径,有助于改善广泛使用的医疗器械的性能。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 人工耳蜗植入可帮助全聋患者恢复听力,但反应差异很大。有些接受植入的患者可以在植入物激活后数小时内理解谈话,但有些人即使在数月之后仍无太大起色。为理解原因

阿里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启动 总投资3772万元

  阿里地区境内的湿地(5月3日摄)。 近期,总投资3772万元的阿里地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全面启动。据了解,该工程建设实施后,湿地功能退化的趋势将得到遏制,湿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蓄洪抗旱、调节径流等生态功能也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北京未来三年将恢复湿地 涉及大兴等6区县

  今天是“北京湿地日”。记者获悉,北京市将在未来3年,在有条件的地方规划恢复4万亩湿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保护处处长刘润泽介绍,通州区台湖、马驹桥、张湾等地的藕田将成为恢复湿地的主要落实地块,同时涉及大兴、房山、昌平、延庆、平谷等区县。为解决湿地水源问题,“我们会考虑在中水管道

人民日报:江豚濒危 应重视长江水系湿地系统生态恢复

  南京人管江豚叫江猪子。去年11月5日,下关江面发现五六头觅食的江猪子,如“重大偶发事件”般一时成了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此事如在二三十年前则毫无新闻价值,因为那时在南京江面随便把渔船停在哪儿,都会有近百头江猪子围在船边。   江豚濒危,人们多把原因归咎于酷捕滥捞、水上运输、污染物排放、过度采

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举行揭牌仪式

  7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召开了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并举行揭牌仪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曹文宣、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春白、杜耘等领导参加了会议。  武汉植物园主任李绍华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分别向与会专家表示感谢。郑春白

人工神经连接技术恢复脊髓受损者的行动功能

  近日,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猴子实验中成功发明一种人工神经连接技术,可以迂回绕开脊髓损伤部位传递大脑电信号,让猴子麻痹的手恢复活动功能。相关研究刊登在近期出版的《Frontiers in Neural Circuits》杂志上。 脊髓损伤严重者脑部电信

人工湿地“净水厂”廉价高效可复制的成功模式

  经过20多年的建设,美国得克萨斯州乔治·香农人造湿地终于在近日首次造福区域居民,每天数万加仑的工业或生活污水流入这片2000英亩的人造湿地,经过微生物和植物一周的过滤后,清澈、干净得可以作为饮用水取水水源的净水从湿地中流出,这不但解决了当地的持续干旱问题,而且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新的栖息地。  

运用认知干预疗法 成功恢复老年人工作记忆,

  伴随着人体衰老,大脑对信息加工和贮存的能力也必然会下降,但如果这种能力可以被逆转呢?据英国《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8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美国科学家通过同步脑区节律——按特定节律刺激颞叶和额叶前部,成功恢复了老年人的工作记忆,实现了逆转年龄相关的工作记忆衰退。  工作记忆,

东北地理所在气候变化下松嫩平原湿地恢复的研究获进展

  湿地恢复工作不仅能够维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也是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以往的湿地恢复工作中,对恢复物种及恢复区域的选择往往基于经验而进行,缺乏对气候变化下湿地适应性的科学认定。生态位理论模型可有效确定物种适宜性和恢复区域,因此,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姜明

华南植物园城市湿地变化和红树林恢复研究获新进展

  深圳湾位于深圳和香港两个特大型城市间,其红树林湿地是东半球候鸟迁徙的中转站,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5个时段的TM遥感影像分析发现,1986-2007年间,深圳湾深圳段因城市化发展而开垦了大量湿地,其中用于养殖鱼虾的基围鱼塘面积从36.6km²减少至17.2km²,红树林

青海省首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开工建设

  8月28日,“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正式在乐都县碾伯镇开工,这是由省环境保护厅资金配套支持、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计划类批准立项的我省首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   “湟水流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及示范研究”项目利用国内外比较成熟的人工湿地污水处

研究发现耐盐微生物强化人工湿地高效脱氮新技术

  随着滨海养殖业、深层采矿业的迅速发展和盐碱地的大规模开垦,含盐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严重威胁水环境安全。人工湿地因其高效、低耗等优点,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污染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但盐胁迫严重抑制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性,导致人工湿地对氮素等污染物的净化效率显著下降,制约了人工湿地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青藏高原首个人工湿地项目试运行 日处理污水500吨

  12月19日,乐都区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项目建成并开始试运行。这是青藏高原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日处理污水量500吨。   人工湿地项目于2012年7月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建成潜流人工湿地、功能景观表流人工湿地、配套景观等,日处理污水量500吨。项目达标后通过湿地潜流、表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