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北大教授详解

I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损伤所致,至今无法治愈。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及合作团队近期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两篇论文,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研究中证明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媒体解读认为:这种新疗法未来有望治愈I型糖尿病。 2月12日,记者对该研究负责人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进行了专访,解读这项未来可能治愈I型糖尿病研究的始末。 全新方式制作“种子细胞” 201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一项“里程碑”式的技术——iPS技术。通过转基因过表达转录因子的方式,iPS技术能够逆转人成体细胞分化的命运,将其被重新塑造为多能干细胞。 多能干细胞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关键“种子细胞”,如果人们能够像“农业制种”一样获得这种“种子细胞”,将解决再生医学面临的细胞来源问题。 邓宏魁团队很早就开始探索获得“种子细胞”的路径与诺......阅读全文

北大邓宏魁《Cell Research》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2014年9月5日,北京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大基因、中日友好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以“Systematically labeling developmental stage-specific genes for the study of pancrea

北大邓宏魁教授CellResearch发表细胞重编程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一些小分子化合物成功诱导小鼠神经干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生成了多能干细胞。这项研究发布在12月25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北京大学的邓宏魁(Hongkui Deng)教授及助理研究员赵扬(Yang Zhao)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

《GPB》2013推出iPSC专刊周琪邓宏魁等发文

  2013年第5期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出版了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专刊,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琪博士担任Guest editor。2006年,Yam

北大120校庆日,Cell Stem Cell发布邓宏魁教授访谈

  尽管师生关系对科学家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这一点却并没有在科学研究中凸显出来。Cell Stem Cell杂志在为期一年的系列专题中采访了许多不仅在学术上取得杰出成就,也是优秀导师的科学家——邓宏魁教授就是其中一位。BioArt特编译此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推送给大家,愿每位年轻一代的科研人都能在探

北大邓宏魁教授Cell Research发表细胞重编程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一些小分子化合物成功诱导小鼠神经干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生成了多能干细胞。这项研究发布在12月25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  北京大学的邓宏魁(Hongkui Deng)教授及助理研究员赵扬(Yang Zhao)博士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

北大邓宏魁教授Cell发布细胞重编程研究重大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确定了胚外内胚层(extraembryonic endoderm,XEN)样状态是化学重编程早期的一个中间状态。他们通过以XEN样状态作为指标更精细优化每一个步骤的重编程条件,采用一些促进剂大大提高了化学重编程的效率。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12月10日的《细胞》(

北大邓宏魁发现功能成熟细胞在体外长期维持的新方法

  2019年4月26日,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研究组以及复旦大学袁正宏研究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原代人肝脏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功能性维持》(Long-term functional maintenance of primary human hepatocy

《自然》年度十大人物 生命科学成果斐然,邓宏魁教授入选

  本周,《自然》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人物”。和历年一样,这份榜单评选的是这一年里在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的10个人。今年,生物医学相关领域共有5位科学家入选。如《自然》对这份名单的介绍所说,“他们可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发现,或是引起了人们对重要问题的关注,甚至因为有争议的行为而声名狼藉”。  DNA

iPS革命性突破: 北大邓宏魁开辟出体细胞重编程的全新途径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 ——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这

北京大学邓宏魁:新一代干细胞制备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邓宏魁研究团队13日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首次在国际上报道了使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据了解,多潜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和分化成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些神奇的特质使其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和

Nature2019年度十大影响世界科学人物:“CRISPR转化者”邓宏魁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Nature发布了“2019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我国学者,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邓宏魁教授入选该榜单。  邓宏魁教授主要进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理以及抗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邓宏魁教授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巨噬细胞所需的共受体CC

新方法有望治愈Ⅰ型糖尿病 北大教授详解

  I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损伤所致,至今无法治愈。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团队及合作团队近期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两篇论文,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的研究中证明了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细胞治疗I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媒体解读认为

尽快将干细胞研究成果应用于重大疾病治疗当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认真听取北大团队关于新一代干细胞技术的介绍,详细询问了研究课题的整个原理,并专门到显微镜下看了活的细胞,高度肯定了团队的研究成果。  总书记还关切地问:“你们现在做到哪个阶段,在人身上是否得到了应用?”总书记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加快转化应用的步伐,尽快将研究成果应用

首例化学分化胰岛细胞移植手术成功,1型糖尿病可治愈

  昨天,北京大学发布了一则有关糖尿病治疗的重磅消息:北大干细胞研究中心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作,成功完成了国际首例1型糖尿病受试者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移植手术。该治疗技术有望成为彻底治愈1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术的受试者是一名病史长达11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

1型糖尿病有望被彻底治愈

  昨天,北京大学发布了一则有关糖尿病治疗的重磅消息:北大干细胞研究中心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合作,成功完成了国际首例1型糖尿病受试者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移植手术。该治疗技术有望成为彻底治愈1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接受胰岛细胞移植术的受试者是一名病史长达11年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

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记者张建新)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由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研究团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有望在将来成为治愈1型糖尿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研究团

Nature: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重要进展

  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由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研究团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有望在将来成为治愈1型糖尿病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研究团队利用临床前期灵长类糖尿病

中国科学家取得多潜能干细胞突破

  中国科学家7月1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一种非常简单和更加安全的方法,将体细胞制成多潜能干细胞,并用这种细胞培育出多只健康的小鼠,其中一只叫“青青”的小鼠刚过完100天的生日。   研究人员说,这是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细胞治疗甚至器官移植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来源,将极大地推动

我国科学家建立体外大规模制备人功能成熟细胞的新方法

  2019年7月3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和合作者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两步法策略将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成熟的人肝脏细胞》 (A two-step lineage reprogramming strategy to generate functionally c

建立了将体细胞诱导为无异源人EPS细胞的重编程诱导方法

  2021年5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hemically Defined and Xeno-free Culture Condition for Human Exte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

我国科学家在新一代干细胞制备技术上获重要突破

多潜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特性和分化成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被称为“种子细胞”,但其只短暂存于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随后便会分化为各种类型的成体细胞。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邓宏魁带领团队经多年努力,成功开发化学小分子诱导技术使得人成体细胞转变为多潜能干细胞。这一首次在国际上报道的、由我国

首届赛诺菲—安万特/《细胞研究》优秀论文奖颁奖

  7月8日下午,首届赛诺菲—安万特/Cell Research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研究所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主编裴钢、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党委书记张建新、上海生化与细胞所所长林安宁研究员、赛诺菲—安万特公司代表张

Science:原代人肝脏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功能性维持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课题组、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教授课题组和复旦大学袁正宏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原代人肝脏细胞在体外的长期功能性维持(Long-term functional maintenance of primary human hepatoc

北大解决克隆技术伦理难题

  北京大学近日公布一科研成果称,一只叫做“贝贝”的黑白相嵌小鼠在其生命科学学院干细胞和再生生物学实验室的诞生,不仅验证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理论,还意味着未来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可能迈进一大步——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所需的细胞来源有望得到解决。   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

Cell Research:体外大规模制备人功能成熟细胞的新方法

  2019年7月3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干细胞中心邓宏魁、时艳研究组与合作者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研究组于Cel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两步法策略将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功能成熟的人肝脏细胞”(A two-step lineage reprogramming strategy to gene

新型干细胞有培育胚胎内外组织潜能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日前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关于多能干细胞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多能干细胞系,获得的细胞同时具有胚内和胚外组织发育潜能。  多能干细胞最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能嵌合进入早期胚胎中,并参与胚胎各个细胞谱系的发育,但其发育潜能仅限于胚胎内组织

新型干细胞有培育胚胎内外组织潜能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日前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关于多能干细胞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多能干细胞系,获得的细胞同时具有胚内和胚外组织发育潜能。  多能干细胞最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能嵌合进入早期胚胎中,并参与胚胎各个细胞谱系的发育,但其发育潜能仅限于胚胎内组织

北大专家发现新型干细胞(EPS)有培育胚胎内外组织潜能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日前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关于多能干细胞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多能干细胞系,获得的细胞同时具有胚内和胚外组织发育潜能。  多能干细胞最重要的功能特性是能嵌合进入早期胚胎中,并参与胚胎各个细胞谱系的发育,但其发育潜能仅限于胚胎内组织

化学小分子或开启治疗性克隆新时代

  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点燃了人们对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健康的巨大热情,然而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受到人类卵母细胞来源的限制及对胚胎破坏带来的伦理制约。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用一种非常简单且更加安全的方法,将体细胞制成多潜能性干细胞。这一技术手段避免了上述风险,将极大

“逆转”细胞命运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关于再生与复活的梦想。从克隆羊到克隆猴的诞生,科学证明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有可能发生逆转。而在这些核移植过程中,我们体内就有这种可以改变细胞命运的基因。邓宏魁(左)研究小组在讨论科学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的“细胞编程和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重大研究计划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