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2月9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牵头、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共同承担的“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评估与价值核算”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专家验收会,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洋预警预报处应建银处长、徐坚主任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刘大海介绍,该项目揭示了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时空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绘制了基于三级碳库体系的海岸带碳汇图件,编制了海岸带“碳储量-碳增量-价值量”核算清单,并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的碳汇提升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杭州湾南岸蓝碳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高质量蓝碳发展可行性较强,碳汇价值亟待挖掘。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与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宁波市海洋与水产学会的专家一致认为:项目验收材料齐全,研究报告内容丰富,数据详实,满足验收要求。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该项目率先提出了海岸带三级碳库......阅读全文

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项目通过专家验收

2月9日,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一所)牵头、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二所)共同承担的“杭州湾南岸海岸带碳汇调查、评估与价值核算”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专家验收会,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海洋预警预报处应建银处长、徐坚主任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主任刘大

首都碳汇林项目启动

  位于北京市惟一的纯山区――门头沟区的首都碳汇林项目4月6日正式启动。这是引导企业参与、投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承担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的又一新举措。  森林具有巨大的固碳功能,对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

背景资料:碳汇和碳汇造林

  碳汇是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水生所在海洋微拟球藻中发现新碳汇分子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人员以海洋微拟球藻为对象,发现了一种用于替代TAG(三酰甘油)的新碳储存分子——低不饱和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  微拟球藻是一类属于真眼点藻纲、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其他真核微藻显著不同的是

水生所在海洋微拟球藻中发现新碳汇分子

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研究人员以海洋微拟球藻为对象,发现了一种用于替代TAG(三酰甘油)的新碳储存分子——低不饱和酰基磷脂酰乙醇胺。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lant Physiology。 微拟球藻是一类属于真眼点藻纲、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其他

焦念志代表:建立海洋碳汇标准迫在眉睫

  “目前,在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能力估算方法方面,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而我国涉海科研单位众多,针对海洋碳循环的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所用的检测手段和检测指标各不相同,导致科研成果交流存在障碍,很难相互借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科研资金的重复投入,造成科研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中国科

烟台海岸带所启动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

  6月9日,由山东省牵头承担的2012年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几种海洋功能蛋白规模化生产及高值化产品研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在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及任务预算执行承诺书签约仪式。  国家海洋局科技司吴海一博士、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伟杰、烟台市海

鲸鱼也是碳汇

 象岛冰山前的长须鲸 图片来自:Dan Beecham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采取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方案。虽然许多努力都集中在植树或恢复湿地上,但研究人员认为还应了解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鱼的碳封存潜力。他们探索了这些海洋巨人如何影响空气和水中的碳含量,以及有助于大气二氧

鲸鱼也是碳汇

 象岛冰山前的长须鲸 图片来自:Dan Beecham 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采取了促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整体方案。虽然许多努力都集中在植树或恢复湿地上,但研究人员认为还应了解地球上最大的动物——鲸鱼的碳封存潜力。他们探索了这些海洋巨人如何影响空气和水中的碳含量,以及有

什么是碳汇?

碳汇(carbon sink),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专著出版

《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 课题组供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韩广轩课题组撰写的《黄河三角洲湿地碳循环与碳收支》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滨海湿地富含土壤有机碳,同时土壤有机质分解率和甲烷生成率较低,并且能够捕获和埋藏大量有机碳。盐沼、海草床和红树林等滨海湿地的生

中国蓝碳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很多人都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这也被称为“绿碳”。  可你知道“蓝碳”是什么吗?图片来自互联网  地球被称为蓝色的星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国家海洋局大洋办党委书记胡学东说,蓝碳就是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  蓝

让蓝碳助力实现“不减产的减排”

  “科学研究应与国情紧密结合。”这是中科院院士焦念志坚持海洋蓝碳研究的动力之一。 大气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成为当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排放国,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焦念志认为,中国不能以影响国民经济命脉为代价来进行硬性减排。  “我们国家之所以

产油海洋微拟球藻中的碳汇新分子,此为何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晓明课题组致力于研究多金属物种参与的反应体系,包括通过金属间电子传递、基团转移实现挑战性的转化过程和探究内在规律、仿酶的双多核金属催化剂的开发和金属团簇催化等。2021年,课题组采用双核铑/双膦的新组合实现了胺、重氮化合物与烯丙基化合物的三

中国首批个人出资的碳汇造林示范项目在京揭牌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刘浦泉)中国首批个人出资开展的碳汇造林示范项目26日在北京八达岭林场揭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国际环保组织代表欧达梦先生等出席揭碑仪式,并参与碳汇造林活动。 碳汇是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

首次揭秘深渊沉积黑碳碳汇

近日,《自然》旗下新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在线刊登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研究员许云平团队关于深渊黑碳的最新研究成果,全球首次报道了深渊沉积黑碳的来源、分布和埋藏通量。张曦在做实验        受访者供图    黑碳是生

焦念志:研发海洋“负排放”技术 支撑国家“碳中和”需求

  目前,国际上海洋碳汇研发最多的是海岸带蓝碳,即红树林、海草、盐沼等类似陆地植被的碳汇形式。然而,我国海岸带蓝碳总量有限,无法形成碳中和所需的巨大碳汇量,因此必须开发其他负排放途径。  实施陆海统筹负排放生态工程  陆源营养盐大量输入近海,不仅导致近海环境富营养化,引发赤潮等生态灾害,而且使得海水

广东首个林业碳汇项目成功交易 把树种好“卖空气”

  记者从广东林业部门了解到:该省首个,也是全国首个获得国家发改委减排量签发的中国林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林业CCER项目)——广东长隆碳汇造林项目首期减排量获得签发。尽管这次交易的减排量不大,但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林业碳汇项目,发挥了碳汇造林项目申报CCER的试验和示范作用,对引导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指南: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承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CO2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不仅是全球气候治理、保护地球家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需求,也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内在需求

陈涛:碳减排应与碳增汇并举

  根据《京都议定书》,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都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作为自己政府的重要职责。中国政府更是把节能减排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重要指标,并已取得很大成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拯救地球,挽救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的最重要措施。《京都议定书》不仅规定了各国政府在规定时间内减

美卫星成功捕捉植物碳汇

  照射在植物上的光约有1%会再发射出一种微弱的荧光,它可以作为光合作用的一种测量方法。近日,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议上,科学家公布了一幅由极轨碳观测者卫星2号测量的荧光图(如图,来源于今年8月~10月的平均数据)。  美国宇航局(NASA)的这颗卫星于今天7月份发射,其目标是绘制大气层中的碳元素净含

华南植物园在海岸带防护林固碳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海岸防护林在沿海地区有防风固沙的作用,但是其固碳作用未得到充分认识。我国南方海岸防护林以木麻黄为主(图1),通常种植在营养匮乏的海岸带沙丘上,而贫瘠土壤可能会限制木麻黄林的固碳能力。因此,施肥措施对海岸带防护林的生态功能,特别是碳汇功能的影响,是当前海岸带碳汇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  中国科学院华

广东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成立

         经国家林业局认定,昨日上午,广东省首家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中心在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挂牌成立。该机构将为我省企业进行林业碳汇交易提供一个碳汇计量与监测平台,对广东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结构减排产生重要影响。

江苏省首发“森林碳汇”数据

  在近日召开的“绿色江苏”推进会上,江苏省绿委首次发布了我省森林碳汇数据:自2003年启动“绿色江苏”建设10年来,江苏省森林碳汇由7454万吨增加到1.55亿吨,10年新增二氧化碳吸储能力8000余万吨。   据介绍,过去统计“绿色江苏”建设的成就,主要用森林覆盖率等表示,其对生态环境改善的贡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我国碳汇监测进入卫星遥感时代 今天成功发射的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可以获取我国森林碳汇数据,提高碳汇计量的效率和精度,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遥感卫星总体部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总体主任设计师 黄缙:碳排放的过程叫从化石燃料里面储存的碳变到二氧化碳,到

水生所等在产油海洋微拟球藻中发现一种碳汇的新分子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是一类属于真眼点藻纲(Eustigmatophyceae)、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与其他真核微藻显著不同的是,该属的种类除叶绿素a外,并不含有其他类型的叶绿素。目前,该属有7个已定种(N. gaditana、N. salina、N. ocula

海陆联动,“探脉”碳循环与气候互馈作用

   由林光辉担任首席科学家的“973”项目—“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的研究”即将验收。谈起项目特色,这位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一个耦合,一个连接。“耦合就是把碳循环和气候系统的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连接就是建立陆—海之间动态的、多维的、时空上的碳交换。”他特别强调“

东亚海国家研讨海洋和海岸带空间规划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协作体东亚海国家海洋和海岸带空间规划制度和实施评估报告研讨会通过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会议由东亚海协作体秘书处组织,来自中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等7个国家的代表,以及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蓝色解决方案等国际组织的代表约30人参加会议。 会上,项目技术负责人、联合国环境规

烟台海岸带所在滨海湿地土壤碳库对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和增碳潜力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解决方案之一,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基于自然的重要解决方案。滨海湿地也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气温升高、降水变异、大气氮沉降等环境变化决定滨海湿地的蓝碳功能及其变化趋势。近日,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韩广轩团队依托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芬兰开发测量森林碳汇新方法

  芬兰拉彭兰塔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在森林碳汇评估方法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将激光扫描、大地遥感和数学模型等跨学科技术结合在一起,可有效测量森林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储存能力。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据芬兰媒体日前报道,拉彭兰塔技术大学研发的这一系统方法不仅可用于测量森林碳汇能力,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