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谁是“果王”?武汉植物园举办品鉴会揭秘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举办猕猴桃新品种品鉴会。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全国猕猴桃主产及新兴产区的近30名专业人士担任猕猴桃新品种“考官”,逐一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选育的15个猕猴桃新品种进行品尝品鉴,为猕猴桃新品种研发“把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执行主任钟彩虹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不同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及风味特点。她表示,猕猴桃新品种选育的科研成果要真正做到“写在祖国大地上”,应该让消费者、企业和主管部门都满意。她希望,通过品鉴活动,促进猕猴桃各主产及新兴产区交流沟通,从而让武汉植物园的猕猴桃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为乡村振兴做出应有贡献。据了解,本次品鉴会上,除了武汉植物园选育的畅销黄肉品种“金艳”和红心品种“东红”外,还选送了近年来新选育的“中科绿猕”、“满天红”等多个从未推出市场的绿肉、黄肉、黄绿肉新品种。评委们从香味浓烈程度、甜度、酸度、质......阅读全文

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获批

  近日,经国家农业部批准,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项目”。项目建设为期两年,总投资400万元。将建成中国科学院首个国家级专科植物资源圃(猕猴桃科),项目建成后将在猕猴桃物种收集、资源保存、品种开发和产业推广方面起到极为重要作用。   作为中科院“三园两所”

武汉植物园构建猕猴桃高密度遗传图谱

  猕猴桃富含果实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被誉为“水果之王”。猕猴桃属具有 54 个种,21 个种下分类群,遗传多样性丰富,而商业栽培品种中主要为中华猕猴桃。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高品质、新品种猕猴桃的需求显著增加。猕猴桃为功能性雌雄异株多年生果树,在传统育种中面临着占地面积大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ZL

  7月5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徐丽云、黄宏文、钟彩虹和王圣梅共同发明的“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10062371.1)。   天然香料主要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

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软腐病菌鉴定方面取得进展

  猕猴桃(Actinidia spp.)隶属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Lindl.),具有很高的营养及经济价值。我国是世界猕猴桃起源和分布中心,拥有丰富的猕猴桃种质资源。2015年,中国的猕猴桃年产量达到250万吨,总栽培面积超过25万公顷,连续10年超越新

武汉植物园在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一种富含Vc的经济水果,目前在全世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尽管我国学者对中华猕猴桃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然而对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并未进行组装和注释。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学科组副研究员姚小洪在研究员黄宏文的指导下,完成了不同倍性

谁是“果王”?武汉植物园举办品鉴会揭秘

日前,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举办猕猴桃新品种品鉴会。来自陕西、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全国猕猴桃主产及新兴产区的近30名专业人士担任猕猴桃新品种“考官”,逐一对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选育的15个猕猴桃新品种进行品尝品鉴,为猕猴桃新品种研发“把脉”。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国

华南植物园对植物古老多倍化与物种多样化研究取得进展

  多倍化或者整基因组复制事件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非常的普遍,然而,量化植物进化过程中的古老多倍化事件仍然十分的困难。近日,华南植物园与武汉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利用已有的EST数据库资源对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以及其所在的杜鹃目(Ericales)内的其

我国科研人员鉴别发现两种猕猴桃常见病致病菌

  猕猴桃果实营养丰富。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发现稻黑孢菌株会引起猕猴桃黑斑病及褐斑病,胶孢炭疽病菌为猕猴桃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  近年,猕猴桃叶部病害的问题日益严重,常见病害包括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炭疽病及灰霉病等,病害主要危害猕猴桃叶片、枝条和果实,严重时容易导致

科研人员新发现3种猕猴桃致病菌

  猕猴桃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在种植过程中却备受病害问题困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新发现3种猕猴桃致病菌,为猕猴桃病害的预测及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记者19日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了解到,2017年至2018年,该园科研人员对贵州省六盘水市、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以及云南省红河州屏边县猕猴桃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到武汉植物园交流考察   7月14日,上海植物园考察团在党委书记施俊、副园长陈必胜率领下一行17人赴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考察交流。武汉植物园主任助理、园艺中心主任刘宏涛等接待了来宾。   座谈会上,刘宏涛向客人详细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发展概况以及在引种驯化、园地管理、科

“猕猴桃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获国家发明ZL授权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发明ZL“一种猕猴桃脱毒组培苗移栽方法”获国家发明ZL授权。  猕猴桃富含猕猴桃蛋白多糖、VC、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是名贵的中药材和营养滋补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目前猕猴桃繁殖技术在生产上多为扦插和嫁接,这虽能保留母体优良性状,但也保留了母体体内的植物病

研究发现红肉猕猴桃脂肪含量更低

  绿肉猕猴桃、黄肉猕猴桃、红肉猕猴桃,到底哪种猕猴桃营养成分最适合你?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对14个不同猕猴桃品种营养及功能成分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特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食品》上。  猕猴桃风味特异、香味芳香、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且具有较高商业价值。近年来,人们对水果品

全国政协委员曲维枝参观武汉植物园

  11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原参事、工信部原副部长曲维枝等一行5人参观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植物园主任李绍华等接待客人。  李绍华向来访客人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发展历史、研究特色、学科优势、专类园的布局和园区建设等情况。随后,曲维枝一行参观了沉水植物展示区、荷花睡莲池、菊花资源

湖北省科技系统绿化调研座谈会在武汉植物园召开

  11月14日,由湖北省绿化委员会主办的湖北省科技系统绿化调研座谈会在武汉植物园召开。湖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梅魁、湖北省科技系统各单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武汉植物园党委副书记龚俊杰出席会议。   龚俊杰对前来参加座谈会的领导表示欢迎,她简要介绍了武汉植物园的总体情况及绿化工作开展情况,感谢长期

科学家揭示猕猴桃维生素C抗寒的分子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82.shtm冷胁迫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参与非生物应激耐受和活性氧代谢。探究低温胁迫如何诱导维生素C生物合成以减少对植物

京西大山深处的奇异莓

  11月29日,拇指姑娘奇异莓产业园设立了中科院第一个奇异莓专家工作站,由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彩虹担任工作站首席顾问。  猕猴桃是一种常见的水果,拇指大小的猕猴桃却不那么常见,这种猕猴桃又名奇异莓,一斤售价120元。位于京西门头沟清水镇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庄园,种植了1000多亩的奇异莓,庄园的名

国产猕猴桃有望进入“精准设计育种”时代

中华猕猴桃与阔叶猕猴桃无缺口基因组图谱,受访者供图 在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保证农业安全的必然途径。随着我国农业大数据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物种进入育种4.0即精准设计育种时代。作为我国重要果业资源的猕猴桃产业也面临着从高产量向高品质的转变。近日中科院武汉植物

猕猴桃网状进化与杂交物种形成机制研究获进展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重要经济果树植物。除了现代农业生产中广泛驯化育种利用的中华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 var. chinensis)和美味猕猴桃(A. chinensis var. deliciosa)两个类群外,猕猴桃属植物还包括其他50多个物种共计约76个分类单元。该属植

武汉植物园等解析菱角的起源驯化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与水稻的起源中心,也是江南“水八仙”的主要产区。“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些诗句让人联想到秋日里江南女子采菱挖藕的唯美画面。菱角作为“水八仙”之一,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江

武汉植物园两个项目通过验收

 验收会现场   3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专家对武汉植物园承担的三期创新“战略生物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专项“华中植物收集与专类园景观优化” 项目以及“财政部战略生物资源科技支撑运行”专项“华中特色果品资源专类园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验收会由中科院生物局

武汉植物园发表重楼属植物新种

  重楼属(Paris)植物,常生于深山老林,叶单轮,生于茎顶,形如伞状,在单轮叶的上方生花1朵,花萼叶状,形似第二轮叶,与其单轮叶组成重叠楼台之状,故得“重楼”之名。由于该属中许多种类的单轮叶常为7枚左右,故常也俗称为“七叶一枝花”。其根茎的干燥品是民众熟知的名贵中药材“重楼”。中医认为,重楼有清

武汉植物园发表新物种修大戟

修大戟(武汉植物园供图)  记者4月11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了解到,该园通过系统分类学研究,证实一种在福建发现的粉红色苞叶大戟为从未被记载的植物新种,并以其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为修大戟。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Systematic Botany上。  作为植物界中最大的属之一,大戟

武汉植物园等解析菱角的起源驯化

长江流域是我国农业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与水稻的起源中心,也是江南“水八仙”的主要产区。“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这些诗句让人联想到秋日里江南女子采菱挖藕的唯美画面。菱角作为“水八仙”之一,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江南地

110种猕猴桃基因升级“下一代”

  茄子状的猕猴桃,黄瓜状的猕猴桃,圣女果状的猕猴桃……9月5日,记者从位于彭州的龙门山猕猴桃基因库获悉,经过3年建设,该基因库已经从全国各地采集到110个品种资源,正启动猕猴桃新品种研发工作。   据了解,龙门山猕猴桃基因库,是农业部、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三方确立的“部、省、市共建农业科技成果

国家植物园:为植物保护贡献中国智慧

  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组成部分,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设立活植物收集区,围绕植物进行科研、保护、展示与科普教育,这便是人类为神奇植物打造的温暖家园——植物园。  作为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已知的高等植物3.7万余种,约占全球的1/10。中国植物园(树木园)迁地保护植物2

武汉植物园生态工程效应评价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与贫困地区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地理重叠。在这些地区,人类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贫困加剧与环境恶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社会-生态耦合系统陷入“贫困陷阱”。为了实现贫困消除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许多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大型生态工程或生态补偿机制。这些生态工程的有效性评

武汉植物园莲遗传连锁图谱研究取得进展

  遗传连锁图谱是研究植物基因组结构、进化的有力工具,是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重要基础。但作为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莲,其基因组学研究却明显滞后。因此,构建莲遗传连锁图谱有助于莲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为莲重要经济性状的分离和克隆提供依据,从

武汉植物园研究发现:昆虫让城市更美好

  看见在花间穿梭的各种传粉昆虫了吗?它们可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的关键贡献者和美好环境的重要建设者!  据统计,地球上近90%的开花植物的传宗接代以及我们人类食物的三分之一依赖各种各样的传粉动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当前全球环境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传粉动物的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健康运转和粮食供应的稳

武汉植物园倍半萜内酯生物合成研究取得进展

  愈创木烷型内酯具有诸多药用活性,很多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抗癌功效,该类化合物在植物中通常只有万分之几的含量,如此低含量的合成限制了该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其显著药用价值,部分该类化合物仍被用于临床抗癌实验,比如人们从地中海地区的毒胡萝卜中分离出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其衍生物已

中科院植物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揭牌

  5月15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揭牌启动仪式在武汉植物园举行。华中农业大学校长邓秀新院士和院生物局刘杰处长、段子渊处长等专家出席仪式并为实验室揭牌。武汉植物园李绍华研究员担任该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俊华研究员、傅金民研究员担任实验室副主任。  新成立的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