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大黄的应用

1.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子仁丸(《伤寒论》)。若里实热结而正气虚者,当与补虚药配伍,以攻补兼施,标本并顾。如热结而气血不足者,配人参、当归等药,方如黄龙汤(《伤寒六书》);如热结津伤者,配麦冬、生地、玄参等,方如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若脾阳不足,冷积便秘,须与附子、干姜等配伍,如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2.血热吐衄,目赤咽肿 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如泻心汤(《金匮要略》)。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疗效。若与黄芩、栀子等药同用,还可治火邪上炎所......阅读全文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介绍

  山大黄(波叶大黄),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春、秋采挖,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污热,通便,破积,行瘀。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黄疸,便秘,经闭,痈肿疔毒,烧烫伤。②《内蒙古中草药》:泻实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以上。根茎肥厚,表面黄褐色。茎粗壮,直立,具细纵沟纹,无毛,通常不分枝,中空。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圆形,长10~13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状,下面稍有毛;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几无柄,托叶鞘长卵形,暗褐色,抱茎。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多数,白绿色;苞小,肉质,内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功能主治

  污热,通便,破积,行瘀。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黄疸,便秘,经闭,痈肿疔毒,烧烫伤。  ②《内蒙古中草药》:泻实热,通大便,破积滞,行瘀血。(生用峻下,炒用缓下,炒炭止血)。治大便热结,痄腮,内外诸痈,跌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配伍应用

  ①治黄疸,便秘:土大黄三钱,茵陈五钱。水煎服。(《大同药用植物手册》)  ②治黄疸性肝炎(湿热黄疸):一山大黄二钱,茵陈八钱,龙胆草三钱。水煎服。二山大黄四钱,茵陈-两,问荆五钱,车前草五钱。水煎服。一日二次,连服半月为一疗程。  ③治急性阑尾炎:山大黄、金银花、蒲公英、丹皮、桃仁、川楝子。水煎

什么是大黄

  大黄是一种中药,它的主要功效作用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大黄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便秘、腹痛、腹泻、痢疾、黄疸、吐血,还有眼睛红、嗓子肿痛以及肚子痛、皮肤病。另外跌打损伤、烫伤等都可以用大黄治疗。除此之外,大黄对女性的闭经、月经紊乱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大黄也可以治疗上消化道

大黄的简介

  大黄(Rheum palmatum L.)别称将军、黄良、火参等,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中药材的名称,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  大黄作为药品来自掌叶大黄、药用大黄等的干燥根和根茎,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甘

大黄的应用

  1.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

掌叶大黄的介绍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蓼科,大黄属高大粗壮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粗壮木质根状茎。茎直立中空,叶片长宽近相等,基部近心形,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托叶鞘大,内光滑,外粗糙。圆锥花序,花小, 通常紫红色,有时黄白色;花梗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功能主治及形态特征

  功能主治  污热,通便,破积,行瘀。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黄疸,便秘,经闭,痈肿疔毒,烧烫伤。  ②《内蒙古中草药》:泻实热,通大便,破积滞,行瘀血。(生用峻下,炒用缓下,炒炭止血)。治大便热结,痄腮,

熟大黄的形态特征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

大黄的鉴别用药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大黄属的外形特征

  蓼科的1属,通称大黄(Rheum)。多年生草本。根肥厚;根状茎极短;茎直立,高1~2米。叶  宽卵形或近圆形,掌状浅裂至半裂;裂片3~5,狭三角形;托叶鞘筒状。花序圆锥状,分枝密集,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两性,红紫色,花被片6,排成两轮;雄蕊9,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暗褐色,有3棱,

大黄的功能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

掌叶大黄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茎生叶较小

大黄浸膏的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 Ⅵ D )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0.1 %磷酸溶液( 80 : 2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54nm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 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

大黄素的临床应用

  口服大黄素在肠内易于吸收,2~3小时后血中即达最高浓度,以后慢慢下降,尿及胆汁在服药后4~8小时即达高峰,由尿排出可持续2天,在体内的分布以肝肾为最多。亦有人把它制成注射剂,用于肌肉和静脉注射。  大黄素被吸收后,由肾排出大黄酚,它能使酸性尿变成棕黄色,使碱性尿变成紫红色。  在临床上,用大黄素

大黄素的研发进展

  大黄素有泻下活性,由于在体内易被氧化,实际泻下作用很弱,如与糖结合成苷类,则可发挥泻下作用。大黄素除游离存在外,尚以还原状态(如蒽酚、蒽酮的衍生物)或与糖结合成苷类存在。例如,在新鲜植物中发现的大黄素蒽酚或大黄素蒽酮(熔点250~258℃),都是大黄素的还原产物,如经长时间贮存,往往被氧化成蒽醌

大黄蜇虫丸的概述

  辅药中的地黄、白芍、甘草等滋养血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正如《金匮心典》中所说:“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近二千年的临床实践表明:该方对于瘀血停滞、积聚坚块、症积不孕、阴虚有热或虚中挟实等症均有显著疗效,并广泛用于临床各科。

大黄清胃丸的鉴别

  (1)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纤维淡黄色,梭形,壁厚,孔沟细。纤维管胞大多成束,有明显的具缘纹孔,纹孔口斜裂缝状或十字状。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棕色,长48~80μm。 内胚乳碎片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形纹孔。油管含棕黄色分泌物,直径约100μm。  (

九制大黄丸的功效

  九制大黄丸,通便润燥,消食化滞。用于胃肠积滞,口渴不休,停食停水,胸热心烦,大便燥结,小便赤黄。

芦荟大黄素的药理药效

  抗肿瘤活性说明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芦荟大黄素的抗肿瘤作用颇感兴趣,主要的抗肿瘤活性集中在对神经外胚叶肿瘤、肝癌、肺鳞状细胞癌、皮肤Merkel细胞癌、胃癌、白血病等肿瘤,抗癌范围广泛,芦荟大黄素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延长生存期。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癌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生物

大黄的化学成分

  主要为蒽醌衍生物,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双蒽醌苷中有番泻苷A、B、C、D、E、F;游离型的苷元有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另含鞣质类物质、有机酸和雌激素样物质等。

大黄牡丹汤的临床应用

   大黄牡丹汤出自《金匮要略》,“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方后注云“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有脓当下,是指邪热随大便而下,有如脓汁,并不是真正有脓;也可认为有脓下,指

大黄浸膏的鉴别介绍

  (1) 取本品 1.0 g ,加 1 %氢氧化钠溶液 10 ml ,煮沸,放冷,滤过。取滤液 2 ml ,加稀盐酸数滴使呈酸性,加乙醚 10 ml ,振摇,乙醚层显黄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试液 5 ml ,振摇,乙醚层仍显黄色,氨液层显持久的樱红色。  (2) 取本品 1.0 g ,置瓷坩埚中,坩

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

   (一)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未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顶端有茎叶残基。切开面多凹凸不平。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不易折断,折断面淡红棕色或

熟大黄的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

  根茎含葸醌类成分1.01%~5.19%,其中游离状态0.14%~0.75%,结合状态0.87%~4.44%。游离蒽醌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甲醚等。结合性蒽醌有双葸酮甙:番泻甙(Sennoside)A、B、C、D、E、F。另一种结合性蒽醌为单糖甙和双糖甙,单糖甙有:大黄酸一

大黄素的物理性质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或12毫米下减压升华),熔点256~257°。具有蒽醌的特殊反应。几乎不溶于水,溶于乙醇及碱溶液,溶解度25℃(g/100ml饱和液):乙醚0.140、氯仿0.071、苯0.041、四氯化碳0.01。溶于苛性碱水溶液、碳酸钠水溶液,氨溶液中显樱红色。存在于许多霉菌、地衣、高等植

大黄蜇虫丸的现代应用

  1、内科疾病  用于治疗血瘀头痛、高血压、胸痹、脑血栓、脑栓塞恢复期、四肢麻木等。  2、血管疾病  用于闭塞性脉管炎、周围血管病、静脉曲张并发症及后遗病等。  3、肝炎疾病  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4、外科伤科疾病:  股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