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预后介绍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有一部分重症淤胆型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若黄疸持续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者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导致严重的后果。......阅读全文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预后介绍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有一部分重症淤胆型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若黄疸持续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或者发生肝细胞液化性和凝固性坏死,而演变为亚急性或慢性重型肝炎,导致严重的后果。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基本介绍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色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转肽酶、胆固醇均有明显增高,黄疸深,胆红素升高以直接增高为主,转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正常。较轻的临床症状和深度黄疸不相平行为其特点。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检查介绍

  1.血液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血清胆汁酸均升高。疾病初起,ALT明显升高,但很快下降,出现酶疸分离。  部分病人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但经补充维生素K1,3~7天后即迅速得到纠正。  2.B超检查  无肝外梗阻表现。  3.病理检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简介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占黄疸型肝炎的2~8%。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

关于慢性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介绍

  (1)临床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诊断。多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血清学指标或HBV-DNA/HCV-RNA阳性。  (2)有梗阻性黄疸临床特征并除外肝外梗阻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3)肝活检符合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硬化的组织学改变,并有淤胆型肝炎的形态学特征。

关于急性淤胆型肝炎的基本介绍

  (1)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有关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阳性。  (2)黄疸深而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具有”三分离”特征,即黄疸重而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而ALT上升幅度低。但病初ALT可明显升高,而后出现黄疸深,ALT下降,黄疸重而PT和PTA下降不明显。  (3)具有梗阻性黄疸特征,皮肤瘙痒,陶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肝细胞性黄疸  伴有轻重不等的肝细胞衰竭的症状与体征,如异常乏力,食欲减退、蜘蛛痣、肝掌及肝功能损害的生化改变等。总胆红素(TBlL)一般在200umol/L以下,少数肝细胞衰竭的患者TBIL可在200umol/L以上。  2.先天性黄疸  是遗传性生理障碍的一类疾病,大多为新生儿或少儿。 

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相关介绍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表现有黄疸较深,不易消退,自觉症状较轻,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淤斑,右胁胀痛,肝脏肿大,稍感乏力,口咽干燥,小便深黄,大便色浅或灰白。  预后  病程虽长,但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逐渐自愈,很少转为慢性。有一部分重症淤胆型肝炎,特别是

关于淤胆型肝炎的病因分析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的鉴别

  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先天性黄疸,溶血性黄疸。临床上以前两类较常见,两者一般来说是容易鉴别,肝细胞性黄疸伴有轻重不等的肝细胞衰竭的症状与体征,如异常乏力,食欲减退、蜘蛛痣、肝掌及肝功能损害的生化改变等,总胆红素(TBlL)一般在200umol/l以下,少数肝细胞衰竭的患者TBIL可在20

淤胆型肝炎的症状

  症状表现轻而黄疸深:由于淤胆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不重,而以淤胆为主,故症状相对较轻,黄疸可以很深。  尿色深黄而大便色浅:由于胆道系统有炎症,造成梗阻,排泄至肠道的胆汁成分减少,故大便颜色浅,似陶土色,故称陶土色大便,而淤滞的胆红素逆流至血液,由尿排出,故尿色极深。  淤胆型肝炎体征表现是肝脏肿大

淤胆型肝炎的检查

  淤胆型肝炎实验室检查呈“六高”现象:表现为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70%);碱性磷酸酶(ALP)升高;γ一谷氨酰转酞酶(1一GT)升高;胆固醇(cH)升高;胆汁酸(TBA)升高;β球蛋白升高。  淤胆型肝炎病理检查示微胆管淤胆,胆管增生明显,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毛细胆

淤胆型肝炎的诊断

  1、 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有关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阳性。  2、 黄疸深而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具有”三分离”特征,即黄疸重而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而ALT上升幅度低。但病初ALT可明显升高,而后出现黄疸深,ALT下降,黄疸重而PT和PTA下降不明。  3、 具有梗阻性黄疸特征,皮肤瘙痒,陶土

淤胆型肝炎的治疗

  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A、熊去氧胆酸(UDCA):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每天500mg,分次口服,无明显毒副反应。最近有人提出

检查淤胆型肝炎的方式介绍

  1、血液检查  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R-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及血清胆汁酸均升高。疾病初起,ALT明显升高,但很快下降,出现酶疸分离。  部分病人入院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但经补充维生素K1,3~7天后即迅速得到纠正。  2、B超检查  无肝外梗阻表现。  3、病理检

如何诊断淤胆型肝炎?

  1.急性淤胆型肝炎  (1)临床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断,有关肝炎病原学检查为阳性。  (2)黄疸深而持续时间长达3周以上,具有”三分离”特征,即黄疸重而消化道症状轻。黄疸重而ALT上升幅度低。但病初ALT可明显升高,而后出现黄疸深,ALT下降,黄疸重而PT和PTA下降不明显。  (3)具有梗阻性

慢性淤胆型肝炎的诊断

  1、 临床符合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肝硬化的诊断。多有乙肝或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血清学指标或HBV-DNA/HCV-DNA阳性。  2、 有梗阻性黄疸临床特征并除外肝外梗阻或其它原因所致的肝内梗阻性黄疸。  3、 肝活检符合慢性活动肝炎或肝硬化的组织学改变,并有淤胆型肝炎的形态学特征。

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简介

  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1.熊去氧胆酸(UDCA)  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无明显毒副反应。最近有人提出UDCA可作为IFN治疗

淤胆型肝炎的病因分析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占黄疸型肝炎的2~8%。病毒性淤胆型肝炎约占病毒性肝炎病人的3%,甲、乙、戊型肝炎均可引起,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  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

淤胆型肝炎的鉴别诊断

  1、肝细胞性黄疸  伴有轻重不等的肝细胞衰竭的症状与体征,如异常乏力,食欲减退、蜘蛛痣、肝掌及肝功能损害的生化改变等。总胆红素(TBlL)一般在200umol/L以下,少数肝细胞衰竭的患者TBIL可在200umol/L以上。  2、先天性黄疸  是遗传性生理障碍的一类疾病,大多为新生儿或少儿。 

怎样治疗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普通肝炎相似,但是以消退黄疸为主要目的。  1、熊去氧胆酸(UDCA)  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无明显毒副反应。最近有人提出UDCA可作为IFN治疗

淤胆型肝炎的病因是什么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

淤胆型肝炎的病因及症状

  病因  淤胆型肝炎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多发生于急性肝炎发病数周之后。胆汁淤积性黄疸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淤胆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药物性肝炎和病毒性淤胆型肝炎。  症状  症状表现轻而黄疸深:由于淤胆型肝炎的肝细

淤胆型肝炎的症状及检查

  症状  症状表现轻而黄疸深:由于淤胆型肝炎的肝细胞坏死不重,而以淤胆为主,故症状相对较轻,黄疸可以很深。  尿色深黄而大便色浅:由于胆道系统有炎症,造成梗阻,排泄至肠道的胆汁成分减少,故大便颜色浅,似陶土色,故称陶土色大便,而淤滞的胆红素逆流至血液,由尿排出,故尿色极深。  淤胆型肝炎体征表现是

简述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较长时期的肝内梗阻性黄疸,表现有黄疸较深,不易消退,自觉症状较轻,皮肤瘙痒或有灼热感,抓后有细小出血点及淤斑,右胁胀痛,肝脏肿大,稍感乏力,口咽干燥,小便深黄,大便色浅或灰白。

关于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预后介绍

  甲型肝炎以急性肝炎为主,无慢性化,预后好。同时感染或重叠感染其他嗜肝病毒时,病情可加重甚至可以发生重型肝炎。重型肝炎占全部甲肝病例的0.2%~0.4%,病死率高。患过甲肝或隐性感染者,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关于急性黄疸型肝炎的预后和预防介绍

  预后  黄疸型肝炎的预后与病因有关,轻度到中度的黄疸经过有效保肝退黄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在1~3个月内恢复;较重的黄疸型肝炎,提示胆汁淤积或者重症肝炎,预后较差,其中重症肝炎常伴有大块肝脏坏死,导致急性肝脏衰竭,死亡率超过60%。  预防  1、管理传染源  (1)乙型肝炎患者 可不定隔离日期,

关于急性肝炎的预后介绍

  甲型肝炎:不发生慢性化,但有10%左右可表现为病程迁延,3%可出现复发,主要见于成年人。病程持续至3-6个月,主要表现为谷丙转氨酶持续不降至正常水平,而无自觉症状。甲肝复发多在病后的3-6个月内,再次出现临床症状,但较上次急性发病为轻,多无黄疸。  急性乙肝:绝大多数为自限性,经过一般对症和辅助

关于肝炎肝硬化的疾病预后介绍

  预后与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Child-Pugh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A级最好、C级最差。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已明显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关于急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介绍

  首先与年龄有关。小于2岁或大于60岁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较差。而2岁以上和60以下的各年龄组间的病死率差别不大。  患者血清胆红素入院时>513微摩/升(30毫克%)预后极差。因为在重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浓度与肝细胞坏死严重程度成正比。入院时肝昏迷II度者50%左右死亡,昏迷IV度者80%以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