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发文!中国高校师生刷新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据南京大学官微,5月11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闻海虎教授团队领衔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自然》上发表了题为“Absence of near-ambient superconductivity in LuH2±xNy(LuH2±xNy在近常压下无超导电性)”的研究论文,否定了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研究团队提出的镥-氢-氮化合物中的室温超导现象。超导是凝聚态物质中的电子发生配对和凝聚以后的宏观量子相干现象,具有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等奇特性质。基于超导开发的装备和器件可以在电力、能源、医疗、大科学工程、通讯、国防等方面带来颠覆性的应用,因此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超导列为21世纪的战略高技术进行支持和研究。2023年3月7日,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Ranga Dias(兰加·迪亚斯)副教授团队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大会上面报道说在一种掺氮的镥氢化物(nitrogen doped lutetium hydride)中发现近常压下的室温超导,即在约1万大气压下......阅读全文

《自然·材料》室温导电超硬材料领域又有新进展

传统的碳/碳复合材料是由sp2杂化为主的不同碳材料组成的,例如,碳纤维增强热解碳材料。它们往往具有高的导电性和可观的强度,但由于组分内或组分之间存在着弱的范德华力,其力学性能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解决途径之一是将金刚石引入碳/碳复合材料,然而由于金刚石中的共价键极强且已经饱和,难以通过化学方法将其破坏

南京农大成果入选自然期刊2016年“改变世界”榜单

  5月11日,全球最大的跨学科学术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公布了2016年发表在集团旗下期刊的180篇杰出论文及综述文章,响应其提出的“改变世界,每刊一篇”的倡议。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蛋白质组分析发现氮肥通过抑制蛋白降解和14-3-3蛋白表达增

《自然·材料》:“时间晶体”相互作用首次发现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撰文称,他们首次观察到了“时间晶体”的相互作用。最新研究有望促进量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改善当前的原子钟技术,提高陀螺仪以及依赖原子钟的系统(如GPS)的性能。  时间晶体是一种物质态,不同于金属或岩石等标准晶体,后者由原子以规则的重复模式排列而成。2

《自然—材料学》:破解物质的“隐形秩序”难题

  有助于更好理解高温超导物质   据《每日科学》网站2月23日报道,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皮特·奥普利尔教授和同事称,磁自旋激发(magneticspinexcitations)让物质从一个状态跃迁到一个全新的状态,这解释了物质科学的一大难题——“隐形秩序”,也就是一个新的物质状态怎样出现、为什么会

自然状态材料中存在量子临界点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0日报道,近日,一个美日国际研究小组以镱为基础材料研制出一种奇特的新型超导体。该超导体不需要改变压力、磁场强度或经化学掺杂,在自然状态就能达到物理学家所说的“量子临界点”。这一发现突破了理论物理的限制,为人们理解量子临界状态打开了新视野。这种异常性质,也将

《自然—材料学》:利用新型支架修补受损心脏

美国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心脏组织工程支架,在其上“种植”活心脏细胞能长成心脏组织,可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缺陷,及帮助恢复由心脏病发作造成的组织损伤。相关论文11月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 这一手风琴状蜂窝支架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Lisa E. Fre

首个新型道路材料国家级实验室落户南京

  日前,国家发改委最新授牌认定了8家国家工程实验室,其中“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由我市一家民营企业——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据悉,这是全国首个新型道路材料国家级实验室,也是由民企牵头组建的唯一国家级道路材料研发平台。   “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由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Norman MacLeod访问南京古生物所

  3月19日至27日,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London,UK)古生物部主任Norman MacLeod教授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访问。期间,MacLeod教授与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书记朱怀诚及有

卢柯院士为《自然综述—材料》创刊卷撰稿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悉,中科院院士卢柯应邀为《自然综述—材料》杂志创刊卷撰写的综述性论文《通过晶界和孪晶界构筑稳定金属纳米结构》日前在线发表。  卢柯在该综述论文中系统总结了利用界面构筑提高金属中纳米结构稳定性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了界面数量、界面结构和界面分布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系统阐述

《自然—材料》:美制成新型水基凝胶微脉管系统

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将能在实验室培养各种合成生物工程组织,如肌肉、软骨等,用于人体移植。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工程师发表文章称,他们用水基凝胶模仿血管系统,制造出一种细胞尺度(10—100微米)的脉管系统,在凝胶内部造出微小的通道,可为单

《自然—材料学》:世界首个可控纳米齿轮问世

  据6月22日《每日科学》网站报道,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的科学家研制出世界首个附在原子轴上的分子级齿轮,其大小仅为1.2纳米,旋转也能受到精确控制。这一研究标志着分子级机械研究的重大突破,相关文章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  

《自然材料》:使用银纳米粒子靶定肿瘤

 Prostate cancer cells were targeted by two separate silver nanoparticles (red and green), while the cell nucleus was labeled in blueusing Hoescht dye

南京将举办权威材料科研技术领域展览会

  2018国际材料工艺、实验室设备及科学仪器展览会将于2018年12月19~21日在南京举办,作为专业的材料科研展览会首次花落南京。展览会参展商超过200家,展览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  优质材料科研厂商齐聚金陵 助力新材料基础研究  2018国际材料工艺、实验室设备、分析测试及科学器材展览会

南京大学研制出能显著降温的新材料

  12月9日从南京大学光热调控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研制出一款新材料,利用辐射制冷原理,能够实现低于环境温度5摄氏度至7摄氏度的制冷效果。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纳米技术》上。 据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南京大学硕士生李朵介绍,新材料学名“聚合物纳米纤维(es-PEO)薄膜”,研究团队通过

南京工大研发世界首例有机光电材料的“夜明珠”

  自古以来,“夜明珠”被认为是稀世珍宝,其因含有特殊的无机矿物元素而长时间发光的长余辉现象,也为历代人所热衷。如今,“夜明珠”也可以被研制了。   近日,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黄维院士领衔的IAM团队,在有机合成材料中成功观察

南京4月芳菲尽,新材料与新能源始盛开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8年4月13日,第十五届中国南京国际教育装备暨科教技术展览会、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报道:最美4月天 仪器厂商共聚南京科教技术和科学仪器展)的第二天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紫金厅召开了《2018中国南京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交流会》。会议邀请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

南京土壤所自然生物膜对纳米颗粒毒性的抗性研究获进展

  目前,关于人工纳米颗粒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物种微生物,且主要集中在纳米颗粒的生物毒性方面,而对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聚集体如自然生物膜对人工纳米颗粒的抗性关注较少。自然生物膜是在稻田、沟、渠、塘、浅水湖泊等湿地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典型微生物聚集体,具有独特的聚集结构和复杂的群落组成,对

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成立,5位院士担任院长

  12月28日,南京大学自然资源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研究院由陈骏院士、贾承造院士、邹志刚院士、周成虎院士和沈树忠院士担任院长,致力于建成我国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智库、理论库与技术库,瞄准自然资源领域的世界难题和国家需求,建设面向地球资源科学与生态、环境领域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研平台。

这里是南京,欢迎来南京!

——2015中国(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博览会正式启动   这里是南京   她拥有世外桃源般的风景   古色古香的夫子庙   清幽恬静的中山陵   优雅别致的总统府   闹中取静   是城市与风景的完美融合   这里是南京   她是繁

《自然—材料学》:自组装纳米结构性能超越骨骼

    我们知道,鸟类的骨骼和树木的树干结构都经过了长期的自然进化,才达到强度和密度的完美平衡。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自组装纳米结构能够超越这些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在更加多孔的同时,又不会过于降低强度。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的《自然—材料学》上。 进项该项研究的是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新墨西哥大学

《自然》:开发出加热后可以收缩的陶瓷材料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岛川祐一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加热后在保持原状基础上可以收缩的独特陶瓷材料,英国科学杂志《自然》3月5日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这种材料还具有平时不导电,但在高温时导电的特性。岛川教授表示:“如果利用特性根据温度发生变化这一点,也许可以应用于温度传感器以及电子

《自然—材料学》:自组装纳米结构性能超越骨骼

    我们知道,鸟类的骨骼和树木的树干结构都经过了长期的自然进化,才达到强度和密度的完美平衡。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自组装纳米结构能够超越这些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在更加多孔的同时,又不会过于降低强度。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的《自然—材料学》上。 进项该项研究的是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新墨西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新方法制备超薄半导体材料

  “我们制备了超薄的高质量二维碘化铅晶体,并且通过它实现了对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光学性质的调控。”孙研兴奋地介绍。日前,南京工业大学王琳教授课题组的这一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我们首次制备的这一超薄碘化铅纳米片,专业术语称为‘原子级厚

南京大学研发新材料实现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

  记者日前从南京大学获悉,由该校教授、中科院院士祝世宁领导的基金委创新团队成员、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朱嘉及其课题组,在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杂志。  据了解,随着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包括含盐地下水在内的海水淡化作为一种获取淡水的有效方法

南京大学团队二维材料弹道雪崩现象最新成果

  半导体PN结是集成电路的“技术心脏”,在其应用中反向击穿是一类基本的物理过程。基于雪崩反向击穿机制的光电探测器是实现单光子探测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成为通信网络,光谱技术以及量子通讯等应用中的核心部件。但是传统的雪崩击穿过程需要强电场激发,随机散射严重;造成器件在小偏压,低噪声、可集成以及鲁棒性等方

南京工大新材料研究院挂牌“一院两中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639.shtm

海内外院士专家南京纵论“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

  24日,“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发展国际高端论坛暨智能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国际会议”在南京拉开帷幕。27位院士以及来自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对复合材料技术与装备、智能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新的需求,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

2019年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公布——南京大学继续超越清华北大

  近日,自然指数网站更新了2019年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统计时间节点为2018.8.1—2019.7.31)。中国高校整体表现依旧强势,各高校排名相比上一期变化略有变化。  自然指数于2014年11月首次发布,目前已成为评价科研机构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的重要指标。自然指数主要对前一年各科研机构在Na

浙大学者《自然·通讯》发文:新材料有望为芯片加速

  近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谢燕武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电镜中心田鹤课题组、张泽院士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Harold Hwang教授,首次发现在钛酸锶与铪酸钙异质界面存在一种与钛酸锶终止面无关的,且又极为稳定的电子气。这项研究为氧化物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实用平台。  这项工作近日被刊发

国自然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础科学中心”启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能介孔材料基础科学中心”9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启动,将建成国际领先的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中心,为中国能源和材料科学的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该项目由复旦大学牵头,是上海市获批的第一个化学领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人禾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共同为科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