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做好硬科普,服务硬科技”决策咨询沙龙在京举办

5月12日,以“做好硬科普,服务硬科技”为主题的北京市科协决策咨询沙龙在首创咏园举办。本次沙龙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东城区科协、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承办,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新媒体专委会协办。北京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洁,东城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海东出席活动并致辞。北京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晓勘主持沙龙。沈洁在致辞中指出,希望通过本次沙龙的举办,切实推动政产学研以及社会各方面的有效协同,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深度合作,为硬核的科技投入提供硬核的科普支持,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也促进科学普及面向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拓展广度和深度,使科技资源能够更好地“顶天”又“立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赵海东表示,东城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到今年达到了28.6%,未来,东城区将把握新时代科普的定位,构建大科普的格局,围绕着思想政治引领,突出科普属性,融入首都发展......阅读全文

科学数据,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

科学数据,如何科学管理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18年1月经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办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出台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当前,为

《科学》社论:莫让创新科学被模仿科学所取代

  国家应该加大对年轻科学家创新的扶持力度   11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其总编辑Bruce Alberts撰写的社论——《论创新激励》(On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称国家应该加大对年轻科学家创新的扶持力度。   社论说,科学要兴旺繁荣,关键在于科学界要鼓

嗨,科学!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启动

10月2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新闻发布会获悉,中科院将于10月29日至11月6日举办“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以“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为主题,在院属各单位举办百余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中国科学院科学节·2022”活动海报(主办方供图)

科学新闻:科学家如何帮忙

  特别是科学记者常常理解他们撰写的话题并且知道该联系谁   《自然》杂志的一篇社论说,科学新闻可能面临威胁,但是科学家仍然可以帮助确保报道知情且准确。   一些科学家把媒体视为一种公共关系服务,用于解释新的科学、影响公众的理解,并向政界人士强调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这篇社论说,但

科学走下“神坛”引爆公众科学日

  今天的北京气温骤降,阴雨袭来,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天文爱好者的热情。上午9点,国家天文台的大门前已排起长龙——这是一年一度的“科普盛宴”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现场,上千名来访者到此一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5月19日、20日,作为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所属120个院属科研单位“

《科学》:科学家发现“地狱”陨石

硫磺散发出的恶臭为在去年和今年夏季穿越南极冰盖的美国“陨石猎人”提供了最初的线索。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科学家相信,他们发现的这块岩石(如图)来自太空。然而即便在实验室中,陨石学家依然无法准确判定这块石头到底来自哪里。这块由化合物、矿物和同位素构成的陨石不同于以往在南极洲发现的4万块陨石中的

科技杂谈:让科学评价回归科学

  近些年来,科学评价问题引发政府部门和学术群体的高度重视,呼吁改革之声此起彼伏。那么,科学评价工作究竟应该怎样改革?  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其目的在于发现或者实现过去未发现或者未曾实现的事(包括规律、现象、特征、功能等),是对客观存在物本质和功能的学科性研究。正是由于其高度专业性的特点

儿童科学绘画展亮相科学节

   10月27日,琳琅满目的科学绘画展品吸引了不少小观众。  当天,中科院2018科学节系列活动启动。此次科学节上,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行管局)推出了中科院幼儿园儿童科学绘画展和科普剧表演两项活动。其中,绘画展由幼儿科学幻想画展、幼儿立体美工作品展、亲子自制玩教具展、“科学家的故事”互动

《科学新闻》:朝鲜科学蹒跚而行

  在培育出阿拉伯胶树芽茎一个月后,Un Song Gun的科研小组将这种最坚硬的样本转植到野外,这些树木每年长高2米   近年来朝鲜终于认识到,坚持其“主体性”的原则并不意味着要关起门来搞科研,排斥或拒绝他国先进的经验与技术   在北京的一个重点实验室,一位女学生指着匆忙走过的一个花格

《科学》:科学家解码肥胖基因

今年春季,当第一个隐藏在肥胖症背后的关键基因被发现后,科学家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然而不久他们便搔起了头皮。没有人——甚至包括发现这种基因的糖尿病专家——知道这种名为FTO的基因到底是如何工作的。如今,一个研究小组向着破译FTO蛋白质让人发胖的原因迈出了关键一步。 研究人员对影响肥胖的FTO基因

《科学》预测2023年大科学事件

德国一部分地区放宽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佩戴口罩的规定。图片来源:JULIAN RETTIG/PICTURE ALLIANCE/DPA/AP IMAGES近日,《科学》杂志预测了2023年可能成为头条新闻的科学事件。公共卫生:继续对抗新冠病毒随着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卫生紧急事件进入第四个年头,研究人员正在继

科学家如何(科学地)退休?

  科学家在退休后依然有很多方式可以在本研究领域内继续发光发热。  严格来说,陈晓云(Louis Chen)应该在2005年退休。彼时,这位任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数学家刚满65岁,达到该校的官方退休年纪。但是,他担任学校新设的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不过5年的时间,校方希望他继续留任。于是他又被返聘了7年

多名科学家寄语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

  编者按  一张报纸,展卷,传递自然真理,释放创新智慧,弘扬科学精神,记录中国科技蓬勃发展的坚实足迹。  一串网址,点击,探索学术争鸣,交汇知识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华人科学家前进的点点滴滴。  让科学家发声,为科教事业服务,《中国科学报》凭着这份坚守走过了一甲子。回首来时路,我们奋力架起一

科学快讯

  海底光纤:检测地震新方法   研究人员说,监测地震诱发的海底光纤电缆的变化代表了一种发现地震的新手段。他们的方法使在不安装新的海底设备的情况下感测地震成为可能,这种方法可在用其它方法难以监测地震的地区(包括俯冲带或缺乏地震仪的遥远海洋区域)发现地震。   尽管地球表面有70%为海水覆盖,但

首批“未来科学家”开启“科学之旅”

10月30日下午,“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启动仪式在沪举行。启动仪式现场,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教授,1994年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埃菲·杰曼诺夫,中科院院士汪品先,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及多位青年科学家代表,亲眼见证了首批“未来科学家”进入为期一年的科学之旅。 在未来的一年

欧洲成立新的科学机构“科学欧洲”

  全欧50多个科研和基金组织的代表于10月21日在柏林宣布成立名为“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或称SE)的科学机构。   科学欧洲(SE)的成立实际上来自于两大泛欧科学机构——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和欧洲国家研究理事会(EUROHORCs)——的合并。随着科学欧洲(S

印度科学家抗议不科学言论

   印度科学家批评两名发言者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发表了荒诞、不科学的言论,其中包括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干细胞科学。1月6日,一些研究人员在班加罗尔、科钦、加尔各答和特里凡得琅举行了抗议活动,呼吁停止在印度科学大会上宣扬不科学言论。  “任何基于个人信仰而未经科学验证的理论都不应该在科学大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科学》评出2009十大科学突破

  日前,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发现“阿尔迪”远古骨骼化石位居十大科学突破榜首。   “阿尔迪”生活在440万年前的埃塞俄比亚境内,它的历史要比“露西”早大约100万年,之前露西曾被认为是人类历史记录上最早的原始人类骨骼,目前发现阿尔迪之后,使科学家更近一

“科学之夜”聚焦2014的“科学”与“新闻”

   1月31日晚6点半,原本静谧的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开始熙熙攘攘。不少理工科模样的学生簇拥着走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一楼讲堂,兴奋地讨论着即将举行的“科学之夜”中国科学报社年度盛典。  今夜,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学科领域、各行各业的科技大牛。  陈佳洱、郭雷、沈保根、魏江春、韩布兴、匡廷

《科学》呼吁重构美国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中的一个永恒话题,早在1907年,美国科学和数学教师联盟中心首次提出了“在科学教育中应当强调科学方法及过程”。如今,在2010年7月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总编辑布鲁斯·阿尔伯尔发表社论,介绍即将正式出版的美国科学院新文献《科学教育框架》。他指出:“基于1

《科学》:科学家成功清除大鼠记忆

如果记忆能被清除,饱受悲伤回忆折磨的人们将会少受多少痛苦!以色列科学家近日通过研究,成功清除了实验大鼠的一种长期记忆,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探查大脑存储记忆的方式并有可能应用于医疗实践。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的《科学》杂志上。 此次研究由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西班牙科学家呼吁拯救科学

马德里研究人员举行集会呼吁拯救科学。   日前,西班牙科学家在该国19个城市举行公共集会,呼吁“让我们拯救研究”。这些集会被称作“科学之信运动”——这是一个包括该国主要科学机构的联合行动。   在集会中,5000名马德里科学家从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CSIC)的核心建筑,行进到财政部,递交了一封公

《科学》点评美科学机构领军人物

奥巴马的新团队缺乏活力,但是可能有更多的管理经验。图片来源:MIKE JENKINS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最近挑选出了其第二任期内主要科学机构的领军人物。一个有趣的问题随之浮现出来。   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科学精英包含大量华盛顿局外人,在他们之中有诺贝尔奖得主和高调的专业学者。在白宫需要新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

《科学》:科学家发现昏暗超新星

就像所有大型恒星的最终下场一样,G292.0+1.8还是在与万有引力的斗争中败下阵来,爆发成一颗超新星。 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报道,使天文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颗恒星——位于距离地球2万光年的人马座星系——的遗迹为何在高能X射线下显得如此昏暗。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这幅部分由美国宇航局(NASA)的

科学家科学揭秘绿茶防癌机制

常饮绿茶的好处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这种自古流传下来的饮品被认为对健康有百利无一害,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逆转慢性疾病的功效。不过,以往开展的各项研究始终未能就绿茶的保健作用给出确凿的结论。然而最近医生们已经从细胞水平上找到了绿茶防止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扩散的机制。 据

《科学》剖析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08》

该文件为美国制定科学政策的纲领和重要依据 1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B)发布了《科学与工程指标2008》(http://www.nsf.gov/statistics/indicators)。这份两年一度的报告是建立在无数研究、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可谓美国制定科学政策纲领性文件。同时

医学科学部面上、青年科学和地区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名单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2年度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组名单(按姓氏拼音顺序排列):白晓春 白雪莉 毕宏生 边专 卜鹏程 曹彬 曹丰 曹君利 曹务春 岑山 曾辉 曾进胜 柴进 柴人杰 常永生 陈策实 陈发明 陈国强 陈海泉 陈厚早 陈

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聚焦纳米科学前沿

  12月10日,2021年大湾区科学论坛6场分论坛之一纳米科学分论坛在广州举行,12名院士专家在论坛上作学术报告。与会院士专家纷纷表示,论坛搭建了一个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对于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有着积极意义。  作为今年大湾区科学论坛首场分论坛,论坛聚焦纳米科学前沿,涉及主题既有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