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以上。根茎肥厚,表面黄褐色。茎粗壮,直立,具细纵沟纹,无毛,通常不分枝,中空。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圆形,长10~13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状,下面稍有毛;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几无柄,托叶鞘长卵形,暗褐色,抱茎。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多数,白绿色;苞小,肉质,内有花3~5朵;花梗中部以下有一关节;花被6片,卵形,2轮,外轮3片较厚而小;雄蕊9,子房三角状卵形,花柱3。瘦果具3棱,有翅,基部心形,具宿存花被。花期夏季。......阅读全文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以上。根茎肥厚,表面黄褐色。茎粗壮,直立,具细纵沟纹,无毛,通常不分枝,中空。基生叶有长柄;叶片卵形至卵状圆形,长10~13厘米,先端钝,基部心形,边缘波状,下面稍有毛;茎生叶较小,具短柄或几无柄,托叶鞘长卵形,暗褐色,抱茎。圆锥花序顶生,花小,多数,白绿色;苞小,肉质,内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功能主治及形态特征

  功能主治  污热,通便,破积,行瘀。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黄疸,便秘,经闭,痈肿疔毒,烧烫伤。  ②《内蒙古中草药》:泻实热,通大便,破积滞,行瘀血。(生用峻下,炒用缓下,炒炭止血)。治大便热结,痄腮,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介绍

  山大黄(波叶大黄),中药材名。本品为蓼科植物波叶大黄的根及根茎。春、秋采挖,切片,晒干。功能主治为:污热,通便,破积,行瘀。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黄疸,便秘,经闭,痈肿疔毒,烧烫伤。②《内蒙古中草药》:泻实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功能主治

  污热,通便,破积,行瘀。治热结便秘,湿热黄疸,痈肿疔毒,跌打瘀痛,口疮糜烂,汤火伤。  ①《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泻实热,破积滞,行瘀血。治黄疸,便秘,经闭,痈肿疔毒,烧烫伤。  ②《内蒙古中草药》:泻实热,通大便,破积滞,行瘀血。(生用峻下,炒用缓下,炒炭止血)。治大便热结,痄腮,内外诸痈,跌

山大黄(波叶大黄)的配伍应用

  ①治黄疸,便秘:土大黄三钱,茵陈五钱。水煎服。(《大同药用植物手册》)  ②治黄疸性肝炎(湿热黄疸):一山大黄二钱,茵陈八钱,龙胆草三钱。水煎服。二山大黄四钱,茵陈-两,问荆五钱,车前草五钱。水煎服。一日二次,连服半月为一疗程。  ③治急性阑尾炎:山大黄、金银花、蒲公英、丹皮、桃仁、川楝子。水煎

掌叶大黄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茎生叶较小

熟大黄的形态特征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

大黄属的外形特征

  蓼科的1属,通称大黄(Rheum)。多年生草本。根肥厚;根状茎极短;茎直立,高1~2米。叶  宽卵形或近圆形,掌状浅裂至半裂;裂片3~5,狭三角形;托叶鞘筒状。花序圆锥状,分枝密集,花梗纤细,中下部有关节;花两性,红紫色,花被片6,排成两轮;雄蕊9,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椭圆形,暗褐色,有3棱,

掌叶大黄的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

掌叶大黄的形态特征及化学成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米。根及根状茎粗壮,肥厚,稍木质,外皮暗褐色,断面深黄色,根状茎横切面外围有排列紧密的环星点。茎直立,粗壮,无毛。基生叶和下部叶具粗壮的长叶柄;叶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达35厘米,掌状浅裂至半裂,基部浅心形,裂片呈狭三角形,先端尖锐,两面疏生乳头状小突起和白色短刺毛

大黄的简介

  大黄(Rheum palmatum L.)别称将军、黄良、火参等,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植物的合称、中药材的名称,属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茎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无毛,叶片宽心形或近圆形,径达40cm以上。  大黄作为药品来自掌叶大黄、药用大黄等的干燥根和根茎,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甘

大黄的应用

  1.积滞便秘  本品有较强的泻下作用,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又因其苦寒沉降,善能泄热,故实热便秘尤为适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下攻积之力,为急下之剂,用治阳明腑实证,如大承气汤(《伤寒论》);若大黄用量较轻,与麻仁、杏仁、蜂蜜等润肠药同用,则泻下力缓和,方如麻

什么是大黄

  大黄是一种中药,它的主要功效作用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大黄在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便秘、腹痛、腹泻、痢疾、黄疸、吐血,还有眼睛红、嗓子肿痛以及肚子痛、皮肤病。另外跌打损伤、烫伤等都可以用大黄治疗。除此之外,大黄对女性的闭经、月经紊乱也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大黄也可以治疗上消化道

掌叶大黄的介绍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蓼科,大黄属高大粗壮草本植物,高可达2米,粗壮木质根状茎。茎直立中空,叶片长宽近相等,基部近心形,叶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状毛,叶柄粗壮,圆柱状,与叶片近等长,托叶鞘大,内光滑,外粗糙。圆锥花序,花小, 通常紫红色,有时黄白色;花梗关节位于中部以下;花被片

山莨菪的形态特征

  山莨菪,又名樟柳,唐古特莨菪(《中国植物志》),甘青赛莨菪(《青海省中草药野外辨认手册》)。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根肥大,长圆锥形,黄褐色。茎直立,多数丛生,稍有毛或无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叶片长方卵形至窄椭圆形,长8-21厘米,宽4-13厘米,全缘,微波或有疏浅齿。夏季开花,花单生于叶腋,花

山银花的形态特征

  落叶藤本;幼枝、叶柄、叶下面和上面中脉及总花梗均密被上端弯曲的淡黄褐色短柔毛,有时还有糙毛。叶纸质,卵形至卵状矩圆形,长6-9 (-11.5) 厘米,顶端渐尖或尖,基部近圆形或带心形,下面有时粉绿色,有无柄或具极短柄的黄色至桔红色蘑菇形腺;叶柄长5-12毫米。  双花单生至多朵集生于侧生短枝上,

山麦冬的形态特征

  植株有时丛生;根稍粗,直径1-2毫米,有时分枝多,近末端处常膨大成矩圆形、椭圆形或纺缍形的肉质小块根;根状茎短,木质,具地下走茎。叶长25-60厘米,宽4-6(8)毫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常包以褐色的叶鞘,上面深绿色,背面粉绿色,具5条脉,中脉比较明显,边缘具细锯齿。  花葶通常长于或几等长于叶

大黄的鉴别用药

  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大黄蛰虫丸的成分

  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大黄蛰虫丸的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水蜜丸;气浓,味甘、微苦。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能增加肠蠕动,抑制肠内水分吸收,促进排便;大黄有抗感染作用,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最敏感的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其次为白喉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等;对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由于鞣质所致,故泻后又有便秘现象;有利胆和健胃作用;此外,还有止血、保肝、降压、

大黄蛰虫丸的介绍

  大黄蛰虫丸是一种由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炒) 45g 干漆、桃仁 、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等按一定剂量混合而制成的处方药。此药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大黄蛰虫丸的简介

  大黄蛰虫丸是一种由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炒) 45g 干漆、桃仁 、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等按一定剂量混合而制成的处方药。此药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大黄蛰虫丸的概述

  大黄蛰虫丸是一种由熟大黄、土鳖虫、水蛭、虻虫、蛴螬(炒) 45g 干漆、桃仁 、苦杏仁、黄芩、地黄、白芍、甘草等按一定剂量混合而制成的处方药。此药活血破瘀,通经消癥。用于瘀血内停所致的癥瘕、闭经,症见腹部肿块、肌肤甲错、面色黯黑、潮热羸瘦、经闭不行。

大黄的功能主治

  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  ①《本经》:"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

大黄蛰虫丸的组成

  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

大黄素的临床应用

  口服大黄素在肠内易于吸收,2~3小时后血中即达最高浓度,以后慢慢下降,尿及胆汁在服药后4~8小时即达高峰,由尿排出可持续2天,在体内的分布以肝肾为最多。亦有人把它制成注射剂,用于肌肉和静脉注射。  大黄素被吸收后,由肾排出大黄酚,它能使酸性尿变成棕黄色,使碱性尿变成紫红色。  在临床上,用大黄素

大黄浸膏的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 Ⅵ D )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 0.1 %磷酸溶液( 80 : 20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54nm 。理论板数按大黄素峰计算应不低于 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大黄素对照品和大黄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

慈姑叶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根茎横生,末端膨大或否。叶柄基部渐宽,鞘状,边缘膜质;挺水叶箭形,叶片长短、宽窄变异很大,通常顶裂片短于侧裂片,比值为1:1.2-1:1.5,有时侧裂片更长,顶裂片与侧裂片之间缢缩,或否。花葶直立,挺水,高(15-)20-70cm。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长5-20cm,分枝1-

乌药叶的形态特征

  乌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m。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树皮灰绿色。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叫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cm,宽1.5-5cm,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