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的起源可能与母体的维生素D水平有关

研究人员利用分子成像技术证实了母体维生素D水平在发展产生多巴胺(人体的"感觉良好"化学物质)的脑细胞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使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等神经发育障碍的机制有了更深的了解。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这种情况导致大脑使用多巴胺的方式发生变化。人们认为,在胚胎发育期间接触到精神分裂症的风险因素会改变大脑中多巴胺回路的形成方式。以前的研究发现,母体维生素D水平低是这样一个风险因素,它影响了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能)的神经元如何分化为成熟、专门的形式。昆士兰大学脑科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分子成像技术,更密切地研究了维生素D、多巴胺能神经元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联系。科学家们创造了类似多巴胺的神经元,以复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化过程。这些神经元在有和没有荷尔蒙钙钛矿的情况下进行培养。摄入的维生素D是没有活性的,直到它在体内经过两个酶的反......阅读全文

研究发现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

一项临床试验发现,一种以谷氨酸调控的神经传递素为靶标的新药能有效地治疗精神分裂症,新成果发表在9月号的《自然—医学》期刊上。    以前的研究反复显示,谷氨酸调控神经传递素的变异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但一直缺少这种关联性的有力证据。对精神分裂症而言,所有常用的处方安定药均以多巴胺受体为靶标。如今,S

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机制解析新进展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种常见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重性精神疾病,其临床特征包括错觉、幻觉、妄想、缺乏动力、认知障碍等。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遗传力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各地已经开展了系列大规模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

新型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正式在中国上市

  一种新型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正式在中国上市。该药物生产商、世界第三大制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4月9日在上海向媒体介绍说,该新药不仅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多维症状,且对其它受体基本无作用,所以较少产生不良反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名誉主委张明园教授,以及中华医学会精神

英国研究称睡眠不好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有睡眠失调的问题,过去常认为这是精神分裂症的副作用,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认为,睡眠不好也有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因。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日前发布公告说,该校研究人员对实验鼠进行了观察,发现有些睡眠失调的实验鼠睡眠时的脑电波异常,其大脑前后部之间的脑电波不能协调一致,特别是与记

精神分裂症分子遗传机制研究获得新突破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遗传率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一系列大

精神分裂症风险始于胚胎期的最新证据

  目前,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利用新的干细胞技术发现,从精神分裂症患者皮肤细胞产生的神经元,在发育阶段早期表现异常,为这种疾病的早期检测和潜在疗法,提供了一个线索。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Molecular Psychiatry》杂志。该结果支持这一理论:最终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神经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首个纯“国产药”来了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长长的处方单上,“纯国产”缺席,“国外技术”成了主角。现在,好消息来了。  一月中旬,由烟台大学分子药理和药物评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主持研发,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展全球注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微球制剂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此举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科技日报记者从该团

揭露了精神分裂症的遗传调控潜在机制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的、高度遗传性的精神疾病。目前,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GWAS)已报道了200多个与精神分裂症显著相关的风险基因座,而这些基因座内的风险变异如何影响疾病发生知之甚少。为了鉴别风险基因座内的功能变异,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罗雄剑团队前期利用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

《自然》:研究证实基因变异可导致精神分裂症

近日,两项大型精神分裂症研究提出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基因变异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研究人员将精神分裂症高风险与三个缺失了部分DNA的染色体区域联系了起来。虽然只有很少的患者携带这些突变,但是类似的缺陷可能有助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其它案例。 图片说明:研究人员发现新证据表明DNA缺陷可导致

促进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的影像学标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慢性、高致残性精神障碍, 全球终生患病率约1%,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没有任何实质性变化,它主要基于临床医生的直观经验,缺乏有效、可靠、有指导意义的定量生物标记物来辅助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甚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基于

英研究显示大脑白质异常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脑白质如果出现异常,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0月2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大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构成,是大脑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连接线”。该校研究人员利用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白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脑白质异常会导致精神分裂症

国际研究小组找到精神分裂症治疗新靶点

  最近一期《自然》杂志刊发的一篇论文称,DISC1蛋白在大脑皮质发育的两个关键环节起着重要作用,其功能可动态调节。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意味着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有了新的靶点,针对DISC1蛋白缺陷的新药研制成为可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

新生儿缺乏维生素D与精神分裂风险有关

  一项由澳大利亚和丹麦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说,新生儿缺乏维生素D会显著增加成年后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孕妇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降低这种风险。  研究小组调查了生于1981年至2000年间的2000多名丹麦人,分析了他们出生时抽取血样中的维生素D浓度,比较了同期出生、长大后已患和未

Sci-Trans-Med:罕见蛋白或许与精神分裂症有关

  最近,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们发现了一类叫做“Thorase”的蛋白质的罕见突变,这一突变会导致大脑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受体的破坏。通过利用抗癫痫药物perampanel靶向Thorase的功能,科学家们称他们能够成功缓解小鼠的社交障碍。  “我们的研究表明Thorase的活性与行为异常之间的

FDA批准精神分裂症新疗法,首日即可用药

  Alkermes宣布美国FDA批准ARISTADA INITIO?(aripiprazole lauroxil)作为长效注射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ARISTADA?(aripiprazole lauroxil)的启动方案,用于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这是ARISTADA INITIO?首次与30毫

食品防腐剂竟然可以帮助治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是一种以妄想、情感贫乏、手足躁扰为特征的致残性精神障碍,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很难持续地稳定活动。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式包括服用依匹唑哌、氯氮平、利培酮等抗精神分裂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研究表明,大约有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疗效不敏感。这意味着他们

精神分裂症新药!灵北Rexulti(brexiprazole)登录欧洲市场

  丹麦药企灵北(H.Lundbeck)近日宣布,将于2019年1月1日在瑞士推出Rexulti(brexiprazole),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该公司将在2019-2020年期间陆续在其他欧洲国家推出该药。  灵北商业运营执行副总裁Jacob Tolstrup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为欧洲的

百健收购辉瑞全球首创精神分裂认知障碍药物

  3月12日,百健(Biogen)公司宣布与辉瑞公司就药物PF-04958242达成收购协议,该药物是一款全球首创的准临床2b期AMPA受体增效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相关认知障碍(CIAS)。此次资产收购将包括前期支付7500万美元,以及另外高达5.15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外加一定比例

武田及住友精神分裂症药物Latuda获欧盟批准

  武田(Takeda)与日本住友制药(Dainippon Sumitomo Pharma)3月31日宣布,抗精神分裂症药物Latuda(lurasidone,鲁拉西酮)上市许可申请(MAA)获欧盟委员会(EC)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成人患者的治疗。此前,欧洲药品管理

mtDNA稀有变异或是精神分裂症一种病因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姚永刚、博士生毕蕊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陈晓岗团队合作,对11个展现出母系遗传特征的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各家系中先证者的mtDNA全基因组序列发现,mtDNA稀有致病变异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一种病因,但其低频异质性很可能与精神分裂症不相关。相关结果近

研究揭示吸烟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核心特征,表现为工作记忆、执行功能和注意力等多方面的缺陷。超过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吸烟者,且他们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更高。P50抑制缺陷通常代表感觉门控缺陷,这意味着早期感觉过程无法抑制对重复的、无关的声音输入的反应,并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有研究表明,吸烟能暂时使精

一例精神分裂症共病癌症病例分析

一名患者曲折的诊疗经过——发现癌症 制定治疗方案B女士,60岁,罹患精神分裂症多年,20至40岁期间因精神分裂症反复住院治疗,并开始规律服用氯氮平500mg/d,随后转为门诊治疗,每2周复查一次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B能够独立生活,在教会活动中表现活跃。B因直肠出血,被诊断为直肠癌,目前正计划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情绪调节与表达的不同亚型

  情绪缺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形成的基础。情绪缺损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愉快体验与情绪表达的减少。然而,大多数已有研究只聚焦于愉快体验或情绪表达,缺少对情绪调节的研究。  为更好地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为何存在情绪反应的缺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

昆明动物所精神分裂症遗传易感研究取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复杂的重症精神疾患。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假说,包括神经递质假说、神经元连接假说、神经发育假说及神经细胞膜磷脂代谢异常假说等,但这些假说迄今都不能完全解释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研究组张文博士等针对我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

昆明动物所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取得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不协调。大量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力高达0.8左右)。为了解析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基础,全球范围内开展了大量大规模的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关联研究(GWAS)。虽然

研究发现通过无监督迁移学习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临床研究领域,机器学习已被广泛用于优化脑影像数据分析和建立预测模型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类。评估泛化性是对预测模型性能评价的重要步骤,然而对该方面问题进行探讨的临床研究却很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和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

精神分裂症或源于一个基因功能下降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目前还没有彻底弄清。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一个与调节神经活动有关的基因功能出现下降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这个发现有望促进研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方法。   日本金泽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精神病学杂志》上报告说,大脑中有一种特殊细胞负责调节周围神经细胞的活动,可以

精神分裂或与皮质皮质下小脑的脑结构网络异常有关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该疾病会导致大范围的神经认知、情感和神经发育异常。神经软体征(NSS)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精神分裂症内表型之一。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楚侨带领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NACN)团队提供了大量关于NSS对精神分裂症的敏感性、可靠性和特异性

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健康,哪些方法真正有效?

  精神分裂症不仅仅是“脑子的病”,患者的躯体健康状况同样显著不及一般人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患者往往缺乏锻炼,摄入大量低质量饮食,存在吸烟等不良嗜好等,而精神药物治疗也可能雪上加霜,进一步升高心血管代谢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疼痛、骨折、体力差等临床不良转归的风险。数据显示,精神分裂

Brain:遗传变异与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联系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精神疾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综合征,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基于双生子的遗传学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遗传率约79~81%,表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一系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