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决定狗狗性格的因素远远不止品种

人类与狗之间的纽带已经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狗主人选择罗威纳犬而不是吉娃娃犬的决定通常是根据性格做出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虽然品种是一个重要因素,但狗的个性是由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决定的。一条狗的个性极大地影响了它和主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主人的家庭成员和其他狗。不匹配的个性和不需要的行为,如攻击性,会导致宠物被遗弃在收容所或被安乐死。动物的个性特征具有高度的遗传性,遗传性占40%至50%。但是,与人类一样,环境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狗的早期生活中。狗的个性长期以来一直是研究的主题,以前的研究显示不同品种的狗个性不同。但是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品种只是决定狗的个性的一部分。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了11418只狗的庞大数据集,以研究导致个性的环境和其他因素。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米拉-萨洛宁说:"狗的品种是个性差异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所有的狗都是个体,所有的品种都有不同的特质,但是品种不同,每个品种内的大多数狗都有什么......阅读全文

Science:遗传环境决定突变

  来自内布拉斯加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个特定的突变影响是好或是坏,通常由与它相关联的其他突变所决定。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环境是决定突变是否有利于它们进化命运的最重要因素。这些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6月14日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   根据传统的生物学观点,新突变的进化命运取决于它们对繁

遗传和环境如何影响脑功能

  人的气质、能力各有特点,本质上是每个人的脑不同。遗传和环境对脑的功能产生多大影响是一项科学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杨志,与国内外合作者利用200对双胞胎的脑功能影像数据,揭示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脑内在功能网络的影响。相关论文于今年4月发表在SCI期刊《大脑皮层》

干细胞基因选择影响人群环境适应遗传

紫外辐射与气温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环境因子。在人类遗传上,是否存在同时导致对这两种环境因子变化适应的基因,一直是学界探寻的课题。我国多机构研究人员合作的一项最新成果,在进化遗传学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回答了这一疑问。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介绍,现代人在20至30万年

遗传和环境因素或引发精神疾病

  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被认为与发育期的心理压力有关,但人们对此一直不知其所以然。研究人员1月18日发表论文说,动物实验表明,发育期心理压力导致的精神疾病,主要由基因变异和生长环境双重因素决定。   日本名城大学药学系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18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说,这一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治疗精神疾

什么?环境和遗传因素会导致食物过敏!

  婴儿和儿童食物过敏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西北大学医学院一项新的研究报告显示,环境和遗传学因素两者必须共存才能引发过敏。  该研究的作者--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过敏免疫学教授Joan Cook-Mills说:“导致食物过敏的因素包括①能够改变皮肤吸收能力的基因;②使用会在皮肤上留下脂肪酸盐(

Nature-表观遗传学进展将遗传学、环境与疾病联系了起来!

  21世纪,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其产生了让研究人员感兴趣和憧憬的东西,当然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大肆宣传的成分,本文中,我们回顾了表观遗传学在过去几十年里是如何演变的,同时分析了近年来改变科学家们对生物学理解的一些研究进展;我们讨论了表观遗传学和DNA序列改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表观

环境比遗传等因素更能影响免疫系统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极其复杂的,有白细胞和信号发送蛋白通过我们的血管传送信息和军队,并随时准备着对抗外来入侵者的进攻。尽管每个人的免疫系统是有些微不同的-其是由数百种细胞和蛋白组成的独特的混合物。但这种变化的主要驱动力还不是很清楚。尽管科学家们知道,我们的免疫系统能够适应我们的环境-例如,这就是为什

局部环境比遗传背景对基因表达影响更大

  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日前发表的一篇遗传学研究报告,加拿大科学家对相同地域、不同区域的千名个体所进行的分析调查显示,暴露于局部环境因子——比如空气污染,要比遗传背景对调节基因表达和健康有更大影响。  工业化和化石燃料使用的增加,在世界许多地区导致了空气污染,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是许多城市和地区空气

-Cell:人体免疫主要取决于环境,而非遗传

  免疫系统是人体对疾病的主要防御机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双胞胎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状态主要取决于环境而不是遗传,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如此。这项研究发表在一月十五日的Cell杂志上。  基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庸赘述。随着测序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测序成本直线下降,许多科学家尝试通过基因组的微小变化对人体健康

研究揭示石山叶猴适应喀斯特环境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生态学研究组与德国灵长类研究中心等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利用比较基因组、种群基因组及其细胞学功能实验,揭示了乌叶猴属中的石山叶猴种组物种适应喀斯特特殊生境的遗传机制,发现石山叶猴的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具有有效减少钙离子内流的作用,从而保证了石山叶猴物种在高钙

遗传工程在环境保护的应用介绍

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基因工程做成的“超级细菌”能吞食和分解多种污染环境的物质(通常一种细菌只能分解石油中的一种烃类,用基因工程培育成功的“

JACI揭露儿童食物过敏机制,环境与遗传必须共存

  研究结果于4月6日以题为“Mechanism for initiation of food allergy: Dependence on skin barrier mut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allergen costimulation”发表在《 Journal of

揭示变温动物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遗传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等研究团队以分布于青藏高原的温泉蛇为研究对象,解析了蛇类这种变温动物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的遗传机制,将为人类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温泉蛇是世界上分布海拔

关于妇科肿瘤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介绍

  环境因素  ⒈地理因素:葡萄胎发病是山区低、沿海高。子宫颈癌的发病则是山区高于平原。  ⒉理化性因素:一般认为癌肿的发生有80%—90%是直接或间接与环境有关,而环境因素中的80%是化学性的。如亚硝胺、煤焦油、烷化剂等。  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只占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原因的10%。在卵巢癌的

新研究揭示环境经历的跨代表观遗传机制

  近日,《自然-通讯》刊发了暨南大学教授周庆华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报道了高脂食物喂养可诱导线虫的脂肪积累表型,且父母代线虫可将这种肥胖信号传递给后代,导致后代在没有高脂喂养的情况下,也可表现出脂肪积累表型,并揭示了这种跨代遗传效应被组蛋白H3K4me3的修饰所介导。  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核苷

线虫能够将某些应对环境的行为遗传给子代?

  高等动物能够以“言传身教”等各种方式总结并告诫下一代避开不适宜的食物。那么低等动物呢?亲代获得的经验教训能不能传递给子代?根据本周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议上提交的报告,假单胞菌中的一种小RNA会引发秀丽隐杆线虫的趋避反应,这种反应还可以传递给下一代至第四代。  今年六月,普林斯顿大学分子遗传学家C

美研究发现-环境比遗传因素更能影响免疫系统

 图释:科学家通过检测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以研究免疫系统的差异性(图片来源:RUSSELL KIGHTLEY/SCIENCE)  据美国科学周刊网站报道,斯坦福大学近期开展的一项双胞胎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系统的运转情况或更多地受到环境而不是遗传因素的影响,这其中包括一个人过去接触的病菌和接种的疫苗。  人

英研究:家庭环境可影响儿童遗传性肥胖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项来自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最新研究发现,多吃水果蔬菜、少看电视、作息习惯健康的家庭环境,可以将儿童肥胖的遗传风险降低一半。  携带肥胖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肥胖症。异卵双胞胎有50%相同基因,而同卵双胞胎更拥有100%的相同基因,

动物所等揭示绵羊极端环境适应性遗传机理

  全球气候变化对极端环境下(例如:高原、沙漠)生存的家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它们在外形特征、生理指标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适应性改变。但是,目前家畜极端环境适应性的遗传机理仍然不是十分清楚。在这样的背景下,解析此遗传机理对于培育适应于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和全球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绵羊在新

拟南芥基因研究显示:环境对遗传多样性影响巨大

一项针对多种拟南芥的基因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对物种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的影响比之前人们预期的更大。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0日的《科学》杂志上。 除了实验室中科学家的“最爱”,世界各地还分布着多种野生拟南芥。它们的生长速度、叶子颜色以及发枝方式都是不同的。在最新的研究中,由德国马普发育生物学研究所(Max

遗传发育所在微环境控释型生物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

  心肌梗死(MI)是由冠状动脉闭塞缺血、缺氧所导致的不可逆的心肌损伤,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心血管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心脏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大量死亡,同时局部上调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降解心脏细胞外基质(ECM),降低组织力学性能,导致梗死区域心室壁逐渐变薄,整体扩张,加速心功能恶化。原位恢复梗死

哈佛大学研究:40%疾病由遗传引发-25%由环境造成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4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对4500万美国人进行长达2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哪些疾病是由基因引起的,而哪些疾病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是迄今为止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研究。  据其最新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期刊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

科学家揭示金丝猴高海拔环境的遗传适应机制

金丝猴是仅分布在亚洲的一类濒危灵长类,也是国内生态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李明研究组与北京诺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利用二代Illumina HiSeq2000测序平台,对来自于金丝猴属四个物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缅甸金丝猴)的38个个体进行了全

多基因遗传与数量遗传

  多基因遗传(polygenic inheritance)是指生物和人类的许多表型性状由不同座位的较多基因协同决定,而非单一基因的作用,因而呈现数量变化的特征,故又称为数量性状遗传。多基因遗传时,每对基因的性状效应是微小的,故称微效基因(minor gene),但不同微效基因又称为累加基因

遗传还是环境因素?为阿尔兹海默症发病做出“突出”贡献

  随着人的年龄不断增长,大脑也逐渐衰老,在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不幸罹患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  阿尔茨海默症(AD)是最常见的痴呆症形式。根据国际阿尔茨海默症协会的数据显示,每3秒钟,全球就有一位患者产生,而这一数字还在随人口老龄化攀升。预计到2050年,全球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将增至1

遗传和环境因素似乎对富人和穷人孩子学习影响是相同的

  40多年前,心理学家桑德拉-斯卡尔(Sandra Scarr)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即遗传因素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与其家庭收入有关,家庭越富裕,其基因对大脑发育影响的程度越大。随后研究人员将这种先天与后天(遗传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争论,他们想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中先天的条件(即遗传)到底有多重要

家谱揭示环境对寿命影响-寿命长短与遗传因素关联有限

  今年你忘了妈妈的生日吗?振作起来:你的家谱如今可能包括1300万人的生日。这个6000人的家谱用图形理论进行了清理和整理。图片来源: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生物学家Yaniv Erlich和他的同事,利用众包数据制作了一个将1300万人连接在一起的家谱。这一有关祖先的图表被认为是

科学家发现遗传突变和环境暴露或可明显影响机体的健康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Genome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韦恩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揭示了环境暴露和遗传突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对机体健康和诸如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产生明显的影响,该研究或将加速未来精准医学的研究步伐。  这项研究非常重要,因为具有不同血统的群体都共享着

遗传性共济失调按遗传类型分类

  Rosenberg(1982)将本症分为以下各类。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①橄榄-脑桥-小脑萎缩Ⅰ、Ⅲ、Ⅳ、Ⅴ型(olivopontocerebellar atyophy,OPCA)。  ②Machado-Joseph’s disease(MJD)。  ③小脑实质变性Ⅰ型和Ⅳ型(cere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因素

  •假如父母正常,孩子受累,那么父母都是杂合子,并且他们的孩子中平均有1/4的人会受累,1/2是杂合子,1/4正常.  •受累者和基因型正常的人结婚生出的孩子都将是表型正常的杂合子.  •受累者和杂合子结婚生出的孩子平均1/2将受累,1/2是杂合子.  •两个受累者结婚生出的孩子都将受累.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