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趋势明显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这是中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发起,组织全国相关临床、基础、肿瘤、慢病及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共同完成,旨在为中国幽门螺杆菌防控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性指导,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正确认识和防范意识。 中国近半数居民感染幽门螺杆菌 白皮书指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致病菌,可引发幽门螺杆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MALT淋巴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多种胃肠道疾病,严重情况下可能引发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难以自愈,若不治疗往往呈终身感染状态。 幽门螺杆菌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感染率有较大差异。白皮书指出,幽门螺杆菌全球感染率约为50%,中国幽门螺杆菌人群感染率近50%,不同人群感染率在35.4%—66.4%之间,且农村感染率高于城市,成人感染率高于儿童,具有人群感染率高、疾病负担重、耐药率高的特......阅读全文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趋势明显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这是中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发起,组织全国相关临床、基础、肿瘤、慢病及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共同完成,旨在为中国幽门螺杆菌防控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性指导,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幽门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下降趋势明显

  近日,《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这是中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领域的第一部白皮书,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等发起,组织全国相关临床、基础、肿瘤、慢病及公共卫生领域专家共同完成,旨在为中国幽门螺杆菌防控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性指导,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和公众对幽门

我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最新感染率为27%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740.shtm近日,《柳叶刀-微生物》刊发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顾兵教授联合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西澳大学医学院巴里.马歇尔教授一项关于中国城市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耐药最新特征的研究成果

中国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达60%70%

  “幽门螺杆菌(以下简称HP)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在世界范围内,HP感染率达到了50%,我国各地不尽相同,发达地区发病率低,不发达地区发病率高,在胃癌高发区,HP感染率可达60%-70%。”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林三仁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说。   巴里・马歇尔教授因发现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溃疡的

感染率近50%!我国幽门螺杆菌白皮书发布-高危人群是……

  6月3日,国内首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发布,白皮书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共同发起,旨在为中国幽门螺杆菌防控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性指导,推动相关疾病防治工作。  《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控》白皮书,系统介绍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和疾病负担以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

总论篇1.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1 概述  胃细菌学的研究,长期来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对这一领域重要的突破。此后不久即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

认识幽门螺杆菌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966.shtm

“双面偶像”幽门螺杆菌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  马歇尔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元凶”,这一提法刷新了当时业内认为胃内是彻底无菌环境的主流观点。基于此,业内通过

这个病毒再上热搜,明确致癌物的它究竟是什么?

  Long long ago……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那个年代还没有“幽门螺旋杆菌”这个名词,口对口喂饭是引起家庭矛盾的一大聚焦点。自从有了这个名词,科学喂养有了绝对的支撑理由,那就是:  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口对口、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等方式传染,人体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概述

  幽门螺杆菌,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会引起胃黏膜轻微慢性发炎,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幽门螺杆菌是已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类致癌物。  1、所致疾病  幽门螺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怎么查?

1.RUT     即:胃粘膜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结果受试剂pH值、取材部位、组织大小、细菌量、观察时间、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同时取2 块组织进行检测(胃窦和胃体各1 块)。   2.组织学检测     检测Hp的同时,可对胃粘膜病变进行诊断(HE 染色)。不同染色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免疫组

必须警惕幽门螺旋杆菌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重新激起了大众对用餐健康风险的关注,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也不断被提起。专家表示,小小细菌不容忽视,改变不良用餐习惯势在必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我国成人感染率高达50-6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携带者。”中国

幽门螺杆菌感染怎样检测?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细菌的直接检查、尿毒酶活性测定、免疫学检测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1)细菌的直接检查:是指通过胃镜检查钳取胃黏膜(多为胃窦黏膜)作直接涂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及细菌培养来检测Hp。其中胃黏膜细菌培养是诊断Hp最可靠的方法,可作为验证其他诊断性试验的“金标准”,同

如何诊断幽门螺杆菌阳性?

  Hp感染缺乏典型特异的临床表现,诊断Hp感染需借助诊断性试验。主要检测方法有:  1.呼气试验(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  碳13呼气试验是最新、快速、无痛苦而且无辐射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不需要做胃镜,只需轻松呼气,测定呼气成分,立即能检测出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准确度很高。  2.金标法

幽门螺杆菌相关研究集锦

 2008年10月18-22日,第16届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本报特约部分参会专家就这次会议的精彩内容进行介绍。2008年11月27日D1~D3版刊出了此次会议报道的第一部分,现继续刊出第二部分。         Hp致病机制       Hp毒力因子-Ca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征

  ◆形态学特征  Hp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长2.5~4.0μm,宽0.5~1.0μm。革兰染色阴性。有动力。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常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除典型的形态外,有时可出现杆状或圆球状。  电子显微镜下,菌体的一端可伸出2~6条带鞘的鞭毛。在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幽门螺杆菌及其感染  1 概述  胃细菌学的研究,长期来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83年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对这一领域重要的突破。此后不久即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儿童和幽门螺杆菌感染

随着幽门螺杆菌(Hp)的知名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也已经开始了对它的重视。经常有朋友问我这些问题:我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我的孩子怎么办?全家在一起吃饭会不会传给孩子?孩子要不要去检测是否感染了?如果阳性,但没有症状,是否都需要根除治疗?今天,咱们就讲讲孩子感染HP的问题。幽门螺杆菌是能够唯一在胃酸

弯曲菌及幽门螺杆菌

一、弯曲菌属(一)概述:  弯曲菌属细菌是一类微需氧,不分解糖类,氧化酶阳性,菌体弯曲呈逗点状、S形或螺旋状,有动力的革兰阴性菌。包括5个种和5个亚种。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空肠弯曲菌和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前者是人类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败血症血症、脑膜炎等。(二)生物学性状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和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先分离到的。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细胞,又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

细菌与肿瘤的关系微生物检验

关于细菌与肿瘤的关系,对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研究较多。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和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先分离到的。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症状体征

  感染Hp后大多数患者表现隐匿,无细菌感染的全身症状,也常无胃炎的急性期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从吞食活菌自愿者试验结果可见,感染先引起急性胃炎,未治疗或未彻底治疗,而发展为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感染潜伏期2~7天,胃镜下表现为胃窦急性充血糜烂,组织学检查黏膜层有充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本介绍

  幽门螺杆菌(Hp)。首先由巴里·马歇尔(Barry J. Marshall)和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二人发现,此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前已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率的高低与社会经济水平,人口密集程度,公共卫生条件以及水源供应有较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

关于幽门螺杆菌阳性的简介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感染呈全球性分布,它定植在多数人的胃黏膜,引起慢性炎症,而这种炎症大部分是无症状的。但是,Hp和

幽门螺杆菌的“双面人生”

  2005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以及该细菌对消化性溃疡病的致病机理”。  马歇尔认为,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炎的“元凶”,这一提法刷新了当时业内认为胃内是彻底无菌环境的主流观点。基于此,业内通过

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机制阐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84.shtm

幽门螺杆菌诱发胃癌机制阐明

  癌蛋白CagA对Wnt/PCP信号传导的破坏似乎会促进胃癌的发生  据最新一期《科学信号》杂志报道,日本顺天堂大学研究人员阐明了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癌蛋白CagA是如何破坏Wnt/PCP信号传导并促进胃癌发生的。深入了解Wnt/PCP通路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潜在的靶

一图读懂幽门螺杆菌感染

究竟什么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张图让你读懂!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因分析

  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的研究主要包括:  1.使幽门螺杆菌穿透黏液层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的因素。  2.对胃上皮细胞等起破坏作用的毒素因子。  3.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  4.免疫反应物质等。  这些因素构成幽门螺杆菌感染途径的基本病理变化,即各种类型的急、慢性胃炎。其中近年来得到重要关

如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在主要靠抗幽门螺杆菌药物进行治疗。尽管幽门螺杆菌在体外对许多抗菌药物都很敏感,但是在体内用药并不那样如意。目前不提倡用单一的抗菌药物,因为它的治愈率较低,且易产生耐药性。  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是:  1、采用联合用药方法;  2、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