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院士:漫谈我的两个机器人课题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23.shtm......阅读全文

杨卫院士:漫谈我的两个机器人课题研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23.shtm

杨卫院士获力学Warner-Koiter奖

  11月6-9日,应 机械工程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以下简称ASME)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赴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参加国际力学工程大会暨展会(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

基金委主任杨卫调研中科院金属所

   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杨锐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杨卫一行于7月25日下午来到金属所进行调研。  杨卫考察了钛合金实验室,听取了杨锐关于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中应用情况,以及在海洋、医用和汽车等新领域科研进展的汇报。随后,金属所副所长谭若兵介绍了大型锻件、精密管材、金属基

基金委主任杨卫:基础研究是创新的供给侧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作为“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的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怎样在全面创新中发挥引领

杨卫院士给出“中国期刊落后国外10年”问题思路

  本周举行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在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上作题为《共享全球科学——从“共智”到“共治”》的报告。报告中,杨卫谈到,中国的学术产出和影响力总体上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期刊平台的发展仍然滞后。对此,他给出了一系列解题思路。  以下为杨卫发言

梅克保陪同基金委主任杨卫考察中国计量院

  4月25日,质检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梅克保陪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调研。杨卫先后参观了中国计量院时间频率计量、二米线纹基准、波尔兹曼常数测量、能量天平、化学计量和生物安全等实验室,重点了解了中国计量院为应对国际单位制重大变革和经济社会发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学者有德-行者守端

  导读  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科研诚信是从事科研活动应该遵守的基本价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历来重视科研诚信建设工作,多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基金委有一支专业化的监督队伍。监督委员会为营造有利于科学研究的学术生态发挥了积极

杨卫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2013年2月2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王尔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上宣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七届领导班子组成决定:杨卫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沈岩、姚建年、何鸣鸿、刘丛强、高文、高瑞平任副主任。中组部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杨卫简历

基金委主任杨卫:科研经费管理要体现五大发展理念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科研经费可谓是科技进步的“源头活水”,如何用好科研经费至关重要。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应该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科研经费的使用应该鼓励创新,我国亟须突破式的创新,但这种创新肯定具有前沿性,不易被理解,

杨卫:开启基础研究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研究也正在经历以自由探索为主到自由探索和重大需求引领并重的转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表示。  作为我国知名科学家和现任基金委“掌门人”,杨卫对我国

杨卫: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上的讲话  杨卫  各位记者朋友,同志们:  从2013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先后两次召开过 “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通报会。今天我们再次召开通报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报基金委在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工作,二是通报近两年

纪念杨叔子院士,华科大成立“杨叔子班”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38.shtm“科学人文总相宜,大先生风范长存。”9月5日杨叔子院士诞辰90周年纪念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举行。纪念会上华科大首届“杨叔子班”亮相,来自华科大9个学院的33名学生获评杨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任杨卫展望2020年的“三个并行”

  每年两会前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掌门人接受媒体采访已成为惯例。一贯低调的杨卫代表对于此次采访却非常重视,原因很简单:“国家对科学基金的投入越来越多。我们需要告诉纳税人,钱都用到哪了。”  交账是必不可少的。“2014年,科学基金全年计划安排各类项目资助金额24

基金委工程材料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六届六次会召开

  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第六届专家咨询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日前在天津召开。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主任王光谦院士、基金委相关部门和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全体人员参加会议。  杨卫在致辞中介绍了基金委各个层面专家的构成、遴选机制以及专家所发挥的作用,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以下简称“创

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基础研究怎么样-绩效评估来回答

  “您觉得基础研究的投入产出应该怎么看?”没有寒暄和客套,记者们直截了当给杨卫主任抛去这个问题。  因为国家科技计划的调整、科学基金经费使用改革等原因,身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主任的杨卫近来很高兴与媒体交流,阐述他对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基金管理的理解和设想。  最近的这次采访以上面那个

杨卫:打开创新之源的“水龙头”

基础科学研究往往孕育着重大突破,成为催生变革性技术和颠覆性创新的源泉,在国家科技创新全局中地位凸显。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创新是一个决定性因素。”那么,如何理解基础研究对创新的催化作用,走好中国的基础研究之路?本版推

杨卫:“五个抓手”全面助力基础研究

   我国基础研究正呈现“数量发展与质量攀升相同步、研究型大学与中科院发展相同步、国内发展与国际融合相同步”的发展态势,正是这“三个同步”促使了中国基础研究的动力发展。展望未来,“应该通过‘钱、人、制、器、泉’五个抓手全面发展基础研究”。  在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中,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

杨卫为《科学》撰写社论谈中国科研诚信

  11月2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撰写的社论——《中国的科研诚信》(Research Integrity in China),以下为全文中文翻译:   中国的科研能力过去十来年大幅增长,正在重塑着全球科研图景。但是,快速增长的科研能力并不必然意味着科研文化

杨卫:去年浙大科研经费亚洲第四

  “我是刚刚卸任的浙江大学校长,现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作(出任党组书记、主任)。可以说,是一辈子从事有关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工作。”  昨天(3月6日),在浙江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杨卫谈了科研投入。去年,我国对科研研发的投入超过一万亿,相当于美国的一半。  杨

杨卫:我国已到达世界科学中心的边缘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遴选了2011—2015年由科学基金资助完成的200项优秀成果,结集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六)》正式出版发行。正如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所言,在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的主要资助渠道——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它们基本代表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基础研究源头创新的

杨叔子院士:科学人文总相宜

  前不久,杨叔子从武汉赶到北京参加“2012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这位在中国科教界倡导科学人文相融合的旗帜性人物。年近八旬的杨叔子充满活力,言谈中不时有古文诗词脱口而出,儒雅风范让人倾慕。   从“子曰诗云”到机械工程   杨叔子

杨乐院士:忆华老二三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穷苦人家。40岁喜得贵子的父亲用箩筐把他扣住,据说这样可以“生根”,容易养活,并取名罗庚。其中,“罗”取自箩筐的“箩”去了“竹”字头,“庚”与“根”读音接近(梁羽生语)。  华罗庚是卓越的数学家、坚定的爱国者、杰出的教育家,虽然

“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启动会召开

  2016年3月28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飞秒-纳米时空分辨光学实验系统”启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院士、基金委数理科学部主任解思深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王杰、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副处长邹晖,项目管理工作组、项目监理组、项目保障组、项目专家组以及项目组成员共40余人参

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评审委员会会议召开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016年度评审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在会上介绍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出台背景、定位和实施原则,要求评审委员重点关注“聚焦前沿、突出交叉”,确保评审的公正性。  为贯彻落实《国

杨卫:大学的发展必然担负着文化使命

 杨卫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作为文化的历史产物及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学的发展必然担负着文化使命。大学与文化之间存在深刻而且天然的联系。大学作为知识创造、传播和储存的场所,其本身就是一种高尚文化存在。从其诞生之日起,大学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杨卫: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源头支撑

(人物素描:郭红松绘) 【代表委员手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十三五”开局以来,我国整体科技实力稳步增强,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学术论文产出的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且高水平论文的被引用次

杨卫:大学要实现学科个性化发展

  一项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高校国际科技论文占全国总数的82.92%,国际合作论文占79.10%,科技论文占比65.37%,发明专利占比23.86%。  很显然,在各项科技政策的演变推动下,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正在持续加强。但在浙江大学校长杨卫看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中国大学的科技创

杨裕生院士谈低速电动车

杨裕生院士谈低速电动车   政府曾制定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要达到50万辆的计划,现在各种新能源汽车加起来还不到10万辆,时间只剩下一年了!我觉得新能源汽车推广迟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责任加到汽车企业身上,着急的是政府部门,汽车企业不着急,它们不但不着急,而且在看哪种车补

杨学明院士:时间镜中的十三年

  时间如同一面不会撒谎的镜子。进入大连化物所13年来,第一批“万人计划”入选者杨学明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时间之镜对杨学明的写照是:研发科学仪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学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的小楼朴素别致,依山而建,隐在一

杨叔子院士:“读好书”与“做好人”

  谈到读书,我就不能不想到我念高一的母校――江西九江的同文中学。2009年应《光明日报》“母校礼赞”专栏之约,我写了一篇《读好书 做好人》稿,5月13日发表。之所以用这个题目,因为这是同文中学的校训。同文中学诞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之时,历经中华民族百余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