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的诊断介绍

本病以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咽部感染和全身衰竭为特征。多为药物、中毒或过敏抑制骨髓生产白细胞的功能,而使抗感染能力降低而发病。 1.发热,疲惫和全身衰竭。咽痛伴吞咽困难、溢涎,厌食,口臭和说话鼻音。 2.咽粘膜充血或苍白贫血状态,口腔及咽部粘膜,扁桃体上多处粘膜溃烂,常大片溃疡并覆坏死性假膜,时延及鼻、喉等处。重症在消化、泌尿道和生殖器亦有类似病变。淋巴结和脾多不肿大。 3.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2×109/L(2000/mm3),中性粒细胞低于1×109/L(1000/mm3)。骨髓检查一般呈中度增生不良,特点是缺乏粒细胞。 4.咽部表现应与白喉、樊尚氏咽峡炎及急性咽部感染鉴别,在临床上有与咽炎不相应的全身症状,查血即可明确诊断。......阅读全文

关于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的诊断介绍

  本病以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咽部感染和全身衰竭为特征。多为药物、中毒或过敏抑制骨髓生产白细胞的功能,而使抗感染能力降低而发病。  1.发热,疲惫和全身衰竭。咽痛伴吞咽困难、溢涎,厌食,口臭和说话鼻音。  2.咽粘膜充血或苍白贫血状态,口腔及咽部粘膜,扁桃体上多处粘膜溃烂,常大片

治疗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的简介

  1.诊断确立转内科处理。   2.查明致病原因,停用一切致敏药物。   3.保持口腔清洁,用3%双氧水或3%苏打水漱口。   4.应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   5.输血或白细胞成份输血,骨髓移植,激素应用。   6.用促骨髓粒细胞生长成熟药物。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疱疹性口腔炎,其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   2.复发性口疮和贝氏(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全身症状。   3.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关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病因诊断介绍

  1、病理病因  接触药物有关,其中尤以氨基比林为多见。至今发现除氨基比林外,保泰松、磺胺类、硫氧嘧啶类等偶尔也可引起。  2、疾病诊断  当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相对增多时,须与急性白血病鉴别。此外,有些药物引起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常先出现粒细胞缺乏,继之全血细胞减少。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诊断和预后介绍

  1、诊断  在疾病流行期间,根据典型症状和特征性咽峡部损害即作出诊断。最好通过从损害处分离到病毒或通过特征性抗体滴度升高加以证实,但这些检查并不推荐常规采用。  2、预后  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性(1~2周),预后良好。偶有腮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极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合并脑炎、肺水肿、肺出

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手足口病  (1)病原体 两者均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为柯萨奇A组病毒,手足口病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重症手足口病多由EV71感染引起。  (2)诊断 仅于口腔咽腭部位、悬雍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手、足、口、臀、膝关节

关于粒性白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的病因分析

  粒性白细胞缺乏症为全身性疾病。该病常并发咽溃疡性病变,称之为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  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也可根据粒细胞生成减少、无效增殖、破坏过多、复合原因及假性粒细胞减少等而分成五大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如氯霉素、消炎痛等或放射性物质的副作用,可使骨髓抑制、影响造血功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检查介绍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多正常。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取咽部疱液或粪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关于奋森咽峡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可见扁桃体上有覆以假膜的溃疡,周围组织充血。病情严重者,病变可蔓延到整个咽部或口腔。本病假膜为溃疡的坏死物所形成,易于拭去,拭去后溃疡面上有小出血点。患侧下颌淋巴结早期即可出现肿大,并有压痛。咽拭子涂片可找到梭形杆菌及螺旋体。  二、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咽部检查,咽拭涂片中如找到梭

关于樊尚咽峡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体温高,咽痛重,扁桃体红肿,渗出物在隐窝口,涂片可找到链球菌。  2.咽白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扁桃体、腭弓、软腭等处有灰白色假膜,不易拭去,涂片橙查可查到白喉杆菌。  3.粒细胞缺乏性咽峡炎:起病急、高热、精神萎靡,迅速呈衰竭状态,假膜有黑绿色坏死组织,假膜下有

关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的预后介绍

  既往在无有效抗生素的年代,病死率可高达70%~90%,严重病例往往在发病后3~9天死亡。如患者有嗜睡、意识不清、极度衰竭、休克、黄疸、组织坏死、脏器重度炎症或脓肿、外周血粒细胞几乎完全缺乏、骨髓中性粒细胞增生重度减低者预后不佳。年老患者的病死率较年青者高。目前由于采用无菌隔离措施,新的有效的广谱

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检查介绍

  病毒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可明确病原,近年来免疫荧光、免疫酶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对病原作出早期诊断。  如合并细菌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行咽拭子培养可发现致病菌。C反应蛋白和前降钙素原有助

怎样检查诊断疱疹性咽峡炎?

  检查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大多正常。如白细胞总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应考虑合并细菌感染。  取咽部疱液或粪便,经组织培养或接种于乳鼠可得致病病毒,同时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进行特殊的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或血凝抑制试验,以助确诊。  诊断  在疾病流行期间,根据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症及诊断

  该病主要表现为急骤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年龄大的小儿常诉咽痛,吞咽时尤甚,有时诉头痛、腹痛或肌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流涎、呕吐等。多数患儿没有咳嗽、流鼻涕等症状。部分患儿可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或压痛,血常规检查大多是血细胞计数正常或略低。  可根据症状和特征性口腔损害作出诊断。最

简述粒性白细胞缺乏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由于粒细胞减少易继发感染,全身情况很差,伴有高热、咽痛、吞咽困难、口臭等症状。咽部检查可见扁桃体、腭弓、软腭等处黏膜呈坏死溃烂,覆有深褐色假膜。口腔黏膜及齿龈有类似病变。病情发展很快,稍晚可出现脓毒病症状及肺炎。

疱疹性咽峡炎的介绍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

关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的检查方法介绍

  一、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 白细胞总数在2.0×109/L以下,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更多见。分类中粒细胞只占1%~2%,甚至更少。粒细胞核呈固缩,胞质中出现空泡及粗大颗粒,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相对增多,红细胞及血小板一般正常。当恢复期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增加,有时超过正常值几倍,并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的基本介绍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

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介绍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较强,应注意隔离治疗,患儿用过的餐具、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忌食刺激性食物,不吃过热、过冷的食品。  目前对肠道病毒感染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可用

关于急性粒细胞缺乏的简介

  急性粒细胞缺乏(acute agranulocytosis)是较中性粒细胞减少更为严重时的表现,系指突然发病,粒细胞严重减少,绝对值<0.5×109/L,伴发热感染为特征的综合征。1922年Schultz首先报道6例,以后研究认为这种综合征存在多数患者。

如何诊断咽峡炎?

  根据症状、局部检查、血常规,一般诊断不难。若要明确致病菌,可进行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应注意是否为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和百日咳等)的前驱症状或伴发症状,在儿童期尤为重要。还应与某些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咽峡炎相鉴别,以免漏诊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猩红热、白喉等。

咽峡炎的诊断方法

  根据症状、局部检查、血常规,一般诊断不难。若要明确  致病菌,可进行咽拭子涂片及培养。应注意是否为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和百日咳等)的前驱症状或伴发症状,在儿童期尤为重要。还应与某些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咽峡炎相鉴别,以免漏诊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猩红热、白喉等。

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分析

  大多为柯萨奇病毒所引起,A组2、4、6、9、16、22型皆可引起此病,B组1~5型也可致病,但较少见。此外,埃可病毒3、6、9、16、17、25型和肠道病毒70型也可引起本病。  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直接经由肠道、呼吸道传播,也可间接经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传

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简介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pediatric herpangin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为常见的一种病毒性咽炎。常继发于急性鼻炎、肺炎、流行性感冒、疟疾、流行性脑膜炎,亦可单独发生,除咽部外,口腔黏膜亦可发生疱疹。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但不是传染病

粒细胞缺乏症的诊断检查

  1、粘膜溃疡灶作拭子涂片及细菌培养。渗出物、痰、便及血也可作细菌培养。血清及尿溶菌酶测定有助于了解周围血中粒细胞的破坏程度。  2、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每周查2次,每天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粒细胞数绝对值<0.5×109/L者为粒细胞缺乏症。  3、骨髓穿刺检查。入院后作1次,以后按需要复查随访。

疱疹性咽峡炎的鉴别诊断和预后相关

  鉴别诊断  1、疱疹性口腔炎,其特点为任何季节均可发病,呈现更大的,持续更久的溃疡。  2、复发性口疮和贝氏(Bednar)口疮很少发生于咽部,而且一般无全身症状。  3、柯萨奇A组10型病毒也会引起类似病变(淋巴结性咽炎),但口咽部损害突出,呈现白色到黄色小结,治疗为对症处理。  预后  大多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介绍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血象、放射学和内镜加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Talley标准  (1)存在胃肠道症状。  (2)活检病理显示从食管到结肠的胃肠道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有放射学结肠异常伴周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除外寄生虫感染和胃肠道以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如结缔

中医诊断樊尚咽峡炎的相关介绍

  风热邪毒上蒸咽喉  证候:一侧咽痛,吞咽困难,痰涎多而粘稠,口臭,检查见一侧喉核上方有溃疡并有假膜覆盖,易拭去,溃疡面可见出血点,甚则整个喉核表面均有溃疡及假膜,伴全身发热、头痛、便秘、尿黄、口渴、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辨析:  ①辩证:本证的特点足一侧喉核上有溃疡及假膜覆盖,拭去假膜可见出

关于白血病性咽峡炎的简介

  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与白血病细胞无控性增殖引起骨髓正常造血受抑制和髓外组织器官浸润有关,如浸润扁桃体、咽峡部,出现扁桃体及舌根部淋巴组织无炎症性肿大、咽峡部溃烂,可引起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口臭及张口受限等症状,称之为白血病性咽峡炎。通过白血病的症状、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