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团队获国际宇航科学院最高团队荣誉“劳伦斯团队奖”

10月1日,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IAC)在阿塞拜疆巴库开幕,国际宇航科学院主席舒马赫等科学家为中国嫦娥五号团队颁发了“劳伦斯团队奖”。嫦娥五号总设计师胡浩等作为团队代表出席颁奖仪式,并宣布嫦娥五号月球科研样品即将面向国际开放申请,欢迎各国科学家共同研究,共享成果。嫦娥五号是我国首个无人月球采样返回任务,是当时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一举突破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跳跃式再入返回等关键技术,经过环环相扣的飞行过程,带回1731克月球样品,成为世界单次采样量最大的无人月球采样任务。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为后续的无人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等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航天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劳伦斯团队奖”设立于2001年,是国际宇航科学院(IAA)每年颁发的两大奖项之一,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最高团队荣誉,旨在表彰在宇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宇航项目团队。嫦娥五号......阅读全文

探月精神述评:托起“嫦娥”飞天梦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勉励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

嫦娥四号科学家获世界航天奖

  吴伟仁、于登云、孙泽洲等“嫦娥四号”任务团队优秀代表,获国际宇航联合会2020“世界航天奖”。这是该奖项70年来首次授予中国航天科学家。目前,“嫦娥四号”创造多个世界第一,是月表工作时间最长的人类探测器。(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嫦娥四号任务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月球背面着陆和

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国际“劳伦斯团队奖”-探月获多项原创成果

央视网消息:国家航天局10月2日发布消息,在第7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中国嫦娥五号团队荣获“劳伦斯团队奖”,这是国际宇航科学院的最高团队荣誉。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获多项原创性成果 嫦娥五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介绍,通过嫦娥五号任务,我国科学家在月球样品研究上,已经取得多项重要的原创成果。

月亮女神欲携手嫦娥-中日首次探月合作

天文观测合作已有十余年 虽然探月合作尚属首次,但中日科学家在天文观测上的合作已有十四五年之久的历史。 “两国离得很近,同时用几架电波望远镜观测天体,往往能得到天体运动的比较详细的数据。这样的合作在以往的经验中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在日本宇宙航空研发机构(JAXA)宇宙科学研究总部工作的岩田隆浩博

中国航天: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

  记者1月4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2023年集团公司计划安排5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全面推进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嫦娥七号、天问二号等型号研制工作等。  1月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召开2023年型号工作会,总结2022年集团公司型号工作,分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形势,部署2023年

揭秘“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

  在11月13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即将于明年登陆月球的“嫦娥三号”以实物模型方式,向世界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研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介绍,“嫦娥三号”属于探月工程中的二期成果,预计于2013年择机发射。届时,我国航天器将首次实现在地外天体的软着陆和巡视。  现场看

嫦娥二号有望绘制世界最清晰“全月图”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发布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  继传回月球虹湾区域局部影像图之后,嫦娥二号今后还将有望完成约7米分辨率的全月影像图,这将是全世界最清晰、分辨率最高的一幅“全月图”。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月球与深空探测科学应用中心主任、嫦娥工程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春来在2

中国嫦娥六号将搭载10公斤国际载荷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1日在第69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宣布,中国愿意与各国开展航天合作,将在嫦娥六号的轨道器和着陆器上为国际合作伙伴提供10公斤的载荷。  张克俭在当天举行的各国航天局长论坛上介绍说,嫦娥六号将完成中国第二次月球采样返回的任务,目前项目正按计划实施。今年12月

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揭开月球更多奥秘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一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研讨会上获悉,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月壤样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质、月球火山活动历史及年轻火山活动成因、月球水和挥发分的含量与来源、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和太空风化作用等。 时间回溯到两年多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样品舱

嫦娥五号月壤研究揭开月球更多奥秘

  我们对月球的认识,又有了新突破!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第一届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成果研讨会上获悉,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涉及月壤样品基本特性和新物质、月球火山活动历史及年轻火山活动成因、月球水和挥发分的含量与来源、月球表面陨石撞击和太空风化作用等。  时间回溯到两年多前。

中国成功加入“深空探测俱乐部”-蕴藏巨大突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诗人苏轼在世,至少在今晚,他的诗句或许不会如此惆怅。   14日晚间,“嫦娥”携带着“玉兔”,安全平稳着陆月面,这意味着中国成功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按照中国科学家的说法,其落月地点虹湾恰好就是中国古人所称的广寒宫所在地,而古老传说

印探月卫星携带月球撞击探测器撞击月表

印度将于10月发射第一颗绕月飞行器“月船1号”,上面将携带11台探月仪器。其中,一台名为月球撞击探测器的无人探测装置最为重要。   据印度媒体报道,“月船1号”的项目主管安纳杜拉伊最近向媒体介绍说,月球撞击探测器质量为29公斤,由印度自行研制,它就像帽子一样装在“月船1号”的顶部。为了印证印度航天器

嫦娥四号任务荣膺“优秀探月任务奖”

   2019年12月5日-8日,国际月球村研讨会在日本东京、京都举行。会议期间,嫦娥四号任务获得月球村协会颁发的优秀探月任务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首个获奖项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受邀参加了此次颁奖典礼并做主旨报告,他代表嫦娥四号任务团队,向月球村协会和评奖委员会表示感谢,并在总结中国

人类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进

   各国航天机构和企业在展示各型月球车,科研人员在畅谈最新的探月科技,公众参与热情越发高涨……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月球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阿波罗”首次登月已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探月参与者的增加,人类正在加速推进重返月球的计划,而且这样的“重返”有更深远的意义。

叶培建院士:我国有望2013年独立探测火星

  9月22日上午,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走进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叶培建透露,我国不仅有无人探测月球的一系列计划,还有希望在2013年对火星进行探测。 这张美国宇航局近期公布的照片显示的是,美国“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于2009年4月至8

首届世界月球会议在京开幕

  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月球会议5月31日在北京开幕,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航天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及29所大学、6个非政府组织等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群贤毕至,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共襄这一首

日探月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10月5日宣布,9月14日发射升空的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已成功进入月球轨道,目前状态正常。 “月亮女神”在环绕地球两圈后飞向月球。10月4日,卫星为了减速进行了约25分钟的引擎逆喷射。地面控制人员经过轨道计算后,于5日早晨确认卫星已进入预定月球轨道。 该机构

我国月球车将探测百米深月壤

嫦娥三号探月车模型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   在谈到“嫦娥三号”月球

去月球挖土的“嫦娥”如何带着月壤安全回家

“‘嫦娥’要去月球挖土了!” 11月24日,随着嫦娥五号成功发射,这句颇为形象的话很快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最后一步“回”,嫦娥五号将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飞到月球挖取月壤,再带着月壤返回地球,这被认为是我国迄今最复杂的航天工程之一。 “这次

中国月球研究获多方面重要成果

  2010年5月31日,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月球会议在北京开幕,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59个航天相关领域研究机构与企业以及29所大学、6个非政府组织等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群贤毕至,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共

欧阳自远院士畅谈中国嫦娥探月计划

欧阳自远院士发表演讲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发表了题为“中国嫦娥月球探测计划”的演讲。本场报告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的第107场报告会。  欧阳

我国将首次以月基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

  月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人类为什么要登陆月球?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即将发射之际,新华网邀请到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做客新华访谈,解答广大网友和青少年朋友关心、关注的问题。在访谈中欧阳自远院士介绍,设置在着陆器上的一台天

欧阳自远:中国探月不停步-同为人类谋福祉

  奔月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今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搭乘长征三号丙火箭成功升空,又给国庆节日增添了一份喜悦。事实上,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成功发射,嫦娥工程已渐渐深入人心,祖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让不少人感到由衷自豪。   不过,除了增添中国人的自豪感,究竟为什么要

欧阳自远在中国科大谈中国月球探测之挑战

  9月18日晚,“复兴论坛”之欧阳自远院士报告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水上报告厅开讲。欧阳自远院士从人文角度为师生们解读了中国月球探测的不凡历程和挑战。   揭秘阿波罗号登月   中国的嫦娥奔月、日本的女神“辉夜姬”,这些浪漫的神话缘起于月亮;如轮、如环、如弦、如弓,这些唯美的词语出

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

  中国探月工程总师详解月球科研站如何建?载人登月如何开展?中俄两国9日签署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谅解备忘录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未来月球科研站将如何建设?预期将完成哪些科研目标?载人登月又将如何开展?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详实梳理了相关构想。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

欧阳自远:走!到月球背面去

  12月8日凌晨2时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在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上,人类开启首次“月背之旅”。  “月球背面的南部,有一个巨大的坑,这是42亿年以前砸出来的,把月球最古老的东西给翻出来了。我们嫦娥四

嫦娥四号明年登陆月球种土豆

  记者近日从重庆大学获悉,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

欧阳自远院士到沈阳分院作报告

  为推动中科院沈阳分院与东北大学的科教合作,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普知识在沈阳分院系统的传扬,6月19日至20日,沈阳分院特邀请欧阳自远院士来沈,分别在东北大学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举办了两场院士报告会。沈阳分院副院长韩恩厚、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工程院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水库”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研究论文介绍,中英科研人员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撞击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要储存库。这些玻璃珠具备维持月表水循环的能力和潜质。  过去20年的月球探索已经发现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水的证据。在最新研究中,中英科研人员发现了月表水的天然存储库——撞击玻璃珠。 

探月副总设计师称“嫦娥一号”并未失踪

预计11月20日左右会传回信号 最近3天以来,“嫦娥一号失踪了吗”的帖子在凯迪网论坛热帖排行居高不下,截至昨天下午4时,浏览量超过十万,近千人回复。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昨11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请相信我!‘嫦娥’没有出现问题,她已进入环月轨道,跑不了的。” 嫦娥一号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