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得到多省引种推广

在安徽庐江白湖农场,13000亩“宁香粳9号”稻杆挺立、穗大粒饱、丰收在望。在近日召开的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现场观摩培训会上,参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庐江县郭河镇王仕照家庭农场种植的800亩连片宁香粳9号,庐江白湖农场不同播期、不同肥料处理的宁香粳9号试验田块,以及庐江县白湖农场万亩大田生产田。宁香粳9号试验田。南京农大供图宁香粳9号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专家万建民团队选育的优质高产早熟粳稻品种,适应性广。目前已通过江苏、安徽、贵州、上海等多个省份的引种审定,今年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超级稻品种,也是农业部主推品种。 观摩培训会上,安徽庐江、马鞍山、南陵等试验站代表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对宁香粳9号在各地的示范表现分别做了介绍。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教授李刚华对宁香粳9号今年的田间表现做了整体介绍,强调合理密植、重点做好水肥管理,发挥品种高产优质的特性。安徽隆平高科(新桥)种业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罗良彬说,......阅读全文

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得到多省引种推广

在安徽庐江白湖农场,13000亩“宁香粳9号”稻杆挺立、穗大粒饱、丰收在望。在近日召开的优质食味粳稻宁香粳9号现场观摩培训会上,参会专家实地参观了庐江县郭河镇王仕照家庭农场种植的800亩连片宁香粳9号,庐江白湖农场不同播期、不同肥料处理的宁香粳9号试验田块,以及庐江县白湖农场万亩大田生产田。宁香粳9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水稻小穗发育调控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克隆了水稻小穗发育新基因OsPEX5,并对其调控水稻小穗发育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新植物学家( New Phytologist )》上。  小穗是禾本科植物花序结构的独特结构单位,其正常发育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对

突破籼稻粳稻隔离:超级杂交稻有望诞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47.shtm十几年来,只要条件允许,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都会在周末往返北京和南京。“周五最晚航班回宁,周日最晚航班回京,这样的节奏一周都没有打破。我的日程表中,没有‘周末’这一说。”令他持之以恒的

南京农大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发权威期刊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在世界及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植物基因组计划的不断发展,对作物进行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良是21世纪植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棉花遗传育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五月二十四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

籼稻粳稻杂种不育分子机理阐明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  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的一项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

研究解开水稻生殖隔离之谜

  一般来说,水稻品种间亲缘关系越远,杂交优势越明显。据预测,如果籼稻和粳稻亚种间能育成超级杂交稻,可以比现有杂交水稻增产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亚种间的超强优势一直受到育种家的关注。  7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领衔、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攻关的一项研究,系统鉴定了引起

高产抗病杂交水稻找到基因“门牌号”-确保粮食安全

  1月9日,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名单揭晓,南京农业大学万建民教授团队研究项目“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通过20年的系统研究,发掘出水稻广亲和、早熟和显性矮秆基因,开发相应分子标记和育种技术,成功培育籼粳交高产水稻新品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项目组江玲教授告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水稻协调生长发育与耐逆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37.shtm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与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所合作,解析了OsSHI1作为一个转录调控中枢,通过整合多种植物激素途径,进而协调水稻生长及耐逆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

万建民院士团队揭示OsCNGC9基因调控水稻抗稻瘟病机理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万建民院士团队克隆了调控水稻先天免疫的新基因 OsCNGC9 ,并对其影响水稻苗期稻瘟病抗性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研究建立了一条从病原菌识别到钙离子通道激活的免疫信号传导途径,填补了植物模式触发的免疫反应中缺失的重要一环,也为利用OsCNGC9进行水稻抗病

袁隆平院士:希望我们的青年像超级稻一样健康成长

  “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可以研究杂交小麦,利用杂交小麦优势攻关。”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11月17日在河南农大的一场学术报告中提出一个这样的建议。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也非常关注小麦。他说河南是粮食大省,小麦平均亩产已超过400公斤,很不错。  袁隆平介绍,现在国内部分地区已经开

南京农大长江特聘教授《植物生理》公布水稻基因新发现

承担课题情况:先后承担日本国家水稻育种攻关项目“21世纪水稻育种计划”和日本水稻基因组项目、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科研项目。现承担课题: (1)耐贮藏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国家863计划,2001AA241019,2001-2005 (2)水稻优质、抗逆分子

重点研发水稻项目群实施暨南繁工作田间展示在海南举行

   2018年4月13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作物育种”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水稻育种项目群实施推进会暨新品种展示现场交流在海南陵水举行,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万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谢华安院士及专项总体专家组部分成员出席,“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创制”等七个水稻相关的项目负责人

南农万建民院士Plant-Cell发表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在真核生物中,外壳蛋白复合物II(COPII)介导新合成的蛋白质从内质网(ER)到其他内膜隔室运输的第一步。一组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Sar1、Sec23、Sec24、Sec13和Sec31)构成了基本的COPII外壳机构;然而,COPII外壳装配是如何调节的细节,尚不清楚。  1

亩产500千克,盐黄香粳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选育的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进行了田间实收测产,其亩产达到505千克以上。专家对稻米外观品质进行现场测定后,认为米质达到优一级。  遗传发育所2022年部署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示范工程,集中示范了耐盐大豆、水稻、高粱、玉米、田菁、

中科院耐盐水稻“盐黄香粳”亩产达500公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77.shtm 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        受访者供图 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选育的耐盐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进行了田间实收测产,最终达到亩产5

追忆袁隆平:他的人生历程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

  10日在京举行的学习袁隆平精神交流会上,包括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我国农业科技界数十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追忆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创新实践、科学精神和崇高风范,认为袁隆平的人生历程就是一部杂交水稻发展史;表示要学习、传承和发扬袁隆平惟实怀真的创新胆识,经邦济农的家国情怀,团结同辈、提携后辈的合

我国耐盐优质水稻育种取得新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85.shtm 中新网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 孙自法)继一周多之前耐盐大豆新品系“科豆35”取得盐碱地实收亩产超275公斤的重大进展之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缅怀袁隆平院士: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

  5月22日,《中国科学报》从中国工程院获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对于国人来说,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并不陌生。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

袁隆平:杂交水稻一半功劳归南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   “因为南繁,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连续取得突破,时间至少提前10年。”   4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就南繁主题采访袁隆平院士时,老人家这样说。   因为对杂交水稻科研与推广的突出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

袁隆平:转基因不能一概而论-应理性看待

   11月17日上午,“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河南农业大学作报告,引发校园旋风。讲座之前求门票,讲座现场求指点,讲座结束求合影。同学们蜂拥而至各种围追各种求,冒着被挤成相片的风险希望能跟“袁爷爷”亲密接触一回,高举手机拍照,根本停不下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火爆  袁隆平要

袁隆平团队正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近日透露,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因为兼容前两代的优势,这意味着或将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  第一代杂交水稻采用的是“三系法”,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形成杂交一代。这种方法程序复杂,制种环节多、成本高,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较低,也难以解决杂交水

袁隆平团队正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近日透露,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因为兼容前两代的优势,这意味着或将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  第一代杂交水稻采用的是“三系法”,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形成杂交一代。这种方法程序复杂,制种环节多、成本高,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较低,也难以解决杂交水

袁隆平团队正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发展杂交水稻

  袁隆平近日透露,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研究第三代育种方法。因为兼容前两代的优势,这意味着或将培育出更高产、优质、抗性更好的杂交水稻。  第一代杂交水稻采用的是“三系法”,通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形成杂交一代。这种方法程序复杂,制种环节多、成本高,选到优良组合的几率较低,也难以解决杂交水

两篇PNAS,-袁隆平团队在水稻耐寒性及耐冷基因方面取进展

  虽然今年有采访袁隆平院士视频传出说,带博士生会“死脑细胞的”,但是今年袁隆平团队已经连续发表了两篇PNAS文章,分别如下:2019年2月11日,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陈彩艳团队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团队在PNAS上发表题为“Natural variation inthe HAN1 ge

袁隆平将在百色建十万亩超级稻制种基地

  记者从10月23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上获悉,“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将在广西百色建10万亩超级稻制种基地。   本次袁隆平亲自率领超级稻科研团队前来百色出席交易会开幕式,实地考察交易活动,还在当天下午举行的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发展论坛上,给广西区内外专家、东盟

怀念袁隆平院士-科创精神永守“大国粮仓”

5月23日电22日,解决了十几亿中国人吃饭问题的袁隆平院士逝世了,但他奋斗一生守护“大国粮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精神却永存世间。 “民以食为天,我是学农的,依靠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是我的职责所在。尤其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场饥荒,我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真是锥心般的刺痛。

万建民院士:转基因技术原始创新能力仍有不足

  当前,转基因生物技术发展迅猛,正在推动育种技术全面升级,引领生物种业发生重大变革,在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月26日,在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办的转基因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华中农大与中国农大合作研究成果

2022年3月25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严建兵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李建生和杨小红团队的研究论文“Convergent selection of a WD40 protein that enhances grain yield in maize and rice”。研究发现

华中农大原校长、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张端品逝世,享年80岁

据华中农业大学南湖新闻网消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高等教育战线久经考验的忠诚战士、华中农业大学原校长、著名的水稻遗传育种专家张端品同志于2023年6月5日14时08分在武汉因病逝世,享年80岁。张端品 图源:南湖新闻网 公开资料显示,张端品1944年1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江陵县,1968年7月本科毕

智慧农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高峰论坛

  中国以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耕地面积养活了14亿人口。毫无疑问,农业技术为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贡献了一部分功劳。 农业技术专家星期三聚集在北京的农业技术高峰论坛上,回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技术成就,展望未来。 有“杂交水稻之父”之称的中国农学家袁隆平去年又有突破,他的团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