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旱地农业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10月24~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共同主办的首届“旱地农业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以及FAO代表、CGIAR代表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梅旭荣主持开幕式。 吴孔明指出,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至关重要,中国农业科学院与有关科研机构联合研发推广抗旱适水种植模式和关键技术装备,使中国北方干旱地区降水利用效率平均提高7个百分点,旱地作物的降水生产力在过去30年中将近翻了一番。 吴孔明表示,当前全球农业仍面临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加剧、水土资源退化、食物需求刚性增长、饥饿与营养不良人口规模巨大等诸多挑战。中国农业科学院与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今后将与国内外同行继续密切合作,积极推动旱地农业可......阅读全文

山仑院士:关注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

    山仑  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出现干旱,但干旱经常发生在“旱区”。旱区是一个通称。在整个旱区中,年降水量250mm~500mm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和生态问题尤为复杂而备受关注。  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地位  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体部分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约占到国土面

山仑:黄淮海地区应实行半旱地农业

  “黄淮海地区存在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充分利用降水是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为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缺水压力,发展半旱地农业将是一种必然选择。”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张岁岐在“北方缺水地区半旱地农业学术研讨会”上对《科学时报》记者说。   该会议由中国工程

植物何时开始占领旱地?

  大约在4亿多年前的志留纪,陆地上开始出现维管植物的踪迹,从此它们开启了征服陆地、塑造地表的伟大旅程。  维管植物如何起源?如何辐射演化?它们对地表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人们对这些科学问题的探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以往长期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早期维管植物局限在湿地或水体边缘等潮湿生

记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美国科学院士Peter Vitousek等指导实验室青年博士的田间试验。 2015年年底,中科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在参评的地学领域4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科技部评估,此轮5年周期,重点

北方干旱地区土壤墒情预测模型

墒情预报是农田用水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一种基础工作,对于农田灌溉排水的合理实施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有重要作用。墒情预 报主要是田间含水率的预报。以节水为目的的土壤水调节,就是要使灌溉既能满足土壤水向根系活动层及时供应,又不产生深层渗漏造成灌溉水的浪费,还要尽量减 少地表无效蒸发和提高土壤水向蒸腾储水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对干旱地的研究方法

通过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增、失墒进行相关订正,做出相应的土壤墒情的预报,最后根据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预报结果对照本地的土壤干旱量级指标,从而随时做出快速准确的旱情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指挥农业生产、开展人影作业、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由于人工测值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人工观测值与

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技术大幅助增产

  一种新的农作物耕作方法——旱地作物粉垄栽培技术在农业增产中显露出强大的生命力。经广西农业厅组织专家测产,采用此项技术种植的玉米比传统种植(对照)增产25.60%,花生、大豆分别增产13.70%和10%。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戴景瑞在详细了解试验情况后说:“这是农耕方

扎根寿阳三十年,三代旱农人治旱兴农

三十多年扎根黄土地,三代科学家常驻乡村田野,研发旱作农业技术,保障粮食稳产丰产,并建起了一座中国农业科学院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发展研究所在山西寿阳县发布寿阳站精神——“扎根旱地,集智攻关,治旱兴农,服务人民”。寿阳站位于山西省寿阳县宗艾村和景

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对干旱地的研究方法

通过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增、失墒进行相关订正,做出相应的土壤墒情的预报,最后根据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预报结果对照本地的土壤干旱量级指标,从而随时做出快速准确的旱情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指挥农业生产、开展人影作业、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 由于人工测值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人工

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对干旱地的研究方法

通过不同的气象条件对增、失墒进行相关订正,做出相应的土壤墒情的预报,最后根据土壤墒情实时监测系统预报结果对照本地的土壤干旱量级指标,从而随时做出快速准确的旱情预报,为各级领导组织指挥农业生产、开展人影作业、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依据。由于人工测值有一定随机性,所以人工观测值与土

“对症”施肥,可减少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滥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变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风险;而施用生物炭肥,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变暖潜势最小化。这一研究,为不同旱地的施肥策略提供了科学指导。相关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领域期刊《清洁生产杂志》上。  “在全球范

“对症”施肥,可减少干旱地区温室气体排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751.shtm 记者3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近期研究发现,滥施化肥,有把全球旱地变为主要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风险;而施用生物炭肥,则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将全球变暖潜势最小化。

研究发现城市扩张会造成旱地自然生境质量损失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春阳带领的团队研究发现,城市扩张会对全球旱地自然生境造成质量损失。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 研究指出,近年来,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区迅速扩张,影响了脆弱的自然栖息地,包括旱地的脆弱自然栖息地,并威胁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5“陆地生命”的实现。旱地城市扩张可以通过将

582.9公斤-山西临汾旱地小麦单产创该省最高纪录

该基地亩产达582.9公斤,打破了去年由临汾市尧都区创造的山西省旱地小麦亩产579.9公斤纪录。 刘晓康 摄  临汾6月13日电(记者 李庭耀 张春茂)记者13日从山西省临汾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通过对该市洪洞县刘家垣镇曹家庄村旱地小麦良种繁育基地进行实打实收,经专家组测定,该基地亩产达582.9公斤,

山西运城农民研发双季槐-旱地黄金助农民脱贫

  中新网运城9月15日电 (屈丽霞李庭耀)59岁的雷茂端大部分时间表情严肃,这个面容清癯的农民虽然低调沉默,却是山西省运城市知名人物。14日,他从当地双季槐枝头上捋下一手掌槐米,展示给记者看,罕见地露出了一丝笑容。  雷茂端生于运城市土地瘠薄、十年九旱的三路里镇沟东村。在当地,大量农耕用地无水可用

袁隆平“超级稻”旱地覆膜直播三亚下种

水稻有机覆膜种植技术是指在可降解的覆膜上打孔,将芽谷直接播种的新型增产技术。王晓斌 摄  中新网三亚1月10日电 (记者 王晓斌)眼下中国大部分地区正是冬季农闲时节,地处热带的三亚迎来新一轮水稻播种期。1月10日,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的南繁基地内,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南繁基地、海南省农科院

开展农业研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超过25亿人口生活在旱地上 一个由国际顶尖气候变化和农业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近期发布报告称,联合国应将农业研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战略重点而加以重视。 据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报道,这份报告旨在向决策者和农业规划机构警示气候变化给干旱地区带来的风险,

水保所举办“植物水分与抗旱生理生态学科发展”研讨会

  为适应新时期国家对西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和生态修复战略需求,促进植物水分与抗旱生理生态学科领域的快速进步与提升,1月18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组织召开了植物水分与抗旱生理生态学科发展研讨会。

“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通过验收

  3月30日,中科院科技支黔项目“旱地作物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配套技术示范”课题验收会在贵阳举行。贵州省科技厅厅长于杰、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中科院院地合作局副局长孙殿义以及来自中科院地球化学所、贵州科学院生物所、贵州省化工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会议。   专家组听取了该项目课题负责人、中科

研究揭示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固持途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15.shtm 某随机采样的休耕期稻田 某随机采样的旱地土壤   郑生猛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苏以荣研究员团队通过一项研究阐明了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固持

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总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研究获进展

  稻田是我国常见的农田类型,通常比相邻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残体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代谢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对设计适当的农田管理措施以提高土壤固碳能力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流域农业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吴金

新发现!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含量是旱地土壤两倍

   水稻土壤和旱地土壤有何不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金水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发现,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可以支撑更多的微生物生物量,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是旱地土壤的两倍。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长期植稻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人工湿地土壤,即水稻土。相比于旱地土,水稻土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过程,

研究发现水稻土微生物量碳含量是旱地土壤两倍

  水稻土壤和旱地土壤有何不同?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吴金水研究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发现,水稻土中的有机质可以支撑更多的微生物生物量,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是旱地土壤的两倍。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长期植稻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人工湿地土壤,即水稻土。相比于旱地土,水稻土具有特殊的氧化还原过程,土

有机农业:对“化学农业”的反思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有机农业的出现,称得上是对当今农业生产模式的反思。   停留在“化学农业”阶段的中国农业,产业链呈线性。换句话说,农业只具有提供食物的功能。农产品生产主要靠化肥、农药及激素类催长剂等物质来催产、催效,天然成分降低。   不能简单地将不道

空天院等揭示全球干旱区陆地水储量对植被生长的响应特征和预测未来趋势

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树东带领的生态水文遥感团队,在干旱区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过去四十年来(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植被生长和陆地水储量的趋势,评估了陆地水存储对植被生长的响应,并预测了未来陆地水存储的演变趋势。长期以来

免耕农业或无助于全球作物产量提高

  与传统耕作系统相比,免耕经常导致产出下降。不过,免耕依然在干旱地区显示出了产出收益。   免耕农业,一项基于保护性农业的关键策略,可以避免传统耕作破坏土壤,却可能不会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提振带来希望。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国际小组的一项新的大范围、元分析报告得到了上述结论。   作

土壤养分速测仪对干旱地区小麦种子根系的研究

土壤养分中除了常见的氮磷钾微量元素以外,土壤酸碱度、PH值、盐分等因素也是影响土壤养分肥力的重要因素。土壤养分速测仪可以快速的测定出土壤的PH值,那么土壤PH值对土壤养分有何关系呢?PH值过大或者过小对土壤肥料有什么影响呢? 由图可看出,各治理措施与对照的土壤pH值为4.3~4.8,均小于5.6

基于BaPS系统的旱地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分量确定探讨--一

应用气压过程分离(BaPS)方法研究了大豆和玉米种植下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分量的动态变化,并同时用气相色谱仪分析了实验期间BaPS系统内的CO2气体浓度,对2种方法测定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BaPS方法与气相色谱测得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2)大豆田根区土壤呼吸速率随根系

基于BaPS系统的旱地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分量确定探讨-三

其中:VBS 代表土柱中气体存留量R 表示通用气体常数(R=8.314JK-1mol-1)T 表示温度[k]P(x) 表示时间X时的气压索引:Den:反硝化;Nit硝化;Res呼吸;aq液相逐步分解和替代后,得到总的公式:逐步分解和替代后,得到总的公式:因此,NxOy是气体变化、二氧化碳变化和氧气变

基于BaPS系统的旱地土壤呼吸作用及其分量确定探讨-二

三、现有的检测方法硝化反应和反硝化反应对于土壤中N素的循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硝化仍就是倍受关注的反应,因为它是土壤中硝酸盐逐渐产生的最稳定因素,而且是产生硝酸盐的唯一可以量化的反应。不过,直到现在,测定土壤中总硝化量的唯一方法仍是N15稀释法。 但是这个方法比较复杂,且耗财耗力。在做总转化率测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