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限层和双层镍氧化物超导研究方面获进展

在重费米子、铜氧化物、铁基等非常规超导体中,电子通过相对运动克服库仑排斥,诱导自身配对产生超导电性,是目前已知的实现常压高温超导的唯一途径。因此,建立不同于常规电-声耦合配对机制的非常规超导理论,是探索常压下高温甚至室温超导的必然要求。 镍氧化物超导是近几年新发现的非常规超导体系,分子式为Rn+1NinO3n+1或Rn+1NinO2n+2,其中R代表稀土元素Nd、La、Pr等。2019年,美国科学家首先在无限层镍氧化物Nd1-xSrxNiO2薄膜中发现超导电性;2023年,中国科学家又在双层镍氧化物La3Ni2O7块材中通过施加高压发现接近80 K的高温超导电性。镍氧化物超导的发现最初受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的启发,因此其超导是否与铜氧化物超导机理相似,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杨义峰长期从事非常规超导机理研究,发展了重费米子超导理论计算框架,预言了CeCu2Si2超导的s±......阅读全文

镍氧化物超导母体-为理解镍氧化物超导体提供理论基础

  在镍氧化物LaNiO2和NdNiO2中,Ni为+1价,其3d轨道上有9个电子,最高的dx2-y2轨道半满,Sr掺杂会引入空穴,类似空穴掺杂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多年来人们一直猜测其中也可能有高温超导。最近,《自然》杂志报道在Nd1-xSrxNiO2薄膜中发现超导相,证实了这一预期[Nature

中国科学家首次提出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48.shtm 近日,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登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团队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

镍基超导体的机理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0月31日,中山大学物理学院姚道新教授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层镍氧超导体的多轨道模型,并分析了其电磁性质。该成果对于理解新型镍基超导体的微观图像和超导机理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姚道新教授 据了解,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中山

中国科学家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中山大学13日向媒体介绍,《自然》杂志(Nature)7月12日刊登该校王猛教授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据介绍,超导材料具有绝对零电阻、完全抗磁性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的特殊性质,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在该领域已产生了5个诺贝尔奖。1986年,科学家首次

科学家发现首个液氮温区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59.shtm7月12日,《自然》杂志在线刊登了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王猛团队与合作者最新研究成果:发现首个液氮温区镍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据介绍,该材料成为继1986年发现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之后第二类

物理所等研究团队提出镍氧化物超导母体的理论模型

  在镍氧化物LaNiO2和NdNiO2中,Ni为+1价,其3d轨道上有9个电子,最高的dx2-y2轨道半满,Sr掺杂会引入空穴,类似空穴掺杂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多年来人们一直猜测其中也可能有高温超导。最近,《自然》杂志报道在Nd1-xSrxNiO2薄膜中发现超导相,证实了这一预期[Nature

实验与理论双突破,中山大学的学者做到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593.shtm “发现液氮温区镍基超导体中国科学家占据了第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落后,不然就对不起这样的机遇。”中山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姚道新表示。 近期,《物理评论快报》刊登了姚道新团队最新

锂电材料锂镍氧化物的介绍

  锂镍氧化物(LiNi02)为岩盐型结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由于自放电率低、对电解液的要求低、不污染环境、资源相对丰富且价格适宜,是一种很有希望代替锂钻氧化物的正极材料。目前LiNi02主要通过Ni(NO3)2、N i(OH)2、NiCO3、NiOOH和LiOH、LiN03及LiC03经

平面镍氧化物电子结构与电子多体效应研究获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进材料学域与量子科技中心教授李昊翔团队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以及山东大学教授张俊杰团队合作,首次通过实验展示了平面镍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与多体相互作用的信息,发现了平面镍氧化物具有远超铜基高温超导体正常态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强度。相关研究1月13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平面镍氧化物电子结构与电子多体效应研究获进展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进材料学域与量子科技中心教授李昊翔团队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以及山东大学教授张俊杰团队合作,首次通过实验展示了平面镍氧化物的电子结构与多体相互作用的信息,发现了平面镍氧化物具有远超铜基高温超导体正常态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强度。相关研究1月13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镍锆纳米氧化物可直接合成GVL

  近日,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能源组传来消息,该组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的混合氧化物纳米颗粒。在不使用外部氢源的情况下,还原后的磁性—氧化锆纳米颗粒可直接将生物质衍生物(如乙酰丙酸乙酯、果糖、葡萄糖、纤维二糖和羧甲基纤维素)高效转化为γ戊内酯(GVL)。  研究表明,用磁性纳米颗粒Zr5

中科院镍基超导体研究获最新进展

  在迄今发现的所有超导体中,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保持常压下超导临界温度(Tc)的最高纪录,其非常规的超导微观机理仍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作为元素周期表中Cu的最近邻元素Ni,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有理论指出,无限层结构的镍氧化物因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和电子构型

电子科技大学镍基超导研究新突破:H元素的关键作用

   3月2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在超导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镍基超导)超导电性的关键性元素(H)和奇异电子态(间隙位s轨道),为镍基超导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思路。研究结果以“Critical Role of Hydrogen for Superco

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了镍基材料超导电性

  3月2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乔梁团队在超导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镍基超导)超导电性的关键性元素(H)和奇异电子态(间隙位s轨道),为镍基超导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自然》。  镍基超导是当前凝聚态物理的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电子科大镍基超导研究新突破:H元素的关键作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38.shtm 3月2日,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乔梁教授团队在超导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无限层镍氧化物超导体(镍基超导)超导电性的关键性元素(H)和奇异电子态(间隙位s轨道),为镍基超

开创性发现!中山大学科学家发现全新高温超导体

  7月12日,《自然》杂志刊登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由中国科学家首次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重要突破,将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

铜氧化物超导临界温度或有新决定因素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铜氧化物的超导临界温度是由电子对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对数量决定的。这一结论对标准的超导理论提出了挑战。标准超导理论认为,超导临界温度取决于电子对互动情况。   认清高温超导机制有助于研发室温超导材料,对超级计算机

铜氧化物超导临界温度或有新决定因素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17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铜氧化物的超导临界温度是由电子对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子对数量决定的。这一结论对标准的超导理论提出了挑战。标准超导理论认为,超导临界温度取决于电子对互动情况。   认清高温超导机制有助于研发室温超导材料,对超级计算机、

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锂镍氧化物的简介

  镍酸锂(LiNiO2)为立方岩盐结构,与LiCoO2相同,但其价格比LiCoO2低。LiNiO2理论容量为276mAh/g,实际比容量为140~180mAh/g,工作电压范围为2.5V~4.2V,无过充或过放电的限制,具有高温稳定性好,自放电率低,无污染,是继LiCoO2之后研究得较多的层状化合

我国科学家发现全新高温超导体

  7月12日,国际期刊《自然》刊登中山大学教授王猛团队主导的科学成果:首次发现一种在液氮温区压力下超导的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继铜氧化物之后,科学家发现的第二种在液氮温区超导的全新材料,也是我国科研人员在高温超导领域取得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有望推动破解高温超导机理,使设计和预测高温超导材料成为可能,实

二维半金属—二维超导体之间超流拖拽效应揭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653.shtm 科技日报合肥1月15日电 (记者吴长锋)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长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员研究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解宏毅副研究员等合作,通过构筑石墨烯与氧化

二维半金属—二维超导体之间超流拖拽效应揭示

  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长淦教授、李林副研究员研究团队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解宏毅副研究员等合作,通过构筑石墨烯与氧化物界面超导体系的复合结构,揭示了二维半金属和二维超导体之间由于量子涨落诱导的巨幅超流拖拽效应。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  对于两个空间相近但彼此绝

高压下铜氧化物超导体的2D3D超导态跃变研究获进展

  自1986年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以来,人们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实现对高温超导电性全面、统一的理解,高温超导机理的破解仍被列为二十一世纪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大挑战之一,人们期待着能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发现具有更高超导转变温度且更适于应用的超导体。空穴掺杂

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制成室温下陶瓷超导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超导性是一种神奇的性质:超导体可以传输电流而不会产生任何电阻,于是也就不会有电力损耗。在某些尖端领域,这种技术已经开始得到应用,比如在核自旋断层设 备或粒子加速器中充当磁体。然而,要想获得超导性,超导材料必须被冷却到非常低的温度才可以。但就在去年,一项实验在这方面取得了突

我国学者揭示压力下铜氧化物超导体的2D3D超导态跃变

  自1986年发现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以来,人们从实验和理论方面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研究成果,但仍未实现对高温超导电性全面、统一的理解,高温超导机理的破解仍被列为二十一世纪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大挑战之一,人们期待着能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发现具有更高超导转变温度且更适于应用的超导体。空穴掺杂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镍钴复合氧化物的简介

  层状锰镍钴复合氧化物正极材料综合了LiCoO2、LiNiO2、LiMnO2 三种层状材料的优点,其综合性能优于以上任一单一组分正极材料,存在明显的三元协同效应:通过引入Co,能够减少阳离子混合占位情况,有效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通过引入Ni,可提高材料的容量;通过引入Mn,不仅可以降低材料成本,而

双层恒温振荡器-双层恒温振荡摇床

广泛应用于对温度、震荡频率有着较高要求的生物、化学反应、细菌培养、发酵、杂交以及酶、细胞组织研究等,可对微生物细胞与各类菌种作运动培养也可作静态培养,在生物、分子、医学、制药、食品、环保等研究、应用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双层恒温振荡器产品特点:1、 集恒温培养箱与振荡器于一体,节约空间,功能多投

复旦大学等​Nature重磅:石墨烯超导再获得突破!

  2018年3月5日,《自然》连刊两文报道石墨烯超导重大发现。年仅21岁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曹原发现了石墨烯的“魔角”。当温度冷却到1.7K时,当两层平行石墨烯堆成约1.1°的微妙角度,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前人的研究集中在氧化铜材料的超导电性,氧化铜材料的超导电性往往需要在高温下才得以显现。曹原

镍催化二级膦氧化物的不对称烯丙基化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的1,4-加成、[2+2+2]、关环复分解、C-H键活化、N-杂环卡宾催化烯丙基烷基化和酰化反应,可广泛合成P-手性化合物(图1a)。二级膦与各种亲电试剂的直接偶联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获得具有不同官能团的手性膦化合物的方法,如过渡金属催化烷基化、芳基化、1,4-和1,6-加成反应等(图1

低温超导和高温超导如何区别?

超导材料从超导温度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40K以下的,即低温(常规)超导材料,40K以上的叫做高温超导材料。  一般来说,把临界温度高于40K的超导体称为高温超导体,而把临界温度高于300K左右的超导体称为室温超导。也就是说,在超导界,“室温”其实是要比“高温”高得多的。至于为什么高温超导体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