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缩小或致其南极发生月震

下一次你在夜空中看到月亮时,它可能不再那么“圆满”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表明,月球一直在逐渐缩小,就像葡萄变成葡萄干一样,导致其表面起皱并形成断层。月球的缩小可能会导致月球表面出现显著翘曲和地震活动,即所谓的月震,或对未来的人类探索构成威胁。相关论文发表在25日的《行星科学杂志》上。 阿波罗被动地震实验记录的最强月震之一的震中位于月球南极地区,但震中的具体位置无法准确确定。 图片来源:NASA/LRO/LROC/ASU/史密森学会 在过去的数亿年里,随着月球核心的冷却,月球在不断“瘦身”,其周长已经减少了近50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未来将展开阿耳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科学家将月球的变化与登月任务的潜在风险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月球的南极地区。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的相机探测到了数千个广泛分布在月壳中的相对较小、较新的逆冲断层。这些陡坡是悬崖状的地貌,类似于月球表面的小阶梯。它们是在收缩力破坏地壳并将断层......阅读全文

《科学》:月球拥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内核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1971年“阿波罗号”月球表面月震探测器信号数据在当今最先进技术分析下揭示了月球内核的神秘特征——它拥有类似于地球的液体内核。   这项最新研究表明月球拥有固体、富含铁元素的内核,直径大约(240公里)150英里;在外层

月震不会影响俄罗斯未来探月任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45.shtm

玉兔二号再立新功!打开月球背面“隐秘角落”

  去“爬山”吗?和玉兔二号一起那种——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月球的浅层结构记录了大型撞击事件和岩浆喷发的次数、规模以及它们之间的时序关系,是写下月球三十多亿年演化故事的天然“日记本”。但迄今为止,人类对其认识仍十分有限,它犹如等待探索的“隐秘角落”。 中国科学家基于玉兔二号前3个月昼雷达探

NASA洞察号将首次探测火星内部

NASA的下一代火星着陆器洞察号(InSight),已于北京时间5月5日晚上7:05准点发射。一个多小时后,星箭分离成功,一切顺利,发射圆满成功。这是NASA第一次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深空探测器,而之前都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  搭载洞察号的宇宙神5号火箭点火。 来源:NASA TV  洞察

analytica-China“双10大促”6月震撼来袭!

  为了有效提升analytica China的效率与影响力,令它对您的帮助从三天延伸至4个月或更长。同时为了倡导努力工作、快乐生活的理念,我们将联合800余家参展商推出“双10大促”这一市场推广活动。活动将以线上与线下活动、新品、促销、调研、供需匹配等多种方式在未来4个月中不断推出并持续展开,旨

“月船3号”教会科学家4件事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333.shtm 普拉吉安月球车拍摄的维克拉姆号月球着陆器。图片来源:ISRO随着太阳落下,“月船3号”的维克拉姆号月球着陆器和普拉吉安月球车开始休眠。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希望能在9月

人类不是重返月球,而是向月球前进

   各国航天机构和企业在展示各型月球车,科研人员在畅谈最新的探月科技,公众参与热情越发高涨……在德国不来梅举行的国际宇航大会上,月球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阿波罗”首次登月已过去近半个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探月参与者的增加,人类正在加速推进重返月球的计划,而且这样的“重返”有更深远的意义。

水星“出生”数十亿年后因为冷却而不断收缩变小

  英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正变得越来越小,因为热量从其核心逸出,导致其表面出现新裂缝而不断收缩。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地球科学》杂志。  水星南极附近的陨石坑  图片来源:NASA官网  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数千年来一直在冷却和收缩,当岩石表面因收缩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水库”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研究论文介绍,中英科研人员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撞击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要储存库。这些玻璃珠具备维持月表水循环的能力和潜质。  过去20年的月球探索已经发现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水的证据。在最新研究中,中英科研人员发现了月表水的天然存储库——撞击玻璃珠。 

月球岩石样品显示月球水分或来自地球

  据美国布朗大学网站报道,借助多接收离子探针,研究人员近期对月球岩石样品和地球岩石样品中的氢/氘比进行了比对。他们得到的结论是:月球上的水并非来自彗星撞击,而是来自45亿年前地球,当时地球与另一个大型天体撞击,产生的大量溅射物逐渐冷凝形成了月球。   这项最新研究显示月幔中的水来自原始

欧阳自远:月球车将“窥探”月球内部

  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日前透露,即将发射的“嫦娥二号”,将作为“嫦娥三号”的先导星,对“嫦娥三号”的探月“旅程”进行侦察准备。   “嫦娥三号”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窥探”月球内部的工作。欧阳自远介绍,“嫦娥三号”上携带的月球车,底部还被安装了雷达装置

“嫦娥”的眼睛:紫外月球敏感器拍摄月球影像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继载人航天工程之后又一重大项目,嫦娥一号卫星是这项大工程的第一步。与以往我国发射卫星不同的是,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使得该卫星具有某些不同与以往卫星的新功能。要实现这些新功能,保证飞行任务顺利完成,就要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紫外月球敏感器以其"新、难"的技术特点成为嫦娥一号卫星

月球发现直径65米垂直洞穴-疑直通地下隧道

科学家近日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个直径65米的垂直洞穴,可能直通巨大的地下熔岩隧道。   北京时间10月26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首次在月球上发现了一个直径65米的垂直洞穴,可能直通巨大的地下隧道。这一发现证实月球表面以下或存在着熔岩隧道,而这种隧道可以对未来移民月球的人类进行保护,

在月球熔岩管内造人类基地-研究提供可行性方案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我国将在2028年左右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透露的这一消息让不少网友激动。月球基地将如何建?12月7日,记者从重庆大学获悉,最新一期《空间科学与技术(英文)》期刊刊发由重庆大学谢更新团队联手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果琳丽研究员的研究文章,

月球之水“天上来”?月球再成航天探索“热目标”

  黑暗、寒冷,月球两极地区让人类难以踏足,但近日美国科研团队在月球极地地区发现其表面存在水冰的确切证据,这一消息让人振奋。  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个干燥无水的星球。直到2009年10月,美国航天局的两个航天器相继撞击月球南极附近的凯布斯坑后,才得出月球表面存在水的结论。  那次发现只是间接的

重返月球:美国宇航局公布月球基地新计划

正如科幻作家的梦想一样,月球前哨曾被视为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匆忙登月时想要达到的目标。只是这一目标在匆忙中成为一种幻灭。 而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向月球吹起了进军的号角。日本的“月亮女神”绕月探测卫星H2A-13火箭升腾而起,中国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也即将发射。而在这一切的探月计划中,月球基地、

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3号”发射升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36.shtm·印度第三次探月任务“月船3号” 计划实现印度首次登月。如果该任务8月着陆成功,印度将成为第四个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月船3号” 预算不到7500万美元。这次发射还有一个次要任务

月球的化学特征

  月球的化学特征是研究月球物质组成的基础,对探索月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等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阿波罗和月球探测器带回的月岩和月壤样品进行的分析,了解到月球的岩石类型和成分特征,如月海玄武岩富含铁、镁和钛等元素,高地斜长岩则富含铝元素。人们由此推论整个月海和高地的成分可以用月球样品来代表,但通过取样

-国家天文台等揭示月球内部仍温暖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参加的,以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大学、国家天文台、日本国立天文台等科研机构的研究者为核心的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使用包括“嫦娥-1”号在内的探月数据对月球动力学形状的变化进行了精密测量,并借助对理论和实际估算,证认了在月球深处存在着超低粘性的半流体层,而

月球能否种菜?不排除未来在月球科研站人工培植

  3月11日“月球是否能种菜”这一问题日前多次登上社交平台热搜。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此回应称,在月球现有自然环境下种菜、种粮食并不现实,但不排除未来在月球科研站进行人工培植。 吴伟仁解释道:“据科学家推算,月球南极有可能有水冰存在。月球产

俄罗斯“月球25”号月球探测器出现异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839.shtm

人类将重返月球-这次载人登月选址为何在月球南极?

阿尔忒弥斯计划在月球南极着陆的原因有三:首先月球南极存在一些常年无法被阳光照到的、永久黑暗的陨石坑,这些陨石坑底部有可能存在水冰;其次,月球南极能够被阳光照射到的高地可以连续获得太阳光的照射,不会被长时间的月夜困扰;最后,由于连续光照,该地区的温度变化不大,这可以大大地降低研发载人登月技术设施的难度

月球上衰变能利用:-从“暖宝宝”到同位素电源

  漫长的月夜,加之近310℃的昼夜温差,没有空气,人类要在月球上生存十分困难。能长期进行自动观察的仪器成为人类了解月球的“千里眼”。无疑,仪器的能源供给是件大事。  据媒体报道,去年年底发射的“嫦娥四号”同位素能源供给实现了新突破:采用同位素温差发电与热电利用相结合的供能方式。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

地球向月球输送氧气

  1969年至1972年,12位宇航员将足迹印在了月球上。但一项新研究显示,亿万年以来,地球还在源源不断地将另一种生命的痕迹——氧气送到月球表面。  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自然—天文学》上报告说,太阳风把地球氧气“吹到”了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24亿年里,约

月球磁场古已有之

  现有月球磁场存在时间可能比人们预想的要长至少10亿年。  科学家分析了1971年阿波罗15号宇航员带回地球的一块月球岩石,结果显示,在十多亿年前,月球就被磁场包围。当时,炙热的磁石位于一个磁场地表,它们的电子与这片区域相结合。随着岩石冷却,磁场就被保留在这里的石头中。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Soni

NASA揭示“月球漩涡”之谜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日消息,一些明暗分明的斑纹在月亮上打着转,看起来就像奶油在咖啡里打转,这些独特的“月球漩涡”是怎么来的呢?新研究表明,这是太阳风和月壳磁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德鲁·波普使用NASA的“加速、重联、湍流及电动力学月球—太阳交互作用”(AR

地球将氧气“送到”月球

宇航员Alan Bean踏上月球1969年至1972年,12位宇航员将足迹印在了月球上,但一项新研究显示,亿万年以来,地球还在源源不断地将另一种生命的痕迹送到月球表面:氧气。日本大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上报告说,太阳风把地球氧气吹到了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的月球。研究人员表示,在过去24亿年,约

NASA揭开月球扬尘成因

  图片来源:Dana Berry;(插图)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经过数十年的搜索,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小流星体对月球的冲击,揭开了月球表面尘土飞扬的成因。阿波罗号宇宙飞船上的宇航员及其他许多航天器一直尝试探测沙尘反射的阳光,却从未成功。因此,月球大气与粉尘环境探测器(LADEE

俄罗斯月球探测器传回其首次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719.shtm 中新社莫斯科8月17日电 (记者 田冰)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17日宣布,进入月球轨道的俄罗斯“月球-25”号探测器首次拍摄了月球表面图像。 俄国家航天集团官网消息称,正在沿轨道

月球样品研究报告:月球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

  记者8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近期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刘敦一研究员和地质所海外高级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亚历山大·涅姆钦(Alexander Nemchin)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在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团队对嫦娥五号月球玄武岩开展了年代学、元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