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光所完成慕天望远镜1.93米主镜磨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与空间镜面技术研究室,完成了慕天望远镜1.93米非球面主镜磨制。慕天望远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定强、崔向群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香涛共同发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天文台、南京天光所和新疆大学共建,南京天光所负责研制。镜面的细磨和抛光均采用主动抛光盘完成。该技术由崔向群带领的团队在国内率先发展成功。主动抛光盘通过计算机控制实时变形,使之与要求的镜面曲面形状相同,并优化各种工艺参数,实现高速、高平滑度和高面形精度的大镜面加工。仅两个月,镜面面形精度均方值达到0.8微米,显示了南京天光所近年来经过主动抛光盘技术方面的发展,在大镜面磨制的加工效率和精度方面获得了新提升。项目团队将六关节工业机器人与摆臂轮廓仪相结合,解决了转台跳动误差影响精度的难题,为镜面的细磨和粗抛阶段提供了亚微米级的测量数据,实现了与光学干涉检验的无缝衔接。这一方法减少了大口径镜面在加工和检验位置往复搬运的风险和耗时,并......阅读全文

南京天光所完成南极巡天望远镜维护与升级

  航行3万海里、历经158天,近日载着成功完成各项科考任务的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员们,“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上海基地码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杨世海副研究员也圆满完成对南极巡天望远镜的维护与升级。   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15年11月7日从上海起航。杨

南京天光所2.5米望远镜机电系统通过法方验收测试

  9月7日,由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负责研制的2.5米望远镜机电系统成功通过了项目总体方的出所验收测试(Factory Acceptance Test, FAT)。  项目总体方——法国SAGEM公司代表与南京天光所2.5米望远镜项目团队经过一周详尽的联合检查、测试与沟通,完

南京天光所等研制的望远镜阵列投入中国南极中山站运行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我国天文学家在南极中山站建成首个天文观测站点,并安装了一套由五个镜筒组成的小型望远镜阵列,可同时开展四个光学波段大视场测光观测和近红外波段观测,目前已投入越冬观测运行。  南极是“空间和天文观测”的优势场所,为我国天文学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台址和新的机遇。中国科学院南京

南京天光所尼日利亚25米射电望远镜项目通过设计评审

  5月27日上午,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本所承担的尼日利亚25米射电望远镜项目的设计评审会。来自美国射电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乌鲁木齐天文台、南京大学及南京天光所的11位专家对项目进行了评审。   会上,首先由项目组组长杨德华对尼日利亚25米射电望远镜的总体

南京天光所研制的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在云南装调成功

  日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为云南天文台研制的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光机主体在云南天文台抚仙湖观测基地成功完成了望远镜结构和光学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  一米红外太阳望远镜研制的主要关键技术难点是:第一,多镜面折轴光路的光学支撑和装校。望远镜采用修正格里高利真空折轴光路

南京天光所“30米垂直实验塔”项目通过验收

  11月1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基建局基建项目验收专家组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对创新工程三期“30米垂直实验塔”项目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组专家在听取了该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后;分建安、工艺与使用管理、财务、档案四个专业组对项目进行了现场提问、实地查看,并审阅了项目的所有档

南京天光所30米垂直实验塔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11月14日下午,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组织召开了院创新工程三期基建项目——30米垂直实验塔的竣工验收会议。   该项目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0年9月完工,在相继取得了防雷、环保、消防、规划、档案等部门的验收意见后,本次会议上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参

南京天光所第28次南极天文科考队员凯旋

  4月8日上午,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内陆科考(天文)的三名队员杜福嘉、李正阳、张毅和国家天文台的胡义,随“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南京天光所副所长李国平等前往上海参加了接船仪式。   在

中科院南京天光所完成Φ2.5米非球面镜加工

近日,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与空间镜面技术研究室加工完成一块2.5米口径非球面镜面,该镜是研究所目前为止研制完成的最大单口径镜面,也是研究所近年来继云南天文台太阳望远镜2米环形主镜、云南大学多通道望远镜1.6米主镜之后完成的又一件大型非球面镜面。 该镜加工过程中,研究室以垂直检验塔和原

南京天光所等完成“科技冬奥”冰状雪赛道测试工作

  高山滑雪比赛是冬季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比赛时运动员最高时速可达248km/h。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前后出发的滑雪运动员的赛道雪质状态需要保证一致,因而高山滑雪比赛均采用冰状雪赛道。冰状雪是指滑雪场的雪质形态,其表面有一层薄的硬冰壳,用于减小赛道表面对于滑雪板的摩

南京天光所3.2米箱式真空镀膜机通过出厂验收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委托研制的3.2米箱式真空镀膜机通过出厂验收。  近年来,南京天光所镀膜团队开展了提高膜系光谱反射率、膜系环境适应性和膜系用途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掌握多项关键技术,例如,紫外增强型宽谱段高反射膜系制备、碳化硅材料基底表面改性层制备、极寒环境大口径镜面防霜膜系制备、

南京天光所研制的泰国阶梯光栅光纤光谱仪完成装调出光

  201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一行7人赴泰国国家天文台(Thai National Observatory,TNO)进行泰国中色散阶梯光栅光纤光谱仪(MRES)的现场安装,经过2周多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光谱仪光、机、电的调试及和望远镜的联调,并对泰国运行人员进行了全面培

南京天光所两项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月26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两项成果荣获201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其中“高精度大口径非圆形超薄镜面研制技术”项目由南京天光所科研团队独立完成,“近地天体望远镜系统工程”由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天光所与南京中科天仪公司

郭守敬望远镜首批巡天光谱数据对世界发布

图为郭守敬望远镜。  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取得的首批巡天光谱数据从19日起正式对全世界发布,数据包括 220万光谱,高质量恒星光谱172万条,超过目前国际上所有已知恒星巡天项目的光谱总数。科学用户可登录网站(http://dr1.lamost.org/)进行数据查询和下载。  宇宙浩瀚,人类

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通过外部评审

会议现场  3月13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邀请来自国内多所高校和天文台的专家,在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进行了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Antarctic Survey Telescope)的外部评审。  南极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研究员介绍了与会专家和南极巡天望远镜的发起过程,南京

南京天光所在天体生物学研究中获进展

  天体生物学研究宇宙中生命的起源、演化及分布,系外生命探测是的研究热点之一。植被光谱红边(Vegetation Red Edge,VRE)作为一种植被特征信号在地球植被遥感领域被研究多年,并在近些年作为一种直接的系外行星表面生命信号得到天体生物学家的深度关注及广泛研究。  为提高系外行星VRE信号

中法合作研制俄罗斯2.5米望远镜光机电联调成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法国赛峰集团旗下的REOSC公司联合为俄罗斯莫斯科大学斯登堡天文研究所研制的2.5米望远镜是一架用于天文研究,具有副镜主动位置补偿、多焦点自动切换、远程控制功能的专业级望远镜,其光学性能、指向跟踪精度等综合技术指标要求与国际上同类望远镜先进水平相当。R

高山滑雪赛道是否合格?科学仪器来甄别

    研究人员用冰雪强度测量仪进行赛道测试。(南京天光所供图)    研究人员用冰雪粒径测量仪测量注水雪样。(南京天光所供图)  冬奥会的传统赛事高山滑雪因兼具竞技性和观赏性,被誉为“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位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设7条雪道,雪道坡度大、落差大,对“雪”和“赛道”的要求都非常

国家天文台中国SONG项目设备通过验收

  SONG(Stellar Observations Network Group)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自主布局的重点发展项目。通过研发高性能设备,国家天文台SONG项目和全国恒星物理研究团队将参与全球恒星时域研究网络的国际合作。12月14日,“中国SONG望远镜”和高分辨光谱仪研制项目验收会由中

天光所与南京理工大学建天文光学超分辨探测联合实验室

  6月27日,由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和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的“天文光学超分辨探测联合实验室”签约和揭牌仪式如期举行。南京天光所所长朱永田、崔向群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副校长尹群等20多人出席了仪式。  会上,朱永田与王晓锋签署了共建天文光学超分辨探测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协议,并共同为实

泰国阶梯光栅光纤光谱仪通过检测验收

  5月1日至2日,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泰国阶梯光栅光纤光谱仪的出所测试验收会。来自泰国国家天文研究所(NATIONAL ASTRONO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AILAND)的Suparerk,David和Christophe等专家们

中国科大对南极望远镜远程控制

  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坚课题组针对南极望远镜开发的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系统,形成对恶劣条件下观测设备的高效控制,适用于各种科研设备,构建了自主观测和远程控制框架,并进行了推广应用,特别是部署在南极的观测设备,极大地提高其观测效能。   南

我国在南极内陆架设最大光学望远镜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3位第28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员4月18日向记者介绍,此次科考完成安装、调试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望远镜能源支撑平台;这是目前为止在南极内陆架设的最大光学望远镜,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打下坚实基础。   与2008年初在冰穹A成功安装

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红外观测是天文研究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我国红外天文研究发展受限于优良台址和探测器的缺乏。随着近年来我国天文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中国天文界拥有红外天文观测能力的愿望也更加迫切。近期我国多项大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项目获得天文界支持,包括正在推进的12米光学/红外望远镜LOT(Large Opti

极低温环境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防霜膜系技术完成验证

  镜面结霜是以南极为代表的高寒地区天文光学仪器工作面临的必须克服的难题。南极冰穹A是全球水汽最低地区,但其相对湿度常常达到饱和状态,镜面比环境温度低时,将会结霜。镜面上凝结的冰霜不仅会降低膜层的使用寿命,还将严重影响到望远镜的科学观测。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通过CST

我国南极中山站首台光学望远镜“进驻”

  经过十几天艰苦的安装调试,“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BSST)日前在我国南极中山站正式实现初光。  “BSST能被科研人员专注利用,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在南极地区开展太阳系外行星搜寻工作的不足。”正在南极中山站越冬值守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姜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据了解,BSST由中科院国

新一代宽波段高通量光学光谱仪通过国际评审和技术验收

  7月12日至13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联合研制的新一代帕洛马天文台光谱仪(NGPS)通过国际评审。  该项目是北京大学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是该项目的技术责任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

紫外光谱技术与科学应用研讨会召开

1月15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主办的紫外光谱技术与科学应用研讨会召开。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研讨会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应用与研究交流,探讨紫外光谱设备在天文、大气等科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融合,推动紫外光谱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南京天光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南京天文所FASOTIFU端面抛光项目通过出所验收

  2020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大口径光学技术研究室承制的FASOT-IFU端面抛光项目通过出所验收。  面对研制周期短、抛光工作量大、抛光端面光洁度高等特点,项目组制定周密的研制计划、编制高效抛光工艺,完成14个端面抛光。经测试小组利用高倍显微镜对共计8064

LAMOST光谱仪蓝区全介质反射镜镀膜研究取得进展

  全介质反射膜是利用光学干涉原理,选择两种分别具有高、低折射率特性的介质材料,通过多组高低折射率材料组成的膜系叠加,达到宽波段、高反射率的目标。依照膜层性能要求,通常的全介质反射膜系设计包含有几十甚至上百层薄膜。与传统的金属反射镜相比,全介质反射镜具有使用寿命长、膜层吸收小、反射波段内反射效率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