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长三角缔结跨界污染应急联动联盟

从江苏省环保厅了解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环保部门近日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根据《方案》,三省一市结成并肩处置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联动联盟,旨在突破行政区域局限,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加大对跨界和跨流域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和生态破坏行为。 《方案》确立了应急联动的四项原则:一是共保共赢原则。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和区域环境质量同步改善提升为目标,合力推进共防、共治、共保,共同维护区域和谐稳定。二是属地负责原则。各方要切实做好本辖区内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查整治、纠纷的调处和应急处置工作,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对相邻地区的影响。三是预防为主原则。按照“早发现、抓苗头、细排查、严整改、堵源头”的要求,做到“防患于未然、治患于萌芽”。四是开放创新原则。不断推进长三角地区环境污染纠纷处置和应急联动机制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为确保环境污染应急联动工作......阅读全文

建立联动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

  环境突发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应急处置是各地环保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如何提高环境应急能力,确保辖区环境安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3方面入手:   对环境突发事件要有充分认识   环境事件通常可分为5类:一是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如大连海洋石油污染;二是由交通事故引发,如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在河边翻车

京津拟建重污染天应急联动预案

王安顺、黄兴国代表京津两市签署合作协议后握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京津两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昨天上午,京津两地在天津市签署协议,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两地领导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了座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

安徽完善重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

  安徽省环保厅与省气象局日前就联合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与巢湖蓝藻监测预警签署协议。   安徽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举旨在完善重污染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信息共享、空气质量预报、应急联动与合作研发工作机制。   据介绍,双方合作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建立环境监测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仪器: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带PID 检测器,可在野外现场监测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车载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可用于土壤、固废现场金属污染调查)车载式GC_MS仪便携式分光光度计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器(C12、CO、可燃气、CH4、苯系物等)报警装置(CO、CH4、C12、H2S、汽油泄漏等

青海启动应急联动机制处理环境突发事件

  青海省环保厅和安全监管部门日前启动联动机制,通过信息互通,发挥应急队伍在技术、装备和经验上的优势,有效整合资源,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据青海省环保厅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青海省突发性环境事件数量不断上升,多数与生产安全事故紧密相连,启动应急联动机

长三角缔结跨界污染应急联动联盟

  从江苏省环保厅了解到,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环保部门近日签署了《长三角地区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方案》。根据《方案》,三省一市结成并肩处置跨界环境污染纠纷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联动联盟,旨在突破行政区域局限,集中资源,提高效率,加大对跨界和跨流域环境污染隐患的排查、整治力度,共同打击环境违法

四省十一地构建食药安全应急联动机制

  今后,黑吉辽鲁四省11地将通过建立信息共享通报机制、事件联合处置机制、技术互助协作机制等加强合作,按照“区域协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保障”的理念,充分发挥各方的职能和优势,强化相互衔接与配合,深化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联合演练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务实合作,确保各类食药安全舆情早发现、早研判

京津签协议应对重污染天气 探索建应急联动预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京津两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昨天上午,京津两地在天津市签署协议,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合作。两地领导在亲切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了座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讲话。天津市委副书

检验实战能力完善联动机制 济南比武锤炼应急能力

  “我局‘12369’环保热线接群众举报,小清河沿岸某地发生一起危险废物非法倾倒事件,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建议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请指示。”随着现场指挥的报告,山东省济南市环境应急演练暨监察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拉开了序幕。  此次应急演练暨技术比武活动由济南市环保局、市总工会联合举行

环保部与交通部将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环境保护部与交通运输部日前签署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共同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备忘录》和《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   双方将本着“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发展”的精神,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逐步在法规标准、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环境监测、科技创新、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