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访英国科学家摩尔:百年前排放引发今日气候变化

摩尔和自己的中国座驾骑行在北师大校园。 租住在鼓楼胡同里的英国科学家摩尔教授(John Moore),每天清晨都骑着自行车、穿过护城河,来到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下称“北师大全球院”)上班。 今年是摩尔来北师大全职工作的第四年。2009年,作为国家“千人计划”的引进学者,摩尔全职来到北师大全球院工作。 谈及为什么来到中国工作,摩尔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对于科学家来说,更大的动力就是更好的科研环境。”摩尔坦言,西方经济的衰退使得划拨给科研项目的资金越来越有限,相反他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在中国却都得到了很好的重视。 在这里摩尔可以用具有每秒10万亿次浮点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来进行气候模拟,这是他来中国以前从未使用过的先进设备。目前他正在用这种超级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冰盖变化,同时将最新的冰盖研究模式引入中国,以便更好地模拟青藏高原和南极的冰盖变化。 至今摩尔还在芬兰和瑞典的两所大学里保有教......阅读全文

世界人口突破70亿 多项地球底线濒临失守

  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预期,世界人口届时有可能突破150亿。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随着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科学家们对地球环境设定的九大安全防线中,生物多样性丧失、氮与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几项地球底线正濒临失守……生态信贷短缺挑战人

2012关于碳减排的多国博弈

2012年,欧盟对区外国家飞往欧盟地区的民用航空器征收碳排放税,多哈会议召开……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形式,问题一再凸显,气候谈判涉及全球各国,利益冲突错综复杂,一些矛盾根深蒂固。然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等基本原则要在谈判中坚持不动摇,要坚持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同

地球升温4摄氏度若不干预CO2含量将比工业化前翻倍

  《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进展及下一步建议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将会影响人类生存已成为共识,应对气候变化已是标志性的全球议题,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并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我国正处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初期,应当牢记温室气体减排初心,积极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加快建设进度,建成切实可行、稳定运行的全国碳市场。  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 

科学家欲用卫星监测植物光芒 评估全球碳收支状况

叶绿素荧光能被探测到  这是小学的一堂课:阳光洒在叶片上,催化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被吸收并被固定在糖分子中。但是还有一个令人惊讶的额外描述:叶片会重新放射出1%的阳光,发射出红色光晕。  数十年来,植物生理学家已经对叶绿素荧光有了一定了解。但直至近几年,科学家才开始能在太空中描绘这种微弱信号

地球经历水火交融之夏 科学家称“意料之中”

  洪水、火灾、融冰和高温。从烟熏火燎的莫斯科到置身汪洋的爱荷华州和北极,这个仲夏季节的地球似乎要崩溃了。以此,科学家们表示,这并不只是一个征兆,而是恼人的气候变化已经大行其道的迹象。  据美联社报道,专家认为,目前亟需更好的手段来预报极端事件,比如俄罗斯的热浪和森林火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2019Altmetric Top100 榜单揭晓——中国学者参与的多篇论文上榜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Altmetric Top 100榜单揭晓,2019年哪些研究是全球讨论热点?一起来看看吧!气候危机、人工智能和疫苗是2019年最热的研究。  从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到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气候紧急状态,今年最具争议的话题都能在今日发布的“Altmetric百篇论文”(Alt

2011年世界各国科技政策回顾

  美 国   研发投入“量入为出”,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奥巴马坚持通过创新确保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战略,在国情咨文中大力倡导创新,提出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其他国家,并发布了新的《美国创新战略》,以明确国家的创新目

中国科学家深度剖析国际碳减排方案的公正性

  七个国际碳减排方案无一公平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尘埃落定,但谈判各国达成的协议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诸多悬而未决的议题,只能留待2010年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来完成。可以想见,谈判的核心依然是围绕温室气体减排。   据悉,关于二氧化碳的减排,目前国际上有多种方案,绝大多数是国际组织

2017年气候能源圈的10件大事 到底谁是真正灰犀牛?

  走过2017年,“怪兽级”飓风、史上最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让我们见识到气候变化这一“灰犀牛” 式危机的巨大破坏力,也见证了各国政府通过多边合作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政治动力,以及社会各界的非国家主体用行动提供探索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的时间,人们逐渐意识到无论跟气候变化的影响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低碳名词详解

  低碳历程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急需世界各国协同减低或控制二氧化碳排放,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

实验室数据首次阐明奥陶纪冰河期发生机制

  第一批植物登上陆地并非仅仅为浅褐色的风景增添了一抹绿色。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它们戏剧性地加速了暴露岩层的自然分解,并从大气中吸收了大量可使行星变暖的二氧化碳气体,最终将地球气候送入了一个大的冰河期。   在大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当前水平的14倍到22倍,而全球的平均温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温室效应简介

  名称:温室效应   英文:Greenhouse effect   来自IPCC术语表中对温室效应所做出的定义的中文版。   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

低碳经济

  摘要: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

联合国气候谈判政治版图

  欧盟   减排目标:   至2020年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20%,如果其他发达国家有类似减排承诺,可以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0%。   谈判立场:   完全支持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承担主要责任,支持巴厘协议中提到的工业国到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较1990年低25%至40%

欧盟气候听证会或征碳关税 中国制造首当其冲

  今日起欧盟将召开2010年气候政策听证会,一项议题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碳(C)关税壁垒“围困”中国制造。   碳关税阴霾再次逼近!   1月15-17日,欧盟将召开2010年气候政策听证会。有媒体报道称,该听证会很可能采纳欧盟重要智囊机构提出的碳关税设想。   而一旦欧

世界环境日:追寻全球气候变暖背后的原因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工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陈冬梅认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经过了低温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人们开始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不采取行动,人类付出的代价将更为沉重 2008年,“老天”不开眼。 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

北极:海洋酸化“重灾区”

  日前,北极圈现32℃罕见高温,引发公众对北极熊生存现状的担忧。殊不知,北极生态系统面临的潜在威胁远不止于此。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化所诱发的北极快速变化将放大北冰洋海洋酸化。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中国极地科考船前合影。祁第供图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立奇团队通过对历次中国北极科考航次

关键问题存在严重分歧 哥本哈根恐难如愿

  欧洲可能面临新的冰河时代、马尔代夫等岛国将面临“灭顶之灾”……这是气候等方面的科学家在考虑温室气体排放后给地球开出的诊断书,气候变化已经使“拯救地球”的行动刻不容缓。   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会议将重点讨论2012年《京都议

201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高新成果比比皆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013年,中国科技界把攒了多年的能量一下子释放出来,高新成果比比皆是,以至于评委会只得忍痛割爱。   由科技工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和广大读者评选出来的2013年十大国内科技新闻,坚持以往的全面视

深圳启动中国首个碳交易平台

  全球瞩目的中国的碳交易试点大幕今日开启。   随着深圳碳交易平台6月18日上线交易,深圳将成中国首个正式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城市。   其他的6个碳交易试点城市或地区(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早报记者从上海碳交易相关人士处获悉,上海的碳交易试点

2030年,35%能源应为清洁能源

  欧洲的立法者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将大大提振有关欧盟清洁能源的雄心。法国的海上风力涡轮机 图片来源:Loic Venance/AFP/Getty Images  欧洲议会日前表示,到2030年,欧盟能源消耗的1/3以上应来自于风力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而现有目标仅略高于1/4。但这一决

补齐小康环境短板国际经验可供借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  经济增长、政治清明、社会公正、文化繁荣……这些都是衡量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但缺了生态良好这一项,小康社会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小康社会”这一概念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丰富。曾经,我们物资虽不丰富,

从吸收变排放?热带雨林吸收碳的能力早已经开始下降!

  近日,《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对30万棵树木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全球热带森林从大气中去除碳的能力正在下降。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利兹大学领导的全球科学合作组织(glob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状况:世界上的原始热

计算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应包括进口商品一项

  英国气候变化问题专家罗伯特·沃森最近对媒体表示,发达国家在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简称碳排放量)时应该将进口商品引起的排放包含在内,这些商品多为发展中国家制造,但最终在发达国家被消费,而目前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个“碳排放转移”问题。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9月3日报道,英国著名气

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方案

日前,一场聚焦亚太地区蓝碳发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山东威海举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13个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什么是“蓝碳”?近年来为什么有这么多科学家研究蓝碳?它和低碳经济有何联系?我国的蓝碳研发现状又如何?记者采访了与会专家。海水中的“空气净化器”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的气体成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