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基因组“剪刀”被成功打造可编辑基因组任意位置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课题组通过模仿和改造微生物中的一种抵御外源侵染的防护机制,成功开发出能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饰的技术,从而使高效植物分子改良性状成为可能。这一适用于植物的CRISPR-Cas技术就像一把剪刀,可以对基因组中任意感兴趣的位置进行编辑,它的成功开发将革命性地改变植物科学和农业生物技术。8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研究》。 据论文第一作者、博士张波涛介绍,CRISPR-Cas系统是继锌指核酸酶(ZFNs)和TALEN核酸酶之后另一个可精确定点编辑基因组DNA的新技术。该系统利用短RNA序列引导Cas核酸酶在基因组上特定的位置进行切割形成双链断裂,随后利用植物自身的修复机制,引入随机突变或导入特定的DNA序列,从而对基因组进行突变、置换、插入等精确编辑,具有设计简单、快速等优点。该系统首先由科学家在细菌抵抗噬菌体侵染的过程中被发现,随后被科学家改造成基因组修饰工具,并在动物细胞中成功......阅读全文

Nature子刊:基因组编辑新技术

  许多的实验室都在利用近期发现的一种细菌和古细菌天然防御机制作为基因组编辑工具。与真核生物的RNA干扰过程相似,这一CRISPR-Cas系统通过序列特异性切割外源核酸,保护了原核生物免受病毒攻击。而CRISPR-Cas系统有可能发生非特异性靶向,导致基因组别处突变,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Science:新技术实现精确基因组编辑

  麻省理工学院、布洛德研究所以及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技术,可以通过添加或去除基因来对活细胞的基因组进行修改。研究者表示,这种技术易于操作且成本低,可以用于对产生物燃料的生物将进行基因工程操作,设计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动物模型,开发新的疾病疗法,以及其他的潜在应用

植物基因组DNA的RFLP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植物基因组DNA的RFLP多态性分析的原理及操作步骤。通过本实验可了解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组DNA顺序的差异性,掌握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原理DNA多态性是指DNA碱基顺序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植物之间,也存在于同一种植物的

植物基因组提取(CATB法)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总DNA的抽提方法和基本原理。学习根据不同的植物和实验要求设计和改良植物总DNA抽提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常采用机械研磨的方法破碎植物的组织和细胞,由于植物细胞匀浆含有多种酶类(尤其是氧化酶类)对DNA的抽提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抽提缓冲液中需加入抗氧化剂或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

美用新技术完成炭疽基因组测序

  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科学家使用一种称为RNA测序的新技术,描绘出了炭疽芽孢杆菌的基因表达。公布在最新一期《细菌学》杂志网络版上的此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任何细菌转录(细菌表达不同基因时产生的完整信使RNA集合)自此可被全面定义,并为研究细菌如何调控基因表达提供了更多细节。   乔治亚理工学院光

Nature:基因组编辑新技术 或超越CRISPR

  能够将缺陷基因的功能性拷贝插入到患者的基因组中,对于许多从事遗传疾病治疗的临床医生来说是一个诱人的目标。现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一种新方法来实现这种遗传技能。他们的研究论文“Promoterless gene targeting without nucleases amelior

全基因组突变新技术原理简介

人类遗传图谱中,基因只占了全部DNA的2.5%,基因与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大片段并不全是“垃圾”,有些能够调节基因的开启和关闭,有些负责DNA折叠和将DNA打包运往细胞核。不止基因突变,控制基因的DNA发生突变也可能导致疾病。小鼠是疾病研究的常用模型,想要弄清小鼠基因组中每个DNA片段的功能,需要依

开花植物“统治”植物界或因基因组瘦身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14日报道,开花植物为什么会后来居上超越蕨类植物等,传遍世界各地并成为最主要的陆生植物?这一问题曾让达尔文困惑不已。现在,美国微生物学家表示,“基因组瘦身”或是开花植物遍布地球的“秘密武器”。  1898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一个令他颇为不解的问题。他说,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基因组印迹研究中取得进展

蓖麻基因组印迹以及其甲基化分析  基因组印记 (genetic imprinting)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观遗传学现象之一。在配子或合子发育过程中,来自亲本的等位基因或染色体发生了差异的表观修饰,导致了亲本等位基因的差异表达(即印迹基因)。在植物中基因组印迹主要发生在被子植物的三倍体胚乳组织

中国科学家发现植物抗旱新技术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课题组、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课题组和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许永在最新研究中,共同发现了脱落酸受体激动剂AM1,为农业生产中的节水抗旱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日前发表在《细胞研究》上。   尽管传统的抗旱育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在目标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