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澳科学家对高粱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的科学家对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8月28日,最新研究结果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 中澳两国的科学家通过对44株不同来源的高粱样本,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野生&杂草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分析,并首次对拟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高粱与拟高粱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比较分析,科研人员还发现不同的高粱品种在基因组中存在着强烈的种群结构差异和复杂的驯化历程,包括至少发生过两次独立的驯化事件,并证实了来自非洲西部的基因组与其它栽培高粱品种之间确实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多样性在高粱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存在下降的趋势,进一步研究还鉴定了基因组中与驯化和改良相关的基因。此外,在高粱基因组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拷贝数变异、基因缺失和获得事件。这些遗传变异的发现为高粱......阅读全文

“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植物所等在甜高粱基因组变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作为世界第5大作物的高粱是世界干旱及半干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禾谷类作物之一,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重要的杂粮和酿酒、饲料、色素等工业的重要原料。甜高粱是高粱的一个自然变种,同普通籽实高粱相比有着诸多独特的生物学和农艺学性状,如高光合效率、大生物量和更强的耐逆性等。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Nat Commun:高粱重新测序显示了进行遗传改良的潜力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对44种高粱(包括各种不同的高粱子类和地理来源)所做的全基因组重新测序结果。这些数据突显了栽培高粱的遗传多样性,为这种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个关键资源。   高粱是一种耐旱作物,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大约5亿人的主食。因此它在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二)

⑵小麦基因组研究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稳产和增产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的影响举足轻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小麦生产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小麦的育种和品种改良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3个不同亚基因组形成的异源

我国学者成功完成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提供了人类所需热能和蛋白质的20%。我国是世界上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种植面积为2,400万公顷左右,年产量近1.3亿吨。生产上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是一个经两次自然杂交而形成异源六倍体,含有A、B和D三个亚基因组,其基因组大(约17 Gb,是

The Scientist:最热门基因组研究

  The Scientist杂志是由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现为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于1986年创办的一份双周刊报纸,后又转变为一本每月出版的杂志,同时伴有每日更新的在线新闻。主要刊登生命科学相关信息,并帮助科学家分析研究的,以协助决策影响他们的工作生活。

The Scientist:最热门基因组研究

  The Scientist杂志是由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现为汤姆森路透科技集团)的创始人Eugene Garfield于1986年创办的一份双周刊报纸,后又转变为一本每月出版的杂志,同时伴有每日更新的在线新闻。主要刊登生命科学相关信息,并帮助科学家分析研究的,以协助决策影响他们的

我国科学家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成果在《自然》发表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养活了世界上40%的人口,但其庞大且复杂的基因组一直是国际研究的难题。近日,我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对小麦的遗传改良和分子设计育种等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成果今天(10日)凌晨在国际学术刊物《自然》上在线发表。  科研人员通过对乌拉尔

中国科学家绘制小麦A、D基因组草图

  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养活了全球40%的人口,提供人类营养所需的20%的热能和蛋白质。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和玉米的基因组相继被破译,但关于小麦基因组的测序研究依然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小麦基因组成了横在科学家面前的一座大山。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本报讯(记者丁佳)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 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

中科院、国家林业局Nature子刊发布测序新草图

  来自国家林业局、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地绘制出了速生非木材森林物种毛竹(moso bamboo)的基因组草图,从而为研究和遗传改良毛竹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相关成果发布在2月24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国家林业局的江泽慧(Zeh

我国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

   5月10日,《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最新成果,该项研究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这项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和遗传发育所基因组分析平台等合作完成的研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

RFLP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与展望(二)

四、RFLP在作物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  1、分子水平上选择目的性状  RFLP图本身对植物育种并没有直接的用处,只有当它与经典标记即原已定位的基因结合起来 才有用,当确定哪一个RFLP标记与目的性状表现协同分离,即目的基因与RFLP的连锁,使得 对期望基因重组型的选择容易进行,在分子水

Cell子刊:LC-MS、GC-MS研究Tannin1调控单宁合成及脂肪酸来源

  9月23日,Cell杂志社举行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科学家揭晓麻雀选食不同高粱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在Cell子刊Molecular Plant 在线发表。  在作物灌浆期到成熟期,大量麻雀迁飞到农田中啄食籽粒,使籽粒破损并发霉,同时传播各种病虫害,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有研究报道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飞蝗基因组图谱

  1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领衔,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的一项研究,成功破译了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这是迄今人类破译的最大动物基因组。基于基因组信息,这项研究还揭示了飞蝗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研究成果

研究揭示水稻基因组“垃圾DNA”的真相

  对于动植物的DNA来说,仅有不到5%能够翻译成蛋白质,进行生命活动。而大部分DNA转录成RNA之后,便不再继续翻译,这些非编码RNA一度被认为是转录中的“噪音”“暗物质”,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垃圾DNA”。  近十年来,随着探索未知的技术的进步,这些所谓“垃圾DNA”的重要性才开始为人们所了解。

研究揭示水稻基因组 “垃圾 DNA” 的真相

  对于动植物的 DNA 来说,仅有不到 5% 能够翻译成蛋白质,进行生命活动。而大部分 DNA 转录成 RNA 之后,便不再继续翻译,这些非编码 RNA 一度被认为是转录中的 “噪音”“暗物质”, 甚至有人认为这是 “垃圾 DNA”。  近十年来,随着探索未知的技术的进步,这些所谓 “垃圾 DNA

王勇研究组黄酮碳苷生物合成及镇痛活性研究获进展

  3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athway-specific enzymes from bamboo and crop leaves biosynthesize anti-nociceptive C-gl

我国学者揭示黄酮碳苷化合物通过IL-10因子的镇痛机制

  近日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勇研究组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 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athway-specific enzymes from bamboo and crop leaves biosynthesize anti-nociceptive C-gly

福建农林大学发表Nature Genetics 全球首次破译甘蔗基因组

   甘蔗是基因组最为复杂的作物之一。根据全国糖业信息中心最新数据,2018/19年度全国种植甘蔗128万公顷,产量为7700万公吨,农业直接年产值约385亿人民币。由于甘蔗经济价值重大,近十多年来,国际上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开展甘蔗基因组的研究,如巴西、法国、泰国,但由于受复杂的大基因组、高多倍体以及

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首次完成

  2014年4月2日,由多国农作物遗传学家参与的国际花生基因组计划(International Peanut Genome Initiative,IPGI)终获喜报。他们在历经数年研究后,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个花生全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工作。花生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序列的公布将为全球研究人员和植物育种专

中国农大王涛团队:质谱助力探索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秘密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今年2月,国际植物科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The MtDMI2-MtPUB2 negative feedback loop plays a role in nodulation homeostasis”的学术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

基因组编辑技术飞速发展 助人类加快步伐改造自身

   中国深圳华大基因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享有令人羡慕的技术威望,其成就包括:首次对水稻和大熊猫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帮助揭开高粱和大豆的基因奥秘以及协助弄清非典(SARS)病毒的结构。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13日报道称,现在它又有了一个新的特长——经销宠物。该研究所养殖微型猪用于测试药品,并一直

科学家寻求更好方法培育定制化作物

  当来自全球的作物工程师日前聚集在英国伦敦时,他们的研究目标颇为宏大:培育更高效利用水分的水稻、需要更少肥料的谷物以及由增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的超高产木薯。  作物工程联盟研讨会的150名与会者带来了各种想法以及分子工具。多亏了合成生物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若干项目已拥有1000多个经过改造的基因和

基因“黑客”要种定制庄稼

  当来自全球的作物工程师日前聚集在英国伦敦时,他们的研究目标颇为宏大:培育更高效利用水分的水稻、需要更少肥料的谷物以及由增强光合作用提供动力的超高产木薯。  作物工程联盟研讨会的150名与会者带来了各种想法以及分子工具。多亏了合成生物学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若干项目已拥有1000多个经过改造的基因和

动植物基因变异-表型关联知识库(GWAS Atlas)正式上线发表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开发的国际上首个动植物基因组变异-表型关联知识库(GWAS Atlas)正式上线发表,该项研究成果以GWAS Atlas: a curated resource of genome-wide variant-trait associations in plant

芒草:突围中国生物质能源困局?

  理论上,中国需要生态恢复的土地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如用来种芒草,按10吨/公顷的保守产量计算,一年干芒草产量能达10亿吨,如用于燃烧发电,即能达到200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45%;而如果拿出5亿吨转化成乙醇,则能取代中国2010年全年的汽油用量。  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提法正变

科学家分析中国农牧业结构现状提出可持续农业模式建议

  中国从1990到2012年人均消耗谷物口粮下降了38%,但人均消费肉奶增加了226%。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让肉奶的需求进一步增加。我国每年生产约6亿吨粮食,其中50%被用于喂猪以生产占全球65%的猪肉。生产猪肉不仅消耗大量的粮食还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各种污染,而且猪只能消耗籽粒,由此每年产生多达1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