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新院士的海洋传奇:忘记背后努力向前

喜欢流行音乐,着西装,戴眼镜,善直言,开朗,成果多,是人们对2013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的印象。 在院士荣耀的背后,吴立新还有艰苦的成长记忆,勤奋的求学时光,执着的他乡寻梦,以及对科研的热情,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的关怀,对老友的感激,对新身份的思索……吴立新教授(右三)在指导学生 成长记忆:“苦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修炼” 桐城,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北部。历史悠久,文风昌盛,是雄霸清代文坛200余年的“桐城派”故里,享有中国“文都”之美誉。 殊不知,这片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出的土地,如今却成了名副其实的“院士之乡”。从195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选聘学部委员开始,桐城籍的两院院士已达11位之多,对于这个拥有75万人口的江北县城实属可贵。 2013年12月 1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选结果,任职于中国海洋大学长期从事物理海洋研究的桐城籍科学家吴立新教授成功当选。闻此喜讯,桐城人为之高兴,海大人更为之鼓......阅读全文

深圳海洋大学(一期)建设项目正式动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56.shtm 7月20日,深圳海洋大学(一期)建设项目动工仪式举行。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海洋大学项目位于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坝光片区。受访单位供图人民网深圳7月20日电(王星、刘森君)

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成立

11月8日,水产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在上海崇明区召开。会上,由上海海洋大学与崇明区三星镇共建的上海海洋大学乡村振兴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揭牌成立。 上海海洋大学校长万荣指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和关键。水产养殖作为大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多年来,该校充

中国海洋大学海泥发电获阶段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教授付玉彬和他的研究小组在国内首次利用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作为电源,在海底的海泥中插上两根电极,就可以发出电来。  据介绍,海底生物燃料电池主要是利用海泥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燃料来源,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电子。在海泥中放置负极,在海水

海大和交叉中心合作建立海洋数学技术联合实验室

  11月17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以下简称“交叉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以下简称“海大”)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海大举行。会议现场  海大校长于志刚指出,海大和交叉中心合作建立海洋数学技术联合实验室,是学校依托海洋特色,通过学科交叉推动数学和海洋科学学科发展的新

物理所建立新的拉曼散射理论

  超高灵敏度探测和超高空间分辨率成像是所有光学探测和成像工具的终极奋斗目标,将二者结合起来将成为揭示微观世界物理和化学现象及其本源机理的强大武器。拉曼光谱通过光与分子的非弹性散射光谱信息揭示分子内部的转动和振动形态,是识别分子化学结构的有效手段,也是研究分子结构变化的重要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自然科

海洋大学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6月4日上午,教育部科技司在中国海洋大学主持召开了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建设验收会。会议由科技司基础研究处明媚副处长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浩然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海大副校长于宜法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生物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拟获奖项目公示  2016年海洋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组织召开了2016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会议,经过专家认真评审,海洋科学技术研究类共有19项成果拟获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4项;海洋科技转化类共有17项成果拟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1

中国海洋大学首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启动

  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中国海洋大学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前签署《中国海洋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国际联合实验室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首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进入实质性建设与运行阶段。   据悉,中国海洋大学—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国际联合实验室将首先从物理海洋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并借助青岛

大连海洋大学已完成三轮核酸检测-全部阴性

2021年1月8日12时至24时,辽宁省大连市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截至2021年1月8日24时,大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5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累计17个本土确诊病例和11个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共计28个患者出院。1月9日16时,大连市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大连

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取得重大突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734.shtm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以下简称“团队”)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海底电磁采集站(OBEM 6000)在西太平洋成功完成了海底大地电磁长期观测,

中国海洋大学获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金奖

  日前,由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生命学院和经济学院9名本科生组成的代表队,首次参加在哈佛大学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斩获金奖。  本次海大参赛队指导教师梁兴国介绍,国际生物分子设计大赛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维斯学院于2011年创办的世界分子生物学顶级赛事,每年吸引数百名

SCI-、EI-收录,上海海洋大学研究新领域有所斩获

  基于末端转移酶核酸信号放大技术的沙门氏菌比色适配体传感器  张倩雯1,陈谦1,卞晓军1,2,3,颜娟1,2,3  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上海 201306  2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  3 农业部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上海), 上海 201

2019年度国土资源、测绘、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公布

2019年度海洋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名单 #aabbccdd3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3{border:1px solid #666666}

2015年度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综合评议专家名单

  受科技部委托,国家遥感中心会同中国地理学会承担2015年度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工作。综合评议会议将于2015年7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现将专家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国家遥感中心   2015年7月14日2015年度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综合评议专家名单 (按姓氏拼音排序

吉林大学组建成立新“应用物理系”

  9月26日,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发布《关于组建成立新的应用物理系的公告》。  为加强应用物理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经学院党政联席会2023年度第22次会议的研究决定,原子核科学与技术中心、应用物理系、原声学系合并组建成新的应用物理系。新的应用物理系,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更加

上海海洋大学研发出孔雀石绿替代药物制剂

  4月17日,上海海洋大学宣布,由该校与长沙拜特生物科技研究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的复方甲霜灵粉(美婷),被农业部核准为四类新兽药。这是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第一个化学类新兽药。  孔雀石绿曾经是水产养殖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抗水霉特效药物。但由于孔雀石绿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等毒性,部分国家相继发布法规禁止其用

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冯多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冯多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辽宁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冯多简历  冯多,男,汉族,1970年8月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  曾任共青团辽宁省

大连海洋大学副校长冯多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492.shtm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报告:解析全球变暖缘何放缓

  过去15年地球变暖的速度明显放缓,这令科学界困惑不已。中美科学家21日在美国期刊《科学》上报告说,这可能是因为许多热量被存储到了大西洋和南大洋深处,这一变暖减缓现象还将持续15年左右。  该报告的作者之一、中国海洋大学的陈显尧教授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由于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去150多年中全球

吴园涛: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任重道远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是一项极有发展潜力的希望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突破口,极有可能成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不过,我国在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方面取得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高值利用重大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原始创新和突破,关键设备技术

吴德星:尽快启动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是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5个国家级海洋科教机构于2000年共同发起,拟由科技部、财政部、山东省和青岛市共同建设的国家级海洋科技

吴园涛: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任重道远

  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利用是一项极有发展潜力的希望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突破口,极有可能成为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不过,我国在海洋生物高值利用研究方面取得创新科技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高值利用重大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缺乏原始创新和突破,关键设备技术

我国在大洋东边界流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获新进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领衔的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在大洋东边界流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团队首次利用高分辨率地球系统模式揭示了世界大洋主要东边界上升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控制机理,改变了对该科学问题的传统认识。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和《自然·气候变化》对该研究成果进行了在线

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已签约!

  作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重要活动安排之一,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于10月14日在深圳举行,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自然资源部总工程师张占海,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广东省海洋局局长屈家树,深圳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深圳市政府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正式启动

   8月19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立新在媒体沟通会上介绍:日前,科技部决定批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和第一届主任委员会名单,任期三年,标志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正式全面启动。   海洋国家实验室由科技

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赴西太平洋公海科考

6月8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上午9时许,随着一阵阵鸣笛声,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缓缓离开芦潮港码头,再次踏上了征途,为学校复工复研吹响了冲锋号。 本航次主要是执行2022年度农业农村部“西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综合科学调查”专项调查任

上海海洋大学: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下水

  近日,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上海海洋大学“淞航”号在天津下水,标志着国内最先进、吨位最大的渔业资源调查船主体工程胜利完工。  “淞航”号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出资建造,配备了先进的渔捞、科考系统设备和实验室,具备气象、水文、生物等科考功能,可进行水文、底栖生物、浮游生物、海洋气象、海洋大气监测

上海海洋大学李晨虹教授到水生所进行学术交流

     李晨虹教授作学术报告  11月15日,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李晨虹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为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作了题为Gene capture and implications for evolutionary Biology的学术报告。  李晨虹教授以目

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举行

11月9日,上海海洋大学第十五届蟹文化节暨2021年“王宝和杯”全国河蟹大赛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江苏、江西等地80余家单位选送的2000余只河蟹角逐全国河蟹产业界一年一度的“奥斯卡奖”。《中国科学报》记者获悉,由江西省吉水县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送的河蟹摘得蟹王奖和蟹后奖,其中雄蟹644.7克、雌

中国海洋大学在热带气旋活动增强厄尔尼诺方面获进展

  2019年8月22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热带气旋活动增强厄尔尼诺》(Tropical cyclones act to intensify El Niño)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