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超级杂交稻冲刺亩产千公斤品种初定

记者从12月20日在长沙举行的湖南省“三大粮食增产科技工程”总结与计划大会上获悉,2014年湖南杂交水稻工作者将在由袁隆平院士担任首席专家的专家组指导下,向超级杂交稻第四期攻关目标——亩产千公斤发起“冲刺”。会上,包括今年“冠军组合”Y两优900在内的6个超级杂交稻品种被攻关项目主持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推荐为候选“种子选手”,与相关种植地和协作方完成初步对接。 6个担负“冲刺”任务的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分别是:Y两优900、湘两优2号、深08S/1813、Y两优9918、N两优2号和广两优143。它们将由选育方免费提供,种在湖南省隆回、溆浦、龙山、汝城和祁东等5县市的7个百亩片试验点上,开展种植试验和配套栽培技术攻关,以迎接即将到来的千公斤“大考”。其中,由袁隆平创新团队成员邓启云主持选育的Y两优900,因今年创下988.1公斤的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亩产最高纪录,更是备受各协作方青睐。 在袁隆平提出的良种、良法、良田......阅读全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别样人生

 在“百度”上输入“袁隆平”,指尖敲击回车键的一瞬间,屏幕上出现众多信息。右上角提示:"搜索到相关网页约556,000篇,用时0.001秒。"排在最前面的一篇文章是: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这真是奇妙的一瞬。  当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当"袁隆平"的名字与互联网以这种方式相逢

袁隆平:杂交稻与转基因无关

  “杂交稻与转基因完全无关,我们是采用常规技术、利用杂种优势来提高水稻产量。”24日,针对有媒体关于“杂交稻是否为转基因水稻”的疑问,“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长沙回应称。    自上世纪60年代研究杂交水稻至今,袁隆平率研究团队不断科研攻关,实现了杂交水稻研究从三系、两系再到第

专访袁隆平:杂交稻不是转基因

  3月13日,众多网络媒体纷纷转发了一篇文章,标题中赫然写道,“袁隆平:转基因食品或影响生育,人民不是小白鼠”。袁隆平在中国育种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且一向谨言慎行,因此,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国内舆论界的广泛关注。   时代周报记者向袁隆平求证此事时,他澄清道:“这完

沉痛哀悼!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天空间断放晴了一阵子的长沙,又下起了细雨。我国著名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长沙,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就在不久前,这位在我国乃至全世界杂交水稻事业发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还带病在海南三亚南繁基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能解困全球粮荒

每增加一定单位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可以解决世界上多少人吃饭的问题? 4月29日,坐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办公室里,7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反复计算着这道题目。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由于人多地少、人口增长以及耕地消耗等原因,上个世纪曾有国外经济学家如此向世界发问,并引起西方

袁隆平:中国愿意向世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如果全球50%的稻田种植杂交稻,世界稻米总产量可增加1.5亿吨,可满足超过4亿人的粮食需求”,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6月20日在无锡举行的“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世博主题论坛上表示,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中国乐意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   稻米是人类最

最高增产300% 袁隆平杂交水稻在非洲表现突出

  “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两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达到了8吨,比当地品种增长100%到300%。”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9日在三亚说,希望杂交水稻为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袁隆平当日在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发表简短致辞称,杂交水稻在中国种植面积有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首届“吕志和奖”

  “吕志和奖”创办人、香港嘉华集团主席吕志和7月26日在港宣布,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无国界医生”、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吉米·卡特获得首届“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每位获奖者将获得2000万港元奖金。  吕志和在26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宣布,袁隆平、“无国

袁隆平:杂交水稻一半功劳归南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成功,一半的功劳应该归功于南繁。”   “因为南繁,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连续取得突破,时间至少提前10年。”   4月16日,海南日报记者就南繁主题采访袁隆平院士时,老人家这样说。   因为对杂交水稻科研与推广的突出贡献,袁隆平被誉为杂交

袁隆平指导超级杂交稻再破高产纪录

袁隆平(左四)在海南三亚亚龙湾水稻示范基地查看第五期超级杂交稻“超优千号”  连续几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头顶烈日,来到三亚超级稻“超优千号”示范基地,查看超级水稻的长势。10日,86岁的袁隆平院士抚摸着“超优千号”饱满的稻穗微笑着说:“亩产达到940多公斤,打破了海南历史最高纪录。”  连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