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神经所成年新生神经元的树突极性发育机制研究获进展

2013年11月25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研究组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题为《蛋白激酶LKB1调控成年海马新生神经元的极性树突形成》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在体定点注射逆转录病毒操作,荧光标记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区域的新生颗粒细胞,以及双向改变标记神经元中蛋白激酶LKB1的表达水平等手段,研究了神经元的形态建成机制,揭示了神经元极性发育的分子与细胞机制。 在哺乳动物海马齿状回结构中,颗粒细胞持续不断的产生。这种成年新生的神经元在记忆的形成和情绪的调控中均发挥重要作用。颗粒细胞具有经典的双极性结构,这种极性形态对于神经元的信号传导和环路整合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于神经元(特别是成年新生神经元)树突和轴突极性发育的细胞分子机制还不甚了解。 在这项研究中,蒲慕明研究组发现通过在体定点注射逆转录病毒操作,在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中特异性敲除蛋白激酶LKB1或者过表达激酶失活形式的LKB1,都能破坏成年新......阅读全文

新冠肺炎:认识抗体的利与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6万多人出现感染性肺炎,上千的病人丧失生命。无论是政府部门、科研团队还是普通民众,大家都在期盼抗体药物的出现,而从SARS期间直接收集痊愈患者的血清治疗重症患者的实践,直接折射出抗体对于治疗此类感染疾病的重要性。诚然,抗体是机体对抗病毒感染最重要的武器之一,针对病毒的中和性抗

中国学者最新文章: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交互作用

  与大块材料相比, 纳米尺度材料有着独特的光学、电学、力学和生物学性质, 这使得纳米颗粒在药物输运和肿瘤成像等医学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同时, 愈来愈多的工业化纳米颗粒和纳米材料的制备, 使得其生物安全性也受到很大的关注. 由于纳米颗粒进入体内后的作用发生在细胞层面上, 这要求我们很好地去理

PLoS Pathog:将HIV消灭于萌芽状态

  当新的HIV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出芽时,一种被称作蛋白酶(protease)的酶被激活从而协助HIV成熟和感染更多的细胞。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HIV感染导致的一种疾病)药物通过抑制蛋白酶控制这种疾病。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

人颗粒酶-B酶点检测

酶点(ELISPOT)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应用于抗病毒免疫和抗肿瘤免疫的一种新型测定方法。Sanquin 提供的颗粒酶-B酶点检测试剂盒应用最新技术,灵敏度高,仅一个阳性细胞即可测到存在的颗粒酶-B。特异性强,结果重复性好。为抗病毒和抗肿瘤研究提供新型强有力的检测工具。酶点技术与酶标技术比较1、酶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

动物血小板线粒体可溶性总蛋白制备试剂盒使用说明

  动物血小板线粒体可溶性总蛋白制备试剂盒产品说明书(中文版)   主要用途   动物血小板线粒体可溶性总蛋白制备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低速差速离心和化学渗压休克处理纯化血小板、以及物理或化学破膜和高速差速离心的方法,直接从动物血细胞中分离出完整而纯化的血小板线粒体细胞器,并在蛋白酶抑制混合剂的

一文了解12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动物血小板线粒体可溶性总蛋白制备试剂盒使用说明

主要用途动物血小板线粒体可溶性总蛋白制备试剂是一种旨在通过低速差速离心和化学渗压休克处理纯化血小板、以及物理或化学破膜和高速差速离心的方法,直接从动物血细胞中分离出完整而纯化的血小板线粒体细胞器,并在蛋白酶抑制混合剂的帮助下,使已纯化的线粒体膜结构破裂而获得线粒体内活性蛋白酶系统的权威而经典的技术方

真核细胞表达系统的类型与常用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原核表达系统是常被用来研究基因功能的成熟系统,由于原核表达系统具有包涵体蛋白不易纯化、蛋白修饰不完整等缺陷,人们也开始利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来研究基因。自上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 技术诞生以来,基因表达技术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的进行,在技术方法上得到了很大发展,时至今

研究揭示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有望治疗人类痴呆症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汇总,来自肯塔基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进行一项概念验证研究发现,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或有望帮助治疗额颞叶痴呆症(frontotemporal dementia)。  图片来源:Ma

NK细胞在抵御多种疾病方面研究成果一览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其不仅与抗肿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本文整理了多篇研究报告,共同解读NK细胞在抵御多种疾病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1】Nature子刊:揭开NK

甲状腺功能对女性影响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功能是分泌甲状腺激素(TH)以调节机体代谢。甲状腺功能异常是育龄期人群的常见疾病,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生育力是指每个排卵周期妊娠的可能性,其评估主要包括卵巢储备力、输卵管畅通性和功能、子宫生育潜能(包括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宫腔对妊娠的承受力)等方面。近年来,不孕症

2017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开发出延缓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但是它的定义是相当简单的:细胞发生异常和不受控制

腺病毒简介

腺病毒载体的优点:1. 宿主范围广, 对人致病性低腺病毒载体系统可广泛用于人类及非人类蛋白的表达。腺病毒可感染一系列哺乳动物细胞,因此在大多哺乳动物细胞和组织中均可用来表达重组蛋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腺病毒具有嗜上皮细胞性,而人类的大多数的肿瘤就是上皮细胞来源的。另外,腺病毒的复制基因和致病基因均已

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实验步骤 一、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最简单的经典杆状病毒表达载体是一个重组的杆状病毒,其基因组含有一段外源核酸序列,通常为编码目标蛋白质的dDNA,在多角体蛋白启动子控制下进行转录。这个嵌合的基因由多角体蛋白启动子和外源蛋白编码序列组成

抗肿瘤纳米药物:百尺竿头,如何更进一步?

  迷你飞船”在血管中潜行,通过血管壁上的小孔潜入肿瘤组织,通过抗体识别并进入肿瘤细胞;一旦进入细胞,这些“飞船”便释放它们携带的货物——抗癌药物,摧毁肿瘤细胞:任务至此圆满完成。  早在21世纪初,这种关于纳米药物的设想就经常以动画片的形式向人们表明,纳米药物或将是对抗肿瘤的灵丹妙药,可以找到并进

PLOS:观察艾滋病毒从细胞中出芽

  最近,美国犹他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出一种方法,来观察新形成的AIDS病毒颗粒从受感染的人类细胞显露或“出芽”,而不会干扰这个过程。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称为ALIX的蛋白质介入了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而不是以前认为的较早阶段。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4年5月16日的《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

实现超滤富集!色谱层析方法达到最好的分离能力

  50-100KDa的膜截留的超滤技术是早期IgG的纯化技术中的难点之一。硫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大部分宿主细胞蛋白的分子量要小于该滤膜孔径,因此,IgG能被有效截留。  同时浓缩和更改缓冲液有利于后续优化步骤。正是这一特点使该技术成为捕获LgG蛋白最合适的候选方法,然而事实上作用效果并没

揭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进入宿主细胞机制

  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的几个成员在人群中不断传播并通常引起轻度呼吸道疾病。相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MERS-CoV)是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分别在患病者中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SARS和MERS。SARS

AMH是啥?与卵巢储备的又有什么关系!

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hormone,AMH)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成员,是由睾丸未成熟的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及卵巢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小窦卵泡(<8mm)的颗粒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糖蛋白。AMH和窦卵泡数是临床判断卵巢储备功能最常用的标志物。由于AM

多篇研究揭示病毒是如何感染机体的!

  本期为大家带来关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机体。  【1】Nat Microbiol:首次发现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细菌能互相协作促进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CV1000活细胞工作站在HCV病毒颗粒的内吞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一、实验背景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罪魁祸首,全球有 1.3 亿人慢性感染HCV并逐步 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但就其致病机理却并不像其他肝炎病毒(如 HBV)一样清晰,在HCV进入肝细胞的过程中,一系列的受体识别和相互作用的参与其中,还包括由网格蛋白(clathrin

3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20年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大进展!经过改进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整个基因组中的任何位点  doi:10.1126/science.aba8853  许多基础研

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的应用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a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关节炎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即可出现软骨和骨的侵蚀性病变,造成关节结构破坏,最终发展成为关节畸形、强直,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诊断均依据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修订的

活细胞评价细胞周期抑制剂——ImageXpress® Micro

前言监测对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对于肿瘤的发展及药物研发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已知抑制有丝分裂的化合物大都用来减缓肿瘤细胞的生长。活细胞高内涵的筛选已被验证可以区分细胞的每个周期。此技术结合BacMam转染系统,可使细胞表达两种细胞周期相关荧光融合蛋白。延时监测实验持续2-3天,细胞置于ImageXpr

研究人员开发出阻断HIV感染的新疗法

  数十万年来,猴子和猿一直受到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折磨,这种病毒仍然在摧毁非洲的灵长类动物。  幸运的是,随着人类从这些早期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我们获得了一种让我们免受SIV感染的突变,但是至少在20世纪初,这种病毒经过进化后突破我们的防御,从而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产生和艾滋病(

Cell发布惊人发现,为蛋白质聚集体正名

   当细胞暴露于非致命性高温下时形成蛋白质聚集体似乎是一种有组织的应激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是在遭到破坏的过程中受损蛋白累积所致。在发表于9月10日《细胞》(Cell)杂志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完全可以逆转蛋白质聚集体——在细胞回到正常温度之后,聚集的蛋白质会松开

十二种无血清培养基的资料

㈠无血清培养基和试剂被广泛的应用于培养哺乳动物和无脊动物细胞以制备单克隆抗体,病毒抗原和重组蛋白等。大多数的无血清产品含有向细胞内转运离子的转铁蛋白和调节葡萄糖摄取量的胰岛素,以及一些蛋白质如清蛋白,纤连蛋白,胎球蛋白等,这些蛋白在细胞培养中发挥各种不同功能,如吸附毒性化合物,抗生物反应器剪切力,提

MIT 大牛发明「纳米狗」撕扯癌细胞,大幅提升药物战斗力

  1959 年,著名的物理学家 Richard Feynman 在加州技术研究所做了一个演讲,题目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演讲中他设想了一种非常小的微粒,小到可以在细胞水平控制,这就是纳米颗粒的“雏形”。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

WSSV病毒受体对虾类白斑综合症起决定作用造成感..(一)

WSSV病毒受体对虾类白斑综合症起决定作用造成感染的过程分析研究背景病毒感染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包括多个步骤。它从病毒体附着到宿主细胞膜开始,然后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受体的结合使病毒可以将其基因组直接在质膜上释放到细胞中,或者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内吞作用是高度复杂和动态的,并且涉及内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