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空局拟2024年发射系外行星探测器

柏拉图探测器概念图 欧空局(ESA)上周宣布,将于2024年发射一架探测器,用于寻找太阳系外行星。在该局科学计划委员会日前于法国巴黎举行的一次会议上,着眼于观测行星凌日和恒星振荡的“柏拉图”探测器被选定为未来的一项中级(M)任务。 柏拉图探测器将监测相对明亮的恒星,从而寻找地球般大小的行星以及与母星的距离使其能够成为宜居天体的“超级地球”。该探测器将使用由32个小型且完全相同的望远镜和照相机构成的阵列以及两部专门照相机,探测环绕着约100万颗恒星运转的行星。 柏拉图项目还将开展敏感的“天文地震学”研究,即利用一颗恒星内部振动导致的星光微小变化确定其相关特征,例如年龄、质量和半径等参数。 与美国宇航局(NASA)的行星猎人开普勒探测器类似,柏拉图探测器将基于寻找恒星亮度的微弱变化——这意味着一颗行星从其前方掠过,即所谓的凌日法。当与地基的径向速度观测(测量归结于行星引力的恒星“摆动”)相结合后,物理学家便能......阅读全文

2016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晓。  入选新闻囊括了一年来最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  入选的2016年中国十大

欧阳自远院士从事科研55年侧记

深空探测不止步 科学奉献慰平生  截至2010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从事地学研究已整整55个年头。11月14日,这位从地质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开始,到从事地下核试验研究,从开创研究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小天体撞击、月球岩石和比较行星学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测计划的科学

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新增“行星科学”一级学科!

2019年1月6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第3天,每一秒都在刷新人类探月的历史。这一天的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1次会议,评审通过了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设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并决定启动学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国科大决定将行星科学一级学

紫金山天文台揭示近距双星系统中S型行星的形成机制

  8月21日,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对近距双星系统中S型行星(行星环绕双星中的一颗运行)形成机制的研究。该工作揭示环双星的多行星系统内部发生的散射过程和

攀登国际行星科学的“高峰”

——记中科院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 行星科学重点实验室供图  无论是勾起我们回忆的天文馆穹幕电影院,还是地理课本上的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与神秘的“火星人”,都是人们对天文学的最初认识和向往,也成为了许多人童年时代的励志来源。天文学,神秘而新奇,它仿佛离我们如此之远,又好像近在咫尺……  潜

寻找另一个地球 科学家有四大法宝

  仰望星空,在地球之外,是否还存在宜居的星球?这个问题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行星Kepler-186f的艺术构想图行星运动使光谱发生频率红移和蓝移  关于宜居行星的探测,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利用开普勒项目数据确认找到了一个新“太阳系”后不久,科学家又宣布在38亿光年

人类第三次水星探测的难点、看点和亮点

  欧洲和日本航天机构联合研发的探测器“比皮科伦坡”20日启程,飞向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按计划,它将于2025年抵达水星轨道展开观测。  这是人类第三次无人水星探测任务。它将面临哪些难点?整个探测任务又有哪些看点和亮点?  探测有何难点  水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这使水星的探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研究称发胶物质或可成为搜寻地外文明线索

    所谓宜居带是指液态水可以稳定存在于行星表面的距离范围。这张示意图所展示的不同恒星周围行星系的宜居带范围大小含氯氟烃曾经被广泛用于发胶和其它产品之中   将一些原本不适宜居住的星球进行改造,使之转变为宜居环境,这一过程被称之为“地球化改造

巡天遥望那颗星 人类探索火星之旅

   火星,在英语中被称为玛尔斯(Mars,意为战神),古汉语中则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让人无法捉摸而称之为“荧惑”。火星的火红色,自古就吸引着人们。除了绚丽的外表,火星因其“类地”的内在,更吸引着现代科学家。  浩渺星空,拥有无数反射着太阳光的星体,其中有一颗,人类倾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

寻找外星文明或现曙光 同步卫星带是“指路明灯”

科学家认为,人类目前拥有的科学仪器可以探测到与人类处于同等技术水平的外星文明。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一个外星人世界周围的同步卫星足够多,分布足够稠密,那么,人类就可以借助用来发现未知行星的天文望远镜,找出那些在浩渺宇宙间飘荡的外星文明。首选与人类技术水平相当的外星文明 数十年来,天文学家一直

科学家揭示土星木星内部惊人差异

  利用行星探测器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研究人员得以穿透隐藏在木星和土星内部的旋涡云。在那里,巨大的压力将物质转化为地球上未知的形态。这项由意大利罗马大学Luciano Iess领导的研究,将美国宇航局(NASA)的两架探测器(探测土星的“卡西尼”号和探测木星的“朱诺”号)发出的信号用于探测这些气态巨行

海洋的气候效应为识别系外宜居行星提供新的线索

图中的带状区域为恒星的宜居带,只有位于宜居带内的固态行星才拥有合适的表面温度,使得液态水可以长期存在,并支持类地球生命的存在。  对于类太阳恒星,宜居带位于1个天文单位附近(地球的位置),对于红矮星(其辐射强度比太阳低得多),宜居带位于大约0.1个天文单位附近。海洋热量输送的气候效应将使得该宜居带变

一颗20多公斤的微纳卫星,竟计划探测系外行星比邻星b

  一颗20多公斤的微纳卫星,竟然计划探测系外行星比邻星b  微纳卫星的特点是比较小。一般来说,微纳卫星(NanoSat)是指100公斤以下的小卫星。和传统卫星相比,它的优势很明显,研制周期短,成本低,搭载发射机会多。目前,微纳卫星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研究,尤其是高校研究的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

多次陪跑,天文学界“村上春树”终于拿诺奖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今年的物理学奖再次开出“双黄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的理论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则在

神秘气柱考验NASA未来空间探测项目

科学家构思的从木卫二冰壳上看到的木星  美国国会对宇航局(NASA)的一项空间任务热情一直很高涨,今年2月初,白宫最终首肯了这项20亿美元的调查木卫二可居住性的任务,这颗卫星深部隐藏的咸水海洋或拥有生命。最近,该任务还增加了一项多少有些调侃性的目标:这颗星球的冰壳似乎喷发出一些水汽柱,可能把一些有机

老年恒星周围首次发现石墨烯与巴基球

示意图:在行星状星云中发现的石墨烯和富勒烯。在这样一颗类似太阳恒星的周围空间探测到这些分子暗示像石墨烯这类碳的同素异形体可能广泛分布于宇宙空间。这是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的大麦哲伦星系中的行星状星云SMP48,它是这项研究中被观察的目标之一。从这张照片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它们会被称

我国有望在2013年实现火星探测器发射

我国已具备自主火星探测能力,有望在2013年实现火星探测器发射。  这是记者从10月21日举行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上获悉的。当日,以火星探测为主题的CAST空间技术论坛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举行,我国航天领域的主要专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讨我国自主火星探测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认为:“

首枚木星探测器将于8月5日发射升空

美木星探测器计划8月升空。图为“朱诺”号探测器。  质量是地球的318倍,并且是太阳系中其他行星质量总和的两倍多,木星是我们这个星系中无可争议的霸主。  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一艘航天器能够充分接近这颗气态巨行星,从而对其色彩艳丽的云层深处进行探测,并最终揭示这颗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人类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行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3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借助微引力透镜现象——也是现有行星探测方法中能发现距地球相对遥远地方天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创新,首次发现了银河系外RX J1131-1231星系的一群行星,并确定这些行星的质量介于月球和木星之间。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将开启新的太空探索领域。  现有的行星

“天问一号”奔向火星,这些高校功不可没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而在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高校科研力量是重要参与者。一

小行星探测:采矿或更具实用价值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在2022年前去探访一颗神秘的金属小行星——灵神星。  科学家之所以对这颗小行星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其全部由金属构成,包括铁、镍、黄金、铂金等。  就在前不久,我国著名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叶培建院士在一次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也表示,我国正规划

英国空间探测新动向 载人航天初显端倪

胸怀大志的英国宇航员终于可以开始准备简历了,但是在2010年之前,恐怕没有任何面试机会在等着他们。 这一消息来自于英国空间探索工作组(SEWG),这是去年1月组建的一个专门小组,用来评估英国是否应重新审视其长期以来一直拒绝参与的人类空间飞行活动。 SEWG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

4月15日《自然》杂志精选

4月15日《自然》杂志封面   封面故事:   能够抑制Notch1和Notch2的合成抗体   Notch家族的4个受体是广泛表达的跨膜蛋白,哺乳动物细胞通过它们进行沟通来调控细胞命运和生长。Notch信号作用的缺陷与很多癌症相关,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利用“噬菌体呈现技术”,“基因科

火星甲烷神秘“消失” 成为行星存在生命关键指标

  火星上的甲烷已经消失了。十几年前,科学家首次在这颗红色行星的大气层中发现了这种气体的踪迹,后者是地球生命的一个关键指示器。然而如今,研究人员报告说,一颗欧洲卫星并没有在火星上发现一缕甲烷。如果这一发现站得住脚,则会让科学家的梦想变得更加复杂——他们曾推测,火星微生物可能正在地下喷发着这种气体。

NASA准备探访天王星和海王星

  “冰巨星”探测任务正开展预研工作天王星(左)和海王星(右)合成图  《新科学家》17日报道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冰巨星”预研组正在积极探讨,如何在未来10—20年内,开展太阳系外层行星系统(天王星和海王星)探测任务。  预研组主任艾米·西蒙说:“首选任务是发射对天王星或海王星进行大

“新视野号”钱花在了刀刃上

   “新视野号”拍摄到的冥王星   本报讯(记者甘晓)北京时间7月14日晚,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新视野号”飞船经过9年多的行星际旅行,首次近距离飞越冥王星,还将首次探测太阳系中的一片新大陆——“柯依伯带”。(相关报道见第2版)  在中国科学家看来,“新视野号”是太阳系探测中的里程碑,无论

NASA网站评出其2008年十大科学成就

北京时间12月18日消息,美国宇航局网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国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学成就,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凤凰号圆满完成火星探测任务,以及NASA帮助设计的第四代鲨鱼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学成就名单: 1.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 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

紫金山天文台等对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研究获重要进展

  12月12日,Nature出版集团旗下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与多家单位共同合作研究的成果(紫台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利用嫦娥二号探测器对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飞越探测获取的光学图像,揭示了该小行星的物理特性、表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

人类何时登陆火星?专家称未来15-20年或有可能

人类离真正登陆火星还有多远  ――访“火星-500”试验中方项目负责人陈善广  陈善广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我国载人航天领域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带头人。  2月14日,有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的人类首次全面模拟载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