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家培育出抗旱转基因小麦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的抗旱节水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日前取得最新成果。该项目培育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具有较大的生产应用潜力。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马有志介绍,植物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常规育种难度大、周期较长,对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的分子标记技术也尚未取得突破。通过提高一个对抗旱性起重要作用的调控基因DREB的表达,可以增强多个抗旱相关功能基因的表达,因此可以有效提高植物的抗旱性。 研究人员以我国抗旱小麦农家种“小白麦”以及耐盐大豆品种铁丰8号为材料,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系统分析了小麦、大豆基因组中存在的60多个DREB基因的表达特性,进一步通过基因转化在小麦中鉴定其功能,获得了2个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抗旱关键调控基因。 实验结果表明,在济麦19等小麦品种中过量表达DREB基因,转基因小麦的抗旱节水能力显著提高。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与对照相......阅读全文

小麦赤霉病的防止关键基因

  小麦赤霉病是由真菌镰刀菌引起的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小麦病害,堪称小麦“癌症”,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记者13日从南京农业大学获悉,该校马正强教授团队通过图位克隆的方式,找到了抵抗小麦“癌症”的关键基因Fhb1,为战胜小麦赤霉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这项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小麦赤

对野生二粒小麦进行基因组测序 改进小麦产量和安全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一个国际团队有史以来首次发布野生二粒小麦(Wild Emmer wheat)的基因组序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7月7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Wild emmer genome architecture and diversity elucidate whe

中国科学家绘制小麦A、D基因组草图

  作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养活了全球40%的人口,提供人类营养所需的20%的热能和蛋白质。   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水稻和玉米的基因组相继被破译,但关于小麦基因组的测序研究依然困难重重、进展缓慢,小麦基因组成了横在科学家面前的一座大山。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

小麦抗病关键生物技术研究获突破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2n = 42, AABBDD)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人类提供约20%的能量。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基因组庞大(17,000Mb, 约是人类基因组的5倍)且含有高达80%-90%的重复序列,因此,针对小麦的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育种都非

我国科学家培育出抗旱转基因小麦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的抗旱节水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日前取得最新成果。该项目培育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具有较大的生产应用潜力。  据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马有志介绍,植物抗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常规育种难度大、周期较

我科学家育出抗旱转基因小麦 为国家提供技术储备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开展的抗旱节水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研究日前取得最新成果。田间试验表明,该项目培育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系水分利用效率可提高15%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具有较大的生产应用潜力。  占我国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的小麦,其种植区域有三分之二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

科学家成功克隆与解析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科技人员高忠丽于1972年在山西太谷发现的一个显性核不育小麦材料,是由单显性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其特点是雄性败育稳定彻底,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异交结实率高。它是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的理想材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自上世纪就开始了对太谷核不育材料的研

科学家成功克隆与解析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

  太谷核不育小麦是我国科技人员高忠丽于1972年在山西太谷发现的一个显性核不育小麦材料,是由单显性核基因控制的自然突变体,其特点是雄性败育稳定彻底,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异交结实率高。它是进行小麦轮回选择的理想材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作科所)自上世纪就开始了对太谷核不育材料的研

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摘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对于有效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物种的遗传改良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本文综述了2017年度主要农作物基因组

张增艳:新基因解决小麦条锈病

张增艳,这个美丽而开朗的女科学家让小麦抗病基因的研究占据了她几乎全部生活时间,就在不久前,张增艳领导的小麦抗病分子育种课题组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抗小麦条锈病新基因。最近中国科协向媒体重点推荐了她的研究成果及论文。 专家简介 张增艳,中国农业科学院首批杰出人才,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

遗传发育所发现两个WRKY转录因子差异调控小麦耐逆性

  WRKY类转录因子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其基因表达也受到多种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但这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尤其是农作物耐受非生物胁迫方面的作用研究较少。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受宜、张劲松和张正斌3个实验室合作分析了小麦中WRKY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成员,鉴定了胁迫应答基因,并研究了相

南农大863计划成果发现小麦新种质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新近选育出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新种质,题为《普通小麦—簇毛麦易位系T4VS·4VL-4AL的选育与鉴定》的成果文章日前发表在《作物学报》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小麦梭条花叶病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

2019年,中国“大农业”里那些高科技

   今年,我国“大农业”科研领域又诞生了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每一条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它们涵盖了观赏农业、林业、作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包括睡莲、玉米、硅藻等进展。为了展现这些成就,本报特此就我国农业科学家今年发表的大部分重要论文进行梳理,以飨读者。野生玉米大刍草、SK、现代玉米自交系ZHENG58的

多国科学家破解硬粒小麦全基因组图谱

  近日,来自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多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Durum wheat genome highlights past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future improvement targets”的文章,绘制

新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被找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育种上主要利用全生育期抗性及成株期抗性基因。然而单一抗源抗性的频繁丧失,使育种工作总是在被动地追赶病原菌小种的变化,严重制约着小麦产量和品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发掘新类型抗源,以获

几近完成的普通小麦的基因组

麦田  研究人员已经展示了普通小麦基因组的序列草图,从而在通往创制世界上种植最广泛谷物作物之一的完整参考序列的道路上到达了一个主要的里程碑。他们的工作给了科学家们一个可在小麦个体染色体上快速定位特定基因的工具,这一资源可帮助他们改良小麦育种以满足从未有过的对食物的更高需求,加快小麦新品种的开发并增加

刘秉华: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为增产装上加速器

  今年麦收期间,在安徽省萧县安徽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地,淮安市农业科学院孙苏阳团队用矮败小麦技术育成的中强筋小麦品种“淮麦40”实测亩产量达到1460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矮败小麦技术发明人刘秉华对此结果非常满意。  矮败小麦技术是什么?为什么能够育出如此高产的优质品种?刘秉华的记忆回到了4

小麦基因蓝图被破解 基因组数量是人类5倍

  据法新社华盛顿7月17日电,科研人员17日称,小麦的基因蓝图首次被破解,这一创举不仅能够优化育种,还可加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旱能力。  小麦是全球30%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然而破解其基因蓝图尤其困难,因其基因组数量庞大,是人类基因的5倍。  最新研究成果意味着小麦全基因组序列的破译工作将在三年内完成

关于小麦(面粉)白度品质状况的测定讨论

  小麦面食品是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北方居民的主要食品,以小麦面粉为原料制作的食品种类繁多。我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特别偏爱洁白的面粉及用其制成馒头、面条和水饺等食品。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国内面粉厂在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增白剂,尤其是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超量使用增白剂。这种增白剂是一种过氧化甲酰类氧

小麦野生远祖基因组测序完成

  11月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为小麦的一种野生远祖——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向破解小麦基因组难题迈进了一步。  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为人类提供了超过20%碳水化合物和23%蛋白质等

利用RNAi技术进行改良小麦面粉白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RNAi策略抑制小麦籽粒ppo的表达,获得籽粒PPO 酶活性低、白度高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    【研究意义】小麦面粉及其面食品的感官品质(尤其色度)是小麦磨粉品质和面食品的主要评价指标(如国标SB/T 10137-93

利用RNAi技术进行改良小麦面粉白度的研究

  利用RNAi技术进行改良小麦面粉白度的研究  【目的】通过RNAi策略抑制小麦籽粒ppo的表达,获得籽粒PPO 酶活性低、白度高的转基因小麦新种质。  【研究意义】小麦面粉及其面食品的感官品质(尤其色度)是小麦磨粉品质和面食品的主要评价指标(如国标SB/T 10137-93),特别是鲜湿面条、馒

阿根廷开始试种转基因小麦 3年内投放市场

  阿根廷《民族报》报道,该国研究人员近日已在试验田中播下一批转基因小麦种子,并计划3年内将转基因小麦投放市场。   这个转基因小麦品种由阿根廷科学研究理事会、利托瑞尔国立大学和塞雷斯生物技术公司共同研发。研究人员从向日葵中提取特定的基因片段植入小麦中,从而使小麦获得更强的抗干旱和抗盐碱能力。

小麦基因组测序 为第三代育种绘制“高清地图”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的论文称,该所研究团队已完成小麦A基因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绘制。这是继2013年,该团队成功绘制出小麦A基因组祖先种乌拉尔图小麦基因组草图并发表于《自然》之后,在此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

2006年度-李振声:我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李振声李振声与国家主席胡锦涛合影国家主席胡锦涛为李振声颁发获奖证书  CCTV.com消息(新闻会客厅):   董 倩:

专家谈转基因技术:不能过分夸张也不能无视发展

  转基因技术,以实现跨物种的基因交流和目标基因的定向转移,解决常规育种技术难以克服的抗病虫、耐逆、产量、品质等方面而著称于世。  据了解,目前,世界各国已累计批准21种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应用,涉及100多个转化体,13类目标性状,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着重于发展抗性转基因

科学家在冬小麦品质改良研究中取得进展

  西藏是我国的战略高地,其粮食安全对稳定边疆具有重要意义。西藏是高寒地区,牧草生长季短,饲草总量不足,导致家畜“夏肥、秋壮、冬瘦、春死”是常态,“缺草更缺料”,全区年低水平(季节保命)补饲饲料需求大概为50-60万吨,正常(全年温饱)育肥补饲需求100-200万吨,因此急需发展粮饲兼用高产优质作物

实质等同性(转录组学)实验

实验材料:小麦  试剂、试剂盒:β-巯基乙醇                                   &nb

杂交小麦“一步到位”

杂交水稻的成功种植让国人摆脱饥饿困境,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意义。玉米的杂交育种技术研发也非常成功。但是同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小麦,受其六倍体复杂性所限,却在杂交育种上停滞不前。多年来,世界育种家们都在寻求突破,但这条路走得异常困难。 近日,先正达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

山西建成小麦优良性状动态基因库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源泉。矮败小麦是继杂交水稻之后,我国农业领域又一重大发明,其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是小麦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矮败小麦含有太谷核不育小麦的败育基因Ms2和矮变1号小麦的矮秆基因Rht10,这两个基因在4D染色体短臂呈紧密连锁,其交换率仅为0.18%,因而矮败小麦具有雄性败育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