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ature:对抗自然界的“杀手”

近几十年,两栖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种群数量快速下降,主要元凶之一是两栖动物壶菌病。该病由真菌壶菌(chytrid fungus)引起,是一种新出现的急性的只感染两栖动物的致死性传染病,是目前全球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最大威胁。 但是7月10日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却表明,面对这种恶性杀手,动物也不是完全没有保护力,研究指出多次接触壶菌而幸免于难的青蛙会发展出一些重要的免疫力。 “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保护两栖类和其他野生动物,如蝙蝠、 蜜蜂和蛇免受病原真菌的威胁,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些动物能获得抵抗真菌的抵抗力,并且我们通过基于群体免疫力的一些管理措施也能挽救这些物种”,文章作者之一,南佛罗里达大学的生物学家Jason Rohr表示。 壶菌病发现于1997年,主要侵染两栖动物变态后个体(即亚成体和性成熟个体)的角质化表皮及幼体的牙行和颚鞘,扰乱表皮的渗透调节功能,导致两栖动物由于个体的电解质不平衡而死亡。 全球已有50个国家......阅读全文

2018年微生物领域都有哪些惊人发现?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一个成年人的细胞数量大约是10的13次方,而与人体共生的细菌比人体细胞还要多10倍,其中肠道菌群就包含了500-1000种不同的细菌。早在1886年,就有学者发现了大肠杆菌对消化有辅助作用。由此而展开的,对大肠杆菌、双歧杆菌等常见肠道菌的发现和功能探索也开启了早期人类对

在预防和治疗人类疾病方面 免疫细胞占据了重要地位

  【1】Nat Commun:新研究发现一种新的非传统免疫细胞可以对抗病毒感染  由伯明翰大学领导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非传统免疫细胞可以对抗病毒感染。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聚焦于控制我们免疫系统的T细胞,该研究由他们与荷兰学术医学中心和俄罗斯科学技术

Nature:除了抗生素人类还能靠什么

  自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当年一鸣惊人的抗生素如今已经陷入困境,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问题成为了世界级难题。  近年来,抗生素的效力在不断降低,新抗生素的开发严重滞后。“我们需要做出改变,”葛兰素史克的Stephen Baker说。那么,除了抗生素人们还能够用什么对抗感

Nature:对抗感染,除了抗生素人类还能靠什么

  自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以来,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年。当年一鸣惊人的抗生素如今已经陷入困境,抗生素滥用导致的抗性问题成为了世界级难题。  近年来,抗生素的效力在不断降低,新抗生素的开发严重滞后。“我们需要做出改变,”葛兰素史克的Stephen Baker说。那么,除了抗生素人们还能够用什么对抗感

美国化学会C&EN评选出2015年顶级化学成果

  新年将至,又到了年终盘点的时候。美国化学会(ACS)旗下的C&EN网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终大餐:2015年化学领域最受瞩目的研究成果。其实,在过去的这一年中一直关注X-MOL的读者朋友也许会发现,其中绝大多数成果已经在X-MOL平台报道过了。不过,我们觉得,在这节日的气氛中,让这一

两篇Nature:调控艾滋病新机制

  来自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很罕见的感染了HIV病毒的患者,如何在没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介入的情况下,就能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机制,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发针对艾滋病毒/艾滋病的疫苗。   如果不给予治疗,艾滋病毒几乎总是会导致人体患上艾滋病,但这只是几乎,在每300个H

超级耐药菌接踵而至!科学家们如何正面刚?

  随着关于“超级细菌”的新闻的不断出现,人们对耐药细菌和超级细菌的担心和恐慌也与日俱增。诚然,耐药基因的出现成为了压垮抗生素的最后一根的稻草,而超级细菌的出现则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红果果的威胁。那么在这些威胁面前,科学家们如何应用最新知识和技术来创造对抗这些细菌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呢?本文就为大家盘

多篇文章深度解读天然化合物如何帮助人类抵御多种疾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阐明了多种天然化合物在抵御人类疾病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近日,来自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杨黄恬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从天然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或有望治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又有研究人员发现,天然化合物角鲨胺有望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天然化合物角鲨胺于20

我们连话都说不清楚,还怎么讨论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用语不清不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应对抗微生物药物效果日渐减弱的现状。在本文中,作者Marc Mendelson及同事敦促人们规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领域的用语。  来自Nature自然科研  长期以来,临床医生一直都知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性已经高到了令人警惕的程度。这种复杂的健康威胁通常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饲用抗生素替代品有望找到

   作为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大国,我国每年一半以上的抗生素被用于畜牧业,由此引发的耐药性威胁也越发明显。因此,畜牧业减用乃至停用饲用抗生素成为大势所趋,而寻找抗生素的理想替代品也被提上了日程。  2016年以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抗菌肽及抗生素替代品创新团队,以其研发的系列新型抗菌肽成果

生命不能承受抗生素之殇

   蒋志海制图  曾有一项世界规模的宏基因组研究显示,含耐药基因的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这意味着人类有可能回到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医疗体系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会退回到抗生素发明之前的境地,轻微的细菌感染都可能引起致命的后果。  ■本报记者 张晶晶  超乎现代人想象的一件事情是,在20世纪初,地球上

中科院海归教授最新Virology文章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孙兵研究员90年代曾在美国NIH做博士后和高级访问学者,之后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免疫学专业,回国从事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作为通讯作者已发表了多篇SCI文章。近期其研究组针对2009年爆发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展开了甲型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性全人抗体的研究,

科学家认为须利用新工具对微生物和宿主共同分析

   19世纪80年代末,“病原体”这个术语开始被用来指代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从那以后,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中造就其致病能力的特质。一些重大发现如各种细菌和真菌毒素在致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产生。的确,那些最久远和最可靠的疫苗诸如白喉和破伤风疫苗,通过促使人体产生让细菌毒素失效的

我们都活到100岁的世界什么样?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不断增加,如果这种增加持续下去,那么,在可见的未来,百岁老人的数量将大幅增加,从而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坚信一个真理,那就是:生命何其短暂,少数活得久一点的人,也因为其超乎常人的年龄,而被

2016年最受全球媒体关注的100篇论文

  截止到今年11月15日,Altmetric统计了过去一年中发布的270万篇学术论文,整理并公布了2016年的论文Altmetric指数百强榜单,列出了那些在社会公共领域引起最强烈关注或讨论的科学研究。其中有第一篇由美国现任总统发表的医保评估报告,有引力波与比邻星B这样的重大天文学发现,有最早的生

中国农业大学Nature子刊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绘制出了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基因组序列草图,从基因组学角度提供了一些关于稻曲病菌进化、活体营养(biotrophy)分子机制以及致病机制的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5月20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抗生素与我们的生活

  1928年,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费莱明首次从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从此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青霉素作为一线药用抗生素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大大降低了由于伤口处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死亡几率,因此名声大噪的“神药”青霉素的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此

多篇文章共同解读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奥秘

  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将机体的免疫系统与肠道菌群联系了起来,当然我们很多人并不清楚免疫系统到底和机体肠道菌群有着怎样的关联?免疫系统能够被肠道菌群调节,抑或者其能够主动调节机体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从而来影响健康?  本文中就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进行了整理,如下:  

盘点2014年度十大改变世界的革命性技术

  基因编辑更快更准更简单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变生物体基因组的方法,成功将蛙的DNA插入到细菌中。20世纪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对大肠杆菌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带有一

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通过计量统计遴选出天文学与天体物理[1]、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这五个学科中受到科技界热切关注的科学成果,及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每个学科TOP30受公众关注的科学成果,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学研究热点

Nature子刊:简约型纳米疫苗,助力癌症免疫治疗

  4月24日,Nature子刊《Nature Nanotechnology》在线发表一篇题为“A STING-activating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的文章,揭示了一种纳米疫苗PC7A NP,成功在多种患癌小鼠体内表现出抗肿瘤功效,有望助力癌

Science:哪项成就是你心目中的科学年度突破?

  2016年即将进入尾声。和往年一样,《科学》杂志的作者与编辑们共同评选出了“2016年度突破”奖的候选名单。这15个事件代表了2016年最令人振奋的科学发现、发展或是趋势。在你心目中,哪一项让你最为激动呢?  今年的早些时候,天文学家宣布围绕海王星旋转的一些小天体可能受到了一颗大行星的影响。这颗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非损伤微测技术(NMT)介绍

为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自然》期刊的250位主编选出2017年发表的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250多篇文章。这些论文来自全球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也包括中国作者的论文,大多涉及跨国或跨机构的科研合作。NMT非损伤微测技术,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优秀活体生理功能研究技术之一,中国科学家在NMT的生命科学应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在香港成功召开

  2012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为期三天的第七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暨2012年亚太区生物信息学峰会在香港九龙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大基因主办,《GigaScience》杂志协办。来自全球300多名专家学者云集香港,共同探讨了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云计算、生物伦理等研究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深入探

解密十大军事生物技术

  美国国防部本月2日宣布新成立“生物技术办公室”,开启新国防之门以来,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再一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本文盘点了10大生物技术在军事国防上的应用。  一、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有显著抗药性的致

解密十大军事生物技术

  美国国防部本月2日宣布新成立“生物技术办公室”,开启新国防之门以来,生物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再一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本文盘点了10大生物技术在军事国防上的应用。10大生物技术   一、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

赛默飞悄悄下了一盘大棋:这能否颠覆整个抗体行业?

  抗体市场革命  抗体行业的市场格局,在今年下半年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今年5月底,抗体巨头Santa Cruz Biotech涉嫌虐待动物,因而触犯美国动物保护法,惨遭350万美元巨额罚款。更严重的是,Santa Cruz被永久禁止生产和销售多克隆抗体-曾经叱咤风云的多抗玩家,现在彻底出局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