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称南极气候对食物网影响巨大

阿德利企鹅在南极半岛西部。 美国弗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日前在《自然通讯》发表文章称,经过长期对南极半岛西部气候变暖与海洋生物关系的研究发现,风速、海冰覆盖面积等物理因素的变化会对食物链造成影响,影响范围覆盖单细胞海藻到高等生物企鹅。 帕尔默站是美国在南极的三座研究站之一。按照帕尔默长期生态研究计划,科研人员每年都沿南极洲西部进行船载调查,范围包括在帕尔默科研站附近的海域。参与研究计划的科学家自1990年开始关注该区域。此次研究的参与者都是帕尔默长期生态研究计划的成员。 南极西部是地球上最快暖化的地区,过去50年里该地区的冬季气温上升了11华氏度。帕尔默科研站黛博拉·斯坦伯格(Deborah Steinberg)教授说,目前海洋研究人员获得了有足够信息和时间跨度的数据集,进而能够揭示气候变化信号如何通过极地食物网进行反馈。她说:“这体现了长期生态系统监测的重要性。它能够提供所需的数据,将信号从噪声中分离出来......阅读全文

盘点值得关注的南极七大实验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世界上最偏远的大陆——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地。今年,29个国家在南极洲开展科学研究,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将有大约800名科学家和支持人员前往南极洲开展夏季考察,其中,仅仅美国就有100多

如何养活饥饿的地球 技术、伦理缺一不可

   到2030年,全球的粮食需求量将增加50%;到2050年,地球将需要为90亿人口提供食物。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情况下,保持全球食物供给以及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也许不必等到10年后,人们就已面临粮食问题。3月7日,津巴布韦公共服务、劳工和社会福利部常务秘书朱迪丝·卡泰拉

我国在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时强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面向”要求为指引,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瞄准聚焦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需求,解决自主创新核心关键问题,引领

世界人口突破70亿 多项地球底线濒临失守

  联合国有关机构预计,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如果出生率略高于预期,世界人口届时有可能突破150亿。地球是人类的家园,随着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和利用土地,科学家们对地球环境设定的九大安全防线中,生物多样性丧失、氮与磷污染和淡水枯竭等几项地球底线正濒临失守……生态信贷短缺挑战人

科技部公布973计划2019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近日,科技部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4年立项的1个项目、2015年立项的151个项目的结题验收。结果显示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效品种选育”等152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科技部予以通过验收。其中,“作物-固氮根瘤菌特异与广谱共生的分子

敲重点!151个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结题验收

2019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结题验收项目清单#aabb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border:1px solid #666666}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依托部门2015CB150100光合作用分子机制与作物高光

《自然》杂志盘点2009年气候科学

气候无疑是2009年的重要“标签”之一。虽然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没能达成一个新的国际减排协议以接替将于2012年“寿终正寝”的《京都议定书》,但它确实成功地将全球的关注目光聚焦到全球变暖这一议题上。 再加上去年年底常年干旱少雨的沙特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英国北

Nature发布2019年度十佳论文 中国学者成果优异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毫不夸张的说,科学指引并推着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基础科学作为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石,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基础科学,并不断加大对基础科研投入,与之相对,无数奋斗在最前线的科研工作者

2011分析测试行业精彩回顾

  2011岁末网友们盘点了很多热词,比如:控/hold住、伤不起、起云剂、虎妈、政务微博、北京精神、走转改、微电影、加名税、淘宝体、云电视等新词汇。媒体也评出了日本地震、康菲溢油、南方先旱后涝的极端天气、7.23动车事故、小悦悦与路人、校车事件、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建党90周年、‘十二五’开局、天宫

转基因作物困局求解:是新物种还是生态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不过是一个新的物种,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是一个危害人类健康的魔鬼;  在一群人看来,“它”是解决粮食危机、减缓气候变暖的良药,但在另一群人看来,“它”的背后存在着利益集团不可告人的灭绝人性的巨大阴谋。  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在政府决策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气候变化》  南极降雪缓解海平面上升  根据近日《自然—气候变化》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南极降雪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放缓了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速率。这一发现突显了南极冰盖在调节海平面长、短期变化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全球海平面正在上升,主要原因在于较温暖的海水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假如格陵兰冰盖永远消逝 地球海平面将升高7米

  今日视点   地球上现存的两个大陆冰盖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约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的97%,总冰量的99%。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规模仅次于南极洲的格陵兰冰盖,距离寒冷的极地要远得多,冰盖南端几乎与苏格兰东北部设德兰群岛处于同一纬度,所以更为脆弱。   近几年来,科学家不断发现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与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4日通过并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为了人类长久的福祉,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以确保人类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这次会议有利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国际海洋合作。通过这次会议,

《自然》盘点2014年科学界大事件

南极BICEP2 射电望远镜发现引力波———或者是尘埃  2014年或许会因为科学的胜利迅速演变成失望甚至是悲剧而被铭记:干细胞研究和宇宙学研究进展很快受到质疑;商业飞船遭遇重大挫折。然而,探测器登陆彗星、追踪人类起源以及协力了解大脑依然是值得庆祝的原因。  太空竞赛 千帆竞发 

这一年,待解的谜题一箩筐

  虽然科技的突飞猛进大大深化了人类的科学认知,为人们阐明了一个又一个真相,但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依然有太多谜题待解。  2018年,我们探寻了巨石阵和纳斯卡线条隐藏的秘密;深挖了尼安德特人灭绝和宁武万年冰洞形成的种种可能;梳理了蜥脚类恐龙长成“巨无霸”和斑马“条纹控”背后的因由……这一年,一

美政府关门致多个南极项目规模缩减和时间推延

WISSARD钻井项目是受到美国政府关门事件影响的南极科研项目之一。   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去年秋天持续16天的政府关门事件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不过,该事件的负面影响现在仍波及着即将在本月结束的南极研究季,在明年,极地科学家仍将持续感受到它的影响。   政府关门事件使“我们失去了正常研究季中良

南极冰盖在渐新世时期就已出现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个由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球科学研究所领导的国际考察小组,分析了来自南极不同深度的冰层沉淀,提出南极大陆的冰盖在渐新世(约开始于3400万年前,终于2300万年前)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约3360万年久远。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科学》杂志上。   环南极区南大洋周边有着独

2015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海洋科技

          美 国  加快推进北极战略,推动近海能源开发,深海考察和科研活动成果显著。  田学科(本报驻美国记者)4月,美国出任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为加强北极海洋资源研究,保护北极环境,主导国际合作,美已增加政府预算,加快推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于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问题,《京都议定书》中未作出具体的时间规定,但要求发展中国家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结束后(即所谓后京都时代),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限制,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研究先行一步  图为江西的一处

薛炳森:没有证据表明地球磁场在崩塌

  日前,网传有国外媒体网站报道:地球磁场正在崩塌,将从根本上影响全球气候,毁掉电网。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薛炳森,他表示:没有实际数据证明地球磁场正在崩塌或反转;退一步讲,即便崩塌或反转,这个过程也会相当缓慢,几千万年或上亿年都有可能。而且因为地球的大气层非常厚,太阳风的带电粒

生物多样性问题背后蕴藏巨大商机

  7月13日,“全球生物多样性与商业论坛”在英国伦敦召开,此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公布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TEEB)报告,呼吁更多的企业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在联合国和各保护生物多样性团体大声疾呼中,在地球生物多样性种种隐忧的背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被摆上了评判台。   生

南极“猎手”还有的吃吗?

磷虾以浮游生物为食,是食物链的关键部分。 图片来源:AUSCAPE INTERN-ATIONAL PTY LTD  虽然磷虾是一种比香烟还小的甲壳类动物,但它在南极附近海洋的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企鹅、鲸和其他捕食者以这种虾类动物为食。如今,研究人员对磷虾在斯科舍海的主要栖息地进行了广泛的

生物柴油遭质疑 欧盟或将修订目标

  欧洲生物柴油工业自2003年起发展迅速,目前总产值高达130亿美元,位居全球前列。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显示,生物柴油工业给环境带来的间接破坏几乎与其益处相当,欧盟可能将从法律上对其发展进行限制。(1美元约合6.47元人民币)   法国生物燃料巨头Sofiproteol公司主席翡丽?提拉斯博得(

2019年中国学者86篇Cell,Nature及Science文章汇总

  2019年上半年很快就结束了,iNature盘点了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发表的成果,我们发现总共有86篇(截至2019年6月24日),具体介绍如下:  4-6月发表的文章  【1】2019年6月21日,西北工业大学王文,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BGI 张国捷及丹麦哥本哈根

转基因:中国该拒绝还是该发展?

  关注转基因   6月26日,作为粮食与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今年的“世界粮食奖”颁发给从事转基因研究的一位企业家和两位科学家,这也是该奖项设立27年以来第一次授予转基因技术。世界粮食奖基金会特别肯定了三位得奖人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和极端气候影响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的突出贡献,称其技术使全球1.7亿

关于灯光诱虫技术的研究

目前,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加之市场混 乱,即便是新型农民,也不敢贸然应用新技术。如在杀虫灯的应用上,许多人认为其会吸引其他农田中的害虫,如果未及时杀死,则会导致使用地块害虫成倍增加。 因此,笔者根据4O多年的实践和研究。阐述灯光诱虫和专用设备杀虫灯的有关问题

海洋酸化加剧海螺壳体溶解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随着海水的日益酸化,南极洲某些海螺的壳体将不断溶解,从而威胁到食物链。 海洋每年会吸收大约四分之一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碳。由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会升高,海洋的酸化也逐步加剧。海洋酸化是气候变化的结果之一,威胁到珊瑚

港媒:人类活动或致季节“消失” 消除夏冬差异

  中国和加拿大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人类或许要对我们始终认为不受我们控制的一种现象(季节变换)负责。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8月6日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发现,有证据显示,在北半球,人为的气候变化已经抑制自然的季节性温度波动,消除夏季与冬季的差异。  美国气象学会刊物《气候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称

科学家称未来食用转基因食物将不可避免

  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的一座洁白的房间内,未来的晚餐摆上桌面。桌上的牛肉是使用试管技术培育的,这些牛肉纤维精巧地拼接出一个“肉” 字;有些“蔬菜肉”做成的餐前点心。使用基因技术培育原料制作的寿司,还有可以任意编程设定的红酒:其中含有微波脉冲,你可以随意设定自己的喜好,从蒙特普恰

因农业灌溉,中国华北平原或成最炎热区域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技术研究联盟的联合团队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科研报告称,农业灌溉增加了热浪风险,加剧了气候变化的影响。灌溉造成更多的水蒸发, 导致空气中的湿度更高, 从而进一步加剧高温压力,使热伤害能力增强。图片源自网络  研究人员根据数据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