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四篇Science文章公布最新基因组序列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供了20%人类所需的热量。2010年英国科学家宣布他们绘制出了小麦基因组草图,但这一序列并不完整。在7月17日Science杂志上,两个研究组分别公布了Chinese Spring小麦品种的每个染色体臂的基因组序列,以及小麦染色体3B基因组序列,另外两个研究小组整理了发育中的普通小麦谷物组织的RNA产物,以及现代普通小麦的系统发育历史。这些成果将给我们呈递几近完整的小麦基因组序列信息。 这些研究成果由国际小麦基因组测序协作组织(IWGSC)联合其它实验室完成,国际小麦测序协作组织成立于2005年,由小麦种植者团体、植物科学家、公共或私人育种者联合建立的一个国际性合作机构,有来自全世界57个国家的1000多个成员。其目标是获取并公布高质量的面包小麦基因组序列信息,为小麦基础科学研究奠定基础,从而推动育种学者进行小麦品种改良。 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会从七十亿增加到九十亿,在可用耕地越来......阅读全文

盘点: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进展

  每年年底,各个大型学术机构都会公布自己的科学大事记。《科学》杂志已经就这个问题开始热身,并让普通读者投票。  这些内容虽然不都会最终上排行榜,但也有一定参考价值,至少是被《科学》作为候选科学大事,我这里简单介绍几个生物医学领域的工作。  一、小麦基因组  小麦占世界 30%的主食,小麦

东北师范大学PNAS遗传学新文章

  近日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探讨了异源多倍体化对于小麦染色体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月11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刘宝(Bao Liu)教授、威斯康星大学Jiming Jiang教授以及华盛顿州立大学的Diter

小麦基因蓝图被破解 基因组数量是人类5倍

  据法新社华盛顿7月17日电,科研人员17日称,小麦的基因蓝图首次被破解,这一创举不仅能够优化育种,还可加强农作物的抗病抗旱能力。  小麦是全球30%人口的主要粮食来源,然而破解其基因蓝图尤其困难,因其基因组数量庞大,是人类基因的5倍。  最新研究成果意味着小麦全基因组序列的破译工作将在三年内完成

我科学家克隆“国宝级”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记者获悉,山东农业大学付道林团队成功克隆了太谷核不育基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为将来实现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4月28日,相关科研成果发表在期刊《自然—通讯》上。  普通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致使高产杂交育种研究的难度非常大。寻找雄性不育遗传资源是攻克这个难关的首要

英国发布部分小麦基因组测序结果

    新的基因研究成果可能将成为开发各种更加抗盐、抗旱或提高产量的小麦新品种的开始。   随着英国科学家日前发布了第一批小麦基因组的测序结果,一项能够改进未来农作物并提高农业产量的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表示,新的基因研究成果可能将成为开发

遗传发育所利用非编码RNA揭示小麦多倍体形成与进化机制

  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染色体组分别为A组(来自乌拉尔图小麦)、D组(来自粗山羊草)和B组(未确定但可能来自与S组相关的山羊草)。普通小麦形成经历两次杂交和两次染色体组加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组加倍伴随基因组冲击而发生修饰或重组等。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长期从事小麦

科学家成功绘制 首幅小麦基因组物理图谱

一个由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为小麦的一个基因组绘制出了首幅物理图谱,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培育出更高产和抗旱的小麦新品种。 基因组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遗传

科学家绘制出首幅小麦基因组物理图谱

《科学》:有助于培育出更高产和抗旱的小麦新品种 一个由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为小麦的一个基因组绘制出了首幅物理图谱,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培育出更高产和抗旱的小麦新品种。 基因组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

新一代测序在农业领域大放光彩

  普通农夫的谷仓里肯定没有最新款的HiSeq测序系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新一代测序(NGS)在农业领域就不如医学领域那么重要。  乔治亚大学的特聘教授Andrew Paterson就利用NGS来捕获群体的多样性,他将基因型与参考基因组进行比较。他领导的植物基因组作图实验室也利用NGS从不同个体中获

小麦的“癌症”克星找到了!袁隆平这样评价

   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且防治困难的真菌病害,有小麦“癌症”之称。令人振奋地是,我国科学家在攻克小麦赤霉病上已迈出了关键一步。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小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孔令让及其团队从小麦近缘植物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并成功将其转

Plant Cell:科学家揭示六倍体小麦杂种优势分子机制

        染色体组多倍化在植物增强长势、适应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弥补杂交后代不育及固化“杂种优势”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毛龙研究员与诺禾致源信息部负责人吴俊、以及他们所带领的团队共同合作,关

遗传发育所在小麦远缘杂交及染色体工程研究中取得进展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两位著名的小麦遗传学家Moshe Feldman和Ernest R. Sears曾提出“未来的谷物改良寄希望于野生基因资源的利用”。小麦育种的最大瓶颈是缺乏新的、可用的遗传资源。为了拓宽与改良小麦遗传资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韩方普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小麦与野生近缘

FISH 荧光原位杂交实验

实验概要1. 通过实验了解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 掌握原位杂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荧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 了解其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应用实验原理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

实质等同性(转录组学)实验

实验材料:小麦  试剂、试剂盒:β-巯基乙醇                                   &nb

实质等同性(转录组学)实验2

3.9 芯片数据介绍对简单的实质等同性实验来说,一个比较转基因系与对照之间基因表达的散点图就已足够了。文献 [ 5 ] 中参与两个实验的样品都标注在图15. 2中。结果用 GeneSpring 软件包显示,绘制了每组比较小麦系之间每个基因成对的平均强度,并突出显示少数感兴趣的基因(统计上显著差异表达

实质等同性(转录组学)实验(四)

3.9 芯片数据介绍对简单的实质等同性实验来说,一个比较转基因系与对照之间基因表达的散点图就已足够了。文献 [ 5 ] 中参与两个实验的样品都标注在图15. 2中。结果用 GeneSpring 软件包显示,绘制了每组比较小麦系之间每个基因成对的平均强度,并突出显示少数感兴趣的基因(统计上显著

多国科学家破解硬粒小麦全基因组图谱

  近日,来自意大利、加拿大、德国等多国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共同在Nature Genetics上发表了题为“Durum wheat genome highlights past domestication signatures and future improvement targets”的文章,绘制

第330次香山会议研讨“植物染色体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种”

以“植物染色体工程和作物分子育种”为主题的330次香山科学会议10月14~1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李振声研究员, 中国农科院董玉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所王道文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植物染色体工程的用途广泛,其中最重要的是基因定位和基因在亲缘关系较近物种间的转移。通过染色体工程

遗传发育所小麦热激蛋白90家族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热激蛋白90(Hsp90)家族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热激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真菌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Hsp90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信号传导、蛋白质折叠和降解等。Hsp90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中都有分布。此前的研究表明,胞质Hsp90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

两院院士Nature子刊携手发表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成功对栽培陆地棉(TM-1)进行了基因组测序,揭示出了其基因组进化的一些重要见解。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0日的《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科学院棉花

遗传发育所在小麦多倍体形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其形成经历两次杂交、两次染色体加倍过程。在两次杂交的初期及后续的驯化过程,发生了二倍化过程并伴随基因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着丝粒特异的组蛋白H3的变异体CENH3(人类及哺乳动物称为CENPA),在果蝇、拟南芥和油菜中都存在适应性进化,被认为可能和着丝粒区重复卫星序列的

《科学》重新考虑染色体异常

来自麻省理工,霍德华休斯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以及普林斯顿大学Lewis-Sigler综合基因组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染色体数目比正常的拷贝数多的细胞无论染色体受到了什么影响,其细胞增殖都会减缓步伐。这一研究成果也许能帮助研究人员更好的理解和靶定肿瘤细胞,这些细胞的特征就是快速增殖,以及染色体数目改变

Affymetrix Barley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Stpk-V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而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1ci,Bgt)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培养小麦白粉病抗性品种是控制白粉病的有效途

Affymetrix Barley 基因芯片筛选发现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Stpk-V

小麦是目前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全球至少三分之一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而小麦白粉病(powdery mildew)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tri1ci,Bgt)引起的世界性真菌病害,培养小麦白粉病抗性品种是控制白粉病的有

小麦雄性不育基因克隆成功

  山东农业大学付道林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克隆出太谷核不育基因,标志着我国在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为将来实现小麦等作物的杂交制种创造了条件。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以《小麦Ms2基因编码的稀有蛋白导致禾本科植物的雄性不育》为题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普通小麦属于自花授粉作物,

新型抗小麦白粉病基因被找到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育种上主要利用全生育期抗性及成株期抗性基因。然而单一抗源抗性的频繁丧失,使育种工作总是在被动地追赶病原菌小种的变化,严重制约着小麦产量和品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需要发掘新类型抗源,以获

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我国要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以“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现状和未来”为主题的第520次香山科学会议学术讨论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就水稻基因组测序及注释、水稻重要性状的调控网络、水稻多组学(表观组、蛋白组、代谢组、表型组等)研究,以及水稻基因组解析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

Nature解析基因组的水平转移

  在自然界中,两种不同的植物偶尔会发生杂交。这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因为父本和母本的遗传信息并不相配。不过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只要亲本植物将完整的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而不是一半),这样染色体就能够在减数分裂中正确配对,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形成途径。在这种情况下,杂交形成的植物仍有繁殖能力,并形成

中国转基因作物发展路线

  目前,中国农业面临着三方面的重大挑战。首先耕地锐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其次,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左右。再次,病虫害、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恶化。   发展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或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转基因农作物品种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

全部脊椎动物基因组测序再上路

  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研究人员迫切希望对所有脊椎动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近日,科学家正式启动了脊椎动物基因组计划(VGP),发布了14个物种的15个高质量基因组。但该计划仍远未筹集到所需资金,以记录地球上约6.6万种脊椎动物的基因组。  这个项目已经进行了3年,其前身是2009年启动的基因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