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沿海平均海温43年上升8.7度升幅高于全球

记者从11月29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会议上获悉,在过去的43年里,中国沿海海温平均大约上升了8.7℃,高于全球的升温幅度。 有关调查表明,近海海面气温增暖,最近30年,中国近海海面气温呈线性上升趋势,气温大约每10年升高0.38℃,与近海海温的增暖速率基本一致,但主要增暖区在中国华北和东北地区。从季节上看,中国沿海海温增暖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中国近海海水增暖速率也高于全球平均增暖速率,最大增暖区出现在中国东海黑潮区。西北太平洋和中国近海表层海水呈现一致性增暖现象,但最大的增暖出现在台湾岛至日本九州岛的黑潮区及中国东海,10年增温幅度达到0.4℃。 据介绍,2007年1-10月,中国近海已发生赤潮83次,面积达11039平方公里。 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近海有明显影响,尤其是1976年以后,中国近海冬夏季风变弱,引起近海冬夏季海表经向风应力减弱和海表水温上升,而......阅读全文

气候变暖将减少全球植物生长时长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后果仍然在争论中,但究竟对所有植物带来什么影响还不得而知。《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日前发表的一项由夏威夷大学科学家进行的新研究回答了这个问题。   植物通过提供食物、纤维等来维持人类社会的运转,但只有气候合适的时候它们才能提供这些福利。以往的研究认为,全球变暖的一个关键

气候变暖影响青藏高原树木生长

  3月1日,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生态系格局与过程团队梁尔源研究员等在《自然—生态与演化》期刊上发表最新成果,通过分析3451个树木年轮年表和1948-2014年间日气候数据,评估了生长季提前对北半球非热带地区树木生长的影响。综合空间格局与区域气候特征分析,研究人员认为,生长季提前促进冷湿地区树木生长,

风电场可能会导致气候变暖

  为了削减碳排放,澳大利亚正开始向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转换。但美国的一项研究却显示,风电场本身可能会给当地的天气和地表温度带来影响。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研究人员对2003年到2011年德克萨斯州大型风力发电场周围地表温度进行分析后发现,风力涡轮机会导致夜间升温,每10

未来生物将如何适应气候变暖?

  有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1度左右,国际气候组织预测,到2100年可能会继续上升1-5摄氏度。近现代的多种地表灾难如洪水、干旱、飓风、空气污染和疫病频发,物种多样性降低,众多物种濒临灭绝,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北京时间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云层反应机制挑战全球气候变暖

  几十年来,一部分科学家不断对占主导地位的气候变化科学提出质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提供的论据接连被推翻。调查表示,目前97%的气候科学家都将全球变暖看作是严重的风险。  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近年来气候变化怀疑论者表示,云层将拯救地球。他们承认,人类释放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但云层的移

阚海东:气候变暖导致精神问题凸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196.shtm ●本期主题:气候变化与健康 ●访谈对象: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阚海东   ?阚海东(受访者供图)1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果记者:相比过去,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空

气候变暖让极地荒野受到农业威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651.shtm

异常高温为气候变暖再敲警钟

入夏以来,北半球多个国家遭遇持续高温热浪天气,欧洲多地都突破高温历史纪录。气象学家们普遍认为,今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节奏、程度、高温的极端性与破纪录频次十分罕见。 北半球极端高温由多重因素导致。一是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今年夏天,大气环流系统表现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压环流系统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阚海东:气候变暖导致精神问题凸显

1 我国空气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果记者:相比过去,近年来我国在控制空气污染方面有哪些进展?阚海东:毫无疑问,我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12年我国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3—2017年,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2018—2020年,我国打响蓝天保卫

专家称气候进入极端期:2010年或多台风多降雨

  东北内蒙古出现严重夏秋连旱,西南三省遭遇百年旱灾,华北遭受罕见寒潮袭击……而新年伊始,“回南天”在南粤肆虐,“潮”气逼人。进入4月,广州录得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  近年来,极端气候成为全球气象主题。本报记者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获悉,去年我国极端气候灾害的发

全球变暖致太平洋东部厄尔尼诺现象加剧

  近日,一个国际联合研究组表示,全球变暖将会让太平洋东部厄尔尼诺现象的变化更加剧烈。这或将导致未来的极端天气事件变得更加频繁。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地球上影响力最大的气候变化;东太平洋厄尔尼诺与太平洋东部地区的洪水和太平洋西部地区的干旱有关。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

专家:极端气候频发与全球变暖有关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伴随寒潮、高温等“百年一遇”字眼频频出现,公众对气候异常愈来愈关注。世界气象组织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的严重性、持续性以及发生的地理范围,赶上甚至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天气为何多发?我

黑碳对气候变暖的影响超过甲烷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15日报道,美国一个联合研究团队认为,黑碳或烟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强的影响,其致暖效应大约是头号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三分之二,跃居甲烷之前,超出先前估计的两倍。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地球物理学研究学报》上。   黑碳是一种吸光性物质,可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同时释放红外辐

农田排放对气候变暖响应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胡春胜研究组在华北平原冬小麦和大豆轮作中,经过5年昼夜连续模拟增温的田间观测实验,在“农田一氧化二氮排放对气候变暖的响应”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发表于《农业、生态系统和环境》。  一氧化二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约为全球温室气体总排放的5%~8%。增温

气候变暖将给印度带来灾难性后果

   气候变暖会怎样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近日,印度气象局发布《印度2018年气候声明》报告,认为未来20年,印度气温将继续上升,到2040年将会出现灾难性后果。  报告指出2000年是该国气候变暖影响的“临界点”,自从1901年在印度开始保存气象记录以来,过去19年来气温出现了明显的飙升。印度的变暖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

联合国:气候变暖恐催生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表示,本世纪中期前,世界粮食产量需增长60%,否则严重的食品短缺将造成社会动荡甚至引发内战。   粮农组织亚太区域代表小沼宏之(Hiroyuki Konuma)在乌兰巴托召开的为期一周的食品安全会议上表示,世界人口已突破90亿,且越来越多的人在经济宽裕后开始改善饮食,增

气候变暖或促进沙门氏菌爆发

  沙门氏菌是一类相对常见的致病菌,其中的一些种类可能造成人类呕吐、发烧和腹泻等症状。而且这种菌常常因为不严格的卫生条件,而被混进食物中导致人们的食物中毒。以前有研究认为,这类菌的突然大量爆发可能与极端的天气相关,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美国马里兰州的研究者们分析了过去十年来沙门氏菌的数据

研究称气候变暖将导致山火更严重

  上月底,美国19名消防员在扑救亚利桑那州严重山火时殉职。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将导致类似山火更加频繁出现,也更难被扑灭。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7月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说,气候变暖使得蒸发作用和植物蒸腾作用增加,导致森林更加干燥,树木更加易燃。理论上,气温每增加1摄氏度,就需要降水

去除大气中甲烷有助减缓气候变暖

火炬燃烧会烧掉油田中多余的甲烷。图片来源:ORJAN F. ELLINGVAG/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本报讯 作为气候变化的“罪魁祸首”,甲烷的危害长期以来都被二氧化碳所掩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上,虽然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步履蹒跚”,但已有10

大西洋环流减缓致气候变暖加剧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学者合作发现,现阶段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以下简称AMOC)的减缓并不会导致全球变冷;相反,可能会更有利于全球变暖。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杂志。  据了解,AMOC是大洋热盐环流传送带的重要组成部分。AMOC将北大西洋低纬度的高温、高盐水向北输送至高纬度地

气候变暖致灾难后果:中国沿海成“泽国”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期刊最新报告称,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晚到2050年,北极圈一直到北极地区,树木覆盖率将增长52%。不仅如此,北极冰盖融化还带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极寒天气以及北极熊的“自相残杀”。  远在北极5000公里开外的中国未能“逃脱干系”,除冰川融化产生新航道带来机

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发出响应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副研究员马倩倩与合作者研究发现植物物候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相关研究发表于《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马倩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黄建国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已有研究报道:随着气候变暖,植物春季展

气候变暖导致南极洲花卉加速生长

  由于气候变化,南极洲的植物生长速度加快,这可能是该地区不断变化的生态系统的一个潜在转折点。  从2009年到2019年,意大利英苏布里亚大学的Nicoletta Cannone和同事在西格尼岛的许多地点测量了南极仅有的两种本土开花植物——南极德尚和南极漆姑草的生长情况。  然后,研究人员将他们的

全球变暖下的海洋响应国家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启动

  2月17日,“全球变暖下的海洋响应及其对东亚气候和近海储碳的影响”项目在青岛启动。该项目被列入“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认知水平,提升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并培养一批海洋环流和气候研究的青年学术带头人。   据项目首席科

黄海浒苔绿潮连年爆发的起因、遗留效应与防控策略

  浒苔绿潮作为一种全球性海洋生态灾害,2007年在我国黄海开始出现,但真正引起大众关注始于2008年夏季青岛奥运会帆船赛前夕,青岛近海被大面积浒苔覆盖,蓝色海洋骤变为“海上草原”,带来巨大环境问题和经济损失。自此之后,绿潮侵袭势不可挡,连续13年爆发,成为每年夏季黄海难以摆脱之痛。揭示浒苔绿潮缘何

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遏制气候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华沙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会议,各方将围绕资金落实以及2020年前的减排指标等问题展开新一轮协商,为2015年达成新协议奠定基础。详情请听我台驻波兰站记者赵远方发回的报道。   当天,来自1

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遏制气候变暖需全球共同努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9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大会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幕。华沙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会议,各方将围绕资金落实以及2020年前的减排指标等问题展开新一轮协商,为2015年达成新协议奠定基础。详情请听我台驻波兰站记者赵远方发回的报道。   当

唐启升:加强多重压力胁迫下近海生态适应性对策研究

  “蓝色国土”是当前世界沿海国家着力拓展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的不断突出,我国所辖的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已成为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地——沿海地区以13%的陆地国土面积承载了40%多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海洋特别是近海生态系统已成为

印—太海气热通量(IPOFlux)资料正式发布-填补国内空白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陈锦年研究团队利用SSM/I、AVHRR卫星遥感资料,通过神经网络反演算法和COARE3.0通量算法,计算得到高精度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区域的海气热通量资料(Indian-Pacific Ocean air-sea heat Flux(IPOFlux)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