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难道都是基因的“错”?

日前,一项来自北京大学的基因研究成果引发媒体关注——研究人员称已经检测到了一种“单身基因”,并发现带有这种基因的人,单身的可能性比常人高20%。有网友不禁吐槽:“原来没人爱是因为基因在作怪!” 在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中,人类基因正在被逐个揭开神秘面纱。除了主流的关于长寿、肥胖、癌症以及各种疾病的基因研究,单身概率有多大、和什么人交朋友,甚至喝咖啡能否提神、饮酒会不会促进健康等等,这些看似“奇葩”的命题,也被一些基因研究者不断探索着。 虽然有人质疑这些研究的科学性,也有人提出“不能让基因主宰我们的生活”,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些对于生命本身的探索,让我们在了解自己的这条路上不断前行。 单身基因:给你的失恋找个“借口” 来自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指出, 北京大学科研人员从近600名中国高校学生身上提取头发样本,检测分析一种名为5-HTA1的基因,这种基因有两个不同的类型,“G”型和“C”型。实验数据显示,携带“G”型基因......阅读全文

有人喝咖啡为啥不提神?研究称缺少“咖啡因基因”

  据《香港文汇报》10月9日报道,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日在《分子精神病学》期刊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人体内有一种“咖啡因基因”,它可以控制身体对咖啡因的反应,这也揭示了为什么有的人饮咖啡可提神,有人饮多少也不会感到清醒。  该研究采用的数据包括受访者每日咖啡饮用量及脱氧核糖核酸(DNA)分析,探讨

生物钟紊乱还想保持健康?“10小时内进食法则”试一下!

何为规律作息?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的一天从早晨喝第一杯咖啡开始,以14或15小时后的睡前夜宵结束。然而,根据8月30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上一项研究,无论我们的生物钟如何,只要每天将食物摄入量限制在10小时以内,即在10小时内摄入所有卡路里,其余时间禁食,就可以达到改善

科学家“解码”西红柿青岛抢到成果使用权

  西红柿是广受大家喜爱的食物,但有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是什么让它如此美味而又营养丰富呢?22日,记者从青岛农业大学了解到,经过长达8年的辛苦研究,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姜国勇参与的国际番茄基因组研究于近日最终完成。   今年5月31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首次公布了科学家对栽培番茄

睡眠质量谁做主?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供图  徐敏(中科院科技摄影联盟 曹发华摄) 人的一生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紊乱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会导致大脑认知能力受损、运动协调性下降、免疫力降低、诱发精神类和心血管疾病等。睡眠到底是如何被调节的?我国科学家近期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

血液咖啡因水平有望诊断帕金森病

  血液咖啡因水平检测也许是一种简单的帕金森病诊断方法。据美国《神经学》杂志 3 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即便与正常人摄入一样多的咖啡因,帕金森病患者血液里的咖啡因水平远远低于常人。  咖啡因是茶和咖啡中的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成分。鉴于先前研究显示咖啡因可降低帕金森病风险,日本顺天堂大学研究人员检测了 1

攻克基因组测序难题 探究茶树生物学奥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说明了茶的神奇功效。茶树起源于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在从中国向世界各地数千年漫长传播历程里,与全球多元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茶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有迷人的香气和令人愉悦的滋

基因检测=高科技算命? 专家:天赋分析目前达不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您看到过这种广告吗:“采集唾液、口腔拭子或者血液样本,寄回给公司,七到十个工作日,就可以分析出用户基因信息,明确病因或预知身体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近年来,基因检测慢慢火爆起来,如今正从医学临床应用转移到健康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至少有几十家公司号称为普通消

2015年,让我们花260亿小时搞科研、发92万篇文章

  原题目:2015年,让我们花260亿小时搞科研、发92万篇文章、喝10亿杯咖啡、吃23.4万块小饼干2015年全球科研投入总金额:19 000亿美元(约合11.8万亿人民币)  此图的结论建立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2014年

当咖啡因撞响生物钟

  咖啡能让人在白天开足马力,也可以让人在夜晚辗转反侧——除非你从一开始就是个“夜猫子”。近来的一项研究发现,对于有着不同睡眠习惯和生物钟类型的人,咖啡因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这项在线发表于《睡眠医学》期刊的研究指出,相比睡到日上三竿才起的人,那些习惯于清早起床的被试如果在白天喝下咖啡,则有更

无糖也会胖 别让人工甜味剂蒙住了眼

   盛夏里来杯凉爽的饮料或者冰激凌,是件让人惬意的事情。想吃甜食又怕胖,那就加点甜度高、热量低的人工甜味剂吧。这听上去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科学家发现,人工甜味剂可能会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从而导致肥胖。  很多人都对人工甜味剂偏爱有加,尤其是既想吃蛋糕又不想在身上长满赘肉的人们。人工甜味剂主要有阿

2016《MIT科技评论》全球「最聪明」公司评选公布

  《MIT科技评论》一年一度的评选活动又开始了。每次评选,《MIT科技评论》都会选出那些在技术或者模式上有创新,给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巨大机会的公司。今年有14家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公司,其中一大半都涉及基因领域,由此可以看出基因领域应该是未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免疫治疗、微生物和深度学

这名教授为了长寿,身体力行“5天节食法”

  当你无聊时,即使不饿,你是否也会去寻找食物呢?当你感到饥饿而无法进食时,你是否会感到不安呢?当你看到食物时,即使不饿,你是否也想吃呢?  如果你的回答是“是”,并且无法控制自己的对食物的焦虑,这篇文章可能会给你一些帮助。  他知道自己听起来像一个万灵药推销员。毕竟,一个著名大学的终身教授不会每天

基因检测=算命?基因检测:“我们不一样!”

  为何英俊帅气的威廉王子30岁就开始脱发?  为何同一个宿舍的小美可以狂吃不胖,你却天天吃水煮青菜都长肉?  为何女朋友吃火锅必点香菜,你却闻一下都想吐?  为何隔壁老王天天抽烟都没事,倒霉的老张吸了口霾却得了肺癌?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本篇文章,一切即

《Nature Genetics》报道玉米体内一种可抗多种真菌疾病的基因

  玉米枯叶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下部叶片先发玻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种子也能带少量病菌。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在炎热潮湿地区,易大流行。  科学家们在玉米中发现了一种特殊基因,该基因竟然与几种植物叶病有关。本周发表于《Nature Genetic

德国大肠杆菌疫情调查:致病病菌包含鼠疫基因

  从5月中旬开始,德国大肠杆菌引发的疫情已经造成了31人死亡,近3100人患病。医生们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大肠杆菌,一时感到束手无策,但让他们更头疼的是,病菌的源头迟迟查不出来,这使得人们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直到6月10日,德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等多家机构才在柏林表示,他们已确认

PNAS:生物钟决定你什么时候更脆弱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我们更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因为人体生物钟能够影响病毒的复制和扩散。经常倒夜班会扰乱生物钟,使人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病毒进入机体之后,会抢夺我们的细胞资源帮助自己生长和繁殖。不过细胞资源在一天中存在着波

最聪明的生物公司在做什么?扒一扒你不知道的黑科技

  近日,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了全球最聪明(创造力)的50家公司。这50个名单不仅包含了亚马逊、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巨头,也包含了创立于2013年的Editas Medicine这一类新型公司。在这50家公司里,生物医疗相关的公司总共有15家。  在这15家公司中,有10家公司与基因相

医学专家预测2011年医学领域可能有的七大进展

  2010年可谓科学和医学突破迭出的一年。德国医生宣布治愈了一名艾滋病患者;普莱西康制药公司研制的抗癌新药PLX4032在针对治疗黑色素瘤的早期临床实验中表现抢眼;另外,科学家首次制造出了“人造细胞”。  那么,2011年可能会涌现出哪些重大的医学进步呢?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了医学专家给

请记住中国科学家周健:宫颈癌疫苗共同发明人

  导读:  宫颈癌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癌症,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癌症,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每年,世界约有50万女性被诊断为宫颈癌,其中25万多人死亡。  1980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Zur Hausen)证实,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  1991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

佘彬博士谈我的2019:甲基化开启肿瘤诊断的密钥

   一脚踏入企业界  -你很适合做研发呀,考虑过吗?  实验做吐了, 真的不想再做了。我性格比较开朗,想做一些外向型的工作  -你觉得适合,可能最后未必适合哦  我现在没法证明,就只有试试呗  透景的第二次面试是2013年1月17日,听姚总讲了很多关于透景的创业历史,和中远期发展规划。面试快结束的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 印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要求以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着力在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陆海保护发展、提升生

我国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作为最早饮料,其相关的可信记录可以推至公元前三世纪--商代时期。茶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巨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日前,我国科学家经过七年研究,终于率先在国际上破解了茶树的基因组。   相对于“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中的咖啡和可可而言,茶树基因组具有高杂合、高重复和基因组庞大等特点。由中科

质谱沙龙第四十二期活动报道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18日,第42期质谱沙龙在北京朝阳医院举行。活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SCIEX 公司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协办。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质谱技术在医院临床药学科研中的应用,吸引了质谱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近50人

四妙勇安汤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份分析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0月18日,第42期质谱沙龙在北京朝阳医院举行。活动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和SCIEX 公司主办,分析测试百科网协办。本次沙龙活动的主题是质谱技术在医院临床药学科研中的应用,吸引了质谱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工作者近50人参加此次活动。东直门中医医院副

绿原酸在脑胶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且预后较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占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统计所有脑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1%,占恶性脑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每年发病率为5/100 000例,且呈逐年递增趋势。低级别胶质瘤(WHOⅠ、Ⅱ级)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8年;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

多篇文章解读棕色脂肪研究新进展!

  棕色脂肪是机体中负责分解引发肥胖的白色脂肪的人体组织,期能将白色脂肪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同时还能够加快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消耗。本文整理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棕色脂肪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  【1】JCEM:增加体育锻炼并不能改善棕色脂肪组织的功能  doi:10.121

疾病预警重要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

重视心脑血管高危因素——高HCY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提出了一项新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10μmol/L,Hcy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Hcy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Hcy的升高加速了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被认为是冠心病、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

陈竺五部曲

   7月4日,在中国社区卫生协会成立大会上,陈竺首次以卫生部长的身份在公众场合亮相。近15分钟的致辞,平实而严谨,完全没有脱稿发挥,显出他的低调和审慎。       外界在谈论这位6月29日接受任命的卫生部“新掌门”时,大多都会猜测他将制

新冷泉港实验手册聚焦皮肤癌模拟方法

皮肤癌在美国是最常见的一种人类癌症。为了全面了解人类皮肤癌,科学家就必须利用模型生物如小鼠在实验室研究这种疾病。 这个月发布的新一期《冷泉港实验手册》包括了创造鳞状上皮细胞癌(SCC)小鼠模型的方法。SCC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类型。这个步骤包括给小鼠注射一种叫做DMBA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突变并

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丙烯酰胺致癌风险 引发社会关注

  某些食物高温油炸或烘烤时产生的化学物质丙烯酰胺存在致癌危险。欧洲食品安全局近日发布一份丙烯酰胺研究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将来一旦审议通过,它将成为欧盟国家食品安全领域的决策参考。  这份草案由欧洲食品安全局下属的食物链有毒物质研究专家委员会起草。该委员会主席戴安娜·本福德博士解释说,吃到嘴里的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