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英4℃地图揭示气候变化失控影响

英国政府于10月22日公布了一份新的气候地图,主要阐述了如果无法将气候变化控制在2℃以内将产生的全球影响。 该地图由外交大臣David Miliband、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大臣Ed Miliband与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John Beddington在英国科学博物馆共同发布,它是由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的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共同制作的。该图还强调了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革命前上升4℃所可能造成的部分影响。 面对即将到来的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会谈,英国希望会谈最终达成的协议目标是能够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范围内。超过2℃将对世界产生严重影响。 地图显示了4℃的升温幅度并不会在全球平均分布,陆地比海洋的升温要快,高纬度地区尤其是北冰洋地区的升温幅度也会更大。陆地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前的水平高出5.5℃。 气候地图展示了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部分影响,尤其是......阅读全文

研究称2100年地球升温将超警戒线两倍

  全球变暖已不是科学新命题,但一个新的气候模型发现,地球升温将超过预期。研究人员称,除非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地球到2100年将至少升温4℃,是世界各国政府警戒线的两倍。   地球升温   将超警戒线两倍   研究人员称,地球到2100年将至少升温4℃,是世界各国政府警戒线的两倍。   云层

地球升温4摄氏度若不干预CO2含量将比工业化前翻倍

  《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

报告称若不减排本世纪末地球将至少升温4摄氏度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到2100年,地球可能至少升温4摄氏度,超出之前预计的2摄氏度升温“红线”。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等机构的研究报告说,低空云层可以反射部分阳光,缓解

研究发现过去30年间地球升温0.4度

北京时间12月15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汉斯维尔分校的大气学教授和地球系统科学中心(ESSC) 主管约翰·克里斯蒂研究发现,在过去30年间,全球有一半地区的温度上升了至少半华氏度(0.3摄氏度),另外一半地区的温度上升了至少1华氏度(0.6 摄氏度)。 据美国国家海

研究显示碳排放符合升温控制在1.5°C内目标

   9月18日,《自然—地球科学》期刊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表示,尽管达到《巴黎协定》所定的将升温控制在1.5°C的目标并非不可能,但是人们要下更大的减排决心。论文指出,根据此目标设定的碳预算,可用的碳排放剩余限额比此前预计的更多。  数据显示,人为造成的升温导致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积温度比19世纪

郑国光:全球变暖持续 坎昆难达全面协议

  中国气象局局长、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全球可持续性高级别小组成员郑国光2日指出,21世纪任何一种排放情景导致的增暖,都将比20世纪全球平均升温0.74摄氏度高出许多,不同排放情景下,本世纪末全球平均升温幅度大致为1.1-6.4摄氏度,气候变暖将

警告!全球变暖将超联合国专家预测

  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了一项气候科学最新研究报告,美国科学家通过评估气候模型认为,到21世纪末,全球变暖将加重,升温值可能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大排放场景下的预估结果还要高15%左右,不确定性比之前降低了三分之一。  气候模型是基于建模系统物理特性输入假设条件,获得预测

《自然·地球科学》:碳排放达到《巴黎协定》目标并非不可能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杂志17日在线发表文章称,达到《巴黎协定》所定的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并非不可能,但我们要下更大的减排决心才行。文章指出,根据此目标设定的碳预算,可用的碳排放剩余限额比此前预计的多。此项研究将帮助各国调整为缓解气候变化所制定的相应政策。   人为造成的升温,导致20

《自然》预测2018年科学“大事”

  新一年科学界有什么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从各国耗资巨大的太空任务到基因编辑,英国《自然》杂志1月2日选出了多项可能会在2018年给科学界带来影响的事件。  宇宙数据  当加拿大的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在今年开始全面运作后,快速射电爆发可能就不再那么神秘了。天文学家希望每天都能使用CHIME观

气候变化的影响

  据世界气象组织宣布,1998年至2007年是有记载以来最暖和的十年。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才能算是“安全”,但我们却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为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现在,不再是科学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简介

  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

“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发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近日在韩国仁川发布“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对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以及多个专家呼吁各国采取行动,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报告显示,如果气候变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预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就会比工业

英研究认生物燃料不够“绿” 可能加剧空气污染

  2012年2月,欧盟气候专员康妮·海德加在巴西察看一片用于生物燃料的桉树林。现在有研究认为,桉树作为生物燃料并不“绿”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月刊6日刊登一份研究报告,认定生物燃料不如想象中那样“绿色”,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导致粮食减产,以致有损人类健康。   减产量   欧洲联盟正推动

研究认定生物燃料或导致空气污染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月刊6日刊登一份研究报告,认定生物燃料不如想象中那样“绿色”,可能加剧空气污染,导致粮食减产,以至有损人类健康。   减产量   欧洲联盟正推动发展生物燃料,以减缓气候变化步伐。生物燃料发展及其影响是这份报告的主题。   报告说,白杨、柳树和桉树生长速度快,是可再生木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鱼类或可快速适应升温环境

  澳大利亚一项研究发现,一些热带鱼类可快速适应升温的海水,它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超出研究者预期。   法新社12月6日报道,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卓越珊瑚礁研究中心”科学家发现,一些热带鱼类仅仅需要几代鱼的时间便可适应在温度更高的海水中生存。   研究者珍妮弗·多纳尔森说,通常情况下,当环

未来生物将如何适应气候变暖?

  有数据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1度左右,国际气候组织预测,到2100年可能会继续上升1-5摄氏度。近现代的多种地表灾难如洪水、干旱、飓风、空气污染和疫病频发,物种多样性降低,众多物种濒临灭绝,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密切关联。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北京时间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提升能效是迄今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途径

   多年来全球变暖一直是个焦点问题,因此有人也许会认为,所有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简便易行的措施早已被使用殆尽。然而,当各国政府迎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之际,我们惊奇地发现身边依然存在一些简单易行的解决之道。.  这些解决之道可以带来巨大成效。试想一下,如果为全球所有泵和风扇都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气候变化》   东赤道太平洋表面升温或导致厄尔尼诺现象加倍产生   《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报告研究了气候变化对厄尔尼诺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的影响。   厄尔尼诺是一种自然气候变化现象,其影响已经波及世界范围。厄尔尼诺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全球天气模式发生混乱,并通过降雨变化影响到生态

全球海洋监测网数据监测为全球气候把脉

法国研制的新型浮标“Deep Arvor” Argo全球海洋监测网示意图   近年来,全球围绕气候变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科学家仍难以准确预测各种极端天气,对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和升温幅度也存有较大争议。这一方面是囿于地球气候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另一方面,气候研究仍缺乏系统详实的气象数据资料。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

土壤微生物响应气候暖化分子机制获揭示

  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周集中研究组发现气候暖化背景下微生物活动对永久冻土带土壤碳库的重要影响。相关成果发布于《自然—气候变化》。  整个北半球土壤有机碳总量的一半富集在北极地区,其原因是气温较低导致微生物对永久冻土带土壤有机碳的分解缓慢,有利于有机碳的积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北极地区

格陵兰冰盖抵御气候变化能力超预期

  据英国广播公司1月26日报道,格陵兰冰盖对气候变化的抵御能力可能超过研究人员的估计。英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些冰川在夏季移动的速度比寒冷季节更加缓慢。  报道称,10年前,研究人员发现格陵兰岛的一些冰川比以前移动得更快。冰融化的时候,冰川下聚集了更多的水,对冰川移动起到润滑作用

世界最大明信片亮相呼吁应对气候变化

  一张面积约2500平方米的世界最大明信片11月16日在瑞士少女峰下正式亮相,旨在唤起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这张明信片的尺寸打破了吉尼斯纪录。  世界最大明信片被放置在瑞士少女峰下的阿莱奇冰川上,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中心位置印有“停止全球变暖”“1.5摄氏度”等字样。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

实现气候承诺 G20国家任重道远

   11月14日发布的《从褐色到绿色:G20低碳经济转型》2018年度报告对G20国家的去碳化进程进行了盘点,其结论相较去年并不乐观。该报告指出,化石燃料仍然占到G20国家能源供应比重的80%以上,没有一个G20经济体的气候承诺能够实现控制升温1.5℃的目标。该报告强调了中国在提高建筑能效和发展可

首届世界青年低碳论坛发布德班倡议书

  由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等联合举办的2011首届世界青年低碳论坛日前在北京召开。在由青年人郭兆晖、陈波、李漾、Constantin Holzer和Binod Singh共同发起的2011首届世界青年低碳论坛上,来自韩国、

UNEP发布《排放差距报告》:各国需加快减排行动

  在各个国家即将加强其巴黎气候承诺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一份新报告警告称,除非2020年至2030年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每年下降7.6%,否则全球将失去实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规定的1.5℃温控目标的机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UNEP《排放差距报告》指出,即使当前《巴黎协定》中的所有无条

多国气候保护政策模拟系统发布

有望打破发达国家气候—经济影响评价一言堂格局  由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资助完成的一款政策模拟软件,有望打破发达国家在减排政策的气候—经济影响评价方面的一言堂格局,争取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言权。  11月29日,也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新一

这一年,新发现颠覆传统认知

  科学家追寻百年的万有引力常数G值有了新的答案,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面临退休,从航天到地球四极,2018年,新技术助力的科学新发现,不断颠覆着人类已有的认知。深空探测开启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不均有升有降

  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详细查看了全球地表变暖在过去100年里的动态,发现全球变暖在世界各地是不均匀的,有些区域升温,而有些却在降温。该研究成果刊登在5月4日《自然・气候变化》上。   研究表明,全球温度的确逐渐回暖。但历史记录显示,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在各地

研究:若全球升温2摄氏度 恶劣气候冲击将加剧

  据外媒报道,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即使将全球升温幅度“上限”设置在2摄氏度,这一“控温”目标也不能阻挡恶劣气候对人类社会造成致命冲击。  据报道,英国皇家学会出版的科学杂志《自然科学会报》的研究报告指出,科学家们发现,在全球平均气温升高2摄氏度的情况下,会导致全球气候恶劣,对人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