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成功创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数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老鼠与人类相似,也能够通过面部表情表达痛苦的感觉。通过构建小鼠痛苦表情指数,可为人类提供一个测量疼痛层级的系统,并改善实验室动物的生存状况。相关研究成果发布在5月9日《自然·方法学》杂志的网络版上。 麦吉尔大学疼痛遗传学实验室的杰弗瑞·摩泽尔等研究人员对老鼠在遭受疼痛刺激期间和之前的面部图像进行了比较分析。他们给实验鼠注射了一种稀释致炎症物质,这种物质在世界上广泛使用于测试啮齿动物的疼痛敏感性。随后,摩泽尔等人将获取的图片传送至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肯尼斯·克雷格的实验室,以支持面部疼痛编码专家最终创建出小鼠的痛苦表情指数。 克雷格团队根据5种面部特征对小鼠的痛苦指数进行了评分,即眼窝绷紧(闭眼),鼻子和面颊突出,以及耳朵和胡须随着刺激的不同强度而发生的变化。研究人员介绍说,所研究的疼痛水平与人类平常感受到头痛或手指发炎肿胀的带来的疼痛程度相当。 ......阅读全文

足趾疼痛的诊断

  (1)疼痛部位:  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是病变所在部位;尤其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外伤、炎症等病变时,定位最为明确。  深部痛和内脏痛的定位较模糊,常有牵涉痛,如:  急性阑尾炎早期腹痛可在脐上方,常被误认为是急性胃炎,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偶可表现为上腹部痛,类似急腹症,

足趾疼痛的鉴别

  (1)疼痛部位:  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常是病变所在部位;尤其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外伤、炎症等病变时,定位最为明确。  深部痛和内脏痛的定位较模糊,常有牵涉痛,如:  急性阑尾炎早期腹痛可在脐上方,常被误认为是急性胃炎,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偶可表现为上腹部痛,类似急腹症,

颈背疼痛的病因

  1. 原发性骨关节病是由于年龄增长、长期劳累,导致骨关节退行性改变、韧带松弛,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关节的周围形成骨刺,从而引起关节炎。  2. 继发性骨关节病多因关节创伤、发育畸形等导致关节面不平、受力不均而引起本病。  骨质增生症属中医的"痹证"范畴,亦称"骨痹"。中医认为本病

颈背疼痛的鉴别

  (1)本病患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伴有腰部僵硬疼痛或出现下肢麻木等症状,查体可见部分病人腰椎生理曲度异常;腰椎两侧肌肉有压痛。  (2)腰椎X线片的改变(正位、侧位、左右斜位),如病人可有腰椎曲度异常、腰椎侧弯、腰椎椎体间隙变窄、腰椎椎体及小关节突增生、腰椎滑脱、椎间孔狭窄等改变。  (3

怎样预防颈背疼痛

  1. 避免长期剧烈运动。长期过度的运动是诱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长期剧烈的运动可使骨骼及周围软组织受力不均、负荷过重,从而导致骨质增生。  2.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长期剧烈的运动,并不是不需要运动,恰恰相反,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预防骨质增生的上佳方法。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来自关节液,而关节液只有靠

腕部疼痛的诊断

  依靠其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常使用肌腱触诊:  肌腱触诊:触诊屈腕肌主要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伸腕肌主要为桡侧腕长、短伸肌及尺侧腕伸肌;触诊伸指肌,依次检查指总伸肌腱、食指固有伸肌腱、小指固有伸肌腱。接着触诊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注意其肌张力有无变化,有无触痛,运动有无障碍。 

腕部疼痛的鉴别

  腱鞘囊肿临床比较常见,好发于足部,多见于青壮年。囊肿一般发展缓慢,除局部肿块外,很少有症状,偶尔局部酸痛。个别囊肿发生于腕管或踝管内,可压迫神经引起相应症状。

肢体疼痛的原因

  局限性疼痛,多由局部疾患引起;也可是近端部位疾患的感应痛或放射痛,或是全身性疾患的早期症状。病变的肢痛有皮肤颜色、温度的改变,疼痛发作与运动、体位、外界温度改变有关,可能是血管性病变;疼痛沿受累神经分布或放射,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表现为受累肌肉有自发性酸痛或剧痛,局部有

肢体疼痛的检查

  病变的肢痛有皮肤颜色、温度的改变,疼痛发作与运动、体位、外界温度改变有关/可能是血管性病变,请查阅有关疾病  疼痛沿受累神经分布或放射,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是神经系统病变,请查阅有关疾病  表现为受累肌肉有自发性酸痛或剧痛,局部有触痛和压痛,伴肌肉萎缩和肌力减退/可能是肌肉病变,请查阅

神经性疼痛

  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直接导致的疼痛。本病可由外伤和(或)疾病致末梢神经、脊髓后根、脊髓及其以上中枢神经某些部位损伤而引发。  年龄、性别、疼痛的强度,以及情感和认知能力等表明慢性疼痛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单纯的神经损害所致。

解码大脑慢性疼痛

美国科学家发现,脑信号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疼痛程度。研究结果是对慢性疼痛的首次人体内直接检测,或有助于开发针对慢性疼痛患者的疗法,如卒中后疼痛或幻肢痛。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长期慢性疼痛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会造成大量残疾和经济负担。当前的治疗方法通常不足以管理慢性疼痛,经常开具

颈背疼痛的诊断

  1.颈椎骨质增生:  临床表现:颈项部有强硬的感觉、活动受限、颈部活动有弹响声,疼痛常向肩部和上肢放射,手和手指有麻木、触电样感觉,可因颈部活动而加重。不同的病变累及不同部位,就出现不同的症状,晚期可导致瘫痪。  颈椎骨质增生严重者还会引起颈椎病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胃炎、心绞痛、吞咽困难等。

腰背疼痛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病人,男,73岁。腰背部放电样疼痛一月,先后到骨科、皮肤科就诊,行胸部、腰椎MRI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神经病理性疼痛”,门诊服用加巴喷丁每日1500mg效果不佳。近10天来右侧腰背部疼痛,呈间断触电样疼痛,每天发作7~10次,活动后明显,平卧时无疼痛,在家口服药酒和贴敷膏药后,

腕部疼痛的病因

  本病病因大多不明。一种可能是腱鞘炎的可能,一般发生在腕部,另外要除外因颈椎病引起的手指功能障碍(个别也有可能是颈间盘病变引起的)。多数病人为中年和老年人,由于肌腱血液供应不良和反复遭受轻微外伤常导致较大损伤。反复或剧烈外伤(不完全断裂),劳损,过劳(由于不适应)运动等,为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某些全

肝部疼痛的原因

  肝部疼痛常见于肝癌,肝硬化,肝炎等肝部疾病,有时候还可以见于胆囊疾病,持续性的肝区疼痛在排除外伤的原因下要考虑肝部疾病,劳累,心理作用也有一定关系。如:  1.肝炎及肝炎恢复期:得了肝炎,由于肝脏的炎症造成肝脏肿大,使得肝包膜上的神经受到炎症刺激或牵拉,引起肝区疼痛;肝炎恢复期也可因为肿大的肝脏

疼痛客观评估指标

1.痛阈测定 热辐射法(Thermal radiation,TR): 为温度测痛方法,它使用凸透镜聚焦,将热源发出的光线均地投射到受测试皮肤表面区域,随着热辐射能的增强,受测试皮区产生疼痛并逐渐增强,当热辐射疼痛与病人原有疼痛程度相等时,可用此时的单位面积皮肤每秒钟所受到的热量表示疼痛的强度。从

“无痛”基因助力开发新止痛药

  有个感受不到身体疼痛的女孩帮助研究人员识别出能瓦解痛觉的基因突变。这项发现可能会促进新型止痛药的开发,可用相同方式阻止痛觉信号。   患有先天性无痛症的人感受不到身体的疼痛,经常会令自己受伤,比如可能烫伤皮肤,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正摸着炽烫的东西。通过对比这个女孩和无此障碍的父母的基因序列,德国

脑信号可预测疼痛程度,或助开发慢性疼痛疗法

复合脑图显示所有参与者的植入电极接触位置(红点)(图源:Prasad Shirvalkar)。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脑信号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疼痛程度。这项研究结果是对慢性疼痛的首次人体

台湾研究称乳酸菌有助改善抑郁情绪

  据台湾“中央社”消息,台湾阳明大学益生菌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指出,以老鼠做动物试验显示,老鼠服用PS128乳酸菌株,可改善抑郁症行为及情绪内分泌物质。   研究人员表示,肠道是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两大系统交错密集,可是说人类第二大脑,研究结果显示PS128乳酸菌株可能是从肠道改变脑子,改善负面情绪,

科学家精确重建老鼠脑组织

科学界可免费获取到一小块老鼠大脑组织的数字化重建结果。 花费6年将远小于一滴汗珠的一小块组织的结构拼凑起来——这或许看上去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不过,这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细胞生物学家Jeff Lichtman领导的团队数字化重建一块很小的老鼠脑部组织所花费的时间。 获得的3D图像是对

日本发现老鼠调节体温的神经路线

  新华网东京4月2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老鼠体内存在特定的神经路线,通过这一路线传递温度信息,及时调节身体温度,从而保护身体机能。   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发表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利用白鼠进行了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人员将白鼠周围的温度由24摄氏度提高到36摄氏度,并观察白鼠皮肤温度

注入人脑基因的老鼠智商获得飞跃

  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将人类Foxp2基因植入老鼠体内,将赋予老鼠“超级能力”,使其具有复杂的认知能力,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迷宫出口路径。  科学家将Foxp2基因植入老鼠体内,让它们变得“超级老鼠”,仅用7天时间就在迷宫找到出路,比普通老鼠具有更强的认知分析能力。  目前,科学家进行了一项特殊实验

急性应激心理可促进老鼠皮肤伤愈

  科学日报报道,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表明,简短急促的心理应激可以促进受到三种不同类型皮肤伤害的老鼠的痊愈。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治愈源于糖皮质激素的抗炎效应——这其实是一种类固醇激素,由肾上腺应对压力时产生的。短急促的心理应激可以促进受到三种不同类型皮肤伤害的老鼠的痊愈  在长

《科学》:“雨人”老鼠——自闭症模型

看过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影片《雨人》的市民,大都对片中的人物——严重的自闭症患者雷蒙巴比特,有着很深的印象。自闭症患者只是与外界沟通有障碍,而不是智商有问题。恰恰相反,很多自闭症患者往往在某个方面表现出“天赋异秉”。现在,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携带一种与自闭症有关的突变人类基

研究揭示瞳孔缩小能保护睡眠老鼠

  当人们醒着时,瞳孔大小会有规律地变化。这些变化是有意义的,反映了转移注意力或保持警觉等。近日,研究人员发现,小鼠瞳孔大小也会在睡眠中波动。而且,瞳孔大小是睡眠状态的可靠指标。相关论文刊登于《当代生物学》。  “我们发现,瞳孔大小在睡眠中会出现节奏的波动。”瑞士日内瓦大学的Daniel Huber

病例分析:童子尿变成了“老鼠尿”

概述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活性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在体内。其临床症状包括智力低下、小头畸形、癫痫、皮肤湿疹、色素脱失(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较浅)和尿液汗液散发特殊鼠臭味等。本病的发病率约为1/10000~

-临床前研究:让老鼠物尽其用

       在失败的转化实验中,老鼠作为最令人不安的因素之一承担了过错。即便动物实验证明一种疗法是安全和有效的,但当用于人类时,仍有超过80%的潜在疗法失败。动物模型通常被谴责为检验一种实验药物能否成为有效疗法的欠佳预测变量。然而,真正的原因往往是临床前研究并未进行严格设计。  对于一种潜在疗法的

老鼠大脑结构关乎焦虑性别差异

  长期以来,使用雄鼠进行研究是一个传统,不过,近日一项新研究强调了使用雄性和雌性小鼠平衡种群的重要性。  在5月23日刊登于《细胞—通讯》期刊的论文中,科学家研究了小鼠蓝斑大脑结构,意外发现该结构在雌雄小鼠大脑中存在大量分子水平的差异。他们发现,雌鼠的前列腺素受体EP3含量比雄鼠高3倍,而Slc6

美国科学家破译老鼠-“语言”

   雄性老鼠在打架时会发出一种尖锐的叫声,在逃跑和追逐其他雌性时也会发出不同的叫声。科学家首次破译了老鼠在追逐、打斗等社交行为中发出的这些超声波。相关成果2月17日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老鼠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与同伴交流。科学家很长时间里都在尝试解释这些人耳无法察觉的超声波“吱吱”声,但却

科学家欲培育出感觉不到疼痛的动物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随着遗传工程学不断进步,研究人员表示,不久后他们将能够在农场上培育出感觉不到疼痛的动物。   尽管这种做法可以使在工厂化农场生长的动物少受苦,但却导致人们在是否不让动物具有感觉疼痛的能力是一种残忍的做法等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辩论,最近几十年,人类消耗的肉类食品越来越多。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