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2009年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创最高纪录

日本气象厅日前宣布,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的结果显示,2009年日本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创下开始观测以来的最高纪录。 日本气象厅从1987年开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定点观测,结果发现,自观测以来日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气象厅地球环境和海洋部指出,虽然不能排除来自其他地区的温室气体对于日本的影响,但是应该看到,日本经济在告别高速发展期后,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依然保持增长趋势,而且这种势头没有停止的迹象。 ......阅读全文

碳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碳卫星在轨示意图和部分CO2定标曲线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

碳卫星在轨测试阶段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17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组织召开了碳卫星在轨测试总结评审会。评审结论表明,碳卫星已完成在轨测试全部工作,卫星各项功能、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书

郑国光撰文谈全球气候变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自2009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发生“气候门”事件以来,部分科学家和媒体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质疑,甚至彻底否认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的核心结论。极端的意见甚至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闹剧和骗局。这些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困惑。  气候变化科学问题争论和质疑的

郑国光:全球气候变暖是一场骗局?

――关于当前气候变化若干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资料图片:这是位于北极附近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一条冰川。自1966年以来,这条冰川已缩减了3.5公里。研究表明,北极地区气候变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区气候变暖速度的两倍,这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2011年度北京市电子显微学年会在国家图书馆成功举行

  报告题目:GL-69系列离子减薄仪的最新进展   报告人:钢铁研究总院钢拓冶金技术研究所李树强先生 钢铁研究总院钢拓冶金技术研究所 李树强 先生   在透射电子显微学的研究领域,样品制备技术是极为重要的环节。目前用离子减薄技术制备透射电镜的薄膜样品是最为理想的方法,主要有一下几个优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科学家获取中国碳卫星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年度大会,展示了中国碳卫星观测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预示着中国碳卫星将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该成果受到与会的美国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欧洲空间局(ESA)等国外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  中国碳卫星是“十二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通过地球观测组织(GEO)年度大会,展示了中国碳卫星观测的首幅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预示着中国碳卫星将为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该成果受到与会的美国航天局(NASA)、日本航天局(JAXA)和欧洲空间局(ESA)等国外研究机构代表的高度关注。  中国碳卫星是“十二

日本成功发射“呼吸”号温室气体观测卫星

  日本今日用一枚H2A火箭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发射升空。卫星将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观测地球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次发射中还有7颗由日本大学和民间企业等研制的小型卫星“搭便车”升空。   日本当地时间1月23日12时54分(北京时间11时54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

地球升温4摄氏度若不干预CO2含量将比工业化前翻倍

  《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升温幅度将超出预计的“红线”。专家表示,升温4摄氏度,是在人类不减排温室气体前提下的一种可能性,但我们并不需要因此盲目恐慌。   英国《自然》杂志2013年12月31日在线刊登的一项研究报告说,最新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显示,如果人类不立即减少温室

应对气候变化:减排在科学争论中推进

机动车尾气已成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南京市区道路上拥堵的机动车。“低碳”成为2010中国科博会的主题  气候是不是真的在持续变暖?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到底哪个大?气候变暖对人类究竟有利还是有害?利用气候模式预测未来气候的可信度有多大……  这些有关气候变

科学家实验室里复制金星环境

在模拟金星环境下样品的热红外照片 模拟金星环境下存放二氧化碳样品的容器   北京时间8月8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正努力在实验室里复制金星上的环境,以便更好的解读从这颗行星获取的地表和大气数据。对于金星环境演化过程的研究将有助于外空生物学家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系统,以及岩石行星的可

科学卫星闪耀太空

  自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我国已初步形成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其中,科学实验卫星从探索无尽的宇宙,到追寻微观粒子和生命起源,为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我国诞生最早、家族成员最为庞大,并广泛用于科学探测

2018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美国   深空探测异彩纷呈,宇宙探索发现不断  本报驻美国记者 刘海英  2018年,“好奇号”“朱诺号”“卡西尼号”“新视野”号等探测器持续提供着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带天体的相关数据。“旅行者2号”朝星际空间进发;OSIRIS-Rex抵达小行星贝努;“黎明”号完成了探测任务,将在谷神星轨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超百万分之400 创历史新高

  针对国际权威观测机构表示观测到的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日均值首次突破百万分之400这一关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13日特别发表声明,敦促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加强应对和遏制气候变化的战略行动。   美国商务部国家海

植树造林,让地球降温还是升温?

  一提到抵御气候变化,树木常被认为是最好用的“武器”之一。由于各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取得的进展有限,许多政府和倡议人士力推植树计划,希望利用树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但是最新研究表明,树木可能并不总像人们希望得那样有用。马来西亚的樟树在生长过程中会避免树冠重叠,因此从下往上看时,仿佛一

吴立新:“透明海洋”拓展中国未来

   吴立新 物理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北京大学力学系硕士、博士,留美11年从事科学研究,2005年回国至今任中国海洋大学“筑峰工程”第一层次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

气候变化的原因

  目前的气候变化,全球科学家的共识是:有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自己的责任,我们今日所作的决定和选择,会影响气候变化的走向。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今日,我们的地球比过去两千年都要热。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于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高位。     我们何以制造了气候变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能源环保篇

  美 国   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横穿美国,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率攀高,低温制造晶体硅,研制可拉伸或折叠电池,新催化剂让制氢过程排放近零。   5月3日,世界最大载人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号从旧金山升空后于7月6日抵达纽约,完成横穿美国飞行。   6月,莱斯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制出一款基于

兰大黄建平团队提出气候变化研究新视角

   今夏各地频发高温、暴雨,北美爆发森林大火,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再次给人类敲响气候变化的警钟。  “过去我们一直关注二氧化碳浓度快速上升,却忽视了大气中氧浓度的变化。”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黄建平教授对记者说。目前,大气中氧气浓度下降的速度是二氧化碳上升速度的两倍,假定二氧化碳排放维持高排放情景

海里的时钟 - 氟氯烃

  早上看科学新闻,看到了一条不大不小的消息。米国科罗拉多大学大石头(Boulder)分校(下面简称科大)在昨天(5月1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一项研究说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就被禁止生产的一种作为冰箱和空调致冷剂的化合物氟利昂在2012年后居然又有开始重新溜回大气趋势。这个发现原理上很简单 &nbs

杜祥琬: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

  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环境和发展问题。应对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对各国的能源资源战略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战略性选择问题。尽管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已有大量科学依据,但仍然存在一些质疑和不确定性,而应对气候变化却必须有一个确定的战略,采取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的预测

二氧化碳,象水汽和臭氧一样,是影响大气中辐射传输过程的一种主要气体,从而二 氧化碳的含量是控制大气温度的一个重要因子。众所周知,地表和低层大气的温度比平流层和中层大气温度为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将发自地表的和低层大气的热辐 射吸收了,使之不能射出大气层以外,但高层大气的二氧化碳却以比较低的温度向外发出

《自然》:二氧化碳可安全储存于气田地下水中

  国际研究小组在检测了位于北美、中国和欧洲的气田后发现   最近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可以安全地被保存在古老的气田和油田中,这使人们离碳捕获和存储又近了一步。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检测了北美、欧洲和中国的气田。图为主持该项研究的Chris Ballentine和同事

“绿水青山”究竟值多少“金山银山”

▲江西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监测站▲王兵(左一)正在讲解生态连清监测布局  王兵几乎遍历全球各地所有的典型森林,经验告诉他,森林可为人类带来甚至比“金钱”更大的福祉。为量化这一“福祉”,他带领团队历经20余年,形成了中国森林生态连续观测与清查体系,算清了中国的“绿水青山”究竟价值多少“金山银山”,用数据说

环境科学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并肩负社会责任

——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  环境和健康,是当前从国家到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环境科学家究竟在研究什么?他们的研究又如何在国家政策及人民生活中施加影响和发挥作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之际,分析测试百科网采访到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作为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专家,他长期

欧美日联合制定太阳系外生命探测计划

北京时间5月26日消息,欧洲科学家联合美国与日本科学家制定出了在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上探测生命的计划。 据悉,康奈尔大学电子书库中收录的一篇文章对该计划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文章称:“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和探索类地行星并寻找外星生命。根据任务要求,各行各业的顶级专家们将联手实施该计划,包括天体物理学

1月3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 磁单极理论上有可能存在 我们都熟悉携带负电荷或正电荷(如电子和质子)的基本粒子,但还没有存在只带一个净磁荷的基本粒子的证据。磁铁似乎总是有不能分开的北极和南极,没有已知的磁单极,尽管人们都在努力观测它们。现在,一项有趣的理论研究提出,磁单极是可能存在的——不是以基本粒子的形式

清华大学: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烷研究

  近日,化工系工业催化中心陆奇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了题为《串联催化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甲烷的计算及实验研究》 (Computational and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 of one-p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