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绵恒视察宁波材料所

5月15日下午,中科院副院长、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视察宁波材料所。 江绵恒一行先后参观材料所的特纤事业部、磁性材料事业部,先进制造所的智能测控仿实验室、直线电机实验室、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所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事业部,并参观了部分科研成果的展示。每到一处,江绵恒仔细看,细心听,不时提问,与科研人员认真交流,详细和深入了解这些科研成果的原理、创新的内容、应用前景与技术出口、与企业合作及产业化、当前进展等情况,并就部分科研成果的应用方向和研发模式与科研人员进行探讨。 随后,江绵恒与宁波材料所近百名副研以上科研人员和主管以上管理骨干进行了与座谈交流。所长崔平简要汇报了宁波材料所的建设进展。座谈会气氛活跃,来自一线的及从国外回来的科研人员参会人员争相发表感言,各自从对新建所体制机制理念的理解认同、自身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特点、与企业的合作取得的成效、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交流了自己的体会、思考及想法,表达了为国家......阅读全文

科研成果产业化:莫忽视科研人员的作用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两位科研人员找到本报记者,诉说自己的委屈。他们认为,在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没有企业的资金投入当然不行,但也不能忽视科研人员在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最近,一篇题为《中国的“微珠”有多重》的媒体报道,让来自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宋广智和张敬杰深感委屈

科研人员开发脑机接口新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546.shtm近日,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兰伟教授领衔的柔性电子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氧化钼电极的电容式离子二极管,相关成果以《对离子/电子耦合逻辑运算具有增强整流能力的生物相容性超级电容器二极

科研人员创制出高效呕吐毒素吸附材料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饲料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创新团队和国内其他单位合作,通过调节配体结构,获得高性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实现对呕吐毒素的高效吸附去除,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与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科研人员研发出污水处理新材料

  制备高渗透性能且高截留率的氧化石墨烯膜一直是难题和研究热门。近日,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陈亮团队通过实验和理论结合,利用改进电子束辐照还原方法,实现了在氧化石墨烯中对环氧基团的精确去除,同时保留了大量羟基。该成果在线发表于《碳》杂志。 他们制备得到的石墨烯膜展示了出色的亲水性、超高渗透性能和稳定性

宁波材料所科研成果亮相2011中国智博会

  9月2日至4日,2011中国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智博会”)在宁波举办。此次展会上,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展示了“智慧”相关方向的技术成果。   “能智慧地一览会场全景,绕着它跑一圈都能看到”的两款四相机拼接和十相机拼接的360

受宣纸启发,科研人员发明新型柔性显示膜材料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特任副研究员管庆方等,通过对传统宣纸的详细结构表征,探究了其高强度高韧性的微观机理,并且受宣纸制造工艺和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多尺度结构的高雾度透明薄膜,是柔性透明电子器件基底材料的理想选择。相关研究日前成果发表于《ACS材料通信》上。造纸技术是中

科研人员借鉴甲虫鳞片研制出超白涂层材料

   科研人员从一类白色甲虫的鳞片中得到启发,研制出超薄、超轻、无毒而且可食用的新型白色涂层材料,其白度约相当于普通白纸的20倍,可用于化妆品、食品、医药和照明等多个领域。  英国剑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先进材料》杂志上报告说,新材料由植物纤维素制成,比常用白色颜料如氧化锌、二

科研人员制备出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1月18日,记者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该所智能高分子科研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将超分子作用引入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制备了基于超分子作用的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化学通讯》,并被选为当期的内封面文章。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是指具有保持临时变形形状的能力,当受到外界刺激后,可以恢复

科研人员制备海上溢油处理及油水分离材料

  7月21日,记者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海上溢油处理及油水分离材料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该所曾志翔、王刚等通过分子刷技术,研制出一种高强度、可重复使用的吸油疏水三维多孔弹性高分子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高分子化学》期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日趋频繁的海洋运输、油气开采

写“材料”争“帽子”困扰科研人员-基础研究减负任重道远

  基础研究减负还要过几道坎  写“材料”争“帽子”仍在困扰青年科研人员  基础研究相当于科技大厦的“地基”,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是“打地基”的人。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都引起这些“打地基”的人高度关

科研人员构建“分子阻塞”超分子机制高阻尼凝胶材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8.shtm近年来,凝胶材料因其灵活可调的力学特性和丰富的功能,受到了各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然而,凝胶材料往往因溶剂的迁移而具有较低的稳定性,容易溶胀或干燥变形,已经成为制约凝胶材料深入应用的瓶

科研人员制备海上溢油处理及油水分离材料

  7月21日,记者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在海上溢油处理及油水分离材料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该所曾志翔、王刚等通过分子刷技术,研制出一种高强度、可重复使用的吸油疏水三维多孔弹性高分子材料。相关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高分子化学》期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ZL。   日趋频繁的海洋运输、油气

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可诱导组织再生材料抢占先机

  “以可诱导组织再生材料为核心的新一代生物材料,已成为生物材料发展的方向和前沿。”7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大会上,获得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张兴栋说。  张兴栋和他的团队从事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已经30余年,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研发出生物

科研人员系统评估液流电池关键材料的发展现状

液流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不连续和不稳定的问题,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与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而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低碳可持续性,对能源结构低碳化至关重要。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先锋和研究员张长昆团队,联合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余桂华

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高性能多电子反应储锂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在多电子反应电极材料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构建二维异质结构,团队克服了多电子反应存在的可逆性和动力学限制,实现了高倍率、高容量的赝电容多电子反应。相关成果发表在《能源与环境科学》上。 电极材料的理论容量与每个氧化还原中心转移的电子数密切相关。多电子

科研人员开发新型独特材料或带来新一代防冻服

防寒服  俄罗斯顿河国立技术大学与德国罗斯托克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独特的防寒复合材料。据研究人员称,用这种新材料生产的衣服能够充分积蓄来自环境和人体的热量。相关论文发表在《应用科学》杂志上。  在服装生产或建筑中,具有相变特性的物质被用来提高材料的热效率。它们能够积蓄热量,并通过改变其相态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水中有毒物质

  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易制造的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等有害物质。研究成果发表《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杂志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苯酚是水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现有测定

科研人员发现交联对碳管网络材料大变形力学行为

  碳管网络材料是由大量碳纳米管堆积而成的一种新型纳米多孔材料,具有极大的孔隙度、良好的导热导电以及出色的力学性能,在储能、过滤、先进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升和调控网络材料的性能,材料学家常常在相邻碳管之间引入交联(crosslinks)来增强碳管间的界面强度,进而提升和调控碳管网

科研人员利用天然纳米材料制备出抗小麦穗发芽防护剂

  记者9月5日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所科研人员在小麦穗发芽防控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科技力量为小麦穿上纳米“雨衣”。  相关成果已被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接收发表。  据介绍,该院技术

北理工4项科研成果亮相中国科协年会先进材料展览会

  2017年6月24日,第十九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长春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出席开幕式。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协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共有122位院士在内的25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方岱宁院士应邀出席开幕式并参加了年会的相关活动。

质谱、光谱、电化、材料共274个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完整名单

   2020年度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推荐申报工作已结束,共收到有关单位推荐的项目286项。   根据《市场监管科研成果奖管理办法》规定和推荐通知有关要求,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274项项目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和市场监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首页(http:

科研人员研发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水中毒性物质

  据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成本低、易制造的新型复合材料,用于检测工业废水中的苯酚等有害物质。研究成果发表《Journal of Nanoparticle Research》杂志上。  据科研人员介绍,苯酚是水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现有测定

科研人员探索纳米材料石墨炔新的储能—转换机制

  近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与中科院化学所李玉良院士以及香港理工大学陶肖明教授等团队合作,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炔新材料的电化学驱动器,并从石墨炔材料微观分子驱动机制的发现,到宏观驱动器件的高能量转换效率驱动特性,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相关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图片来源于网

江绵恒视察宁波材料所

  5月15日下午,中科院副院长、上海分院院长江绵恒视察宁波材料所。  江绵恒一行先后参观材料所的特纤事业部、磁性材料事业部,先进制造所的智能测控仿实验室、直线电机实验室、复合材料制造技术实验室,新能源所的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事业部,并参观了部分科研成果的展示。每到一处,江绵恒仔细看,

俄罗斯科研人员发现介电材料二氧化铪的发光特性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与西伯利亚分院半导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在介电材料二氧化铪电子结构中存在奇异的准粒子,在极低温度条件下可产生强烈的光。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Luminescence》上。   科研人员将纳米结构二氧化铪粉末冷却至-233°С后,记录了化合物中的紫外线发光情

兼顾科研成果创造与经营

   在数据密集型科学范式下,科研是数据驱动的科研,“数字化的数据本身成为科研的基础设施”,世界各国科研教育机构和图书馆都已将数字资源作为文献情报采集、存储、服务的主流形式。在这种背景下,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长期有效利用,日益成为国际上关注的战略问题,但我国科学界对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评价科研成果要注重“影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与类型越来越多、多样化越来越明显,对高等教育机构及其科研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非常有必要借鉴高等教育强国科研评价的经验与教训,提高我国科研评价的水平,更好地推动我国科研水平的提高。   英国有着较长的专门对高等教育机构科研进行评价的历

如何唤醒沉睡的科研成果

前几天在微信群聊到国内外科技成果经常以论文、专利等形式沉睡,可能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智力资源;要不要考虑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一个科技成果的转化、推送、撮合与交流的平台。李宁老师马上指出武夷山老师早就对此有过探索;没想到今天打开科学网刚巧就看到了武夷山老师最新博文提到这个话题:《我1984年的文章----国

交大科研成果,再登Science

近日,交大王如竹、钱小石研究成果先后在Science上发表。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王如竹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了题为“Sustainable cooling with water generation”的Perspective前瞻性文章。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博士后Primož Poredoš为论文

关于肌肽的科研成果介绍

  根据2017年发表的科学文章,“肌肽具有抗炎、抗糖化、抗氧化和螯合作用,可作为一种非处方食品补充剂,在预防和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神经退行性等慢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2016年发布的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评估了对30名超重或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补充肌肽的影响。一半的受试者每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