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李醒民:学术论著“伪注”现象剖析

当前学界学风问题饱受诟病,学人伦理操守滑坡,其中剽窃和抄袭格外引人注目,易于引起众怒,并遭到应有的谴责和讨伐。然而,像伪署名和伪注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由于没有剽窃、抄袭那么显眼,便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学界的忽视。 何谓“伪注”?就是在论著的引文(不管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中,引用者不是标注自己实际阅读过的文献,而是出于某种阴暗心理,弄虚作假,标注的是自己没有研究或翻阅,甚至根本没有觌面的文献,以及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和启发的文献,从而达到蒙骗读者或欺世盗名的目的。 伪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李代桃僵”。这种伪注是以此代彼,一般是将转引标注变为直接引用,尤其是将引自译著、译文或他人论著的译句,标注为引自原著即原始外文文献。这样的作伪注者往往自己手头没有原著,或者一时未借到原著,或者因条件限制根本无法找到原著,甚至有原著却懒得查找和翻译(有人缺乏这种能力),而径直标注直接引用自原始外文文献,把他人的翻译成果佯装成是自己的,......阅读全文

刘尧:学者、学术与学术生命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大学飞速发展而夹杂着功利主义甚嚣尘上的滚滚洪流,承载着追求真理使命的教授,在坚守知识化身、正义力量、人类进步张力、人类精神家园守护神的道路上,时常遭遇学术功利的陷阱,学术生命之灯在学术功利的疾风暴雨中挣扎着。近年来,因学术功利恣意蔓延而引发的“学术堕落”丑闻越

日本科技史专家谈STAP造假事件

  《赛先生》:小保方晴子万能干细胞论文造假一事,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指出这是因为日本追逐诺贝尔奖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是理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RIKEN)为了争取经费过度宣传所致。为何这一造假事件会在以行事谨慎著称的日本科学界发生?  张明国:概括地说,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是因为

期刊总编谈怎样写好一篇学术论文

  要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必须要掌握好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作者从事研究二十余年,从事学术刊物的主编已有近十年的经历。本文作者以两种不同的眼光和视角来谈谈如何撰写好一篇学术论文的问题。当然方法论再好,也不能取代认真读书踏实积累的作用,小伙伴们加油吧!  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到作为研究人员,几乎很少

专家学者建言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

在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上,十多位专家学者发表见解,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意见建议   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重点学术活动之一“科学探索与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论坛,于中国科协年会开幕的第二天——11月2日,在福建省福州

新民周刊:复旦大学“抄袭门”事件始末

2007年12月24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在校园网上挂出“2007年第1号”通告,向全校师生通报对三起学术剽窃事件的调查审议结论与处理建议,引发强烈反响,复旦被认为有勇气“自揭家丑”。 研究生教材“严重抄袭” “2007年第1号”通告称,自今年5月以来,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

广州体育学院原院长因论文抄袭被撤职

  许永刚的博士论文出版后,举报者将抄袭情况作了详细比对,结果发现这本书抄袭了40多篇论文。  近日,广东省纪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省纪检监察机关近两年查处的一批典型案件。中国青年报记者赫然发现,此前曾因涉嫌抄袭被广泛关注的广州体育学院原院长许永刚,已于2011年3月受到撤

浙大论文造假风波:科研考核如GDP成浮夸根由

        到目前为止,中国多所名校都传出过学术丑闻。高等院校缘何风气浮躁、“泡沫”堆积?      浙江大学在4个月前处理的博士后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事件,日前成为新闻焦点。打假者质疑贺海波博士后指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浙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宗军涉嫌抄袭事件调查

  李宗军也许没有想到,6年前自己的一念之差,竟然在短短的10天时间里,迅速酿成了一场巨大的论文抄袭风波。  李宗军今年43岁,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目前任该校食品科技学院院长。李的学术生涯记录一直十分良好。直到10天前,他收到了一封匿名网友的举报邮件,直指其2005年发表在《微生物学报》中

盘点各国学术打假: 让造假者无所遁形

  学术贵在创新。为名为利去抄袭、篡改论文,是对科学的背叛,也是研究者对存在价值的自我否定和毁坏,为人所不齿。解决屡禁不止的论文造假问题,不仅要靠严厉的事后惩治让造假者名誉扫地,更要从根本上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学术衡量标准,根除造假滋生的温床,给创新者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   美国:让抄袭者无所遁形

李醒民:遨游在科学的三维世界里

  《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李醒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价:158.00元  他,从1980年写毕业论文开始,到毕业后做研究至今30年里,写了36篇论文,翻译了15本书,出版过17本著作,从未申请过课题,也不参与任何评价,不曾拿过国家一分钱。他就是中国科学院

北京晚报:方舟子与肖传国的九年交恶

  一个以“打假斗士”身份出现的方舟子、一个身为医疗学者的肖传国,还有一个媒体编辑方玄昌,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恩怨纠葛?九年前 肖传国举报方论文抄袭  1999年,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及刊登网友文章,揭发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学术腐败现象,方舟子被称为“打假斗士

北师大教授王宁:学术规范要有可操作性

  7 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6位教授联合举报该校长江学者造假;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论文抄袭事实成立,取消其博士学位;7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原所长成崇德被同事举报,并称之为“学术巨骗”;7月6日,郑州大学严肃处理贾士秋教授聘任论文作假行为,决定免去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

山大原博士后甄鹏高调学术打假 举报导师起诉同事

甄鹏向记者展示相关论文   物理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政治学博士后、山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管理部部长……出生于 1973年的甄鹏,学业、事业横跨多个领域。2010年5月上旬,甄鹏偶然发现自己2001年发表过的一篇论文疑遭抄袭,与当事人——同校一名教师董女士沟通未果后,将她告上

院士牵头课题组多篇论文涉造假被国际期刊撤销

  63岁的祝国光博士至今还记得,当初在海外顶级医学期刊上看到有关中药和西药对治疗心肌梗塞疾病具有同等疗效的学术论文时,那种难以言状的兴奋之情。   时隔数月,他却惊讶地发现,那些看起来水平非同寻常的学术论文大都是编造的,而且论文的作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著名中药药理学家李连达

比南大梁莹更狠!一场会议撤下1258篇论文

  南京大学的梁莹为了给自己的学术历史洗白,“默默地”撤掉了所有曾经发表的中文论文。但是,这并不算是最“狠”的,因为——  我们最近发现,有一场学术会议的主办方曾经同样“默默地”撤下1258篇稿!对,你没有看错。  一场会议,撤了1258篇稿件。  这是一个2011年由IEEE和上海大学联合主办的“

学术会议满天飞的今天,我们要做的就是少开会!

  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只参加“货真价实”的学术会议,对于非学术会议或学术内容不怎么样的会议,或利用学术会议之名而言他、而行他的会议,我向来拒不参加。  说这样的话,是因为据我直接和间接了解,现今学术界召开的各种所谓学术会议,与学术无关或关系不大者大有“会”在,问题甚多。  我在这里拟择要举其三端,加

吴学安:与“学术造假”过招需要法制的力量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组织和进化生物学及生物人类学系以研究猿猴和动物认知能力著称的知名学者马尔克·豪塞(Marc Hauser)教授被证实学术造假,自2011年8月1日起“辞去”该校教职一年。此事件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  此前,在国内,因推荐材料存在代表著作严

学术失范缘何屡禁不止 代表委员议学术道德建设

  坚守学术道德就是保护学术生态——两会代表委员共议学术道德建设   两会伊始,刚刚就造假事件作出处理意见的浙江大学校长杨卫代表数度严正指出:浙江大学对类似事件将“出一件事,就处理一件事,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学术不端的人”。   一个屡屡成为公众焦点的话题,却又屡屡发生,这不能不让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

教育界诚信大面积坍塌 知识精英遭遇集体考问

  公众眼里,他们是距世间真实最近并为古今真理代言的人。因而,理应也是最可信赖的人。然而,从高考身份造假到学位论文抄袭,再到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开撒谎,中国知识界的失信之举,正在使这个圈子里的所有人变得可疑。     校园诚信的沦陷   2009年高考身份造假事件发生后,汹涌的舆情对相关

为多收版面费 一医学杂志出现“鸳鸯刊”

  2011年第7期《医学信息》(中旬刊)杂志出现了“鸳鸯刊”,杂志的名称、期号、封面和封底完全一样,但内容完全不同。图为两本“鸳鸯刊”的目录页。记者 来扬摄   “同一期杂志,一本上面有我的文章,另一本上面却没有。这感觉太奇幻了。”   华北某制药公司员工朱明杰(化名)的论文被刊发在了一本

科技期刊维护科研诚信大有可为

   在谈到我国科研诚信现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用两个“史无前例”来形容:一是我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二是社会各界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度史无前例。“科技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朱邦芬说。  9月21日-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

科技期刊维护科研诚信大有可为

   在谈到我国科研诚信现状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用两个“史无前例”来形容:一是我国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二是社会各界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度史无前例。“科技期刊在维护科研诚信建设方面是大有可为的。”朱邦芬说。  9月21日-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

机器查重冲突人为判定:国外学术圈如何认定抄袭

  据中国之声《全国华语广播网》报道,论文查重,几乎已经成为国内大学生在毕业答辩前的必经步骤,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标准,论文的重复率在10%-25%不等,就基本可以被认定为抄袭,无法参加毕业答辩。  近日,有广西财经学院法学院的教师反映,院长雷裕春的九篇论文和一篇专著,经过知网检测,重复率有的在30%

打击学术造假,是铁律,是道义

  编者按  对于任何一位以科学精神为旨归的研究人员来说,“求真”毫无疑问是应当遵守的“底线”。然而,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践踏科研真实性底线的“伪科学”事件以及学术造假行为却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对科学尊严的严重挑战。  作为以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的媒体,《中国科学报》历来都将打击伪科学、揭露学术造假

论文“测谎仪”使用引震动 帮助过关“生意”悄蔓延

  日前,一篇“史上最牛硕士论文”引起网络热议,揭发者称该论文抄袭严重。为了遏制学术不正之风,今年中国部分高校开始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在高校毕业生进入最后的答辩期,这种论文“测谎仪”在新疆、武汉、上海等一些高校的实际使用,引来不小的震动。然而,有矛就有盾,针对“测谎仪”,一种帮助学

人大代表蔡红英被公开举报学术不端

  拥有中国财政学会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级重点学科“财政学”学科带头人、湖北经济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等多个头衔的蔡红英,被公开举报学术不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调查发现,蔡红英的两篇论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间发表的专著也与他人已出版的专著在部

王德华:中国文化中有剽窃基因吗

  2010年9月9日,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登了题为《(某)中国期刊发现投稿中有31%的剽窃率》的来信(Chinese journal finds 31% of submissions plagiarized,Nature 467,153,2

中国科学报:石河子大学“抄袭嫂”疑云

  一个原本看似简单的职称评选,让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女教授王欣欣成为网络关注的热点。近日,一封来自石河子大学教师的实名举报信在各大论坛流传,报料人称王欣欣多篇学术论文造假,其赖以通过评审的资本——《新疆兵团音乐史》更存在严重的抄袭问题。   12月10日,《中国科学报》记者联系到

治理学术不端,让“罕见”成为新常态

  近日,一条学术圈的公告,被“头条新闻”“人民日报”等诸多微博大V转发,甚至一度登上BBC中文网站首页。  这条公告来自国内新闻传播类核心期刊《国际新闻界》。  8月17日,其在官方网站刊出《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指出,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一篇论文,大段翻译发表于1984年

许智宏:社会转型期大学精神重塑与创新人才培养

 ■许智宏  现在,大家都在讲全球化进程,全球化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方面,但在不少媒体和会议上也都在讨论反思全球化究竟是好还是不好。但不管怎样,应该讲它还是有积极作用的一面,至少使我们认识到,今天一个国家已不可能孤立地生存,我们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比以往任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