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李政道:一位“艺味十足”的科学巨人

6月19日,来到无锡参加上海世博会六大主题论坛之一“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参观科技成果展。 6月20日在上海世博会第三场主题论坛“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的主题演讲中,一位老人的出现备受各国参会嘉宾瞩目,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李政道先生扬扬洒洒的“世博始搏”主题演讲,博得了现场700余嘉宾热烈而敬佩的掌声。 温文尔雅的李政道教授,这位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20日在世博论坛上娓娓道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世博始搏”。他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与大自然搏斗的历史,搏斗产生了科学,产生了繁荣城市,创造了如今的美好生活。因此,世搏是世世代代的搏斗,世博是世世代代的博览,人类在与自然搏斗的漫长历史中产生了现今如此宏伟的世博会,世博是人与自然搏斗的结晶和硕果。 李政道介绍自己出生在上海,从小在江南一带长大,对苏州、无锡“情有独钟”,他说他为世博论坛......阅读全文

李政道受聘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4月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建校122周年纪念大会上,李政道先生正式接受聘任,担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 91岁的李政道通过视频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担任李政道研究所名誉所长,我将一如既往,为李政道研究所提出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为扩大李政道研究所的国际影响力作出努力。” 1956年,李政道和杨振宁首先提

李政道:一位“艺味十足”的科学巨人

    6月19日,来到无锡参加上海世博会六大主题论坛之一“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参观科技成果展。   6月20日在上海世博会第三场主题论坛“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的主题演讲中,一位老人的出现备受各国参会嘉宾瞩目,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

陈佳洱:李政道先生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1年北京大学力学系的王仁院士,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兼任副主任期满到届,被聘为特邀顾问,不再兼任基金委领导职务。他离职回校后,便向新的基金委领导班子推荐我去接任他的副主任岗位。我长期在学校工作,虽然也分管科学研究,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这样一个成立刚满五年的部门仍然充满着好奇心。特别

李政道的求学历程

  叶铭汉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不能。”政道在年轻的时候,在逃离日本帝国侵略者统治的路上,长途跋涉,孤独逃难,身无分文,不知前途在何方,走过了艰辛的求学之路。  1926年

杨振宁、李政道获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2015年是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100周年。为纪念这一划时代的进展,5月4日上午,“引力和宇宙学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届伽利略—徐光启国际会议”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拉开序幕。会上,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共同获得马塞尔·格罗斯曼奖。  据介绍,马塞尔·格罗斯曼奖被视为物理学界

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落成

   12月28日,李政道图书馆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园正式落成。这是国内第一家收藏和展示诺贝尔奖章及证书原件的场馆。图书馆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共收录7万多件相关文献实物。  据上海交大校长、中科院院士张杰介绍,李政道图书馆将实现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五馆合一”的独特功能定位,

李政道:做学问是我一生的追求

李政道在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接受《科学时报》独家专访  “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在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先生用寥寥数语讲述了学、问与创新的关系。而在数十年的研究生涯中,他一直践行这种创新,为他

李政道与教育学者共答“钱学森之问”

  李政道先生作报告:要创新 需学问     过去的一年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震聋发聩的疑问一直是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随着大师的远去,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民众

李政道:祖国现在缺少一个成功的榜样

  6月11日下午,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四楼会客室,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博士就中国的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等话题,接受了《科学新闻》杂志专访。   多年来,李政道一直关注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基础科学研究,如促成中美高能物理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刘延东会见李政道及美国高能物理代表团

  国务委员刘延东2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及来华参加第31届中美高能物理联委会会议的美国高能物理代表团。   刘延东高度评价李政道30多年来在推动中美高能物理合作、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加快中国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