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干旱暴雨成因围湖造田产生反噬后果

围湖造田加剧长江中下游水灾 专家解析今年干旱暴雨极端气候接连影响我国南方成因 抚州唱凯决堤,赣江水位超警戒线,长江水域告急! 这是人们再一次面临洪水的考验。上一次,1998年的那场洪水至今仍历历在目,而这次,洪水的破坏力甚至有赶超之势。 进入2010年,各种极端性气候灾害接踵而来,从年初的寒冬,到入春后集中暴发的西南地区大旱,再到眼下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成灾,频繁的极端性灾害天气让人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事实上,极端性灾害气候的频繁出现并非偶然。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现象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后者正以种种方式改变着全球的气候环境,同时也加剧着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 围湖造田阻长江“毛细血管” “我种我的田,跟长江发洪水有什么关系?”日前,在江西南昌郊区,一位渔民接受媒体采访,当记者问起有没有考虑过在湖边种田会影响湖泊的生态调节功能时,他突然变得十分地不解,一脸疑惑地反......阅读全文

专家解析干旱暴雨成因-围湖造田产生反噬后果

  围湖造田加剧长江中下游水灾  专家解析今年干旱暴雨极端气候接连影响我国南方成因  抚州唱凯决堤,赣江水位超警戒线,长江水域告急!  这是人们再一次面临洪水的考验。上一次,1998年的那场洪水至今仍历历在目,而这次,洪水的破坏力甚至有赶超之势。  进入2010年,各种

围湖造田加剧长江下游水灾-城市化增强灾害几率

  抚州唱凯决堤,赣江水位超警戒线,长江水域告急!  这是人们再一次面临洪水的考验。上一次,1998年的那场洪水至今仍历历在目,而这次,洪水的破坏力甚至有赶超之势。  进入2010年,各种极端性气候灾害接踵而来,从年初的寒冬,到入春后集中暴发的西南地区大旱,再到眼下长江

解读|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加剧复合型高温健康风险

(上图)白天型、夜间型、复合型极端高温因热死亡风险(整体、分性别和分年龄段);(下图)不同外强迫因子对中国东部城市地区复合型极端高温增长的贡献。(论文团队供图)  我国东部城市地区的夏季极端高温类型在过去五十多年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过去的仅白天或仅夜间热逐渐演变为日-夜不间断的复合型热事件,这可能

城市复合型高温加剧带来健康风险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暨南大学等单位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多学科交叉研究。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正使得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频发,其中夏季高温热浪是“沉默的杀手”,其产生的热效应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乃至伤亡事件不易被公众察觉。  在该研究中

澳气候专家:温室气体排放提前达到危险极限

澳大利亚顶尖气候专家说,全球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加速了空气中温室气体水平的升高,目前该水平已经达到了科学家原先预测再过十年才会出现的危险极限。 据美联社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提姆·弗兰纳里(Tim Flannery)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小组(IPCC)即将公布的报告会包含最新数据,显示大气中引起气

联合国气候报告认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正在加速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13日在德国柏林发布报告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正在加速,2000年至2010年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长2.2%,而此前3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3%。   报告认为,如果各国继续保持目前的发展趋势不采取措施的话,到2100年,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

温室气体的检测

温室气体的检测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如下:1、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测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进行评估的。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气体分析仪、数据记录器和各种传感器等设备对温室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使用燃烧测试、化学分析和质量平衡等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2、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监测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能源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

温室气体评估方法如下:1、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直接测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来进行评估的。常用的直接测量方法包括使用气体分析仪、数据记录器和各种传感器等设备对温室气体进行实时监测,以及使用燃烧测试、化学分析和质量平衡等技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2、间接测量法:这种方法是通过监测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能源

温室气体通量箱原理

室气体通量箱原理是隔绝箱内外气体的交换,随时间的变化测定。温室气体通量箱的工作原理是用特制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下垫面上方,隔绝箱内外气体的交换,随时间的变化测定,箱内温室气体,根据计算得出气体交换通量。主要分为3种类型:密闭式静态箱、密闭式动态箱和开放式动态箱。

气候变化增加极端降水风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27.shtm 研究报告相关图。图片来源:《自然》网站科技日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正在使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降雪减少、降水增加,并预计会

北大教授质疑IPCC报告:气候变化需科学理性分析

  一份题为《关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争论——对IPCC报告的科学性质疑》的研究报告,近日正式完成。且看如下观点:“近百年来,气温的上升和全球气候的变化属于正常波动范围。与其说气候变暖,不如用‘气候变化’来得客观”,“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和气温的关系复杂,它们与气候变化存在多大相关性

极端天气频发仍无助气候谈判

  路透社日前发表文章称, 2010年极端天气频现,这会激起更多的人强烈要求采取行动以应对全球变暖,但却不可能打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僵局。造成僵局的关键因素在于富国和穷国之间如何进行任务分配。   例如,今年巴基斯坦指责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其遭遇特大洪水灾害,致

2012年全球极端气候现象频发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多哈召开之际,世界气象组织28日发布了《世界气候状况年度临时声明》,认为2012年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的一年。  《声明》说,今年全球各地频现极端气候事件,北半球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热浪、干旱、洪水和低温。该组织的数据表明,今年前10个月是自1850年以来同期全球温

Karnali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中新网昆明4月18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18日发布消息称,该园科研人员联合德国、尼泊尔等国学术机构,在尼泊尔西部Karnali流域进行大范围树木年轮取样,并分析树轮宽度年表与Karnali流域气候和水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Karnali流域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在过去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如何应对?

2月6日,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发布。过去的一年,我国的天气气候特征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重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面对风险挑战,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防范应对?《新闻1+1》连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值班首席陈鲜艳,共同关注: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如何应对?《2022中国气候公报》发布2月6日,中国气象局

人类须采取极端措施实现气候目标

  据路透社消息,将于11月出版的学术期刊《气候变化》(Climatic Change)刊登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如果2020年以后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增加,人类可能需要从大气层中大规模清除二氧化碳。   这一系列论文的成果将会作为部分素材,进入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于2013和2014年发

总结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平均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

阳光刺激北极土壤释放温室气体

高纬度土壤储存着的碳至少是大气中的2倍,但是一项研究发现这种土壤中的碳可能被释放出来并且在接触阳光的时候转化成温室气体。Rose Cory及其同事分析了34个北极地点,其中一些地区目前正在经历着显著的永冻土融化。 当这种富含冰的土壤融化的时候,它会崩溃而且常常导致侵蚀和滑坡。这种稳定性的丧失会向

中国不靠排放温室气体促发展

  “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的能源需求还会合理增长,但我们绝不能重复发达国家传统的发展道路,也不应靠无约束的排放温室气体来实现经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气候变化绿皮书的主编王伟光近日在《2010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切叶蚁“堆肥”产生温室气体

  切叶蚁以产生大量垃圾而闻名。事实上,这种蚂蚁可以制造出浴缸大小、齐膝高的垃圾堆,里面不仅有树叶,还有蚂蚁的粪便、细菌和死蚂蚁。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这些巨大的垃圾堆也是温室气体的有力来源。  研究人员分析了哥斯达黎加西南部22个切叶蚁丘的气体排放情况。他们发现,在这些“垃圾堆”潮湿、缺氧的环境中

“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只是表象

  如果以国家为统计单元算总量,中国是排放大国。但是,从人均水平看,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2007年中国为4.6吨,不足美国的1/4,只有欧盟的1/2。中国努力减排二氧化碳,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90年到2007年,全球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的最大危害是什么

温室气体的最大危害就是造成温室效应,温度上升,南北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制造碳酸饮料。而甲烷则是天然气和煤气,沼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燃料。甲烷易与卤素反应,四个氢可被卤素取代反应生成不同的卤代物。

智能管理可降低极端气候事件的风险

距离西非国家马里边境8公里的一个村庄已经连续几年遭受干旱。图片来源:基督教援助组织孟加拉国为2009年被艾拉气旋夷为平地的沿海村庄兴建的创新型抗灾住房。图片来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11月15日,泰国和越南的城市官员与菲律宾同行展开磋商,寻求新的途径来加

专家:极端气候频发与全球变暖有关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的主题是“人与气候”。伴随寒潮、高温等“百年一遇”字眼频频出现,公众对气候异常愈来愈关注。世界气象组织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极端气候事件的严重性、持续性以及发生的地理范围,赶上甚至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极端气候事件。极端天气为何多发?我

测地所赴洪湖考察极端气候影响

测地所一行在金坛湖示范区现场考察  7月上旬,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及科研处有关人员一行10人,赴洪湖考察年初旱情及后期暴雨的极端气候的影响情况,并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座谈。  测地所一行实地察看了中国科学院江汉平原小港湿地生

WMO发布年度气候声明-聚焦全球极端事件

  据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年度气候状况声明》指出,2013年干旱、热浪、洪水和热带气旋给全球各地造成了生命和财产损失。该声明证实,2013年与2007年并列为有记录以来第六最暖年份,且全球变暖的长期趋势仍在持续。该声明盘点了全球不同区域和国家的气温状况和极端事件,并提供了冰盖、海洋变暖

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新特征显现

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2023年全球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总结回顾后发现,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出现一系列新特征,如发生时间提前、复合性等。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2023年是185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一年,全球各地经历了频繁的极端天

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涌现新特征

2023年是自185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伴随破纪录的高温,这一年全球各地经历了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包括热浪、极端降水、旱涝急转、野火、沙尘暴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来自英国气象局、法国索邦大学、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阿根廷冰川学和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的多位学者,在

发改委:到2020年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四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昨天公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全文,这是该领域我国首个专项规划。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低碳试点示范取得显著进展。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