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获专利

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 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魏孝义研究员等完成的“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制备防治疟疾的药物中的应用”于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10037638.1)。 该成果涉及一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的应用,具体来说涉及这种β-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衍生物在预防和治疗疟疾中的应用。实验证明,该系列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疟原虫药物敏感株活性和抗疟原虫药物抗性株活性。 疟疾是全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原生动物传染病之一,是由疟原虫寄生在人体血液系统内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寄生虫病,疟疾还可以通过感染蚊虫的叮咬在动物间和人类间进行传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疟疾控制的基本要素。奎宁、氯喹等常规化学药物就曾经在疟疾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这些抗疟药的广泛使用,疟原虫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因此,人类目前可用于防治疟疾的抗疟药已无法满足当前和将来的抗疟需要。 现......阅读全文

杀死疟原虫的新方法:居然是细菌!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等发现能在按蚊中进行持续跨代传播的新共生细菌,能高效驱动抗疟效应分子快速散播到整个蚊群中,使按蚊成为无效的疟疾媒介,实现从源头上阻断疟疾传播。图片由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态所提供。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疟疾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包括非洲、东南亚、拉丁美

抗疟药物耐药性成隐忧

  在针对整个非洲大陆的首个疟原虫基因组研究中,来自赞比亚、加纳、肯尼亚、美国、英国、埃塞俄比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喀麦隆、德国、科特迪瓦、加蓬、尼日利亚和马里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栖息在这个大陆不同地区的恶性疟原虫的遗传特征,包括赋予抗疟疾药物耐药性的遗传因子。这揭示了耐药性在不同地区出现以及通过非

苯甲酸及其盐类防腐剂的测定

  一、苯甲酸及其盐类的测定  测定方法: (1) 中和法(碱滴定法)--应用广泛  (2) 紫外分光光度法  (3) 薄层层析法  (4) 气象色谱法  (5) 高压液相色谱法  (一)中和法  1、原理  在弱酸条件中,用乙醚将样品中的苯甲酸提取出来,将乙醚挥发后,用中性酒精或醇醚混合物溶解内容

PLoS Pathog:重磅!科学家鉴别出治疗疟疾的潜在药物靶点

  日前,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Pathoge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墨尔本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来调查在啮齿类动物中诱发疟疾的疟原虫生命周期晚期阶段基因剔除后所引发的效应,相关研究或为后期阐明开发疟疾疗法的新型潜在药物靶点提供希望。  目前临床上急需治疗疟疾的疗法,因为近些年

疟原虫形态学观察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人体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P.vivax),三日疟原虫(P. malariae),恶性疟原虫(P. falciparum)及卵形疟原虫(P. ovale)。间日疟原虫及恶性疟原虫较多见,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较少见和罕见。疟原虫需要两个宿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在人体内进行裂体

科学家研究发现:患疟疾可抑制肺癌生长转移

  广州科学家正利用疟原虫作为载体开发治疗性肺癌疫苗   疟疾可通过激活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疟疾能让荷瘤的机体长期保存肿瘤特异性免疫记忆。广州科学家在肺癌的治疗研究上跨出可喜一步。   本报讯 广州科学家的研究

Cell:“致命”的细胞通讯

  五月十五日,墨尔本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了惊人的发现,疟原虫能够在人体内通过类似胞外体的囊泡相互“交谈”。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社会性行为能够帮助寄生虫生存,增加它们成功感染其他人的机会。   细胞间通讯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机制,能够影响种群密度和分化。这项研究为人们展示了疟原虫的交流途径,

基因突变致青蒿素失效:消灭耐药性疟原虫成防疟重点?

  围绕湄公河三角洲的地区因为疟疾虫泛滥而声名狼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疟原虫已两次对关键药物产生耐药性,其潜在的基因突变无情地席卷全球,迫使公共卫生官员不得不寻找抵抗疟疾的新方法。  现在,耐药性突变再次卷土重来。过去十年,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已在柬埔寨、缅甸、越南、老挝以及泰国边境地区越来越

首次发现疟原虫能够感知宿主热量摄入 调整生长模式

  尽管疟疾每分钟都会杀死一名儿童,但大部分的感染者依然都能够存活,目前每年大约有2亿名疟疾感染新发患者,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里斯本药物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疟原虫的关键感染因子,这种感染因子能够帮助疟原虫感知并且适应宿主机体的营养状态,利用疟疾感染的

陈小平团队回应疟原虫治癌项目被叫停:仍正常进行

  今年春节至今,备受争议的“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事件一直受到各方关注。近日,有消息称,参与该项目临床试验的医院接到中科院通知,已经暂停该项目。2019年2月18日,界面新闻联系陈小平团队,其回应称疟原虫项目未被叫停,还在正常进行。  “疟原虫治疗晚期癌症”事件始发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

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

  中国奶制品大多被检出苯甲酸 或影响婴幼儿健康   可能与环境因素和生产过程有关 该物质对婴幼儿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包括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内,中国奶制品中大多检出了苯甲酸。研究人员表示,尽管苯甲酸含量尚未超过世卫组织的每日允许摄入量推荐值,但其对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   在最

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及其测定方法介绍

一、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能够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化学物质。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使用,不仅可以防止食品生霉,而且可以防止食品变质或腐败,并能延长保存时间,同时对食用者也不会引起什么危害。对防腐剂的使用必须控制一定的使用量,而且应具备以下特点:⑴ 凡加入食品中的防腐剂,首先是对人体无毒、无害、无

牛奶制品禁止滥用增稠剂、香精 苯甲酸属正常成分

  3月9日,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印发给公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委的通知,明确近期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及要求。   根据印发的《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卫生部列出了七大“高危”行业,包括乳品、米面、肉制品、酒、调味品、水产品、餐饮食品加

最新研究有望开发新型抗疟疗法

  尽管科学家们在医学和科学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目前全世界仍然有40多万人死于疟疾,这种感染性疾病是由感染了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人群所传播的,疟原虫的基因组较小,仅有大约5000个基因,相比人类细胞而言,疟原虫每个单一基因仅有一个拷贝,如果从其基因组中移除一个基因的话,就会导致疟原虫的表型直接发生变化

科学家阐释疟疾如何“走出非洲”

  由间日疟原虫引起的疟疾感染了亚洲人和美洲人。图片来源:Xinhua/eyevine/Redux   本报讯 间日疟原虫并不像它的致命近亲恶性疟原虫那样为人所知,后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在非洲很少见的“其他疟疾”每年却在亚洲和美洲导致约7500万人患病。如今,新的遗传学证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和读片分析-疟原虫感染

病例6:疟原虫感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疾病

基因与疾病治疗相关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1. Retrovirology:整合到人基因组中的古老逆转录病毒有助抵抗HIV-1感染  doi:10.1186/s12977-017-0351-8  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病毒持续地感染人体。一些早期的病毒已整合到我们的基因组中,如今它们被称作为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

疟疾细胞图谱,极大加快疟疾研究和疗法开发

  疟原虫是疟疾的致病因子,是具有不同形态发育阶段的单细胞生物,每个阶段都专门生活在极其不同的环境和宿主细胞类型中。这种形态多样性的基础是对它的紧凑基因组的严格调控,不过大约40%基因的功能仍然未知,这阻碍了有效药物和疫苗开发的速度。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允许构建发育过程、细胞多样性

食品安全报道 不能以讹传讹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科学家有责任对产品进行评估;媒体也应根据科学家的评估,负责任地进行报道。中国首席食品卫生安全与营养专家陈君石院士日前就牛奶苯甲酸危机,乃至近年媒体对公众食品安全的信息误导现象,提出——   在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3月8日召开的“公众健康安全与媒体社会责任”专题研讨会上,中

测定热值时苯甲酸的使用注意事项

对热容量的标定是进行发热量测定的前提条件,苯甲酸提吸湿性能低,常温下挥发性能低,完全燃烧时其热值接近被测燃料的热值。苯甲酸为碳、氢、氧三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易于提纯,不易吸水、性能稳定,当其完全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及水汽,同时释放出来的热量与煤的发热量大体相当,因此,用苯甲酸作为热值分析仪标定热容

Nat Commun:科学家开发出抵御疟疾的新型改良药物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弗莱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抗疟疾药物阿托伐醌与其靶向蛋白结合的分子机制,文章中,研究者利用X射线晶体学技术对携带活性成分的蛋白质

饮料中苯甲酸钠的检测技术

2007年3月,杭州两名消费者因得知可乐和雪碧饮料中的苯甲酸钠为防腐剂,便以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为由,将生产商可口可乐(中国)公司告上了法庭。他们认为,饮料虽然标注了苯甲酸钠成分,但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知道这是防腐剂,更不知道长期大量食用可能有损健康。他们以此为由把其生产商告上了法庭。这就是曾风靡一时的

北京食品市场现滥用添加剂 49种毒食品大曝光

   网络流传的“唐僧肉”食品  现如今,不少食品滥用添加剂后,就像变成了孙悟空会72变。继牛肉膏、毒豆芽、毒火锅曝光之后,北京市工商局又检测出市场上销售非法使用添加剂的食品,共有60个样本滥用添加剂。这60种不合格的食品中就包括青年人十分青睐的牛板筋、过桥米线等。让我们深感忧虑的

揭示青蒿素强力疟原虫杀灭效果的机制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的研究团队解开了青蒿素强力疟原虫杀灭效果背后的谜团。青蒿素被认为是抵御疟疾的最后一道防线,鉴于其耐药性的出现,这些发现可能导向新疗法的设计,从而对抗耐药性寄生虫。  该研究领导者之一、NUS理学院生物科

科学家阐释疟疾如何“走出非洲”

  间日疟原虫并不像它的致命近亲恶性疟原虫那样为人所知,后者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在非洲很少见的“其他疟疾”每年却在亚洲和美洲导致约7500万人患病。如今,新的遗传学证据揭示了这种寄生虫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即它们在非洲感染了类人猿和人类,随后搭着早期人类迁移的便车离开了这块大

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中检出微量的苯甲酸属正常现象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消息,8月31日中国蜂产品协会发布了关于蜂蜜中含有天然苯甲酸情况的说明。   该协会指出,天然苯甲酸为蜂蜜中的内源性物质,其微量检出并不等同于违法添加,因此蜂蜜中检出微量的苯甲酸属正常现象。   据了解,近两年,一些企业和检测单位向中国蜂产品协会反映,部分地区监管部门在抽检蜂蜜

颜宁等提出饿死疟原虫 或有助开发新型抗疟药

  8月28日,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颜宁团队和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尹航团队合作,在《细胞》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抑制恶性疟原虫糖摄入的结构基础》研究论文。同时,该研究的“姊妹篇”《靶向PfHT1蛋白正构-别构双位点的选择性抗疟药物开发》也于生物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 研究展

非典型间日疟原虫鉴定

一、资料来源:  2015-10-10微信发自太原钢铁厂医院,发热40℃患者,血液涂片照片,请求鉴定,无其他病史与治疗资料,等待多日无果。  二、间日疟原虫鉴定要点  1.红细胞内寄生  2.红色的核;蓝色的浆;(由于着色淡,鉴定有一定难度)  3.棕色的疟色素(棕色);  4.红细胞胀大(间日疟原

屠呦呦接受美国《临床研究期刊》访谈

  “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  “很荣幸,这两条路我都走了”——本年度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  青蒿是传统中药,最早载于《五十二病方》。《本草经》名草蒿,又名青蒿,自公元340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后,各代书籍屡

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和读片分析-疟原虫感染

病例6:疟原虫感染 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分别可以引发间日疟、恶性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