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要乐等人通过系统研究,揭示了晚古生代大冰期起始时期陆源碎屑输入与造礁珊瑚个体大小变化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5月2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辑》。“当今......
25.2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大灭绝,以至于它被称为"大灭绝"。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发了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每10个物种中就有9个永远消失,最终为恐龙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大......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
近日,在英国威尔士中奥陶世地层中,一支国际联合科研团队发现了一个保存有大量精美软躯体化石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该生物群因大多数生物体型较小而被称为海底“迷你世界”,为早期动物小型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据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
动物登陆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革命性事件之一。节肢动物作为后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纪之前均生活在海洋环境或海陆过渡相的环境。分子生物钟证据显示,在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节肢动物可能已脱离海洋登上陆地,甚......
化石记录已被广泛研究,揭示了整个地质历史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重大变化。进化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导致这些波动的过程。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附近超新星数量的波动与过去5亿年来海洋物种的生物......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