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9-20 16:22 原文链接: 合肥研究院揭示聚变等离子体引起的金属表面起泡原理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长松课题组在聚变等离子体引起金属表面起泡的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氢在金属中的自发偏聚行为,并提出一种新的氢致表面起泡机制。相关论文以Hydrogen bubble nucleation by self-cluster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statistical models studies using tungsten as a model system 为题发表在核聚变领域期刊Nuclear Fusion上(Nucl. Fusion 58, 096021(2018))。

  氚作为核聚变反应的关键燃料之一,对可控核聚变的实现与商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氚的半衰期只有十几年,几乎不存在于自然界当中;加上人工制备极其困难,一千克氚的价值上亿美元。因此聚变堆中通常利用聚变的产物中子与锂反应生成并增殖氚,在整个聚变过程中氚并不被净消耗,而是以类似于催化剂的形式被循环使用。不过氚的增殖效率有限,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氚的回收过程,减少氚在回收回路之外的滞留,以维持氚的总量不降低。

  聚变反应堆中直接包裹氘氚等离子体的材料(也称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往往容易对氚滞留产生较大影响。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以金属钨为代表的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在接触聚变堆中的氢同位素等离子体时,金属的表面会长出氢气泡,导致金属表面发生鼓起甚至脱落,不仅损伤金属材料的结构,降低聚变堆中关键的热能传递效率,也极大地增加氚滞留量,影响聚变堆的持续运行。

  然而,金属中氢气泡产生的原理仍不清晰。众所周知,聚变堆中氢等离子体辐照的能量并不高,其动能不足以将金属原子撞开而产生孔洞等辐照缺陷让氢聚集。而现有的实验手段精度有限,难以对氢的聚集过程进行直接观察。

  为了揭示氢泡形核的谜团,刘长松课题组研究人员基于第一性原理,对氢在金属中的偏聚行为开展了系统的理论计算研究。研究发现,在聚变堆中的高通量氢辐照环境下,金属中会积累起高浓度的氢,氢能自发地偏聚形成一种二维片层状的氢团簇,使得不依赖辐照缺陷也能完成氢气泡的初始形核。基于计算得到的氢偏聚结合能,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的宏观热力学分析,对聚变环境下金属表面起泡所需的氢等离子体能量以及通量给出了定量的预测,发现预测结果与相关的氢等离子体实验数据高度吻合,也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关研究揭示了氢在金属中自发偏聚行为的物理机理,为聚变堆中低能、高通量氢同位素辐照引发的表面起泡现象提供了定量的解释和预测,能够对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

  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专项、国家留学基金委的支持。

图片.png

氢在金属(钨)中自发偏聚产生的片层状团簇和自发偏聚结合能,以及氢自发偏聚诱发的氢泡形核过程示意图

相关文章

聚变堆全装置动理学等离子体演化模拟首次实现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EAST(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和CFETR(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聚变堆全装置动理学等离子体演化模拟”,这是该校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入围被称为“......

未来聚变堆偏滤器靶板和冷却回路设计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未来聚变堆偏滤器靶板和冷却回路设计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Newdesignsoftargetandcoolingscheme......

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在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评价理论及方法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研究人员开展了聚变堆时序失效系统可靠性建模和分析方法研究,基于动态故障树建立了一体化除氚......

聚变堆超导带材设计及其抗氦辐照损伤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前锋课题组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核工系教授李巨合作,在聚变堆超导带材的设计及其抗氦辐照损伤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将实验设计与理论模拟相结合......

我国研制高抗疲劳裂纹扩展的CLAM钢

近日,核能安全所科研团队在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疲劳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完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CLAM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研究,建立了微观组织与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的关系,验证了其在国际热核......

合肥研究院揭示聚变等离子体引起的金属表面起泡原理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长松课题组在聚变等离子体引起金属表面起泡的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氢在金属中的自发偏聚行为,并提出一种新的氢致表面起泡机制。相关论文以Hyd......

中国首次实现聚变堆关键部件样件3D打印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核能安全所以中国抗中子辐照钢(即“CLAM钢”)为原料,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聚变堆关键部件——包层第一壁样件的试制,并对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第二十一届理事会会议

2017年11月15-16日,ITER组织第二十一届理事会会议在ITER组织总部法国圣宝莱·杜朗兹召开。来自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七方的理事会成员和专家以及ITER组织高级官员与会......

科技部核聚变中心率团出席第十八届国际聚变堆材料大会

第十八届国际聚变堆材料大会(ICFRM-18)于2017年11月5至10日在日本青森县召开。科技部核聚变中心率团出席了该会议。国际聚变堆材料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由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相继承办,是聚变材......

中国抗辐照结构钢已具备核聚变工程应用条件

5月9日至13日,中国聚变堆结构材料国际认证研讨会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发的中国抗辐照低活化环保型结构钢(CLAM钢)获得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国际能源署(I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