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24 15:20 原文链接: 中国农大权威期刊发表CRISPR研究

  通过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的组成型过量表达而产生的拟南芥突变体,通常在T1代是嵌合体。七月二十一日,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生物学权威期刊《Genome Bi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利用卵细胞特异性的启动子,来驱动Cas9的表达,并以很高的效率获得了多个靶基因的非嵌合性T1突变体。

  本文通讯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其军博士,其2002年在中国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9月起在中国农业 大学生物学院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非生物逆境胁迫反应重要基因挖掘及功能鉴定;高效多基因转化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抗逆基因工程中的 应用研究;Ta-siRNAs的生物合成调控及在抗逆基因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大量拟南芥序列索引的T-DNA插入突变体,对于直接研究基因功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然而,有两大障碍限制了这些全基因组表型筛选的应用。首先, 大部分株系是半合子的,因此需要一个额外的步骤来确定纯合植株,用于表型分析。第二,12%的基因没有T-DNA插入突变体可用,8%的基因只由一个单一 的等位基因代表。此外,剖析具有冗余功能的基因家族成员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分析遗传途径中的上位联系性,经常需要携带多个基因突变的植物。

  利用T-DNA插入诱变产生多基因突变的一个障碍是,这种方法需要费时费力的单突变体植株遗传杂交。序列特异性核酸酶的进展,包括大范围核酸酶、锌 指核酸酶(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和最近的CRISPR/cas9系统,为开发快速、划算的方法来产生新的突变植物群 体和多基因突变植株,铺平了道路。

  CRISPR/cas9系统使用一种单向导RNA(sgRNA)提供序列特异性,并依赖sgRNA/Cas9复合物的核酸内切酶活性,在基因组特定 位点产生双链断裂;这些双链断裂可导致宿主细胞中DNA修复系统的激活,通常是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由于修复途径是容易出错的,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将会 引入小的缺失或插入,从而产生突变。这种高效、易于使用的系统,可以用来产生多路复用的基因组修饰,并取代ZFNs和TALENs,成为标准的基因组编辑 技术。

  在脊椎动物中,将体外转录的Cas9 mRNA和sgRNA共注射到单细胞胚胎中,可高效地产生多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动物;多基因突变也可以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然而,在植物中,细胞壁的存在使得RNA注射方法不切实际。制备可表达CRISPR/Cas9系统的转基因株系,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法。

  用来制备转基因株系的农杆菌介导的技术包括:植物原位转化和胚性愈伤组织转化。植物原位转化最典型的例子是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其卵细胞是T -DNA的靶标。胚性细胞来源的转基因株系(表达CRISPR/Cas9系统),编辑的靶基因在第一代植株中是纯合的,说明在第一次细胞分裂之前,靶基因就 在转化的胚性细胞中被编辑。番茄和玉米中也报道过类似的结果。这些结果对于作物基因组编辑的发展来说,是令人鼓舞的,因为作物转化通常采用胚性愈伤组织细 胞,它们可以被认为类似于单细胞阶段的动物胚胎。

  拟南芥非常适合于原位转化,CRISPR/Cas9系统理论上应该在单细胞阶段的胚胎中发挥作用。然而,表达CRISPR/Cas9的转基因株系, 在第一代(T1)主要是嵌合体,从而表明拟南芥中CRISPR/Cas9诱导的突变发生在第一个胚胎细胞分裂之后。也许CRISPR/Cas9不能在单细 胞阶段的胚胎中发挥功能,是由于组成型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CaMV 35S)在卵细胞和单细胞阶段胚胎中的活性较弱。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卵细胞特异性EC1.2基因的启动子,来驱动Cas9在拟南芥中的表达,表明CRISPR/Cas9在卵细胞和单细胞阶 段胚胎中的特异性表达,可有效地使T1代拟南芥产生多个靶基因的纯合子或双等位基因突变体。要识别完全突变的、非嵌合性的株系,通常需要对从25-50个 T1转基因植株中筛选的一些候选株系,进行靶位点的中度测序(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T7E1试验或Surveyor检测)。

  然而,目前这种策略可以缩短所需的时间,在一个世代中产生这样的突变体,从而提供一种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来制备新的拟南芥突变群体和多基因突变 体。根据对启动子和终止子的不同组合进行比较,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方法,来优化卵细胞特异性启动子控制的(EPC)CRISPR/Cas9系统。

相关文章

多样化菌群共存现象有了新解释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腾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广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动可以帮助竞争性微生物群体突破物种多样性“极限”,促......

与DNA损伤相关的145个基因“现形”

研究示意图。图片来源:《自然》杂志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通过对近1000只转基因小鼠开展研究,英国科学家发现了100多个与DNA损伤有关的关键基因。这项研究为开发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个性化疗法提......

关节炎滑膜组织基因表达调控图谱,揭示关节炎风险位点的功能特征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变,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软骨变性及软骨下骨增生,造成关节功能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在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超过50%,全球范围内有数亿人受到影响。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市场规模、趋势、2032年报告

2022年,全球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76亿美元左右,2023年至2032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10%。市场概况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市场是一个快速......

阻碍胶质母细胞瘤化疗反应的新障碍被发现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原发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中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一种。手术切除肿瘤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通常接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治疗。尽管患者最初对该药物反应良好,......

稀有脂肪分子帮助细胞死亡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罕见的脂质是铁死亡(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细胞在铁死亡过程中如何死亡的新细节,并可以提高人们对如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害发生铁死亡......

Nature最新文章:基因测序游戏规则正在被改写,速度翻倍,仅需数小时

超高速测序推动基因组诊断快速发展简化的DNA和RNA测序工作流正在帮助临床医生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提供迅速的有针对性的护理    约十年前,澳大利亚墨尔本的默多克......

真还是假?2023年度十大科学流言揭晓

1月21日,“智止流言探求真知——2023年度‘科学’流言求真榜”在北京揭晓。具体包括,基因检测能“剧透”孩子天赋;中国科学家测定月球年龄为20.3亿年;航天员不能是近视眼,因为太空中不能戴眼镜;电水......

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仇吉川、刘宏与基础医学院教授郝爱军发展了一种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适性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生物成像......

最大的海洋微生物基因数据库有助于药物发现

迄今对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在内的海洋微生物基因进行的最全面分析,可为研究人员发现抗生素、追踪气候变化影响和保护濒危物种奠定基础。1月16日,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前沿》。据《自然》报道,2021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