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7 09:24 原文链接: 细菌之间,有个能“打电话”的局域网

近年来,每到夏季,太湖、巢湖、滇池和许多大小湖泊和水库、甚至水流速度慢的江段频繁出现蓝藻水华爆发现象,水面上覆盖一层厚厚的“绿油漆”。而有些蓝藻产生肝毒素、威胁饮用水和水产品的安全性,令人谈虎色变。

图片.png

图1 水华现象(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治理水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想了很多的办法。活性污泥法,是目前我国市政污水和工业废水净化处理的主流技术。活性污泥微生物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营养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超过90%的市政污水和50%的工业废水处理采用该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如何工作的呢?曝气、泥水重力分离和污泥回用是活性污泥法三要素。如图2所示,将废水与活性污泥(微生物)混合搅拌并曝气,在曝气池中特殊微生物逐渐形成污泥菌胶团,污泥微生物就把污染物吃掉。在二次沉淀池中,污泥菌胶团借助重力沉淀下来,实现泥水分离。净化后的清水经消毒处理即可排出。

图片.png

图2 活性污泥法原理示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无疑是活性污泥法成功的关键。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组成的细小颗粒(图3),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取决于菌胶团。

 

许多重要的活性污泥微生物,包括聚磷菌和硝化细菌,都有可能形成菌胶团。而菌胶团形成菌所产生的胶质状胞外多聚物(简称EPS)是活性污泥菌胶团形成所必需的“黏合剂”。

图片.png

图 3 喜树脂动胶菌所形成的菌胶团的显微照片(放大600倍)

 

那么,活性污泥菌胶团是如何形成的呢?近期,中科院水生所邱东茹学科组研究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科研人员发现,动胶菌等活性污泥菌可利用细胞质膜上的PrsK感受器激酶,接收未知信号,激酶发生自我磷酸化并将磷酸基团传递给响应调节蛋白PrsR,被活化后PrsR调节结合到PEP-CTERM基因启动子上游的增强子上,然后与结合在启动子上的RpoN sigma因子互作,从而启动PEP-CTERM基因的转录,合成信使RNA,随后PEP-CTERM得以大量表达(图4)。

图片.png

图4 动胶菌等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形成和信号传导途径示意图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很多单个细菌细胞通过“打电话”进行相互协作,把自身合成的胞外多糖当成网线,把PEP-CTERM蛋白质当成网线交织的网节,这种网状物质就一层层地把微生物细胞包裹起来,就形成了菌胶团。这样一来,这些零零星星的散兵游勇聚集起来变为战斗力强大的集团军,可供来回调遣、反复冲锋陷阵,净化污染、除磷脱氮。



科研人员还发现,菌胶团不仅可以抵抗原生动物捕食、保护细菌,可能还有其他未知功能。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彻底揭开菌胶团形成之谜。“有意栽花花不发”,活性污泥法发明之前,虽然发现曝气供氧对水质有所改善,但由于起净化作用的微生物数量少,效率太低。“无心插柳柳成荫”,活性污泥法发明者无意中利用某些微生物形成菌胶团的特性富集大量的微生物参与净化,辅以曝气,污水的净化过程得以人工强化。


当我们深入理解活性污泥微生物菌胶团的形成过程和调控机制以后,就可以对活性污泥技术进行改进,不但提高污染净化效率,还希望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此外,可以提高污泥的可利用性,更好地分解和利用剩余污泥,比如生产生物塑料、肥料和生物柴油,并可利用菌胶团形成菌资源开发新技术;还可进一步提高活性污泥除磷脱氮的能力,减少出水对受纳水体氮磷营养的输入,降低并最终避免蓝藻水华的爆发。



相关文章

微生物驱动的土壤有机碳分解研究新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的驱动者,微生物个体的活性将直接影响土壤碳的周转速率。研究发现,全球变暖会促进土壤有机碳的释放,可能的原因是升温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加速了有......

华南植物园在土壤微生物无机氮同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微生物同化无机氮作用是构成土壤氮素保蓄能力的重要组成。合理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同化无机氮作用可有效提高土壤氮素保蓄能力,减少氮素损失风险。然而,真菌和细菌作为土壤微生物的两大主要类群,如何真实......

徐旭东委员:长江物种濒危灭绝主因并非水质

 “导致长江物种濒危乃至灭绝的主要原因并非水质,仅仅通过污染防治不足以挽救长江生态。”今年1月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这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徐旭东看来......

深根豆科植物根际微生物对水分和氮素变化的响应机制

植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植物的营养、免疫和进化,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氮(N)沉降和干旱是全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两者通过改变资源的可利用性独立或交互地影响土壤微生物。虽然通过分析土壤微生......

研究发现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并揭示其元素循环驱动机制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研究方向之一,对碳、氮、磷、硫及重金属等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进行描述、示踪和预测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在地球各种生命形式中,微生物因其类型多样、分......

微塑料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的研究获进展

微塑料污染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日益普遍的问题,但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待探究。近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团队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实时荧光PCR方法、细菌16SrRNA和真菌IT......

土壤有机碳形成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微生物是土壤碳循环的重要驱动者,一方面微生物通过分解土壤有机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另一方面微生物死亡后,其残留物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关于微生物死亡残留物与土壤有机碳关系的研......

Nature子刊:猪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构建科研成果面世

2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领衔的江西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重大科研成果,提供了目前为止国际上规模最为宏大的猪肠道微生物基因集和基于宏......

我国研究团队在土壤微生物碳泵储碳机制研究获系列进展

土壤碳的周转与截获机制是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土壤碳汇功能的提升是提高粮食安全、改善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地健康等的关键,也是积极响应我国黑土地保护工程与国际“碳中和”发......

微生物分离纯化

微生物:分离纯化含有一种以上的微生物培养物称为混和培养物(mixedculture)。如果在一个菌落中所有细胞均来自于一个亲代细胞,那么这个菌落称为纯培养(pureculture)。在进行菌种鉴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