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1-18 17:34 原文链接: 武汉病毒所等筛选得到沙粒病毒入侵抑制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肖庚富研究组与南开大学药学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共同在Protein & Cell(《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发表题为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Optimization for Lassa Virus Fusion Inhibitors Targeting the Transmembrane Domain of GP2(《靶向拉沙病毒GP2跨膜区融合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优化及其机制研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成功筛选得到阻断四级病原拉沙病毒(Lassa virus, LASV)入侵的抑制剂:化合物21、29、57、72;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

 

图1 四种化合物抗沙粒病毒效果

  LASV属沙粒病毒科(Arenaviridae),哺乳类沙粒病毒属(Mammarenavirus),引发烈性传染病拉沙热,被美国疾控中心归类为A类生物恐怖病原(Category A bioterrorism agent)。LASV的天然宿主是啮齿类多乳鼠,人主要通过接触含有病毒的动物排泄物或气溶胶感染,人与人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传播。LASV主要在西非地区流行,每年约30万-50万人感染,在住院患者中的致死率最高可达70%,幸存者往往也会伴有耳聋等严重后遗症。在今年年初,尼日利亚爆发了该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拉沙热疫情,从1月1日到4月29日,已有420人确认感染拉沙热,114人死亡。了解LASV的致病机制,发展针对LASV的治疗手段非常必要。目前还没有FDA批准的针对LASV的特效药物和疫苗,治疗手段仅限于在感染早期使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高效、特异的抗LASV药物。

  病毒入侵是病毒生命周期的第一步,是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重要靶点之一。研究人员构建了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为骨架、囊膜蛋白为LASV囊膜糖蛋白GPC(glycoprotein complex)的假型病毒(LASVpv)和重组病毒(LASVrv),LASVpv和LASVrv由于囊膜蛋白与LASV相同,因此可以在生物安全二级的条件下模拟LASV的入侵过程。由于其携带报告基因,可用于高通量筛选实验。

 

图2 LASV-GP2 TM的抑制剂敏感性/耐药性界面

  研究人员通过对已报道的由SIGA公司筛选的LASV特异性进入型抑制剂ST-161进行构效关系优化,得到72种衍生物。通过在不同细胞上进行LASVpv和LASVrv抗病毒实验鉴定出四种SI最优的LASV进入抑制剂:化合物21、29、57、72,其IC50分别为18.92 pM、189 pM、0.2784pM。令人惊喜地发现,化合物57对沙粒病毒科其他四级病原也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其中对Junín virus (JUNV)、Sabiá virus (SABV)、Chapare virus (CHAPV)的抑制水平达到nM级;对Guanarito virus (GTOV)和Machupo virus (MACV)的抑制水平更是达到pM级,有望成为沙粒病毒的广谱性抑制剂。

  为进一步探索四种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通过膜融合实验,证明四种化合物均能显著抑制LASV GPC介导的膜融合。且发现化合物57也能显著抑制JUNV/SABV/CHAPV/GTOV/MACV GPC介导的膜融合,从而抑制病毒的进入。接着通过LASV病毒耐药株筛选,发现抑制剂21的耐药点突变是GP2跨膜区(TM)的第428位的亮氨酸(L)突变为丝氨酸(L428S),抑制剂29、57、72的耐药点突变是GP2 TM的第446位的苯丙氨酸(F)突变为亮氨酸(F446L)。研究发现L428S和F446L及其联合突变假病毒对四种抑制剂均有显著的耐药效果。

  研究发现耐药点突变L428S和F446L都是位于GP2 TM α螺旋的同一侧,因此,研究人员猜想GP2 TM存在药物的耐药性/敏感性界面,接下来他们对GP2 TM进行丙氨酸扫描膜融合实验并通过化合物29鉴定其敏感性,结果发现GP2 TM α螺旋针对化合物29明显划分为耐药性/敏感性界面(图2)。

  实验证明四种化合物可以显著抑制LASV的进入,相比于ST-161,显著提高了抗病毒效果,并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SSP与GP2的相互作用界面,稳定GPC融合前的构象,抑制膜融合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以上研究为沙粒病毒的暴发流行提供了药物储备,为抗沙粒病毒的药物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优化策略。

  南开大学与武汉病毒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张光顺为论文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副研究员王薇为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A0507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0165)、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高端用户培育项目课题暨中科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课题(NBL2017008)、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18IOV001)资助。


相关文章

辉瑞:JAK1抑制剂希必可扩年龄新适应症在华获批

辉瑞宣布,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创新口服小分子靶向药希必可®(CIBINQO®,通用名称:阿布昔替尼片)扩年龄新适应症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及成人......

Cell子刊:发现针对突变型KRAS的特异性抑制剂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研究所FongChengPan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胰腺癌类器官平台揭示一种针对突变型KRAS的特异性抑制剂。这一研究成果于2023年12月26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

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领域研究取得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越来越多地用于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目前评估ICIs治疗的临床试验大多数针对的是肝功能Child-PughA级患者,然而临床实践中许多晚期HCC患者的肝功能为Child-PughB级,这导......

PARP抑制剂为卵巢癌维持治疗带来新希望

卵巢癌为妇科恶性肿瘤中十分凶险的癌种,被称为“妇癌之王”。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卵巢癌患者5.7万,发病率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位居第3位,死亡率居首位。遗憾的......

广生堂实现国产新冠口服药再突破!3CL蛋白酶抑制剂获批

9月25日,广生堂(30.57+1.02%,诊股)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福建广生中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广生中霖”)于2022年9月23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口服小分子广谱抗新型冠状病毒......

HRD阳性晚期卵巢癌患者迎来希望,这一药物正式获批!

9月22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正式批准PARP抑制剂利普卓(奥拉帕利片)新适应症:奥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用于同源重组修复缺陷(HRD)阳性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一......

《科学》子刊:腺病毒载体疫苗让免疫治疗“战力爆棚”!

腺病毒(Ad)载体疫苗近些年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是抗击新冠肺炎的主力军。其实,Ad疫苗的“业务范围”很广,它在肿瘤治疗中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前已有研究证实,编码肿瘤新生抗原的Ad载体疫苗......

拜耳宣布正式启动口服FXIa抑制剂III期临床研究

8月28日,拜耳宣布启动III期临床OCEANIC项目,评估口服XIa因子(FXIa)抑制剂asundexian用于房颤患者和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高危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XI因子是血液中......

欧盟批准诺华强效MET抑制剂Tabrecta(capmatinib,卡马替尼)

诺华(Novartis)近日宣布,欧盟委员会(EC)已批准靶向抗癌药Tabrecta(capmatinib,卡马替尼):该药是一种口服、强效、选择性MET激酶抑制剂,作为单药疗法,用于治疗接受免疫治疗......

Cell子刊:PDE5抑制剂有助于食管癌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癌症负担数据,食管癌是世界年新增人数第8,年死亡人数第6的恶性肿瘤。而且,食管癌在中国尤为突出,全球每年新增和死亡的食管癌,均有超过一半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