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5 11:30 原文链接: 免疫系统组织和细胞形态学2

3瑞氏染色

(1)染色:甲醇固定标本2分钟(亦可省略),滴加瑞氏染液数滴覆盖血膜,染色1分

钟,再加等量的pH8.6硫酸盐缓冲液或新制蒸馏水,用洗耳球吹打,使之与染液混匀,静置染色8~10分钟,弃去染料,水洗。

(2)脱色:用20%盐酸甲醇脱色,肉眼观察玻片呈粉红色为宜,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4细胞特征

T细胞:T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的,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占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75%~80%。T细胞体积较小,胞质少,核呈圆形,常在一侧有小凹陷,染色质呈块状,较致密,故着色较深。多数T细胞寿命较长,可存活数月至数年或更长。在抗原刺激下,T细胞经过多次分裂增殖,形成效应性T细胞。效应性T细胞的存活期短,具有杀伤靶细胞的能力,但必须与靶细胞结合才能产生免疫效应。

B细胞:B细胞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占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10%~15%,数量较少。细胞体积比T淋巴细胞略大。B细胞的结构,在光镜下与T细胞难以区别。B细胞生存期一般较短,可存活数周或数月,也有寿命长达数年的。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免疫球蛋白),抗体在血液中循环。通过抗体与抗原结合,可中和毒素,抑制细菌或靶细胞的代谢,溶解靶细胞,从而清除相应抗原并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由骨髓中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占血中淋巴细胞总数的2%~5%,在人体内分布广泛,以外周血和脾、淋巴结中NK细胞活性最高。在中空器官的管壁固有层和一些实质性器官的间质中,均有NK细胞存在。在骨髓中NK细胞活性较低。NK细胞是大淋巴细胞,平均直径为12~15μm,胞质较多,在胞质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嗜天青颗粒,故又称大颗粒淋巴细胞,核呈卵圆形。NK细胞不需抗原激活,更不需抗体的协助,它可直接杀伤靶细胞,例如杀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肿瘤细胞,NK细胞的这种抗感染和抗肿瘤的杀伤作用是广谱的。

DC: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形状不规则的非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突起呈触须状,使整个细胞的形态像一个蜘蛛。树突状细胞分散于全身的上皮组织和实质性器官,其细胞数量不超过局部细胞总数的1%;也可迁移到血液和淋巴,其数量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的0.1%。树突状细胞的吞噬能力较弱,但细胞表面积大,且有丰富的MHCⅡ类分子,所以捕获抗原和递呈抗原的能力很强。


单核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发生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循环于血液中,穿透血管内皮进入组织内,转变为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体内分布广,细胞数量多,主要分布于疏松结缔组织、肝、脾、淋巴结、骨髓、脑、肺以及腹膜等处,并依其所在组织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单核细胞一般为圆形,直径约10~20μm;巨噬细胞大小不等,直径约10~30μm或更大,常有伪足,呈多形性。单核巨噬细胞有肾形或马蹄形的核,胞浆中富含溶

酶体及其他各种细胞器。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胞。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核染色质呈团块状。核的形态多样,有的呈腊肠状,称杆状核;有的呈分叶状,叶间有细丝相连,称分叶核。细胞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以2~3叶者居多。中性粒细胞的胞质染成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的淡紫色及淡红色颗粒,颗粒可分为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两种。嗜天青颗粒较少,呈紫色,约占颗粒总数的20%,光镜下着色略深,体积较大。特殊颗粒数量多,淡红色,约占颗粒总数的80%,颗粒较小,直径0.3~0.4μm,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吞噬素具有杀菌作用,溶菌酶能溶解细菌表面的糖蛋白。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0.5%~3%。细胞呈球形,直径10~15μm,核常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直径0.5~1.0μm)、均匀、略带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染成桔红色。电镜下,颗粒多呈椭圆形,有膜包被,内含颗粒状基质和方形或长方形晶体。颗粒含有酸性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过氧化物酶和组胺酶等,因此它也是一种溶酶体。嗜酸性粒细胞也能做变形运动,并具有趋化性。它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组胺酶灭活组胺,从而减弱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还能借助抗体与某些寄生虫表面结合,释放颗粒内物质,杀灭寄生虫。故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抗过敏和抗寄生虫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占白细胞总数的0~15%。细胞呈球形,直径10~12μm。

胞核分叶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嗜碱性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

成蓝紫色,可覆盖在核上,颗粒具有异染性,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红细胞与血小板:红细胞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染色较深。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故无细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细胞膜。血小板体积甚小,直径2~4μm,呈双凸扁盘状;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伸出突起,呈不规则形。在血涂片中,血小板常呈多角形,聚集成群。血小板中央部分有蓝紫色的颗粒,称颗粒区;周边部呈均质浅蓝色,称透明区。


相关文章

可溶解的导管缝合线可以监测伤口并输送药物

从取自猪组织的纤维开始,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可以装载分子传感器或药物的溶解缝合线。希望这种新的缝合线能够加快愈合速度和/或在手术部位出现问题时发出指引。根据佩加蒙的外科医生盖伦的......

2023社会组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4月11日,2023社会组织服务科技创新发展论坛暨惠企服务月启动仪式在京举办。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赵清,北京市社会组织管理中心副主任庞庆涛,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会荣誉理事长梅萌,中关村......

鹿角再生机制与骨组织再生修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鹿角快速生长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225009、31970392、82122043、32030016、32122083、U20A20403)等资助下,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

不吃早餐或削弱免疫系统功能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对小鼠模型研究发现,禁食可能不利于抵御感染,并可能导致心脏病风险增加。发表在2月23日《免疫》杂志上的该研究,可能会让人们更好地理解长期禁食对身体的影响。研究人员为更好地了解禁食如......

胃肠道疾病研究重大突破具有免疫系统的类器官创建

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研究人员报告称,经过数年探索,他们在建立更好胃肠道疾病研究模型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一种复杂的下一代肠道类器官,其中包含功能性免疫系统的关键要素。这是第一个包含功能性免疫系......

自然界超选择结合的秘密,科学家将直接“对话”免疫系统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纳米材料和蛋白质表面之间的超选择性结合相互作用不仅取决于分子密度,还取决于模式和结构刚性。这一突破有可能优化现有的病毒预防和癌症检测技术。关于DNA材料......

“免疫系统杀疯了”——背后的机制,您了解多少?

SARS-CoV-2能够感染不同的细胞类型,传播到宿主不同的区域。在宿主中,不受控制和改变的免疫反应被触发,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淋巴细胞减少和细胞衰竭,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

古老的黑死病至今仍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基因有阴暗面?

传染病是推动人类进化最强大的选择压力之一,包括历史上有记录以来的一次最大死亡事件——第二次瘟疫大流行的爆发,通常称为黑死病,其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这场瘟疫对非洲-亚欧大陆甚至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造成多......

3D地图揭示了人类视网膜细胞内的DNA组织

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NEI)的科学家绘制了人类视网膜细胞染色质的组织。这些纤维将30亿个长如核苷酸的DNA分子打包成紧密的结构,并与每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相匹配。由此产生的全面的基因调控网络为基因表达的......

延长免疫系统寿命新机制揭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机制,可减缓甚至阻止免疫细胞的自然衰老——这是衰老的九大标志之一。研究人员认为,利用这一机制可延长免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