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9-28 00:00 原文链接: Cell:小果蝇又添大用途

  生物通报道:人们曾经认为瘦素leptin这种代谢激素只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然而最新研究显示果蝇体内也存在着这样的分子。瘦素leptin是一种营养感应器,它负责调节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并控制着食欲,因此引起了肥胖症和糖尿病研究者们的强烈兴趣。然而迄今为止,用于研究这一关键性激素的模型只局限于小鼠等复杂的哺乳动物。而这一新发现使果蝇有望成为肥胖症研究的基础模型,这将大大推动肥胖症研究的进展。

  “Leptin是很复杂的分子,”文章第一作者,哈佛医学院发育生物学博后Akhila Rajan说。“这种激素在演化中获得了越来越复杂的功能。而我们此次在果蝇中发现的是分子极可能是Leptin最原始的形态。”该发现将于九月二十八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生物体要想在各种条件下保证正常功能,其生理系统必须要能维持稳定状态(或称“内稳态”)。能量平衡是很关键的内稳态机制,需要协调食物摄取、营养储存和能量需求之间的平衡。Leptin将机体的肪储存与卡路里摄入挂钩,由此来调节能量平衡,这种分子负责告知大脑“已经够了,别再吃了”。

  早在十年前,研究人员就已经认识到果蝇脂肪组织分泌的分子代表着果蝇整个机体的营养状态。然而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分子是什么,也不了解它们所传递信号的实质。由于果蝇的营养感知通路与哺乳动物很相似,Rajan认为这种信号分子也可能类似于人体内的Leptin激素。

  研究人员预测了果蝇体内三个结构上与leptin相似的分子,其中之一就是Upd2蛋白。当Rajan敲除Upd2蛋白时,尽管果蝇的卡路里摄入量正常,但从代谢水平上看这些果蝇表现得像是挨饿了一样。

  “只有当我们敲除的是一种营养感应器,这种现象才能够得到合理解释,”Rajan说。“如果你敲除了感知营养的分子,机体就会以为自己缺乏营养。阻断这种分子当然会引发类似饥饿的表现。”

  进一步研究显示,确实处于饥饿状态的果蝇,其体内的Upd2水平会下调,而当它们获得了足够的营养时,Upd2的水平又会升高。这进一步证实,与leptin一样Upd2蛋白也是一种营养感应器。

  随后,研究人员发现Upd2蛋白使用的神经环路与leptin所用的环路相似,leptin通过这种环路在在大脑和脂肪组织间传递着营养信息。当Upd2蛋白到达大脑后,它会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告知果蝇应该储存营养或者将能量用于生长。

  Rajan 及其同事还构建了完全缺乏Upd2的果蝇模型,并在Upd2基因所在的位置插入了人类瘦素基因。果蝇完全整合了这种哺乳动物的分子,并重新获得了正常的营养感知功能。“现在我们可以完全利用模式生物果蝇的遗传学优势来解决瘦素相关的复杂问题,”Perrimon说。“这对于那些在分子水平研究肥胖症的科学家们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有趣的是,leptin与Upd2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不同。不过,这两种基因产生的蛋白质却有着许多结构上的相似之处。“文献上还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Perrimon说。Rajan将Upd2确定为果蝇的营养感应器,并揭示了其作用的大脑环路,下一步他将进一步研究这一分子作用的详细机制。

相关文章

填补诺奖研究空白:许献忠/段波团队首次发现哺乳动物的寒冷感应受体

密歇根大学许献忠教授、段波副教授等在NatureNeuro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kainatereceptorGluK2mediatescoldsensinginmice的研究成果。该研......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发现一种抗癌蝙蝠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振牵头的课题组发现一种抗癌蝙蝠——大足鼠耳蝠。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上。蝙蝠是哺乳动物中适应性演......

Cell:我国科学家在几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中发现病毒跨物种传播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复旦大学、龙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载体如何影响病毒的传播和进化。他们报告了669种病毒......

野生小型哺乳动物病毒组组成和病毒播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02、31930001、32041004、U22A20526)等资助下,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永振教授团队在野生小型哺乳......

昆明动物研究所发论文: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蒋学龙课题组与安徽师范大学等单位合作,在长尾鼩鼱属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这一研究在喜马拉雅地区发现2个哺乳动物新种以及一个待描记新种。图为雪山大爪鼩鼱生态照。中国科学......

极端高温或在未来2.5亿年灭绝哺乳动物

根据《自然·地球科学》26日发表的一项模型研究显示,在约2.5亿年后下一个超大陆形成时,炎热气候将会超出哺乳动物生理极限。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有避免过热的策略。但温度长时间超过40℃会导致许多哺乳动......

毛方园:探索哺乳动物进化的奥秘

如果只是停留在对标本的简单描述上,前人已经做得非常细致了,留给我们的空间很小。我们现在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要想再进一步就必须要引入新的方法。见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毛方园时,她......

新进展!长寿哺乳动物体内存在抗肿瘤机制

在适应性辐射过程中,哺乳动物的寿命演化出较高的多样性,包括从最长寿命只有3年的鼩鼱到寿命长达200余年的弓头鲸。其中,一些特殊的哺乳动物类群如裸鼹鼠、弓头鲸、大象和蝙蝠等,展现出长寿命、抗肿瘤的特点,......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恐龙不敌人类的原因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瑞士弗里堡大学的一个古生物学家团队利用对化石记录的统计分析,确定了胎盘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龙大灭绝之前,这意味着......

微囊藻毒素长期暴露,引起小鼠脑区特异性脂质代谢变化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