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1 10:40 原文链接: 武汉病毒所病毒双特异性荧光标记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王汉中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利用纳米材料标记病毒以用于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可视化相关研究中继续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文章发表于生物材料领域的专业期刊Biomaterials上。

  病毒的单颗粒标记和示踪技术为我们揭示病毒和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提供新的视野和平台。标记了荧光材料的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能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为揭示病毒的入侵机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新型纳米材料量子点独特的光学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为我们研究病毒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但已报道的量子点标记方法是直接在病毒蛋白上进行化学修饰修饰后连接上量子点,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病毒的感染力。特别是囊膜病毒,如果是单一标记病毒的囊膜或者核衣壳,在病毒示踪过程中不仅容易受到噪音信号的干扰,而且无法示踪病毒入侵细胞的完整过程。

  本研究以杆状病毒作为标记对象,结合杆状病毒的表面展示技术和融合表达技术,在不经任何化学修饰和不改变杆状病毒野生型蛋白的前提下,以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和核衣壳蛋白VP39作为标记的靶标,同时将实现位点特异性标记的酶和标签同GP64蛋白融合表达,以期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实现病毒的自生物素化,进而借助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间的的相互作用,实现体外的一步结合反应在病毒囊膜标记上量子点。同时,在核衣壳蛋白VP39上融合表达GFP蛋白,在病毒组装过程中实现对病毒的核衣壳的特异性标记。实验证实,此标记策略能够实现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自生物素化和双特异性标记,且量子点的标记过程对病毒的感染性没有影响。基于标记病毒的双色荧光,可以实现在单颗粒病毒水平示踪病毒和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总的来说,此生物学标记的方法可以通过单颗粒病毒原位和长时间示踪,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病毒和细胞相互作用的信息,也可以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病毒感染过程的平台。

  近年来,改该学科组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CS NANO,Biomaterial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一系列QDs标记病毒和活细胞内单颗粒动态示踪的文章,最近Nanomedicine-UK杂志邀请该学科组撰写了一篇题为Tracking viral infection: will quantum dot encapsulation unveil viral mechanisms的综述文章,系统介绍了QDs在病毒标记和动态示踪研究中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该论文将发表在Nanomedicine-UK[2013, 8(8)]上。


图1:双特异性标记重组杆状病毒的原理示意图  图2:双标记杆状病毒的单颗粒示踪

相关文章

张锋最新论文:这种人体天然蛋白可形成病毒样衣壳,可被改造为mRNA递送载体

基于RNA的治疗方法(包括mRNA疫苗),具有预防和治疗广泛疾病的巨大潜力。为了实现这一潜力,我们需要一套有效的递送载体,将治疗性RNA货物有效包装并安全地递送到特定的组织中。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递送方......

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成立走好脊灰消灭“最后一公里”

2月21日,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获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国家药监局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成立国家脊灰病毒封存监管机构,统筹推......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消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公开警告,称下一次大流行病暴发“并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呼吁为应对“X疾病”做好准备。“X......

艾滋病毒治疗:问题的规模令人畏惧

针对HIV-1感染的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降低血浆病毒水平,从而使病毒血症的临床检测结果呈阴性。由于剂量反应关系和药物协同作用中意想不到的协同作用,ART完全抑制新的感染事件,阻止病毒进化和......

首次人体受控临床试验证实,石墨烯纳米材料可安全开发

英国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重要的发现:首次人体严格受控暴露临床试验显示,吸入特定类型的石墨烯不会对肺或心血管功能产生短期不良影响。这意味着石墨烯这种纳米材料可以安全地进一步开发,而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风......

蛭石纳米材料通道膜技术实现高盐实际水质渗透回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团队开发的基于二维蛭石纳米材料的异质纳米通道膜,实现在高盐卤水、工业废水等实际水质条件下高效稳定的渗透能回收,其相关成果近日以《蛭石异质纳米通......

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仇吉川、刘宏与基础医学院教授郝爱军发展了一种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适性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生物成像......

无需任何有机溶剂!绿色水基化纳米农药创制成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多功能纳米材料及农业应用创新团队创制了难溶性农药的绿色水基化纳米载药系统,在不同作物上实现有害生物绿色防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杂志(ACS......

这些志愿者无私奉献自愿感染病毒成为研究对象?国外学者:鲁莽且不伦!

导读:本文报道了由倡导组织1DaySooner推动的人体挑战试验,这是一种让健康人自愿感染病原体以加速疫苗研发的方法。文章探讨了该组织在COVID-19挑战试验中的经验,并介绍了他们目前对丙型肝炎病毒......

细菌如何识别病毒入侵并激活免疫防御?本文揭晓答案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的生命是不受威胁——包括细菌。被称为噬菌体的掠食性病毒是它们最可怕的敌人之一,它们渗透到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接管。细菌已经进化出了一系列对抗这些感染的策略,但它们是如何首先发现入侵者......